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科普知识主讲人:叶智雄脑卒中是指急:性起病,由于脑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所致的神经功能缺埙综合症,症状持续时间至少24小时,但仅仅只有几分钟或数小时的症状也应引起高度重视。脑卒中名称很多,如“脑中风”、“脑血管意外”、“脑血管病”。患者糊涂了,我究竟患的是什么病呢?其实,他们诊断的是一个病。由于这个病来势较快,病势险恶,变化多端,犹如自然界的风一样“善行多变”,所以,中医把这类病称为“脑中风”。由于这种病的发生是脑血管意外的出了毛病,发病突然,难以预料,又叫“脑血管意外”。西医把它称为“脑血管病”。预防脑卒中从什么时间开始预防脑卒中要从幼年开始。因为,动脉硬化的病理改变从幼年就开始了,并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加重,主要与食物中的脂肪含量过高、高糖饮食导致幼年肥胖所致。高脂血症和肥胖是引起动脉硬化的主要原因。从幼年开始,适当控制高胆固醇及高糖食品的摄入,多吃水果、蔬菜;养成不偏食、不过量饮食的习惯;积极参加各种体育活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脑卒中发病率为什么居高不下?错误的观念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导致这一问题的主要、最基础的原因。居民生活上存在误区,如膳食、运动、嗜好等方面。另外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都可以诱发,这些慢性非传染性急病有统称为生活行为方式病。它涉及日常卫生活得方方面面,对人们的健康影响重大。同时它的普遍性和习以为常,许多人并不觉得生活行为方式对健康的影响有多重要。所以,错误的观念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成了“隐形杀手”。另外,某些器质性病变如心脏卵圆孔未闭、房颤,也可诱发。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以预防脑卒中?生活饮食习惯与脑卒中的发生密切相关,如高盐高脂饮食、吸烟、饮酒、缺乏体育锻炼等都是引致脑卒中的危险因素。要以“健康四大基石”为主要内容,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应注意以下四点:1高血压患者,注意控制血压、坚持服药2高胆固醇患者、控制饮食、调脂药物3糖尿病患者和高危人群,积极防治糖尿病4房颤或其他心脏疾病者,积极就医。日常生活行为要注意一下10点:1饮食要清淡2适度体力活动,不要超量运动3克服不良嗜好,如戒烟、限酒、久坐等4防止过度劳累、用力过猛5老年人注意体位、便秘6注意气候变化7每天饮水要充足8看电视、上网等不要太久9保持情绪平稳10定期健康查体。脑卒中分哪几类?通常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两大类。缺血性卒中主要包括: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又叫小卒中,是脑组织短暂性、缺血性、局灶性撏害所致的功能障碍。2脑梗死,包括脑血栓和脑栓塞。一脑血栓形成:多有动脉粥样硬化、各种动脉炎、外伤及其他物理因素、血液病引起的脑血管局部病变形成的血凝块堵塞而发病。二脑栓塞;可有多种疾病所产生的栓子进入血液,阻塞脑部血管所诱发。心脏病、骨折、外伤后脂肪入血、虫卵或细菌感染、气胸等空气入血,静脉炎等。出血性卒中包括:1脑出血2蛛网膜下腔出血。如何通过改善饮食来预防脑卒中?我国居民的饮食习惯与西方人差别较大。近年来由于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饮食习惯发生较大变化。高盐可使血压升高并促进动脉硬化形成,是引范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我国国民每天吃肉食的比例明显上升,特别是动物脂肪的摄入增长较快,远高于西方人,医患高脂血症。有研究显示,平时吃水果和蔬菜较多的人患脑卒中的几率较少,每天进食可可使危险降低6%。《中国脑卒中防治指南》建议:限制食盐摄入量8g每天,胆固醇的摄入量每天应300mg;提倡多吃蔬菜、水果、谷类、牛奶、鱼、豆类、禽和瘦肉等,是能量的摄入和需要达到平衡。改变不合理的膳食习惯,通过吃谷类和鱼类(含不饱和脂肪酸)、蔬菜、豆类和坚果以减少饱和脂肪酸的入量。“想吃什么身体就缺什么”,这种想法正确吗?树立健康生活习惯的观念非常重要。从短缺经济过渡到现在,什么都可以买得到了,却不知道怎么去吃,有些人说“我愿意吃的就是我身体需要的”,这是典型的一舌头的需要取代健康需要的表现之一,结果导致偏食、挑食、导致营养摄入的不均衡。以往对植物油的观念,中国人的习惯就是炒菜油少了不香,其实植物油的热量和动物油是一摸一样的,每二两都是900千卡热。中国营养协会推荐的植物油每天每人25克,就是半两,但是我们现在全国平均人均44克,北京市人均83克。如果每天人们多吃的这些油要把它消耗掉的话,您得慢跑1小时,快走1.5小时。我们每天的饮食习惯应坚持十六个网球原则:一个网球的肉类,两个网球的主食,三个网球的水果、十个网球的素菜肥胖是会引起脑卒中?一个人的体重超过标准体重的20%称为肥胖。计算标准体重有一简单的公式,就是标准体重(公斤)等于身高(公分)减去105,分为轻度(25%-34%)、中度(35%-49%)、超过标准体重的59%以上者为重度。肥胖者发生脑卒中的机会比一般人高出40%,突然死亡率是一般人的1.86倍。主要是因为肥胖者多伴有内分泌紊乱,胆固醇、甘油三酯增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易发动脉硬化,又引起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等疾病。肥胖者易患糖尿病,其机制是胰岛细胞分泌的胰岛素相对不足,会造成饥饿感,是人的进食量增加,肥胖加重,使胰岛素的分泌不足更加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