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凝证中医临床路径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凯里市中医医院肩凝证(肩关节周围炎)临床路径(试行)一、肩凝证(肩关节周围炎)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肩凝证(TCD编码为:BNV262)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肩关节周围炎(ICD编码为:M75.011)(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肩周炎诊断标准》,1994年6月28日)”。(2)西医临床分期诊断:参照李平华编著《肩周炎》规定的肩周炎分期标准执行,人民军医出版社,1995年。2.证候诊断: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规定的肩周炎辨证分型。风寒湿型瘀滞型气血虚型(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肩凝证(肩关节周围炎)诊疗方案(见附件)。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肩凝证(肩关节周围炎)。2.患者适合并接受针灸治疗。(四)标准治疗时间≤20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肩凝证(TCD编码为:BNV262)和肩关节周围炎(ICD编码为:M75.011)。2.病程超过一年患者不进入本路径。3.除外合并肩部骨折未愈合者4.除外合并有心血管、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七)门诊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肩关节X线检查,必要时行MRI检查;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如血沉等。(八)治疗方法1.针灸疗法(1)体针(2)经皮穴位电刺激(3)电针(4)温针灸(5)平衡针灸(6)拔罐(7)穴位注射(8)TDP照射2.其他疗法:如肩关节周围推拿、肩关节松解术、小针刀治疗、康复治疗。(九)完成路径标准1.肩部疼痛改善;2.肩关节活动度改善;(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1.治疗期间合并其他疾病需要其他治疗。退出本路径。2.因患者及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退出本路径。二、肩凝证(肩关节周围炎)中医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中医:肩凝证(TCD:BNV262)西医:肩关节周围炎(ICD:M75.011)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进入路径时间:年月日结束路径时间:年月日标准治疗日≤20天实际治疗日:天日期年月日(第1天)年月日(第5天)年月日(第10天)主要诊疗工作□询问病史与体格检查□中医四诊信息采集□完成必要的辅助检查肩关节X线检查□完成初步诊断□确定治疗方法针灸治疗肩关节周围推拿肩关节松解术康复治疗。□完成首诊门诊病志□与患者和家属沟通病情□中医四诊信息采集□注意证候变化□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方案□完成复诊记录□中医四诊信息采集□注意证候变化□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方案□完成复诊记录变异记录□无□有原因:□无□有原因:□无□有原因:医师签名日期年月日(第15天)年月日(第20天)主要诊疗工作□中医四诊信息采集□注意证候变化□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方案□完成复诊记录□中医四诊信息采集□注意证候变化□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方案□完成复诊记录□制定随访计划变异记录□无□有原因:□无□有原因:医师签名附:肩凝症诊疗方案肩凝症,又称“五十肩”、“漏肩风”、“冻结肩”,属西医之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是发生在肩关节囊及其周围韧带、肌腱、滑膜囊等关节周围软组织的一种退行性炎症病变。以肩部疼痛,肩关节运动功能障碍甚至局部肌肉萎缩为主要临床表现,多发生于50岁左右的中老年人群,女性多于男性,病性顽固,严重影响正常的生活与工作。多有外伤史,或慢性劳损史,或感受风寒湿邪史。本治疗方案适用于肩凝症病情发展的各个时期,尤其对肩凝症早期(粘连前期)治疗效果更好,能较好地缓解疼痛和改善肩关节的活动程度。一诊断(一)诊断依据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肩周炎诊断标准》,1994年6月28日)”。(二)临床分期参照李平华编著《肩周炎》(人民军医出版社,1995年)规定的肩周炎分期标准执行。二针灸治疗A粘连前期:主要表现为肩周部疼痛,夜间加重,甚至影响睡眠,肩关节功能活动正常或轻度受限。主穴:肩前、肩髎、肩髃、臑俞、外关、合谷配穴:若风寒重可加用风门、风池穴;若湿重,可加用曲池、阴陵泉穴或采用平衡针疗法;若有瘀滞可加用肩贞、阳陵泉、条口穴;气血虚加足三里、条口。治疗方法:①经皮穴位电刺激:选用韩氏经皮神经刺激仪。采用两对电极(带有直径为3厘米的不干胶电极板)分别粘贴连接患侧肩部二穴(肩前与肩髎或肩髃与臑俞,隔次交替使用),和合谷、外关二穴,刺激参数为:连续波、高频(100Hz)刺激10分钟后转为低频(2Hz)刺激30分钟,强度10±2mA(合谷、外关刺激强度可适当降低)。隔日治疗,10次为一个疗程。②电针刺激:选用韩氏经皮神经刺激仪。施泻法或平补平泻,得气后肩前、肩髎(或肩髃、臑俞),两组穴位交替使用电针刺激,合谷、外关分别接电针,刺激参数为疏密波(2Hz/100Hz)、强度8±2mA(合谷、外关刺激强度可适当降低),留针至30min。③温针灸:在肩前、肩髎、肩髃、臑俞等局部腧穴针刺得气后,选用2~3个腧穴实施温针灸,连续施灸2~3壮(每壮3克艾绒);合谷、外关采用毫针刺激,用泻法、留针30~45分钟。④平衡针疗法主穴:肩痛穴。配穴:疼痛及项加颈痛穴。定位:a肩痛穴:位于腓骨小头与外踝连线的上1/3处。b颈痛穴:在手背部,握拳第四掌骨与第五掌骨之间,指掌关节前凹陷中。取穴原则:肩痛穴与颈痛穴采用交叉取穴,即右侧患病针刺左侧穴位,左侧患病针刺右侧穴位。针刺方法:取坐姿膝直位,选用3寸无菌毫针,肩痛穴与颈痛穴直刺1.5寸左右,提插针刺手法,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同时令患者活动肩部,动作由慢到快,用力不宜过猛,不留针。针感要求:肩痛穴以触电似针感向足背、足趾和踝关节传导出现的麻、胀感为宜。颈痛穴、升提穴以局部出现酸、麻、胀感为宜。⑤拔罐:针灸后可在压痛点或局部腧穴加拔火罐1~3只,留罐10~15分钟。若瘀滞严重可刺络拔罐:采用皮肤针叩刺或粗针点刺压痛点,使少量出血,再加拔火罐1~2只,留罐10~15min。⑥穴位注射:选取以上穴位1-3个,将1%利多卡因注射液2ml与曲安奈德注射液40mg的混合物,或香丹注射液,注射至每穴1ml,每周注射1次,4次为一个疗程。⑦TDP照射:肩部局部或针刺部位局部神灯照射,每次30分钟。治疗疗程:隔日治疗,5次为一个疗程。(二)粘连期:肩痛较为减轻,但疼痛酸重不适,肩关节功能活动受限严重,各方向的活动范围明显缩小,甚至影响日常生活。主穴:肩前、肩髎、肩髃、臑俞、外关、合谷配穴:若风寒重可加用风门、风池穴;若湿重,可加用曲池、阴陵泉穴或采用平衡针疗法;若有瘀滞可加用肩贞、阳陵泉、条口穴,气血虚加足三里、血海。治疗方法:①温针灸:取肩髃穴多方向透刺(向肩髎穴、向肩前穴、向臂臑穴方向),在肩前、肩髎、肩髃、臑俞局部腧穴针刺得气后,选用2~3个腧穴实施温针灸,连续施灸2~3壮(每壮3克艾绒);合谷、外关采用毫针刺激,用泻法、留针30~45分钟。②经皮穴位电刺激:选用韩氏经皮神经刺激仪。采用两对电极(带有直径为3厘米的不干胶电极板)分别粘贴连接患侧肩部二穴(肩前与肩髎或肩髃与臑俞,隔次交替使用),和合谷、外关二穴,刺激参数为:连续波、高频(100Hz)刺激10分钟后转为低频(2Hz)刺激30分钟,强度10±2mA(合谷、外关刺激强度可适当降低)。③电针刺激:选用韩氏经皮神经刺激仪。施泻法或平补平泻,得气后肩前、肩髎(或肩髃、臑俞),两组穴位交替使用电针刺激,合谷、外关分别接电针,刺激参数为疏密波(2Hz/100Hz)、强度8±2mA(合谷、外关刺激强度可适当降低),留针至30min。④平衡针疗法主穴:肩痛穴。配穴:疼痛及项加颈痛穴、正气亏虚加升提穴。定位:1、肩痛穴:位于腓骨小头与外踝连线的上1/3处。2、颈痛穴:在手背部,握拳第四掌骨与第五掌骨之间,指掌关节前凹陷中。3、升提穴:两耳尖向上与正中线交点前1-2寸。取穴原则:肩痛穴与颈痛穴采用交叉取穴,即右侧患病针刺左侧穴位,左侧患病针刺右侧穴位。针刺方法:取坐姿膝直位,选用3寸无菌毫针,肩痛穴与颈痛穴直刺1.5寸左右,提插针刺手法,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同时令患者活动肩部,动作由慢到快,用力不宜过猛,不留针。升提穴向前平刺1-2寸,可留针。针感要求:肩痛穴以触电似针感向足背、足趾和踝关节传导出现的麻、胀感为宜。颈痛穴、升提穴以局部出现酸、麻、胀感为宜。⑤拔罐:针灸后可在压痛点或局部腧穴加拔火罐1~3只,留罐10~15分钟。若瘀滞严重可刺络拔罐:采用皮肤针叩刺或粗针点刺压痛点,使少量出血,再加拔火罐1~2只,留罐10~15min。⑥穴位注射:选取以上穴位1-3个,将1%利多卡因注射液2ml与曲安奈德注射液40mg的混合物,或香丹注射液,注射至每穴1ml,每周注射1次,4次为一个疗程。⑦TDP照射:肩部局部或针刺部位局部神灯照射,每次30分钟。(三)治疗疗程:以上病例均隔日治疗,以5次为一个疗程。三疗效观察指标肩部疼痛和功能障碍为肩凝症两大主症,故本方案以疼痛和肩关节活动度为疗效评定的依据。①肩部疼痛变化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AnalogueScale,VAS)评价患者的疼痛变化,使用痛尺,在每次治疗前后进行评价,再进行综合积分计算。②肩关节活动范围变化采用《颈肩痛》(周秉文主编)推荐的肩部活动功能评定指标,即使用卷尺和旋转测量角度盘测量肩关节内旋和外旋的角度,摸背实验和摸口(耳)实验,将以上4项指标测定结果按评分标准换算。具体见肩关节功能评定方案:A:肩部活动功能评定指标内旋:肩外展900,达不到900者采取最大外展。肘屈900,前臂旋后。将角度盘缚于前臂背面正中,将前臂被动转向中部记录肩内旋角度。外旋:准备如上,将前臂旋向头部,记录肩外旋的度数。摸背:正坐于凳上,反手用拇指端背面触及背中线,尽量向上移动,用卷尺测量指端至第七颈椎棘突之距离,以厘米计。摸耳(口):正坐,头保持正直,举手屈肘,经头顶摸对侧耳,记录中指尖端触及处。B:肩关节活动评分:分数内旋(度)外旋(度)反手摸背(cm)左手摸耳01020304050607080900102030405060708090010203040506070809057524742373227221712左头外侧左耳左耳上方左顶部头顶中线右顶部右耳上方右耳上1/3右耳中1/3右耳下1/3注:右手摸耳之结果将左右换即可。C:肩关节功能分级:功能级别功能情况4项指标总分012345极度受限严重受限显著受限中度受限轻度受限正常0-6060-120121-180181-240241-300301-360③疗效评定标准由于肩部疼痛和肩关节活动障碍是肩凝症的两大主症,疼痛的缓解和关节活动度的改善是肩凝症好转的标志。若患者肩部疼痛消失,肩关节活动范围恢复正常,可视为治愈(临床痊愈);若肩部疼痛缓解明显,肩关节活动范围改善明显,则可认为治疗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果;若肩部疼痛基本缓解,肩关节活动范围部分改善,则治疗有了一定的效果;若患者肩部的症状未改善,则可视为无效。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