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压力-容积曲线的临床应用及进展来源:中华急诊医学杂志作者:沈鹏朱建刚宋先斌张茂压力容积曲线(pressure-volumecurve,P-V曲线)是反映呼吸系统力学特性的一项指标,在指导临床治疗以及反映疾病进程等方面被寄予厚望,本文综述了这方面的临床应用与近年来的一些进展。1、P-V曲线P-V曲线是根据呼吸系统的压力和容量相关性描绘出的曲线,反映的是呼吸系统的顺应性。P-V曲线分为动态P-V曲线(dynamicP-Vcurve)和静态P-V曲线(staticP-Vcurve)。动态P-V曲线反应气道阻力和肺、胸壁顺应性的综合影响,测定简便,但参杂了气道阻力等因素,并不能真正反映呼吸系统的顺应性。静态P-V曲线是指理想状态的肺容积随压力改变的曲线。相对而高,静态P-V曲线更准确,但测定相对更繁琐。实际测试中,因为我们必需允许保持一定的呼吸,因此,呼吸系统并不能达到一个真正的稳态,这样所测量到的只是准静态P-V曲线(quasi-staticP-Vcurve)。这一曲线的精确度,取决于研究者所能等待的呼吸系统达到稳态的时间,而我们可以通过一种低速恒流的方式达到类似于静态的条件;已有研究证明,流速须9L/min以最大地消除呼吸系统固有阻力所引起的压力改变。2、测定方法经典的准静态P-V曲线测定方法主要有大注射器法、联合闭塞法(呼吸机法)和恒定低流速法。沿用多年并被大多数学者认为“标准”的大注射器(Super-Syringe)法是1975年由Harf等提出的。描记时患者脱离呼吸机,用2-3L容量的推进型大注射器和压力计与气管导管相接,在患者呼气达功能残气量(FRC)以后,推动大注射器,每次注气100mL,同时记录压力,直至压力达45cmH2O(1cmH2O=0.098kPa),然后再以类似方法逐步放气测压力。为保证测压时的静态,每次注气后暂停2-3s,以便让肺内压力达到平衡,测定过程常持续60-90s(图1);以容量为Y轴,以相应压力为X轴,描出P-V曲线(图2)。此法的特点是描记可以记录吸气和呼气双相的准静态P-V曲线,缺点是患者需脱开呼吸机,操作比较繁琐和耗时,有发生低氧血症的危险;同时患者需要镇静甚至肌松,且无法去除测定时间内持续的气体交换、气体的可压缩性等影响。吸气闭塞法亦称呼吸机法,由大容量注射器法改进而来,由呼吸机给予大小不同的潮气量,获得不同的平台压,多个相对应的潮气量和平台压描记在X轴上就能得到P-V曲线。这种方法不需将患者与呼吸机断开,操作方便,但精度较差,费时较长,且不适合所有的呼吸机。恒定低流速法以恒定的低流量气体(常为3-9L/min氧气)为呼吸系统充气,同时以压力为X轴,容量为Y轴(流量的积分即为容量或根据恒定流量乘以时间算出容量)描出P-V曲线(图3)。此法运用比较简单并可以用某些呼吸机实现。但是此法可能会受到氧气消耗所带来的影响,并因为呼气流速的无法控制而无法测定呼气相曲线。不管哪种测定方法,均需将患者充分镇静甚至肌松,以避免主动呼吸影响测定的准确性。3、生理意义正常人在直立、放松、清醒状态下的呼吸系统准静态P-V曲线呈低段凹面向上高段凹面向下的“S”形,整个曲线是胸壁(膈肌和胸腔)作用力与肺弹性回缩力之间相互作用的平衡。当两者相互作用里刚好抵消,肺容积达到平衡状态,此时的肺容积即为功能残气量(FRC),而此时,肺泡内的压力也等于大气压。正常人仰卧位时,肺的FRC减少约50%,胸壁顺应性曲线轻度右移并轻度逆时针旋转,源于膈肌张力的变化以及胸廓顺应性的轻度改变。4、临床意义任何累及胸壁(膈肌和胸腔)以及肺实质或气道,导致肺容积变化的疾病都可能改变肺的顺应性而导致P-V曲线形态和位置上的变化。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respiratorydstresssyndrome,ARDS),其他在肺间质病变、充血性心力衰竭以及肥胖等疾病中也有一定意义。(1)ARDSP-V曲线使用和研究最多的是在ARDS的患者中,近年来,根据P-V曲线采取的最佳PEEP和有效小潮气量策略结合允许性高碳酸血症策略(permissivehypercapnia,PHC)是目前ARDS机械通气治疗中的主要方法。ARDS早期,水肿液受重力的影响向低位组织积聚,处于仰卧位时,从肺前侧至背侧,肺组织受到的静水压逐渐增大。因此,在肺的低下部位,陷闭或实变的肺泡远远多于高位区域。其力学的分布表现为肺的充气相P-V曲线呈“S”型,可概括为三段两点:低位平坦段,表现为低顺应性,相当于正常或基本正常的肺泡随压力的增大而扩张;下拐点(lowinflectionpoint,LIP),相当于陷闭肺泡的开放点;中间陡直段,压力的升高和肺容积的变化呈线性关系,相当于已张开的“陷闭”肺泡和正常肺泡在弹性限度内的等比例扩张;高位平坦段,顺应性下降,表明肺处于过度扩张的危险中。后两段之间的交点称为上拐点(upperinflectionpoint,UIP)(图4)。临床上主要根据LIP以及UIP设定机械通气的PEEP以及潮气量等。一般认为,PEEP宜大于或者等于PLIP,高于PLIP2cmH2O左右的PEEP加压力限制模式机械通气与常规容量切换模式加FiO2指导的最小PEEP对照研究发现其肺功能改善明显好于对照组,增加了早期撤机和肺功能恢复的机会。但亦有学者认为PEEP是代表呼气相的力学因素,而PLIP代表的是吸气相的力学因素,因此根据呼吸相的P-V曲线设定PEEP似乎更加合理。由于肺水肿和肺泡萎陷,ARDS患者的肺容量远远低于正常的肺容量,因而对正常肺而言较低的潮气量可造成肺的过度扩张。P-V曲线上提示肺过度扩张的标志是UIP的出现,其相对应的容量值和压力值分别代表ARDS肺所能承受的最大潮气量(VUIP)和平台压(PLIP)。因此,须使VTVUIP或PPUIP。ARDS肺应使用有效小潮气量,按PHC策略,可使用5-8mL/kg。Roupie等根据PIJP选择PEEP,使用10mL/kg的VT,80%(20/25)的患者PplatPUIP。使VTcVUIP)VT下降(2.2±0.9)mL/kg,PCO2从(44±10)mmHg上升到(77±25)mmHg(1mmHg=0.133kPa),而Pa02/Fi02无显著改变。但由于肺损伤的不均一性,UIP可不出现在P-V曲线上,因此,若曲线上出现UIP应使VT<VUIP,Pplat<PUIP。正常肺通气至V时,其跨肺压约35cmH2O-50cmH2O,大约相当控制通气时Pplat35cmH2O。超过此值,正常肺泡出现过度充气,并可能导致肺泡破裂的发生.据此,UIP若被掩盖,则应使Pplat35cmH20。尽管P-V曲线对于ARDS有着重要的意义,这一技术也似乎有着高度的安全性和可重复性。但P-V曲线在ARDS的口常应用中仍有着许多问题。P-V曲线与既往肺容积情况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对于不同时期、不同患者或不同研究中的P-V曲线的比较,需要特别注意。P-V曲线反映的是成千上万个肺泡总体特性,对于拥有复杂的机械特性的肺来说,P-V曲线可能只是反映了健康的肺泡的特性。在一项对ARDS患者的肺CT扫描的研究中,研究者们在不同的肺损伤中,P-V曲线并不能准确的反应CT发现的肺复张或过度充气。而一项利用电阻抗X线断层扫描的研究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另一个问题是肺的复张是一个时间依赖的动态过程,单一的P-V曲线并不能全面的反映这个现象。(2)间质性肺病间质性肺病的本质是肺泡出现纤维化,肺含气量减少,从而使P-V曲线在容量轴上的值下降(图5),尽管这一改变是因为气体含量的减少,但这并不意味着胸腔内总容量的减少,甚至有研究表明由于组织和血容量变化的不确定性,胸腔总容量的变化可以减少,不变或增加。代入Salazar和Knowles方程(v=vmaxAe-kP,Vmax为压力无穷大时的容量,A为容量轴上的恒定截距,e为自然常数[2.718],P为静态气道压力),14名患者中只有2人的k值是减小的,因此,P-V曲线对评估肺泡纤维化的敏感性并不高。(3)充血性心力衰竭充血性心力衰竭时,肺泡内被液体充满,从而使表面活性物质受损,含气鞋减少。这一现象与早期ARDS的变化(无心源性肺水肿时)非常相似。动物研究发现,顺应性的降低程度远远大于气体体积的减少,而这一现象可能是由于小气道内液体形成液栓导致迟滞现象加剧。在人群中尚缺乏有效的证据表明充血性心力衰竭时的P-V曲线变化,但基于和ARDS早期类似的病理生理改变,P-V曲线的变化也可能类似。有学者甚至认为P-V在ARDS患者中的变化也可以用肺泡水肿解释,而不是所谓的肺泡塌陷。(4)肥胖Pelosi等利用氦气测量24名患者全麻状态下时的肺功能残气量(FRC),其中8名患者体质量指数(BMI)≤25kg/m2,8名患者BMI在25至40kg/m2之间,8名BMI≥40kg/m2的肥胖患者。发现随着体质量指数的增加,FRC明显减少(图6)。5、进展近年来,Lu等等利用持续恒定低流量法描记准静态P-V,与CT扫描相比评价PEEP诱导的肺复张效果,显示了P-V曲线与CT扫描有良好的相关性,这与隆云等的研究结果类似。因此,利用P-V曲线测定作为指导临床机械通气策略,特别是ARDS患者,以及对肺复张效果的评价和呼吸系统顺应性的监测,将得到进一步的应用和发展。同时,应用P-V曲线基础上测定肺复张后的呼气末肺容积变化(end-expiratoryILungvolume,AEELV),使P-V曲线评估肺复张的效果得以量化。P-V曲线正在成为临床越来越实用和简便的工具,但目前没有一个标准的P-V曲线测定的方法。同时,P-V曲线反应的只是整个呼吸系统顺应性的变化,而许多呼吸系统的病变往往是局灶性的,因此,P-V曲线和其他的临床评估工具(CT、超声等)应该充分结合,而不是相互取代。只有对P-V曲线充分正确的认识,才能更好的运用这一工具服务于临床工作,而对于P-V曲线的研究,仍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文章摘自《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4年12月第23卷第12期P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