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胸腰段骨折处理脊柱胸腰段骨折(T10-L2)是脊柱外科最为常见的外伤类型,在该节段,脊柱由运动度较小的胸段移行为运动幅度较大的腰段,容易出现应力集中,从而导致骨折发生。据报道,北美每年约有16万例患者发生胸腰段脊柱骨折。胸腰段骨折的并发症包括截瘫,疼痛,畸形及功能障碍。通常胸腰段脊柱骨折由巨大暴力引起,大部分是车祸伤,骨折常不稳定,因损伤暴力较大,这一类型的骨折往往合并有其他多个脏器的损伤[6-8]。尽管到目前为止,治疗脊柱骨折的器械和策略一直在改进,但其治疗的最终目标并没有改变,即在稳定骨折的基础上保护或者促进脊髓神经功能的恢复,预防脊柱畸形发生,最大限度的改善临床功能预后。脊柱的解剖及生物力学特征胸腰段脊柱头端10个椎体有肋骨和胸骨形成一个密闭空腔,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活动度较差;而尾端腰椎椎体较少,但更具活动度,因此大部分退行性病变均发生于此处;中间移行段(T10-L2)作为链接部位,承受脊柱由上向下传递的应力,在外界暴力作用下此处容易出现结构破坏。脊椎椎管内的脊髓结构在L1-L2水平即终止,椎管内有较多的神经根结构,因此,在此段脊柱骨折临床上可出现各种功能损伤的表现。而高于L1水平的脊柱骨折可出现脊髓截瘫表现。评估和检查一项研究调查显示,在急诊创伤中心就诊的患者中约4.4%存在脊柱创伤,因有些创伤救治中心急诊就诊的患者存在多脏器的损伤,对脊柱损伤可能会存在漏诊。在早期对怀疑脊髓损伤患者进行评估时需注意结合患者的病史,并检查是否存在腰背部疼痛,肢端感觉麻木,肌力减弱等情况,此时应用ASIA评分体系可以帮助临床医生准确的记录患者一般情况,并作为后期脊柱损伤是否进展的依据。若患者神经功能或者体检结果不能确定损伤节段,则可考虑行MRI检查。可通过检查患者的球海绵体反射来判断脊髓休克或者圆锥损伤。若患者神经功能稳定,可以通过整体旋转法对患者进行脊柱体检;若患者存在神经功能缺损,则在检查需获得患者的X片,有条件的医学中心可以行CT检查以明确患者脊柱骨折的部位,类型等。约25%的患者会合并其他部位的椎体骨折,如颈椎等,在检查时需要特别注意。影像学常规X片,或者CT等可以显示大部分损伤,稳定的脊柱骨折如压缩性骨折,或者轻度的爆裂性骨折通常不需要其他检查进一步评估。但是需要注意的一点是CT或X片检查容易漏诊严重的软组织和韧带损伤。MRI及CT均可为损伤的脊柱节段提供较为详细的信息。若患者检查无明显禁忌,则首先MRI,其可以评估神经,韧带,椎管内及椎间盘结构损伤情况。尽管近些年CT检查已经逐渐被MR检查所取代,但在某些情况下,如患者有MRI检查禁忌症,医疗中心不具备MRI设备仍可作为脊柱损伤评估的有效方法。脊髓损伤的药物治疗对脊髓损伤患者,目前文献报道支持大剂量激素类治疗对患者的功能预后有一定帮助。激素治疗急性脊髓损伤的作用机制被认为和抗炎及抗自由基相关。甲强龙可以改善单轴突神经细胞存活,并减少脊髓内出血。对急性脊髓损伤3小时内的患者,首剂甲强龙30mg/kg静脉滴注,1小时完成,后23小时内按5.4mg/kg/H微泵静脉推注维持;若脊髓损伤在3-8小时之内,首剂量及维持剂量相同,维持时间延长为47小时。但是脊髓损伤患者应用激素治疗在学界目前存在较大争议。大剂量应用甲强龙容易出现较多并发症,如呼吸道感染;此外,有学者对上述研究的研究方法学提出了质疑。近些年有动物研究提示动物脊髓损伤模型应用甲强龙后并不能有效改善神经功能预后。Ito等在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中发现,脊髓损伤患者应用或不应用甲强龙并不会显著改变患者的临床功能预后,但应用甲强龙组有68%的患者出现了肺部感染,而在未应用甲强龙组患者感染比例仅为44%。加拿大医生Hurlbert等完成的一项调查显示,在过去的数年,临床上使用甲强龙大剂量冲击治疗急性脊髓损伤的临床医生已经越来越少。脊柱损伤分类系统在过去的75年间脊柱外科学者们提出了各种类型的脊柱骨折分类系统(AOspine在近期的spine杂志上又更新了最新的脊柱骨折分类方法,有兴趣的战友可以到骨科频道查看),每种分类系统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Denis等在Hodldsworth等脊柱骨折二柱分类系统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脊柱三柱骨折分类方案,该分类方法特别强调了中柱对脊柱力学稳定性的作用。近些年影像系统检查的发展如CT,MRI等使得脊柱骨折的评估更加全面,由此对基于X片分类的Denis三柱方法提出了挑战。1993年,Magerl等基于骨折的病理形态学标准提出了一个复杂的分类系统(表1-3),将脊柱骨折按损伤类型和稳定性分为A(椎体压缩性骨折,最为常见,66%),B(牵张分离),C(骨折脱位伴旋转)三型,同时在各个分类下按骨折形态进行亚组分型。尽管上述骨折分型方案提高临床医生随访的准确性,但其临床分型较为复杂,使得日常工作应用该分类系统效率降低。有研究报道认为AO脊柱分型临床的可靠性及可重复性较差[31]。表1-3:脊柱骨折的AO分型近些年有学者提出了一个不同的观点,即除脊柱本身的骨性结构对脊柱稳定性有较大影响之外,其他脊柱附属结构,如椎间盘,脊柱椎体间韧带等均对脊柱稳定性有重要影响,将上述结构纳入脊柱分型系统有利于指导临床治疗的决策,并准确预测临床功能预后。Vacarro等提出了一个新的骨折分类系统,TLISS。TLISS分型基于3个变量:椎体骨折损伤机制,患者神经功能状态,CT或MRI上后方韧带复合体的完整性(表4)。评分大于4分推荐手术;评分小于4分,推荐保守治疗;评分等于4分,治疗方案取决于临床医生的经验。表4:TLISS评分图引自@znchick战友相关贴子(未经授权^_^)TLISS分类系统是脊柱骨折分型一个巨大进步。该分类系统在临床中应用较为简单,依从性和可重复性较好,在评估患者脊柱是否存在不稳定的同时可以知道临床治疗决策。Lenarz等回顾性分析了97例使用TLISS分型评价治疗的胸腰椎骨折患者,发现83%的患者在脊柱骨折初期其治疗措施的实施和推荐治疗措施基本一致。后期,Vacarro等对TLISS分类系统进行了改进(TLICS),将椎体骨折损伤机制评分简化为更客观的椎体骨折形态,并对某些特殊情况进行了特别的规定使之临床实用性更好。表5:TLICS评分图引自@znchick战友相关贴子(未经授权^_^)Tsou等也提出和TLISS相类似的分类系统,临床中也有应用。骨折类型压缩性骨折压缩性骨折(AOA型骨折)是最为常见的脊柱骨折类型(图1)。这一类型的骨折是稳定性骨折,脊柱后方结构完整,但这类患者后期需要进一步随访是否存在持续塌陷。对创伤性脊柱骨折患者需要完整评估患者的脊柱情况。图187岁女性,骨质疏松性骨折,多节段椎体压缩爆裂性骨折大部分爆裂性骨折(A3)发生在胸腰段链接部位,T12及L1节段最常累及(图2),是压缩性骨折后发生率第二高的骨折,每年美国约有2万5千人诊断脊柱爆裂性骨折。爆裂性骨折损伤机制和压缩性骨折类似,但其所遭受的暴力更大。这一类型的骨折通常可以累及前柱或后柱,但通常不一定破裂导致脊柱不稳定。后柱骨折块可以突出椎管内,某些情况下可能造成神经功能障碍,但文献报道,骨折块突入椎管内的程度和神经功能预后并没有显著相关性。胸椎骨折患者,椎管狭窄小于40%患者可以无任何神经症状,而在腰椎骨折患者中该比例甚至可以达到90%。图2T7爆裂性骨折CT横断位片,骨折块突入椎管仔细阅读患者的X片或CT等检查,若棘突间隙增宽,则提示后方韧带的完整性破坏,脊柱骨折为不稳定爆裂骨折。轻微的脊柱椎体移位提示双柱损伤破裂,在这些患者中,MRI及CT检查可以显示棘间韧带、黄韧带、关节突关节的急性破裂和软组织的水肿。也有研究显示,CT轴位片上所显示的椎管狭窄和后期神经功能障碍相关。Maves等人对184例椎体爆裂性骨折的影像学X片进行椎管狭窄和神经功能相关性的分析发现两者之间有统计学上的显著相关性,有神经功能障碍的患者骨折节段的平均椎管面积要小,事实上,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分级越高的患者,其椎管内狭窄的程度也越高。屈曲牵张性损伤屈曲牵张性损伤也可以称之为安全带损伤(AOB型),以脊柱前柱的结构(前纵韧带B1,骨性结构B2)为旋转中点,后方结构牵张。通常这类骨折存在后方结构的损伤,并可自行复位,在早期评估是容易漏诊。CT扫描可以发现关节脱位或伴脱位,MR可以发现后方韧带损伤或破裂。此类型骨折常累及前,中,后柱。因脊柱暴力损伤方式,这类患者可合并腹腔内脏器损伤,所以此类患者在关注脊柱损伤的同时需要评估腹部情况。还有一种非常少见的骨折亚型,即患者遭受剧烈的牵张暴力,前纵韧带撕裂伴椎间盘破裂(AOB3型,图3)。因这类骨折往往累及前,后柱,通常是非常不稳定的骨折。骨折脱位图3:T11-12牵张分离性骨折骨折脱位(AOC型)通常源于巨大暴力,导致整个脊柱的分离,通常是不稳定的,这一类型的骨折通常会合并其他软组织或神经功能损伤(图4)。这类患者,即使神经功能完整,在搬运和评估的过程中也需要给予足够的保护,并尽可能早期重建脊柱的稳定性;若在极早期无法重建,则需应用外用的脊柱稳定装置进行临时性的固定。图4:a,侧位片提示T8椎体骨折脱位,前后位片(a,b)示37岁女性,L1稳定的爆裂性骨折,后凸成角30度,CT(c)及MRI提示50%的椎管内占位,但无神经症状。治疗非手术治疗大部分胸腰椎脊柱骨折均是力学稳定的,单纯保守治疗就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塑性良好的脊柱支具或过牵张石膏等均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图4A。目前并不推荐这类患者卧床时间过度延长,对部分患者,在确定脊柱稳定性足够后可以考虑早期下床活动。单纯腰椎压缩性骨折或稳定性的爆裂性骨折(无后方骨或韧带结构破裂)不合并神经功能损伤的患者可以考虑功能支局治疗下早期下床功能锻炼,甚至有部分研究结果建议稳定的脊柱爆裂性骨折患者在无支具保护下也可下床功能锻炼,并获得良好的效果。对严重椎体爆裂性骨折患者,即使椎管狭窄程度超过70%在保守治疗时也可获得良好的效果。保守治疗患者在出院时需行支具佩戴下的直立脊柱负重X片。对部分保守治疗的患者,后期出现脊柱后凸畸形不可避免,但后凸畸形和疼痛并没有显著相关性。持续的脊柱后凸角度增加(超过10度),或者疼痛持续增加,则推荐手术治疗。若屈曲牵张性骨折存在持续的骨性结构分离,可以通过过牵张位的石膏固定进行治疗。对老年患者或者存在骨折持续性移位,骨折间隙内有软组织嵌顿的患者,保守支具治疗可能是不合适的。此外,存在其他部位合并损伤的患者也不适合进行保守治疗。对骨折线延伸至后纵韧带和椎间盘内的骨折,手术治疗效果更好。屈曲牵张性骨折同时伴有辅助支持韧带损伤的脊柱通常是极度不稳定的,需要手术治疗以获得足够的脊柱稳定性。有临床医生认为,即使脊髓功能完全丧失的患者,早期的脊柱稳定性重建也可以使患者获得收益,但上述结论却并未获得足够的文献支持。手术治疗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较非手术治疗更具优势,特别是那些不能长期耐受支具和卧床的患者。及时的手术重建脊柱稳定性可以允许患者更早的运动和进行康复功能锻炼,并维持后期脊柱矢状位排列。手术减压对存在脊柱椎管狭窄的患者效果可靠,并对患者后期神经功能恢复等更具益处。但手术医生在评估患者手术适应症时需注意手术风险和收益间的平衡。对急性创伤患者,急诊手术往往意味着较高的并发症发生风险。Rechtine等报道创伤患者急诊手术后出现感染的发生比例高达10%。压缩性骨折大部分压缩性骨折仅累及前柱,可以通过支具或卧床休息进行治疗,老年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是一个较为特殊的分类,在后续章节单独讨论。冠状位分离压缩性骨折(A2,图5)通常不易愈合,后期常因骨折不愈合出现疼痛,对这一类型骨折,特别是发生在下腰椎部位的,通常建议手术治疗。图5:45岁女性,L3冠状位分离压缩性骨折爆裂性骨折爆裂性骨折在力学上是稳定的,因为其后方韧带复合体结构和关节突关节并未受到破坏。但当爆裂性骨折椎体压缩程度超过50%,后者成角大于25度时需要注意评估后方韧带复合体是否存在损伤;此外,患者存在任何神经功能障碍时,也许对脊柱稳定性进行评估。临床医生进行手术决策时需要考虑患者骨折部位,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