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内容:深入一点临床方面,文章意义浅显,加点实际观点讨论内容,参考文献杂志级别也修的高一点胃肠外科的围手术期临床处理对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摘要:目的:探讨胃肠外科围手术期患者临床处理对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5年6月胃肠外科收治的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36例患者采取常规准备处理,设为对照组;36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预防性抗生素处理,设为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和临床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肠鸣音时间、排便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均为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胃肠外科患者采取围手术处理,有助于缩短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加快患者胃肠功能恢复速度,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关键词:胃肠外科;围手术期;临床处理;胃肠功能经国内权威专家、学者研究发现,胃肠疾病患者术后胃肠内、外部血浆白蛋白、转铁蛋白、胃泌素等指标明显升高,肛门排气时间明显缩短[1]。大部分学者认为围手术期临床处理安全性高,效果显著,可有效促进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2]。为深入探讨围手术期处理对胃肠外科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本次研究中,我院对72例胃肠外科患者分别采取不同处理方法,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3年5月~2015年6月于胃肠外科就诊的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男21例,女11例,年龄40~58岁,平均年龄(45.9±3.1)岁,所有患者中,医源性疾病11例,非感染性疾病35例,感染性疾病26例。消化道出血27例,腹膜炎15例,胃肠粘膜坏死11例,胃肠壁功能减弱19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在我院接受检查并确诊;均符合胃肠外科手术适应症,并签署知情同意书。1.2方法对照组:消化道出血患者,应给予术前止血处理,留置胃管,密切观察消化道出血情况,将生理盐水与肾上腺素混合,清洗患者胃部,缓解出血症状。代谢性酸中毒患者,应采取输血处理,促进机体代谢功能的恢复。幽门梗阻患者,应在术前1~2d进行减压处理,必要时进行洗胃。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进行注射预防性抗生素处理,待患者醒转后,将1.5g氨苄青霉素(浙江国境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0090,0.25g)加入100ml生理盐水溶液中,行静脉滴注,2次/d,控制患者胃肠道内细菌的活性。加强对患者胃肠道生化指标的观察,根据具体情况给予相应药物治疗。1.3评价指标记录两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并进行对比,设计调查问卷,统计两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进行对比。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无不良反应出现;有效:临床症状有所改善,不良反应少;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变化,病情复发或加重。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1.4统计学方法将所有数据结果录入到SPSS17.0软件中进行统计分析,确保录入过程客观真实,以95%为可信区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卡方值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对比差异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对照组患者肠鸣音时间、排便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明显长于观察组,对比差异均为P0.05,有统计学意义。表1两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对比(x±s)组别例数肠鸣音恢复时间(h)肛门排气时间(h)排便时间(h)观察组3624.54±10.0232.87±10.4438.21±7.45对照组3637.76±10.6248.23±11.2757.20±7.55t--5.4335.99910.742P--0.050.050.052.2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对照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明显低于观察组,对比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表2两组临床总有效率对比[n(%)]组别例数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观察组3628(77.8)7(19.4)1(2.8)35(97.2)对照组3613(36.1)16(44.4)7(19.4)29(80.5)x²--------14.076P--------0.053讨论胃肠外科手术是临床上常见的手术类型,包括全胃切除术、小肠切除吻合术、空肠造瘘术、结肠切除术等,但该类手术极易引发术后肠道粘连、胃肠功能异常等并发症,影响患者预后,降低手术疗效,不利于患者的康复。因此,必须对围术期患者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相关资料显示,胃肠外科围手术期处理具有安全性高的特点,可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改善预后,巩固临床疗效[3]。本次研究对我院72例胃肠外科手术患者采取不同处理措施,研究结果如下:术后,观察组肠鸣音时间为(24.54±10.02)h、肛门排气时间为(32.87±10.44)h、排便时间(38.21±7.45)h;对照组肠鸣音时间为(37.76±10.62)h、肛门排气时间为(48.23±11.27)h、排便时间(57.20±7.55)h,观察组患者肠鸣音时间、排便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均为P0.05,说明给予胃肠外科手术患者围术期处理,可有效缩短其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7.2%;对照组80.5%,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P0.05,说明对患者采取围术期处理,有利于提高患者临床疗效。围手术期处理分为术前、术后两个部分,术前,医务人员应做好胃肠道准备工作,同时结合患者临床症状与体征采取相应处理措施;术后给予预防性抗生素治疗,清除胃肠内细菌,并指导患者合理饮食,提高机体免疫力,加强对患者胃肠道生化指标的观察,防止其术后出现不良反应[4]。对胃肠外科手术患者采取围术期处理,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肠鸣音、排便等胃肠功能指标恢复情况,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加快术后恢复速度。该种处理方式安全有效,花费少,患者易于接受,可广泛应用于临床工作中。综上所述,对胃肠外科手术患者进行围术期处理,有利于加快患者胃肠功能恢复速度,改善其生活质量,促进患者痊愈,提高患者对医疗工作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5]。参考文献:[1]杨宗平.胃肠外科的围手术期处理对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探讨[J].中外医疗,2010,29(30):91.[2]叶远华.为行胃肠外科手术的患者进行有针对性围手术期处理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5,13(12):261-262.[3]杨春霞.胃肠外科的围手术期处理对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4,15(36):146-147.[4]张俊.肝胆患者外科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探讨[J].中国卫生产业,2014,13(10):107-108.[5]陈志强,曹立幸.围手术期术后胃肠功能评价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31(6):727-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