聚焦城市轨道交通最新发展机遇——记2015施耐德电气轨道交通创新峰会导读: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所有的行业和企业都在思考并寻找新的增长机会。那么,轨道交通行业发展面临怎样的挑战?又将迎来哪些机遇?在以“能•效+启动未来”为主题的2015施耐德电气轨道交通创新峰会上,与会代表们针对这一问题展开了讨论。2014年下半年以来,“新常态”成为中国最新、最高频的“热词”。在11月份召开的APEC峰会上,国家领导人对“新常态”进行了系统诠释,指出“新常态将给中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就轨道交通行业而言,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推进,资源环境压力和城市拥堵问题日益突出,轨道交通建设和发展,将对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改善城市环境,缓解资源压力,促进低碳经济,充分发挥城市的功能,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这同时也是轨道交通行业面临的巨大机遇。轨道交通行业发展机遇多对于轨道交通的未来,大部分嘉宾都持积极肯定的共识。施耐德电气中国区高级副总裁、全国销售业务负责人曹玮在发言中表示,“在城镇化建设中,轨道交通的建设是城市发展将要大力开发的新的业务机会。”施耐德电气全球解决方案事业部中国软件业务总经理徐哲表示,“中国的城市化趋势,决定了轨道交通的发展一定是长期的发展策略。国家会有很多大额的行政投资,这也是行业发展的优势所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综合运输研究所所所长汪鸣对此做了非常系统的论述。在他看来,在城市的提升和组合发展中,高铁和地铁等轨道交通将扮演极为重要的角色,将成为城市最大的投资领域之一。我国需要建立一整套跟城市的生产和生活紧密联系的交通系统,需要打造全新的轨道交通来实现以中心城市为依托、周边城市为居住地或产业配套的城市发展关系。因此他大胆论断,中国需要建设的轨道交通远远不止“十二五”时期提到的6000公里,它的市场价值将可以按十万亿计算。他指出,近期国家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明确指明了新常态下轨道交通面临的诸多新机遇。比如综合运输体系政策;“十二五”以来,我国在轨道交通领域形成一条具有延续性的发展思路,当前仍在影响着行业;“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京津冀的协同发展指明轨道交通未来发展方向;“十三五”也明确提出了轨道交通发展思路。而针对类似施耐德这样的技术装备企业的未来发展机会,在汪鸣的发言中也有论述:按照“十三五”规划,我国轨道交通发展规模能很好支撑技术装备产业的发展,但需要国家在战略上高度统筹和协调好技术装备产业的发展,需要从完整产业链的层面、企业之间的合理竞争层面,解决技术装备的发展问题。在此基础上,作为国家“走出去”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协调好研发、制造、对外投资等。直面轨道交通发展面临的挑战轨道交通的发展方向毋庸置疑,那么,具体如何发展呢?机遇与挑战总是并存,抓住了就是机遇,抓不住就是挑战。比如,随着京津冀一体化的提出,城际铁路一体化已经被提上日程。那么从城市发展角度来讲,如何打通铁路和地铁的衔接?西安市地下铁道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程师杜占林首先肯定了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很多城市现在都在做铁路和地铁的衔接…在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中,交通是先行的。西安也是奉行这种思路。”在汪鸣看来,这是一个技术加政策的问题,最终的目标就是提供便捷、高效、经济、大容量的运输。他表示“想要通过行政手段来解决衔接问题举步维艰,一定要找到共同利益点,即衔接以后,安全、维护成本、信息共享、方便乘客的问题由谁负责等,否则人为强制衔接的难度非常大。”当大家都在讨论如何衔接的时候,上海地铁维护保障有限公司总经理周俊龙却就上海地铁运营的经验提出了自己更高层次的思考。“不同交通系统相互之间的衔接,是一个城市、或者是一个区域交通布局的重要课题。它在不同的阶段会面临不同的问题。我们以前觉得零换乘很好,现在却觉得零换乘可能存在一些问题,或者需要其它手段来进行保障,提升能力。”比如上海就遇到两座机场需要寻求另外一种快速交通支持、航空客运和高铁客运在时间上不匹配、运量不对等等问题。所以他提出“不同系统的衔接还有一些问题存在。枢纽型沟通应该在设计阶段考虑得更加周全,在管理阶段协同才能更加高效。”另外,现在很多地铁都面临着盈亏问题。如何破解地铁的盈亏,也就是资金问题,也是铁道交通行业都比较关注的话题。针对这个问题,杜占林表达了他的苦恼,“在国内,资金问题的解决方式是各级政府出钱,但西安作为西部城市是相对吃力的。”他也指出了国外的一些做法,比如隧道和整个土建基本由政府完成,所需设备由某一个厂家全部出资提供,然后企业通过此获取一定利润,从而解决了资金问题。这也是值得国内参考的思路。汪鸣从国家政府的层面高屋建瓴地来看待这个问题,他表示,地铁的亏损和盈利,其实是政府和使用者、经营者这三者之间的博弈关系。需要解决两方面问题。首先,像地铁这种具有明显的公共服务特征的设施,是用纯企业的投资回报模式来做,还是由企业和政府合作,按预期收益由财政买单的方式来做,这个目前国内并没有捋出非常清晰的思路。其次,地铁在经营过程当中,票价应该如何定,差额部分政府用预期的财政收入或者是其它收入来弥补?但汪鸣对未来还是充满信心的,“我们可能需要建立一整套标准制度,包括企业成本的核算、认定和控制,平均利润的测算和控制,一系列服务质量的认定和评估,再加上回报的保证。虽然这套制度目前为止还没有建立起来。相信随着PPP模式再往前推,这套模式一定会建立起来的。”安全:轨道交通行业最基本需求轨道交通行业的发展机遇,延伸来说,也是相关技术装备行业的发展机遇。轨道交通行业的需求,正是技术装备行业的商业机会。谁更了解行业,谁就能更好地抓住行业的脉搏和需求,能更好地服务于行业,随着轨道交通行业的发展而获得相应的发展。那么,从乘客和运营商角度来看,地铁行业目前主要需求是什么?针对主持人提的这个问题,周俊龙第一反应就是“安全”:“地铁运行一定要安全、绿色、便捷。安全是我们行业存在的基本保障和基本要求。”他对地铁造成地铁风险的三方面因素也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论述。做为技术装备企业的轨道交通业供应商,应该怎样去转化运营商和乘客的安全需求?曹玮在发言中表示,施耐德从供电连续性、摄像监控的安全系统、智能化配电诊断系统等方面为轨道交通行业的安全需求提供保障。另外,针对安全需求,施耐德电气专家,能源事业部行业业务发展高级经理凌兰从配电和控制方面详细讲述了施耐德的解决方案。比如,在智能电力监控系统方案中,施耐德会监测包括温度、电气在内的配电参数,然后在内部系统进行分析并响应。施耐德的能源自动化解决方案,可以快速查找和预防故障,根据实际发生的情况和系统内部的故障设置进行比对,了解故障基本情况,再通过硬件和软件确定故障的具体位置,便于维护人员快速到现场解决问题。到达现场以后,能源自动化系统会将故障区域的电源切断,其它区域则恢复供电。故障处理后,还会提供丰富的报告,以防类似故障再次发生。为了在正常情况下预防故障发生,施耐德电气通过故障的模拟和仿真处理,例如历史和实时趋势的对比,起到提前预警的作用。在城市轨道交通行业,施耐德电气的能源自动化解决方案,可以快速查找故障、解决日常问题。她表示,“施耐德电气在信息安全和可靠性领域内有很多建树。我们的产品基于国际标准,通过相应认证,可以完全在信息安全周期内进行管理,还有超过一百名的专家提供服务,并推荐很多合适的可靠的信息安全方案。”施耐德电气工业事业部战略及业务发展总监李凯认为,对环境的安全感,很大程度来源于环境的舒适,因此他从安全与舒适角度分享了施耐德的解决方案。施耐德提供的完整的智能照明系统可以通过感应系统来感应不同的区域光度的实际情况,调节照明并使之符合现场乘客的实际需求;空调控制系统则根据整个地铁车厢内的人员负荷,确保车厢内部和车站的整个通风控制。通过有效的变频调节,确保最合理的空气控制。除此之外,暖风空调也有完整的处理方案;视频监控覆盖进出口、换乘大厅、售票、安检、轨道沿线,以及站台的各种维护,通过完整的监控系统确保每一个地方是没有故障的;施耐德还通过UPS系统(即不间断电源)来确保万无一失,以绝对安全的后备电源系统确保整个供电系统的可靠。节能增效:在供电领域势在必行在此次峰会上,当被问及在轨道交通行业的竞争优势时,曹玮坦言:“我们对轨道交通行业非常了解,这使得施耐德在研发、技术创新方面可以真正对轨道交通行业有针对性。在我们看来,轨道交通行业的需求分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最基本的安全、可靠;第二个层面是让用户效率提升;第三个层面是智能化。”曹玮的发言正吻合和揭示了轨道交通行业现在面临的需求层次结构。在安全之外,能效提升是轨道交通业关心的第二大主要问题。那么,针对能源消耗在地铁运营中占比比较大的问题,有什么解决方案?牵引供电系统和通风空调系统的消耗量比较大,目前有没有解决方案降低这两个系统能耗?上述问题其实也就是地铁节能的问题。杜占林表示西安地铁现在就在做这件事,在他看来,地铁有两大项开支,一大项开支是人员工资。第二大项就是电费,相当可观。他建议应该要从设计就开始考虑节能,他还对节能措施提出了很多具体的建议,包括集成智能化控制供电、从细节方面降低空调的能耗、在施工过程中节能等。周俊龙讲述了上海在节能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和努力。比如从设计布局上来说,采取了包括车站的屏蔽门设置、相关的移植物屋顶的绿化等各方面措施;在能源源头上,几座基地采用了光伏发电,也就是太阳能发电,实现了自己供电等。此外,上海还把节能目标和测量设备具体化到线路、车站和具体设备。在运用管理和技术节能管理方面,他们跟包括施耐德电气在内的相关供应商做了很多努力。“所谓绿色地铁,离不开电气设备的末端智能化,无论是从管理上还是相关的规范,都可以继续做出相关的努力。”另外,上海还要实现相关的技术改造,比如说将定频的电气、用电负载改造为变频,减少用电量。“这离不开整个电气行业的技术提升和产品系统的提供。”轨道交通的提升能效已是势在必行,除了确保硬件设备的可靠性以外,还需要一套成熟有效的管理软件配合,进而降低能源的消耗,节能增效。针对这一需求,施耐德电气全球解决方案事业部中国软件业务总经理徐哲介绍了施耐德的Citect软件产品。“从2006到2007年深圳上海地铁,到沈阳、天津、合肥、武汉、石家庄、长沙、郑州各地地铁,基本上都有Citect软件的核心足迹,它在轨道交通行业、尤其是地铁行业是市场占有率最高的监控软件。与软件结合的是服务,包括软件服务和现场服务。运营管理、设备、服务都有生命周期,施耐德电气从规划、安装、运行、优化到维护中心,都有相应的服务团队和服务人员。我们跟地铁行业客户的一个框架性服务协议。它是一个长期互信服务的平台。”智能化:未来发展大势所趋正如前面曹玮对轨道交通行业需求层次的论述,智能化无疑是轨道交通发展的趋势之一。上文中在关于安全和节能增效的供应商产品中就已经提及很多施耐德智能化产品(如智能化配电诊断系统、智能电力监控系统、智能照明系统等)。关于智能化,汪鸣从政策上肯定了其重要性,他在发言中表示,“‘十三五’规划肯定会有两个东西进入媒体报道视野,将来还会有更多。第一就是枢纽的规划和建设。第二就是智慧交通。”的确,关于智能化可以有很多畅想,它可以很快一步一步地实现。但智能化的发展也面临了一些挑战。汪鸣对此做了比较全面的表述:“智能化的挑战来自于管理层面,而不来自于技术层面。”在他看来,在轨道交通行业,智能化在技术上没有太大的问题,问题就在于怎么去管理它。因为我国是一个实现工业化比较晚的国家,“我们跟欧美国家的企业差距在于,他们已经形成了一套关于管理问题和技术问题的问题生成系统”,就是说他们有一套寻找问题的办法,生成问题预案并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些问题,到了一定的时间那些问题就水到渠成地解决了。“中国也必须有这种问题生成系统。”信息的特点是只有通过沟通、交流、共享才有价值。智能化的好处就是信息共享,但是智能化的挑战在于,如果单个系统的规律都没搞清楚,共享信息的风险就会很大。汪鸣提醒大家注意,“智能化最大的风险在于产生信息和需求信息的各个环节。智能化产生正面效果的前提是:共享信息确实有利于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改善管理成本。如果没有这个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