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传染病应急处置孙立梅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一、肠道传染病疫情现场调查在39种国家法定报告的传染病中,属肠道传染病共有7种,分别是:甲类传染病有霍乱;乙类传染病有脊髓灰质炎、病毒性肝炎(甲型和戊型)、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丙类传染病有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和手足口病。其中脊髓灰质炎和甲型病毒性肝炎是有疫苗可预防疾病。在肠道传染病调查与控制工作中,如果传播源及传播途径是清楚的,病原未知时既要做好调查也要做好控制工作;如果病原已知可着重做好控制工作。如果传播源及传播途径是不清楚的,无论病原是否明确,首要工作是做好现场调查。肠道传染病应急处置目的有:控制疫情的蔓延,预防今后类似的暴发,为制定政策提供依据,加强或建立疾病监测系统,探索病因,获得更多关于疾病的信息,提供现场流行病学培训机会。肠道传染病暴发调查技术文件主要包括:霍乱有《广东省霍乱疫情现场调查处置指引》和《全国霍乱监测方案(2012年版)》,诺如病毒感染暴发有《广东省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预防控制指引》,手足口病有《广东省手足口病监测方案》和卫生部印发的《手足口病聚集性和暴发处置指引(2012年版)》。其他肠道传染病可参照相关技术文件开展现场调查处置工作。开展肠道传染病疫情现场处置共有10个步骤,结合案例分别进行详细阐述:(一)准备工作疫情现场处置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人、财、物的准备。现场调查组人员组成建议主要包括:流行病学专业人员、实验室人员和临床医生等,人员组成需根据疫情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当疫情规模较大、影响面较广、需要多部门采取控制措施等情况下,可邀请卫生应急人员、风险沟通人员、行政官员参与现场调查处置工作。传染病疫情现场处置要携带应急物资,物资应急箱最好准备以下物品:个案调查表或一览表,工具书(如霍乱防治手册、调查指引等),采样工具(棉拭子、吸管、试管、食品采样袋、油性笔等)和采样登记表,个人防护用品(医用工作服、帽、隔离衣、口罩、乳胶手套、长筒橡胶鞋等),常用消毒剂(漂精片、碘伏等),常用预防治疗药物(氟哌酸、强力霉素等),设备(笔记本电脑、手机、数码照相机等)。在前往事件发生地前要注意首先与以下部门或机构进行联络或沟通:事发地卫生局、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医院、水厂(必要时)等。赶赴现场后,建议首先召开现场工作会议,重点要了解当地已开展的调查工作,存在哪些问题,与当地协商下一步调查工作方案。(二)证实暴发存在证实暴发存在,首先是要了解监测的病例人数是否超过既往水平?主要采用比较方法,与去年同期比较、与前期比较,病例数是否升高?是否真实升高?引起病例人为增加的因素主要有:报告程序(方式)的改变,病例定义的改变,诊断水平的提高,临床表现类似的疾病暴发导致较多误诊,重复报告。排除以上病例人为增加的因素,病例异常增多,即可判断为暴发存在。举个实例《某市病毒性脑炎事件报告与确认》进行说明:4月24日,某市人民医院电话报告“自4月20日以来,该院内二科陆续收治病毒性脑炎病例,较以往明显增多”。疾控中心接到报告后,了解该院病毒性脑炎病例收治以内二科(感染科)为主,儿科主要收治EV71感染后并发的脑炎病例。经到病案室核查该院2007~2012年1月1日至4月24日收治病毒性脑炎病例住院数据,发现:2012年1月1日至4月24日该院收治病毒性脑炎病例数有45例、死亡5例,均高于2007~2011年同期5年平均水平(平均收治数13例、平均死亡数1例)246%、316%;病死率比较未发现有统计学差异。同时了解该院病毒性脑炎诊治标准、诊治医生未发现改变,排除病例人为增加的可能。经初步判断,该院发生病毒性脑炎病例异常增多情况。(三)核实诊断核实诊断的目的是排除医务人员的误诊,排除实验室检验的差错。主要通过询问医生、单位负责人、知情人、报告人、病人等,访视若干病人,检查病例、审核病历、实验室检测方法及结果等,以判断疾病诊断是否符合诊断标准。(四)制定病例定义、开展病例搜索和个案调查制定病例定义疫情发生后,我们需要一把尺子把病人和健康人分开,而这把尺子就是我们所说的病例定义。病例定义包括4个要素:时间、地点、人间分布特征、临床表现和/或实验室信息。制定的病例定义可以分级:疑似病例、可能/临床病例、确诊病例。不是所有的疫情现场处置中的病例定义都分3级,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级。制定病例定义时要注意2点,一是最好运用简单、容易应用和客观的指标,比如:发热、肺炎的X光诊断、血常规白细胞计数、血便或皮疹等;二是要注意病例定义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的不同阶段进行调整,在调查初期,尽量使用更宽松的病例定义,提高其敏感性,尽可能纳入更多病例,而在查找病因时,尽可能采用确诊病例或可能病例,使用特异度高的病例定义。举个实例《某老人院诺如感染暴发》进行说明:在该起疫情中,制定了3级病例定义,分别是:一为疑似病例:2010年2月14日至3月5日期间,该院所有在院人员中,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1次/天)之一者;二为可能病例:疑似病例中出现呕吐或腹泻(≥3次/天)者;三为确诊病例:疑似或可能病例中,粪便/呕吐物经ELISA方法检测诺如病毒抗原阳性者。同时根据疫情实际情况,制定了隐性感染者:2010年2月14日至3月5日期间,该院所有人员中,未出现过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但粪便经ELISA方法检测诺如病毒抗原阳性者。上述病例定义中的腹泻是指稀便、水样便等大便性状改变。需要说明的是因该起疫情涉及病例多,样本量大,诺如病毒检测不是采用核酸检测方法,而是采用ELISA方法进行检测。2.开展病例搜索当暴露人群仅局限某一特定人群,比如学校、公司等集体单位时,可进行全面系统搜索。当暴露人群未知或范围较广,比如疫情发生在社区等时,可首先在医疗机构根据门诊和住院登记、检验结果等搜索;或者通过访谈病例,了解家庭成员、同事、同学或邻居患病情况;必要时可通过媒体公布信息,进行病例搜索。3.个案调查对于搜索到的病例可以进行个案调查(病例较少时),也可以采用一览表方式进行调查(病例较多时)。但疫情中的首例或指示病例、住院病例/重症病例/死亡病例、食品加工、服务人员、托幼机构工作人员等特殊病例均要开展个案调查。而且要按照技术文件要求开展一定比例的个案调查。霍乱病例个案调查时主要收集:识别信息(如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班级或宿舍等)、临床信息(如发病日期、临床表现、临床辅助检查等)、饮食史(包括病前5天食物史,可疑食物来源,加工处理和食用方法,是否参加聚餐,聚餐地点和食物)、饮水史、既往健康史、服药史(是否胃酸缺乏、服抗酸剂)、病前后5天活动情况、吐泻地点及处理方法,污染衣物等丢弃地点。霍乱疫情处置中,对与霍乱病人发病前及病后一个潜伏期内,有过饮食生活密切接触的人(如家庭接触者或可疑食物共同进食者)均作为霍乱密接者进行登记,要求对全部霍乱密切接触者进行样品采集,进行霍乱弧菌检测,采样最好在服药前进行。托幼机构、敬老院和医院等特殊职业人员均需采样排除霍乱带菌。某些疫情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或修改个案表,制定个案调查问卷主要包括:识别信息、人口统计学信息、临床信息、危险因素、标本采集与检测信息等。开展诺如感染暴发调查时要注意病人地址信息要具体到班级/宿舍,发病时间要具体到小时,发热要详细记录温度,有呕吐症状者不但要记录次数,更要询问呕吐地点。(五)描述三间分布特征对疫情中的病例进行时间分布(可按年/月/旬/周/日/小时)、人群分布(可按性别、年龄、职业、户籍等)、地区分布(可按镇、街、村、户、班级、宿舍等)进行分析,尽可能利用图、表进行表述,必要时可用统计学指标进行差异性检验。还是采用实例《某老人院诺如感染暴发调查》进行说明:2010年2月26日,广东省G市报告一起老人院诺如病毒暴发。自2月20日起,该老人院的29名老人陆续出现呕吐和腹泻,采集4例病例呕吐物和粪便标本,其中3例诺如病毒ELISA阳性;3月1日广东省CDC和CFETP学员开展调查。在老人院268名人员中,共搜索到70名病例,罹患率为26%;其中,疑似病例14人,可能病例39人,确诊病例17人,隐性感染者4人。所有病例的临床表现均较轻,以腹泻(80%)和呕吐(61%)为主。时间分布是以12小时为间隔,按照发病时间采用直方图进行描述。可以从图表上直观看到:疫情首例病例在2月18日发病,22日疫情达高峰,23-26日维持在一个较高的平台,从27日开始病例数快速下降。地区分布主要采用楼层比较,该老人院的老人宿舍楼共有5层,除1~2层为相同护工外,其余各楼层有不同的护工护理老人。将人员按楼层分析,发现:3~4层人员(包括老人和护工)罹患率是其他楼层人员罹患率的4倍。人群分布首先分析性别,男女老人之间的罹患率无统计学差异;其次对职业进行分析,全院老人罹患率为31%,护工罹患率为17%,均高于其他工作人员罹患率3.6%。(六)建立假设建立假设时应包括:危险因素来源、传播方式和载体、引起疾病的特殊暴露因素、高危人群。假设应具备以下特征:首先是合理性、其次是被调查中的事实所支持(包括流行病学、实验室和临床特点)、最后是能够解释大多数病例。建立假设时要谨记:①注意现场的观察;②始终保持开放的思维;③请教相关专家。仍然用实例《某老人院诺如感染暴发调查》进行说明:首先,不同护理级别老人在楼层分布上是有差别的,特护和全护老人在3~4层所占的比例(构成比达87%)高于其他楼层(构成比达40%)。其次,特护老人和全护老人的发病风险均高于一般护理老人,需要喂饭老人的发病风险高于不需要喂饭老人(RR值均大于1)。该老人院的水源为市政自来水,使用烧水器烧开后饮用;老人院内无自备水井和饮用桶装水;周边社区未发现腹泻病人异常增多情况。根据饮水情况调查结果,提示本起疫情经水传播的可能性小。该老人院内设有老人和工作人员饭堂,三餐的饭菜均在同一个食物加工间进行制作;老人使用的餐具统一进行清洗、消毒与分发;饭堂的厨工与工作人员均有健康证,2月14日-3月5日期间,均没有发现隐性感染或发病者;2月14日-3月5日期间,老人院没有供应过海产品等。根据用餐情况调查结果,提示本起疫情经食物或餐具传播的可能性小。诺如病毒感染暴发的主要传播途径有经水、经食物、经空气气溶胶、经接触传播。本起疫情初步判断经水、经食物、经空气气溶胶传播可能性小(病例无宿舍聚集性特点),形成疫情主要通过接触传播的假设,是通过老人—老人,还是老人—护工—老人传播仍需进一步调查。(七)验证假设验证假设的方法主要有分析性流行病学方法,包括回顾性队列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在病例对照研究中,病例选择尽可能选择实验室确诊病例;在诺如感染暴发调查中,对照尽可能采样,以排除隐性感染者。如果想详细了解上述2种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可查阅相关资料。其次,也可应用干预实验进行验证假设。在暴露因素测量时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测量方法,如:面访问卷调查、临床和接种记录、现场测量、实验室结果、气候、地质等环境数据。暴露因素需描述:一为是否暴露,二是采用暴露率描述暴露强度,三是要描述暴露剂量(包括持续时间、暴露次数和暴露程度)。为验证假设,选择病例较多的3~4层对94名老人开展了回顾性队列研究,验证传播主要是由老人-护工-老人引起,还是由老人-老人引起。如果不能行走的老人感染率较高,则传播由老人-护工-老人引起;如果能够行走的老人感染率较高,则传播由老人-老人引起。将3~4层所有病例与隐性感染者归为感染组,将所有无临床症状且粪便经诺如病毒检测阴性者归为非感染组,结果显示:长期卧床者的感染风险是自己行走者的1.9倍,借助轮椅者的感染风险是自己行走者的1.6倍;提示:感染率随着老人行走能力的降低而增高。通过对老人需要护工护理的四种情形进行了赋分:将需要照顾大小便、需要喂饭、协助洗澡擦身、刷牙洗脸者分别赋值1分,计算老人需要护理程度的总分值,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老人感染与需护理程度分值的关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老人感染风险随着需护理程度分值的增加而增加;护理程度分值每增加1分,OR=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