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遗传学流行病学研究发现BA在某些人种群中常见,如欧洲发病率为1/18000,美国发病率约为1/1200,我国发病率高达1/5000且生活在夏威夷的不同种群BA的发生率不同,更有力的说明了BA的发生与遗传背景有关。对BA患儿进行基因组相关性研究发现小部分患儿存在染色体畸变,如染色体区2q37.3的丢失可能是BA的易感因素之一,而10q24.2的丢失使得胆管上皮细胞内ADD3未能表达,导致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的过分沉积而引起胆管纤维化,有研究显示BA患儿中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IF)等位基因表达频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及ICAM-1基因G241R位点、ITGB2的多态性与BA有关,说明了某些基因的多态性可能参与BA的形成。表观遗传学DNA甲基化状态或miRNA表达的改变可从不同水平调节基因的表达。DNA甲基化是一种重要的调控转录的表观遗传机制,基因组DNA甲基化状态改变会造成染色体不稳定或基因异常表达在某些BA患儿中存在γ-干扰素或ITGAL基因的甲基化状态的改变,使得产物的表达量发生变化而直接或间接损伤胆管从而导致胆管纤维性闭锁。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中ITGAL基因mRNA表达水平减低,导致其产物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LFA-1)减低引起机体对感染性疾病易感,相反,肝门部淋巴结中CD4+T淋巴细胞ITGAL基因低甲基化使得LFA-1增高,导致T淋巴细胞易于被抗原激活且向靶器官迁移引发胆管受到免疫攻击而损伤。miRNA表达异常亦可调节基因的表达,目前发现与BA形成有关的miRNA有miRNA-30、miRNA200b、miRNA222等]。miRNA-30在胆管上皮细胞特异性表达从而调节胆管的发育、miRNA200b诱导肝脏星形细胞的活化、迁移,促进肝脏纤维化而加速疾病的病程基因突变在小鼠的动物实验中,4号染色体上的inv基因隐性突变后小鼠出现持续性黄疸,进一步发生肝外胆道的闭锁,与人类BA病理改变高度相似,证实了inv基因对胆管发育的重要性。胚胎学因素虽然肝内胆管与肝外胆管均由前肠腹侧内胚层细胞分化发育而来,但现已证实二者由不同的细胞团分化发育而成。SOX17在肝外胆管系统的发育中起重要作用,SOX17表达不足致使肝外胆管系统发育异常。胆管发育的每一时期均受到特定的转录因子及信号通路的精细调节,如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骨形态发生蛋白(BPMs)等因子及Notch、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等信号通路,并且在动物实验中发现,分别敲除上述转录因子的基因或阻断信号通路后可导致新生鼠胆管形态或数量的异常,证实了上述因子对正常胆管形成的必要性胚胎时期多种因素如感染、药物、毒物均可干扰胆管板重塑,导致胆管板畸形,胆管板畸形是肝内胆管畸形的常见原因且与BA预后密切相关。将BA患儿肝外胆道残余纤维板与胚胎标本对照,发现肝外胆管在胚胎发育的过程中始终贯通,说明BA的发生可能与肝门部肝内胆管重塑失败有关[17],胆管板重塑异常可能是BA发生的基础条件之一轮转病毒Coots等[18]采用腹腔注射轮状病毒第1次成功地建立了BA动物模型,但也有研究中证实人类胆管上皮细胞同样对轮状病毒高度敏感且轮状病毒致BA的病理改变与人类BA高度相似,潜在地说明了轮状病毒感染可能是人类BA的原因之一总结1994年至2006年所有的病毒感染与人类BA相关性的研究报道中发现BA患儿总的病毒感染率仅为28%,说明轮状病毒感染不是BA发生的唯一因素,可能为轮状病毒感染在其他因素的基础上促进了BA的发生或轮状病毒与其他因素相互作用共同促进BA的发生。免疫应答轮状病毒感染幼鼠后,胆管的纤维化和肝门部的炎症并不随病毒的清除而停止,表明免疫应答是导致胆管纤维性闭锁的重要机制。既往从适应性免疫应答及固有免疫应答等方面研究了病毒感染后免疫炎症反应对胆管造成的损伤,发现胆管上皮细胞被轮状病毒感染后其Toll样受体(TLR)等模式识别受体表达上调,并激活细胞内信号通路导致胆管上皮细胞的损伤[22],且胆管上皮细胞TLR3对poly(I:C)缺乏天然免疫耐受可能是BA进行性发展的原因[23],同时病毒感染刺激免疫细胞分泌γ-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α等细胞因子介导胆管损伤[24]。BA患儿肝内胆管上皮细胞凋亡指数明显升高,说明细胞因子介导胆管上皮细胞凋亡、坏死机制在BA形成中起重要作用对免疫细胞及细胞因子在BA发生中的作用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发现幼鼠在感染病毒后持续性分泌细胞因子以及免疫细胞功能随年龄增长而逐渐成熟是胆管炎性损伤的重要机制之一,多种细胞因子参与对胆管及肝脏的损伤,同时它们之间存在复杂的交叉作用,说明免疫炎症反应对BA的形成发挥了重要的生物学作用,且免疫炎症反应很有可能是胆管损伤的始动因素,而不是胆管损伤后的继发改变总结单方面因素的研究并不能完整的解释BA发生,BA的并非单病因性疾病,其发生是多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分子生物学的改变可影响胆管的发育及免疫细胞的功能,发育异常的胆管上皮由于自身抗原的暴露更易于受到病毒及免疫细胞的攻击,病毒感染后引发的免疫反应造成胆管损伤在BA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另外,病毒感染既可影响胆管板的发育,也可使已发育的胆管上皮细胞主要组织相溶性抗原-Ⅰ/Ⅱ分子表达增高而受到免疫攻击导致胆管的纤维性闭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