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电图检查法【原理】神经元的电位变化是中枢神经系统生理活动的基础,因而可以反映其功能变化及病理变化。脑电图是目前最敏感的监测脑功能的指标。通过放置于头皮的电极,通过导联选择器、放大器、记录器将微伏(uv)级的电位放大并描记于纸上。脑电图的电位变化来自皮层大锥体细胞垂直树突的突触后电位的总和。而脑电位的节律则由丘脑内板系统通过上行非特异性投射系统调节。近年来,又发展了定量脑电图、深部电极脑电图、磁带记录脑电图监测、闭路电视脑电图和录像监测等技术,提高了脑电图的临床价值,扩展了脑电图的应用范围。【方法】一、常规脑电图★在清洁去脂后的头皮上按国际10—20系统放置19个电极(双侧前额、额、中央、顶、枕、前颞、中颞、后颞以及额中、中央中、顶中)。组成两种基本导联:参考导联--记录电极和参考电极(常用耳垂)相连进入放大器,波幅、波形失真少;双极导联--一对记录电极相连进入放大器,定位准确。★至少记录20—30分钟:包括闭目安静状态、睁眼3秒钟、闪光刺激、过度换气3分钟的记录。可以根据需要增加特殊电极:鼻咽电极或蝶骨电极。★分析波幅、频率、波形、位相、各种波出现方式及部位,以及各个电极间的相关性、对称性和同步性。二、定量脑电图利用计算机将脑电信号经快速付立叶转换(FFT),将脑电位的时间函数转变为频率函数,以功率谱的形式表现,即各频段的能量值。定时连续作FFT,绘成压缩谱阵,用于长时间监测。在FFT的基础上经过内插值计算及成像技术可以绘出等电位功率分布图(BEAM),经过统计学Z检验或T检验可绘出显著性概率图(SPM),与药物浓度监测结合成为药定量脑电图。三、脑电图监测(一)记录监测:将8道或16道脑电信号记录于随身携带的记录仪上。可以连续记录24小时,而后可以重复分析。优点在于自然活动下长时间记录,但在脑电图有变化时观察不到当时病人行为或病情的变化是缺点。(二)闭路电视脑电图和录像监测:在一个荧光屏上同时显视8道或16道脑电图和病人的录像。优点是可以同时观察到病人的情况及脑电图的变化。但缺点为必须住院监测。【结果判断】一、健康成年人(20—60岁)清醒状态下的脑电图★以α频段(8—13Hz)尤其是9--10Hzα节律占优势,约占75%(北京55%-90%)(国外0-95%),在枕部呈纺锤状节律出现,波幅最高(平均50--100uv),数量最多,以下依此为顶、中央、额、颞。全头α频率变化不超过2Hz,两侧对应区不超过0.5Hz,两侧波幅差可达30%,一般优势半球波幅较低。★在额中央区有少量β波(14--30Hz)约占20%,波幅低于25uv。★额颞区有少量散在性θ波(4--7Hz)约占10%。★δ波(0.5--3Hz)占5%以下。注:低波幅(25uv);中波幅(25--50uv);高波幅(50uv)。于声光刺激或精神活动(如心算)时α节律消失,代之以低波幅β波。过度换气中80%的儿童和30%的成人出现高波幅慢波(θ或δ)节律,不应认为异常,更非癫痫的证据。脑电图与年龄有密切关系。从出生时以δ波为主,到成人频率逐渐变快为以α节律为主。在学龄儿童波幅最高,以后逐渐降低。睡眠中亦与清醒时完全不同。二、异常脑电图偏离正常范围即为异常。(一)偏离正常范围:即与上述正常范围不同。(二)慢波增多:可以是广泛的,也可以是一侧性的,限局性的。(三)波幅变化:以波幅降低最有意义。但应注意除外仪器各放大器增益不匹配、记录笔阻尼过高或过低,以及电极位置的不正确等技术问题。如全头波幅降低至平坦或电静息的水平则愈后不良。限局性波幅降低即可由大脑限局性病变引起,又可由头皮、颅骨、硬膜外腔或硬膜病变引起。(四)出现异常波:如棘波、尖波、棘(尖)慢综合波、多棘慢综合波、三相波等。广泛性异常根据异常程度分为边缘状态、轻度异常、中度异常及重度异常。限局性或一侧性异常一般不再分度。★边缘状态:介于正常—轻度异常之间。★轻度异常:1.α波频率变化2Hz2.α波频率生理反应不明显3.α波频率波幅差50%4.α波频率节律性差5.散在的波幅较低的θ波稍多6.个别的异常波以上其中之一可以诊断。★中度异常:1.α波变慢(8Hz增多)、频率变化大、节律性差、双侧波幅不对称2.中高波幅θ波呈短程节律增多3.中高波幅快波增多4.散在δ波增多5.异常波增多或成节律以上其中之一可以诊断。★重度异常:1.基本节律消失或以8Hz为主2.θ节律占优势3.δ波明显增多或占优势4.异常波呈爆发出现或反复成节律出现以上其中之一可以诊断。(五)定量脑电图:在SPM如超过正常对照组正负2.5—3.5个标准差为异常。【适应症】一、中枢神经疾病。二、其他系统疾病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者如癌性脑病、代谢性脑病以及心肺功能不全等。三、监测脑电图用于癫痫的诊断、分型、确定发作频率及估计预后。并可用于麻醉分期、重危病人的监护、心肺手术中监护、昏迷病人监护、新生儿及胎儿监测。诱发电位监测用于视、听通路及脊柱、臂丛手术。四、脑电位分布图:因其敏感性高、直观性强在定位上有其优点。但无波形及位相的概念,对一些特殊的波形无法表示,因而对癫痫及以三相波为特点的代谢性脑病意义不大。压缩功率谱常用于昏迷病人,重危病人及麻醉监测。【临床意义】脑电图检查是目前其他方法不能代替的最敏感的脑功能监测方法。反映神经元的电位变化,因此任何疾病只要影响神经元功能的程度相同,就会产生同样的脑电图异常。反之,一种脑电图异常可以有多种病因。故脑电图不能作病因诊断。一、广泛异常的临床意义:(一)边缘状态:1正常人变异。2正常人受到环境的干扰如声、光刺激,精神紧张,精神活动等。3非神经系统疾病的影响如疼痛,发热,代谢率变化,内分泌变化以及药物影响等。4遗传因素的影响。5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早期或恢复期。(二)轻度异常:1临床意义同边缘状态。2某些神经系统疾病因其部位及病程仅导致轻度异常脑电图,如亚洲的多发性硬化主要侵犯脑干及脊髓,如精神疾病、变性病。(三)中度及重度异常:广泛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即包括器质性病变如脑炎、颅内压增高,严重脑外伤等,也包括神经元代谢异常或膜电位不稳定的“功能”性病变如癫痫,代谢性脑病等。二、限局性异常:限局性器质性脑病如颅内占位性病变,脑挫裂伤,限局性炎症,大脑限局性畸形等;又包括限局性“功能”病变如癫痫部分性发作,偏头痛发作中等。因脑电图仅反映神经元受损后电位变化,不能显示病变本身,所以定位范围常大于解剖、CT或MRI所见,或不完全一致。三、有些脑电图异常对某类疾病是十分重要的或必不可少的诊断依据:(一)高度节律失调对婴儿痉挛的诊断。(二)两侧同步对称3Hz棘慢复合波对失神的诊断。(三)棘慢复合波(≤2.5Hz)对Lennox—Gastaut综合征的诊断。(四)周期现象对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及Creutzfeld—Jakob病的诊断。(五)限局于额颞区的周期现象对单纯疱疹脑炎的诊断。(六)低电压脑电图对Huntington病的诊断。(七)电静息(2.5uv)对脑死亡的诊断.四、监测脑电图:因记录时间长,又可同时监测录像。对癫痫的诊断、分型于其他发作性疾病的鉴别等方面有重要意义。因其敏感可早于临床症状出现变化,故已广泛用于重危病人、昏迷、中毒、癫痫状态及麻醉分期,与其他生理参数一起作睡眠监测对于睡眠疾病的诊断及睡眠生理的研究均有重要意义。五、脑电位分布图:优势在于对背景的分析较人工分析更敏感,直观性强而且为定量分析有广阔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