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翻转课堂推广过程中,常听老师们问这样的问题:“任务单”与“导学案”是不是一样的?有没有什么区别?我们认为,“导学案”与“任务单”都是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具有共同之处是一般规律。但是,区别也是客观存在的。从语义学和心理诱导功能看问题,“任务单”全称自主学习任务单,强调的是学生的任务,学生拿到“任务单”就知道“这是我的事”,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的态度。“导学案”顾名思义强调的是教师导、学生学,学生拿到“导学案”就知道:教师让我做的事又来了。可见,“导学案”残留着教师为中心的痕迹。从理论基础看问题,“任务单”属微课程教学法第一模块,微课程教学法有三大理论基础支撑,即人性化学习理论、课程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三大理论基础背后,是哲学、教育学、心理学、传播学+N(中西诸法,在微课程教学法三大模块中皆可按照系统最优化的原则融会贯通)。“导学案”则未见其明显的理论基础,虽然有人把内因与外因,学生具有初步的预习能力、需要教师引导,循循善诱和尝试教学等纳入理论基础,也有人把发现学习和建构主义纳入理论基础。图1.微课程教学法三大理论基础示意图从教学设计看问题,“导学案”从常规的学习目标(教学目标)出发,紧紧围绕知识点(实为考点)展开出题和训练,具有测试学生掌握与否的性质。由于缺乏学习支架,学生做题时可能懂了可能没懂,作业准确率不能保证,等待教师课堂上“点拨”。“任务单”把“目标管理”引入教学设计,强调四个环环相扣的设计步骤:(1)提炼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达成目标;(2)根据达成目标设计学习任务,确保完成学习任务有质量就能达成学习目标;(3)根据学习任务提供学习方法建议和开发配套教学视频;(4)在前三步基础上,设计课堂学习活动,并提炼出课堂学习形式预告,从而把“目标管理”延伸到课堂学习。值得一提的是,“(3)”保证完成任务的质量,“(2)(3)”配套保证学习目标达成。因此,在课堂学习阶段,教师惊喜地发现,学生都会自主学习,课堂真正可以内化知识、拓展能力了。从对学生的基本判断看,“导学案”认为学生只能预习,而且,一定会有问题,实践中也确实如此。“任务单”认为人人有自主学习能力,只要提供必要的支架,所有的孩子都能发现知识,有质量地完成学习,达成目标,实践中也确实如此。原因在于,“任务单”为学习活动搭建了支架。从信息专一方面考察,“任务单”上所有的信息都与学生自主学习有关。“导学案”既存在与自主学习相关的信息,也存在着与学生自主学习无直接关系的教学管理信息,虽然方便教学管理人员,但无视学习者是否喜爱这些信息会带来的消极影响。因此,“任务单”与“导学案”虽然同为指导课前自主学习的方案,但是,在名称定位、理论支撑、设计理念、任务类型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需要翻转课堂实践者根据地区文化特点或教学价值取向选择合适的设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