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于心·肺·脾·肝的关联心:心主血、藏神,主喜。心气虚行血无力,心血虚则血脉空虚。心不藏神,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异常。心为火之源,1.肺:肺主气司呼吸,藏魄,主悲(忧)。肺气虚则影响呼吸功能。助心行血,肺主通调水道,肺气虚衰则功能异常。2.脾:脾主运化主生血、统血,藏意主思。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失健运则血液亏虚。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脾虚则气血不能固摄。3.肝:肝主疏泄,藏血,藏魄。疏泄不及则肝之气火上逆。若干失疏泄则气机郁结、气滞血瘀。4.肾:腰为肾之府,肾主骨,肾藏精,纳气,主水液,臧志,属恐肾气固摄肾精,气虚则精泄。肾中精气虚衰,则功能减退。1、肾与前列腺的关系因为肾与膀胱为表里,肾主水液,肾有升清降浊的功能(肾脏将有用的五谷精华运送至全身,将体内的垃圾毒素尿液代谢出体外。),肾气的固摄能力于推动作用直接关系到了膀胱的开合。(您看比如您平时全身无力的现象就是肾气不固,推动力出现了问题,同样的肾精亏虚就会出现小便无力尿急尿频····等现象。肾气不固其实就像是家里用水壶烧水,水壶里的水蒸气多了才能出现呼呼的响声,如果水壶里的水蒸气总是没有那么多,响声液就很难出现了对吧?这就和咱们所说的肾气不固。也就是说没有力气了,劲不够了。)西医当中认为,前列腺炎(增生或肥大)就是无菌性炎症和有菌性炎症。(例如,非衣原体或衣原体)。2、阳痿早泄和肾的关系:因为肾主藏精主生殖(先天之精,五谷之精气,营养物质)肾阳亏虚、命门火衰,。精不足,血就不足,血不足勃起就无力就会出现阳痿早泄等症状。西医当中认为:《1》血液当中的垃圾毒素太多堵塞了海绵体的血管,阻止了海绵体的充血,勃起就会困难。《2》中枢神经的兴奋和敏感度决定的时间的长短,兴奋度高了也就早泄了。所以我们也要抑制中枢神经的兴奋度和敏感度。《3》体质衰弱,也就是说的是元气亏虚。就是咱们老百姓常说的精力不足,也就是说没有力气了勃起就无力了。坚持的时间自然就短了困难了。3、骨病肾主骨生髓髓生血,主纳气,腰为肾之府。(腰和膝)原因就是肾气亏虚,骨骼失养。为什么肾气不足就会出现骨关节疾病呢?咱们人是靠气血活着的,骨头的健康靠的也是气血。我们仔细观察一下骨关节,两个骨头中间是“骨间盘”,骨间盘的作用是干嘛的呀?吸收营养,让骨头长高的;还有一个作用是干嘛的呀?它是减震的。当咱们受到外力的情况下,比如咱们走路、提东西、下蹲,它都起减震润滑的作用。骨头疼就跟这儿有关系。人只要做动作,这骨关节就要活动。大家看每一个骨关节,都由骨头和中间的骨间盘构成,骨间盘是软的,它里头是液体;关节不停的活动,骨间盘就总是受挤压、受摩擦。如果我们懂营养、会吃饭,骨间盘就会得到持续的补充,它老是丰满的;如果我们不注重营养,老不给它“吃饭”,我们天天用它,越挤这个东西越薄;如果我们老挤它,慢慢液体没了,是不是就变成固体了?我们医学名字叫“钙化”了。如此一来,这个病就出来了。西医认为:骨的营养物质供应不上造成了骨缝分泌润滑液的功能降低,软骨直接摩擦。骨免疫功能下降,关节出现炎症,增生等情况或关节炎或者各种关节疾病。4、心于肾的关系:中医认为,心居隔上阳位,在五行属火,为阳中之阳。在五行属水。为先天之本。藏真阴而寓真阳,心为君火,肾为相火。如若心火不能下降与肾而上亢。肾水不能上济于心而下泻,肾无心火则水寒,心无肾水则火炽。心肾不交,水火未济。肾精不足导致的心血不足出现面色无华、心悸、耳鸣、腰膝酸软,胸闷气短、心跳加速、心律不齐。等症状。西医认为。心脏统领全身的血液的重要器官,胃肠吸收的营养物质随着血液布散到全身,血液当中的自由基、甘油三酯、胆固醇、等物质在肝肾的代谢下随着小便大便排泄出体外。肝解毒,肾排毒。所以肾脏的健康才能防止血液中的脂质板块的合成和降低血脂。防止血液流通受阻。所以说中西医认为心脏的健康和肾脏是分不开的。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治疗心脏病必须恢复自身(肝、肾)的代谢功能。血毒排出了,心脏的负荷就没有了。呼吸就顺畅了胸不闷气不短了心脏不舒服的症状才能彻底消失。5、肺与肾:肺与肾在生理上的关系,主要体现在水液代谢与呼吸运动量方面的协同作用和依存的关系。肺主通调水道,为“水之上源”,肾为主水之脏,肺肾的协同作用,保证了水液的正常输布与排泄,肺的宣发肃降和通调水道,有赖于肾阳的蒸腾气化,而肾的主水功能亦有赖于肺的宣发肃降和通调水道。肺肾在水液代谢功能方面,既有协同作用又有依存关系。例如有的人肺炎或老慢支等等严重了,全身或局部会出现浮肿等现象或囊肿等都是以上原因。就像是一个河流里面有很多水,这条河道就是肺,里面的水就是肾,水道通畅没有淤阻里面的水就能正常的流动,而水就不会溢出。也就不会出现水肿或浮肿的或囊肿的现象。但是河道受阻挡水就会淤阻,水出不去,水就越聚越高,如果是人体那么久是形成了水肿或囊肿。所以现在您能明白为什么肺病在治疗肺的同时要一起修复补充肾脏了吗?6、肝与肾肝于肾在生理上的关系,主要体现在血于精之间和阴与阳的相互依存关系。肝藏血,肾藏精,精能生血,血能化精,精血同源。肾精亏损导致肝血不足也就会出现头晕、目眩、耳鸣、腰酸等症。肾阴不足可以导致肝阴不足,称为“水不函木”。肝阴不足,亦可导致肾阴亏虚而致“相火偏亢”阳强不泄,遗精滑精等症状。肝藏血,肾藏精,精血可以互生;肝属木,肾属水,水可以生木。肝肾之间的关系极为密切,故有“肝肾同源”、“精血同源”、“乙癸同源”之说。肝主疏泄,肾主封藏,二者相反相成,故肝肾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在肝肾同源及疏泄与封藏关系方面。1.肝肾同源:所谓肝肾同源,主要是指精血同源、精血互生的关系。肝藏血,肾藏精,精能生血,血能化精。肝血有赖于肾精的资助,肾精足则肝血旺,肾精亦赖肝血的滋养,肝血旺则肾精充。正是由于精血之间可以互生互化,所以,肾精与肝血,荣则同荣,衰则同衰。肝血和肾精,又同源于水谷精微,依靠水谷精微的不断充养,才能充盛而不衰,故称肝肾同源。在五行中,肝属木,肾属水,肾水可以养肝木。阴阳学说认为,肾阴为一身阴液之根本,对各脏腑的阴液具有滋养功能,肝阴得到肾阴的资助,即能涵敛肝阳,使肝的阳气不至过亢,保持了阴阳之间的动态平衡。肾阴养肝阴的理论与水生木是一致的。脏腑配属五行、天干、方位,肝为东方甲乙木,肾为北方壬癸水。肝胆相表里,均属木,但肝为乙木,胆为甲木。肾与膀胱相表里,均属水,但肾为癸水,膀胱为壬水。因此,肝肾同源又称之为“乙癸同源”,其中乙代表肝,癸代表肾。由于肝肾在生理上有紧密的内在联系,在病理上也常互相影响。2.藏泄互用:肝主疏泄,肾主闭藏,二者之间存在着相反相成的联系。7、脾与肾主要表现在三方面《1》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的依存和协同的关系。《2》是脾之运化功能要和精阴阳的温煦之间的关系,相互依存。《3.》脾胃的布散在水液的代谢过程中的协同作用。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关系到脾肾两脏。两者相互资生,相互促进。脾主运化,肾中有肾精肾阳,两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的,脾之健运,花生精微,需借助于肾阳的推动、温煦。故有脾阳根与肾阳之说。肾中精气亦依赖于水谷精微的培育和补养。脾主运化水液,肾主观代谢水液,脾肾在水液代谢过程中相互配合发挥协同作用。如肾阳不足就会导致脾阳亏虚,则可见腹部冷痛,下利清谷或五更泄泻,水肿等。若脾阳久虚进而可损伤及肾阳,而成脾肾阳虚之病。脾主运化,为后天之本,肾主藏精,为先天之本;脾主运化水液,肾主水液。脾肾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先天与后天相互促进及津液代谢方面。1.先后天关系方面:肾藏精,主人体的生长发育与生殖,为先天之本;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为后天之本。先后天之间的关系是“先天生后天,后天养先天”。脾主运化,脾的运化全赖于脾之阳气的作用,但脾阳须依赖于肾阳的温煦才能强盛。肾藏精,但肾精必须得到脾运化的水谷精微之气不断资生化育,才能充盛不衰,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与生殖。在病理情况下,脾肾之间相互影响。2.在水液代谢方面:人体水液代谢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是多个脏腑协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尤以脾肾的作用更加重要。脾主运化水液,为水液代谢的枢纽,肾主水液,气化作用贯彻在水液代谢始终,故曰“其本在肾,其制在脾”。概括了脾肾两脏在水液代谢过程中的作用及其特点。在病理方面,脾肾两脏功能失调,如脾肾阳虚等,均可导致水液代谢障碍,出现水肿、泄泻、小便不利等症。8、肝与脾肝主疏泄,脾主运化;肝主藏血,脾主统血又为气血生化之源。故肝脾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在疏泄与运化及血液的生成运行方面。l.在消化方面:脾主运化,摄入到人体内的饮食物,必须经过脾胃共同作用,才能使水谷化为精微并输送到全身各脏腑组织器官。但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与肝的关系极为密切,这种关系主要体现于两个方面。只有肝主疏泄的生理功能正常,胆汁才得以正常的分泌和排泄,脾胃升降有序,饮食物中的水谷精微得以正常的消化吸收。脾的运化功能,对肝之疏泄亦有一定影响,只有脾气强健,饮食物及水液得以及时的输布而不发生滞留,肝之疏泄功能才能正常发挥。在病理情况下,如肝的疏泄不利,即可对脾胃的运化功能产生影响。.在血液方面:肝主藏血,贮藏和调节全身血量,脾主统血,为气血生化之源。肝脾之间在血液方面有着较为密切地联系。脾气健运,气血生化有源,血量充足,则肝血充盈。而肝血充足,可以涵敛肝阳,使肝气条达舒畅,才能保证脾之健运发挥其统血功能。在病理上,如果脾气虚弱,运化不利,水谷精微吸收障碍,血液化源不足,或脾不统血,失血过多,均可累及于肝,导致肝血亏虚,出现食少、消瘦、眩晕、视物模糊、肢体麻木、女子月经量少,甚或经闭等病症。反之,肝血虚少或肝不藏血,均可影响肝之疏泄,疏泄失常,则可致脾之运化失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