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投资的仓位分散原理很多人都有过这种经验,自己看好了两只股票,犹豫再三不能抉择,不知该选哪一只更好,最后,好不容易选了一只,结果自己选中的这只不涨而没买的那只却一路上涨,让人后悔不迭。所谓“买什么什么不涨,抛什么什么涨”。从博弈的角度分析,庄家只有收集到足够的筹码才会开始拉抬。所以,在其他条件完全相同的两只股票中,凡是自己手中持有的那一只股票上涨概率一定会小于自己抛掉的那一只股票,因为,市场上少了自己的这几股使庄家收集变得更困难了一些。这个影响的大小视他持有的仓位多少不同而定,仓位越大,对市场的影响越大,他选的这只股票上涨的概率就越小。当然,散户个人对市场的影响力是很小的,由自己那一点点仓位造成的股票上涨概率变小一般是微不足道的,但不管有多小,市场一定会把它体现出来的。所以,市场就是在跟每个人做对,只不过这种作对不是直接的明显的,而是隐藏在概率背后,体现在涨跌概率的微小变化上,使人不易觉察。但站到统计的观点上看,则总体还是在直接的和投资人作对,市场的特性就是“买什么什么不涨,抛什么什么涨”。股民面对两种股票犹豫不决,表明他没有有力的理由从中分辨出哪只更好哪只较坏。此时,如果还要做出选择,则有效的理性分析开始隐没,而非理性的直觉开始起作用,最终让人决定选择哪只股票的必然是没有什么充分道理的感觉;而人们的感觉是有共同规律的,因为这往往是人性的体现,即人的规律性的体现。庄家的操作就是要利用股市大众行为的规律性而逆行之。所以,对一般股民来说,当最终根据感觉选择一只股票时,常常是和大众站到了一起。他个人对未来走势的影响微不足道,但共同的影响则明显了,必然会使这只股票上涨的概率大幅降低。所以,不仅市场在和股民作对,“买什么什么不涨,抛什么什么涨”,而且股民自己还常常“什么不涨买什么,什么要涨抛什么”,专门喜欢和自己过不去。这也是造成“买什么什么不涨”的一个原因。而且,由于散户对市场的影响力很小,前面的第一个原因是可以忽略不记的,而这第二个原因显得更为重要。怎样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呢?关键是在不存在明显的理由决定哪一只股票更好时不要勉强决定。股市中有句名言,叫:“保持简单”。意思是说简单的分析方法分析工具往往更有效,而复杂的分析工具不一定更好。原因也在于此。简单的工具揭示的往往是股市中简单明显的道理,而复杂工具则常常是企图捕捉股市中较为微妙的道理。很多人以为简单的工具太简单,不屑于使用,其实,正是这种工具才有较好的效果。所以,要“保持简单,不要勉强”,能明明白白看懂的才能信,不能看懂的不要勉强去猜。面对两只股票,不能勉强决定选择哪一只,这时有两种处理办法。第一,从中随机的选择一只做;第二,平均分配仓位,各用50%资金。两种方法都能避免前述第二种因素造成的不利,而第一种方法还兼能避免第一种原因的不利。粗看起来,这两种方法是差不多的,因为随机买入一只,既可能买到涨得好的一只股票,也可能买到涨得不好的一只股票,综合起来和平均分配仓位好象差不多。下面的定量分析表明,平均分配仓位优于随机选一只股票做。假设有AB两只股票,经过研判认为都可以上涨,但无法判断谁会涨得更好。设想这时有甲、乙、丙三个人按不同的方法操作。甲按平均分仓的原则把仓位平均分成两份,各买入一只股票;乙喜欢满仓进出,从中随机的选出一只股票买入;丙按1:4的比例不平均分仓随机买入两只股票。假设经过一段时间,这两只股票都上涨了,A涨了10%,而B涨了50%,我们来比较一下他们三人的成绩。甲的收益为(0.1×0.5+0.5×0.5)×100%=30%;乙的收益为10%或50%,由于是随机选择,所以概率各为50%,收益的期望值为(0.1×0.5+0.5×0.5)×100%=30%;丙的收益为(0.1×0.8+0.5×0.2)×100%=18%或(0.1×0.2+0.5×0.8)×100%=42%,由于是随机选择,两种结果的概率相等,所以期望为(0.18×0.5+0.42×0.5)×100%=30%。可见,乙丙虽然有了更大收益的可能,但是也有了更小收益的可能甲乙丙三人的操作从概率的意义上说是相等的。那么是不是说三个人的操作是完全等同的呢?不是。上面的讨论是仅就一次操作而言,如果上述情况多次重复,结果就不一样了。假设同样的情况重复n次,三个人每一次都把前面的获利再投入,则甲每次都稳定的获得30%的收益,总成绩为1.3n,平均每次收益30%;乙有时获得10%的收益有时获得50%收益,假设重复次数足够多,则得到两种获利的次数各接近n/2,总收益为1.1n/2×1.5n/2,平均每次收益为(1.1×1.5)1/2-1=28.5%;丙的总收益为1.18n/2×1.42n/2,平均每次收益为(1.18×1.42)1/2-1=29.4%;可见,甲比乙平均每次多1.5%的收益,比丙平均每次多0.6%的收益。所以,分散持股,仓位越平均成绩最好。所以,在对行情的研判完全相同的情况下,仅仅由于仓位分配的正确与否的差异就可以对操作的成绩产生影响,尽管不可能是大幅度的改变,但长期滚动累积下来就不小了。比如如果以上操作重复了10次,则甲的成绩为获利1279%,乙为1123%,丙为1221%。另外,如果两只股票的成绩差的越多,则分仓的效果越明显。比如上例中如果AB两只股票各涨了100%和10%,则经多次重复,甲每次的平均收益为55%,乙每次的平均收益为48.3%,丙为52.6%,差距进一步增大。以上例子中,10%、50%、100%都是假设的成绩,其实不管这个值为多少结果都是一样的,平均分仓于几只股票优于单独做一只股票或以不平均的方式分仓;因为,平均分仓的成绩比较稳定,以稳定的成绩多次累乘优于以不稳定的成绩多次累乘。这一结论源于数学上的一个最基本的不等式(a×b)1/2(a+b)/2(a不等于b)。另外,如果对行情判断失误,则亏损是不可避免的,但不同的仓位分配下亏损是不同的,平均分仓操作也是损失最小的仓位分配方式。因为,股票亏损,卖出价低于买入价,则公式中的a和b小于1;而上述不等式当ab小于1时也成立。以上的论证中有一个假设,即多次重复操作时每一次的情况完全相同,而实际操作中不可能如此。但这一点不会影响上述结论的正确性,因为论证过程其实可以不利用这个假设。不管每次操作的情况如何变化,平均分仓的成绩都是各种仓位分配方案中成绩最稳定的一个,其它方法与平均分仓比,都还是有成绩时好时坏的问题。假设一次操作中平均分仓的成绩为x,则全进全出的成绩为ax或bx(ab),并有(a+b)/2=1。经过多次重复,每次平均分仓的成绩为x1,x2,……,xn,总成绩为(1+x1)×(1+x2)×……×(1+xn)-1。如果全进全出,每次成绩为a1x1或b1x1,a2x2或b2x2,……,并有aibi,(ai+bi)/2=1;总成绩为,(1+a1x1或b1x1)×(1+a2x2或b2x2)×……×(1+anxn或bnxn)-1。由于是随机选择,每次选中较优股票的概率和选中较差股票的概率仍然相同,即公式中是选择a或b的概率相同。从统计期望的意义上看,仍然是前式大于后式。类似的,可以证明,当选出多只股票不能进一步确定谁更好时,同样以平均分散仓位的成绩最好,这时的数学基础是(x1×x2…×xn)1/n(x1+x2…+xn)/n。所以,从理论上讲,当多只股票中不能进一步确定谁会更好时,应该分散仓位,每一只都做一点。但实际操作中仓位分散并不是分散的越多越好呢?原因如下。第一,分仓操作是在没有办法区分哪只股票将涨得更好时才不得以而采取的办法,是一种消极的办法。如果必须分成多个仓位,说明对行情的研判还不够细,需要进一步研究,直到挑选的范围缩小到几只股为止。在进一步研究的过程中,如前面讨论的,还是要注意不要勉强,只使用明显的、有把握的道理,如果找不到这样的道理,则只好承认自己已经没有能力进一步缩小范围了。如果能通过分析行情把选股范围最终缩小到一只股是最理想的,那样就完全不需要分仓了,但是,由于股市上信息的不完全,想做出这种判断是不可能的,即使主观上对一只股票非常有把握,也应该意识到这只股票一般不可能恰好是涨的最好的一只,所以分仓操作总是必须的。第二,分仓操作还有一个缺点就是会给管理带来困难,分仓太多,连记都记不过来,怎样深入研判每一只股票,很容易带来操作失误,这个因素限制了分仓的数量,即分仓的数量应以人能管理和掌握的数量为限。根据心理学研究,人的短时工作记忆的容量约等于5(这个数据在不同人不同情况下会有差异,但最大不会超过9,最少不会少于3),即人在考虑问题时,大脑能同时照顾的过来而不至产生混乱的事物数量是5,所以,分仓操作以分成3到5个仓位为宜,分的更多,则管理上的混乱变得明显,股票照顾不过来反不如不分的好。正如很多成功的投资人,如沃伦?巴菲特和彼得?林奇等人都指出的那样:“与其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照顾不过来,还不如放在一个蓝子里精心看管的好。”所以,分仓的正确态度是,第一要在“保持简单,不可勉强”的前提下,通过分析研究行情尽量缩小选股范围;第二,股市的特点使得把选股范围缩小到唯一一只是很难的,所以客观上需要分仓的方法,不宜满仓做一只股票;第三,分仓数量以3-5个唯为宜,更少就等于不分了,更多可能照顾不过来了;第四,应平均分配仓位。分仓原则上应该是资金在各仓位平均分配,初始状态全部是资金,这很容易做到;但随着操作,有的仓位获利有的仓位亏损,而且每只股票进出的时间都不一样,这时该怎样分配资金呢?显然不能为了资金管理的方便而改变操作节奏,什么时候进出只能决定于行情走势。比较合理的办法是,根据市场行情决定进出,只要出现两个仓位恰好同时空仓的情况,就在这两个仓位之间进行资金调配,使之平均。这样可以既不影响操作,又保证了各仓位资金尽可能平均。分散进出的原理2010-07-2016:40:00|分类:坐庄分析我们考虑这样一个问题,假设有人和你玩猜硬币的游戏,你可以压正面或反面,但只能压一面,不可以两面同时都压。如果压对了则压一块赔两块,如果压错了则压一块输一块。这样一个规则显然是对压钱的一方有利的,应该能够从中获利,那么该怎样做呢?假设有一笔资金,如果每一次都把所有的钱全压上,那么,尽管这个规则对你有利最终也必然是输光,即便是连赢10次把资金翻了1024倍,但只要有一次输了则前功尽弃,而且以后再也没有机会翻本了,所以满仓压上是不行的。可以采用每次压一部分的办法,即便输了还可以保持战斗力。可以有两种办法,定量压或定比例压。定量压是每次压固定的钱,如总资金开始是100元,每次可以压10元,这样就可以压10次,这是定量压;定比例压是每次压现有资金的固定比例,如现有资金是100元,下注比例是10%,则压10元,这一次输了,只剩90元,下一次的10%就是9元。定量压不管怎么压,都只能压有限次,如果连续出现压错的情况还是可能把钱输光,弄的没法翻本。所以,定量压也是不可取的,它只是比满仓压减小了输光的可能,但并不能避免这种可能的存在。连续输很多次是小概率事件,但如果多次重复下来,什么样的小概率事件都是有可能发生的,所以,这样压的最终结果和满仓压一样,也是到输光为止,只是时间被推后了。合理的办法是按资金量的某一固定比例来压,这样永远不会输光,永远可以保持战斗力(当然,事实上由于每次下注有最小单位限制,是不可能真的永远有机会的)。比如每次压10%,这样即使连着输10次也还会剩下0.910的钱。于是有了下面一个问题,对某一种规则来说,到底以什么比例下注最有利呢?下注比例太低,赚的太少,没有充分利用规则的有利条件;比例太高,风险加大,极端情况是按100%的比例下注,等于满仓压上,最后的结果反倒会输。下期从数学上讨论下注比例的问题。假设初始总资金量为c,下注的固定比例为x,经过n次,由于硬币出正反面的机会相等,所以压对的次数约等于n/2,压错的次数约等于n/2,还应有资金c×(1+2x)n/2×(1-x)n/2平均每次收益率为(1+2x)1/2×(1-x)1/2最有利的下注办法就是使每次的平均收益率最大的办法,将上式求导可以求出最大值f’=(1-x)1/2×(1+2x)-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