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病区护理查房日期主查人:李平主题:胆总管切开取石术2014.9.30参加人数:本科全体护士及护士长姜青、赵米米、战丽萍、于洪洁、孙爱萍、李平、谢福清、张婷婷、秦彦敏、王安妮、吴琦、张军英、林文静内容:李平:今天我们以二床于宜春为例共同学习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的相关知识。由姜青报告一下病例。姜青:患者女84岁,于8月15日因反复发热两周来院。查体:腹部平坦,右肋弓下见长约15cm陈旧切口瘢痕,无肠型及胃肠蠕动波,无血管曲张,腹软,右上腹部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莫非氏征阴性,肝区叩痛,肾区无叩痛,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3次/分。给予行相关辅查B超示1.肝内胆管多发结石并扩张,大者约19*13mm;2.胆总管内强回声团块,考虑结石,大小约47*16mm;3.胆总管扩张;4.肝左叶局限性液性暗区,考虑脓肿可能。为求进一步治疗,门诊以“胆总管结石”收入院。入院后完善辅助检查暂予抗炎、补液等对症治疗。8月16日行院内会诊以讨论患者能否耐受手术;继续抗炎、保护胃粘膜、补液治疗。8月25日在全身麻醉下行肝总管切开取石术+肝组织活检术,术后予以抗炎、化痰、保护胃粘膜、保肝、补液等治疗。术后患者仍间断发热,家属要求转上级医院治疗。患者出院后于“威海市立医院”继续住院治疗约18天,住院期间仍发热,最高时39.0c。9月22日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便血,为鲜血便,大便次数增多,无里急后重,无大便干结,未予特殊处理,来我院就诊,门诊检查后以“胆总管结石术后,肝癌”收入院,现继续治疗中。于洪洁:胆总管结石的定义及分类胆总管结石是指位于胆总管内的结石,大多数位胆色素结石或以胆色素为主的混合结石,好发于胆总管下端。根据其来源可分为原发性胆总管结石和继发性胆总管结石。在胆管内形成的结石成为原发性胆囊结石,其形成与胆道感染、胆汁淤积、胆道蛔虫密切有关。胆管内结石来自胆囊者,称之为继发性胆管结石,以胆固醇结石多见。秦彦敏:胆总管结石的病因继发性胆总管结石原发于胆囊,在胆囊结石病发生发展的过程中的细小结石,通过胆囊管降入胆总管或胆囊管管径较为粗大,较大的结石也可先后进入胆总管。滞留在胆总管内的结石多数会引起各种凶险的病理损害,这实际上是胆囊结石病较严重的并发症。原发性胆总管结石是原发性胆管结石的组成部分,它可以原发于胆总管,也可以与肝内胆管结石同时发生,有时也可能由肝内胆管下降。单纯的原发性胆总管结石可以引起严重的胆道并发症,若与肝胆管结石合并存在,病理损害更加严重。王安妮:临床表现胆总管结石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主要是胆总管梗阻和相伴发生的急性化脓性胆管炎,在结石有效清除以前,症状反复发作。胆管梗阻是决定性的因素,病情的轻重,进展的急缓和梗阻的程度(是否完全)和持续的久暂,胆道感染的严重程度,肝脏损伤的程度和范围与是否有并发症等有密切关系。胆总管结石最典型的临床表现是上腹绞痛和对穿性背痛,寒战、高热和随后发生的黄疸三大组症状;若胆管下端梗阻完全,胆囊管通畅,胆囊壁尚未纤维化萎缩,表现右上腹有肿大压痛的囊性包块;肝脏呈对称性、弥漫性肿大、压痛;患者表现弛张性高热,肝细胞损害和胆汁淤滞的表现等一系列中毒性症状,总称为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若就诊较晚或未予及时有效解除梗阻,感染进一步加剧,全身毒血症和中毒性休克致重症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CST)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谢福清:监别诊断原发性胆总管结石与继发性胆总管结石的不同点:1.原发性胆总管结石是以胆色素为主要成分的混合性结石,棕色、易碎,不定形颗粒物堆聚在胆管内形成;发病年龄轻,一部分患者曾“吐虫”或胆道蛔虫病史。2.继发性胆总管结石来源于胆囊内结石的下降,是胆囊结石病的并发症,而且胆囊本身已存在种种病损和(或)其他并发症,因而功能不完全或完全丧失功能。3.其他每次胆囊结石嵌顿,胆囊管阻塞和胆囊炎发作时,这种功能发生紊乱,同时还反射性引起胆管下端括约肌的痉挛、水肿致局部缺血和局部炎症发作,致肌纤维透明性变,若在排石过程中的有局部组织损伤,都渐次引起不断在修复过程中的括约肌纤维化缩窄,因而加重了继发性胆管结石急性阻塞胆管炎发作的程度。在急性发作期后的间期常致上腹不适,而在胆囊切除后,即使胆管内未留结石,亦可出现右上腹绞痛,低热和轻度短暂的黄疸,常经对症处理后缓解而忽视了这一常见病变,被冠之以“胆道术后综合征”从而模糊了病变的存在,延误了及时的诊治。原发性胆管结石,结石梗阻后反复发作的炎症损害和胆道高压,高位胆管常多有狭窄形成,而胆管下端的炎性损害在部分患者则常表现括约肌弛缓,类似于闭锁不全,肠液反流,使胆道感染发作更加频繁,也难以有效控制,这在临床上也是施行胆总管横断,另行胆-肠通路重建的原因和理由。孙爱萍:治疗胆总管结石患者多因出现疼痛、发热或黄疸等急性胆管炎发作时就诊。急性炎症期手术,难以明确结石位置、数量和胆道系统的病理改变,不宜进行复杂的手术处理,需要再手术的机会较多。但若梗阻和炎症严重,保守治疗常难以奏效。因此急诊情况下恰当掌握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的关系,具有重要性。一般情况下,应尽量避免急诊手术。采用非手术措施,控制急性炎症期,待症状缓解后,择期手术为宜。经强有力的抗炎、抗休克、静脉输液保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营养支持和对症治疗,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或经内镜乳头切开取石,放置鼻胆管引流减压,多能奏效。经非手术保守治疗12~24小时,不见好转或继续加重,如持续典型的Charcot’s三联征或出现休克,神志障碍等严重急性梗阻性化脓性重症胆管炎表现者,应及时行胆道探查减压。胆总管结石外科治疗原则和目的主要是取净结石、解除梗阻,胆流通畅,防止感染。战丽萍:胆总管结石并发病症1、急性化脓性胆管炎2、胆源性肝脓肿3、胆道出血是原发性胆管结石的较严重的并发症。4、胆源性肝硬化5、胆管癌6、胆源性胰腺炎张婷婷:有效治疗T管引流的目的引流胆汁、减轻胆道压力。支撑胆管,防止胆管狭窄。吴琦:T管引流的护理一.T管妥善固定:T管接引流袋后,用胶布固定于腹壁皮肤上,防管道脱落。二.保持T管有效引流:1.平卧位引流管高度应低于腋中线,站立或活动时应低于腹部切口,防引流液逆流。2.T管不可受压、扭曲、折叠,应经常挤捏。3.定时更换体位,防引流管斜面紧贴组织造成引流不畅。4.血块及小结石堵塞管腔时,应反复挤压引流管或等到渗盐缓慢低压冲洗。三.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色、量、性状:正常成人每日胆汗分泌量约为600-1000ml或800-1200ml,呈黄色、稠厚无渣。术24h内引流量约为300-500ml,恢复饮食后可境到每日600-700ml,以后逐渐减少至每日200ml左右。术后1-2天胆汗量混浊的红色或淡黄色,以后逐渐加深,呈黄色。张婷婷:四.严格无菌操作,预防感染:1.按无菌操作更换引流袋。2.在改变体位或活动时注意引流管的水平高度不要超过腹部切口高度,防引流液返流。3.遵医嘱预防性用抗生素。4.保护引流管口周围皮肤:每日用75%酒精或0.5%碘伏消毒,T管周围垫以无菌纱布,局部涂氧化锌软膏或皮肤保护膜,防止胆汁浸渍皮肤引起破溃或感染,保持敷料清洁干燥,如有渗液,及时更换敷料。5.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1)黄疸:在T管引流通畅情况下,术后黄疸时间处长,可能是肝功能受损、胆管狭窄或术中损伤胆管等。应密切观察血清胆红素,肌注vk1,防抓伤皮肤,保持皮肤清洁。(2)出血:术后早期出血多由于止血不彻底或结扎血管线脱落所到,后期出血可能为T管压迫胆总管形成溃疡或局部炎症出血。应密切观察出血量,若第小时超过100ml、持续3小时以上,或病人血压下降、P细速、面色苍白等休克征象,应立即通知医生并配合抢救。(3)胆瘘:多因胆管损伤胆总管下段醒阻、T管脱出所致。注意观察腹腔引流情况,若切口处有黄绿色胆汁样引流物,每小时50ml以上者,提示有胆瘘发生。长期有胆瘘者,要保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纠正营养失调。6.拔管:(1)拔管指征:①术后两周,病人无腹痛、发热,黄疸消退,血象、血清胆红素正常②胆汗引流是减少,每日少于200ml,色清亮③胆道造影显示胆管通畅,或胆道镜证实胆管无狭窄、结石、异物④夹管试验阴性:饭前饭后各夹管1小时,逐渐增加到全天夹管1-2天无不适主诉。同时满足以上4个条件,可拔管。(2)拔管方法:拔管前先行T管造影,如显示通畅,再开放引流2-3天,使造影剂完全排出。继续夹管2-3天,仍无症状后给予拔管。(3)拔管后护理:拔管后局部伤口用凡士林纱布堵塞,1-2天会自行封闭。拔管一周内,观察病人体温、有无黄疸及腹部症状,应警惕胆汁性腹膜炎的发生。于洪洁:五、健康教育1.向病人解释T管放置的重要性,置管的时间,以便病人主动配合。2.嘱病人尽量穿宽松柔的衣服,以防引流管受压。3.引流管及引流袋始终保持在出口以下平面,防止引流液返流。六、.带管出院指导:(1)每日在同一时间更换引流袋,用碘伏消毒管口,记录引流液的颜色、量及性状。(2)引流管口定期换药,周围皮肤涂氧化锌软膏,若敷料渗湿,及时到医院处理。(3)在T管处出皮肤处标明记号,嘱病人随时观察是否脱出。(4)长期带T管者,应定期去医院冲洗。(5)避免提举重物或过度活动,防止牵拉T管而致其脱出。(6)定期复查,若发现引流液异常或身体不适等,应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