腧穴的分类人体的腧穴很多,它是人们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陆续发现逐步积累起来的。经过历代医家用“分部”、“分经”的方法,进行多次整理,现在一般分为三类:(一)十四经腧穴简称“经穴”,指分布在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上的穴位,是腧穴大的主要部分。现有的三百六一多个经穴中,绝大部分是晋代以前发现的,其中有很多腧穴是发现经络的基础,有的经穴是从经外奇穴中补入的,如膏盲、风市、中枢、急脉等。经穴自发现以后,都是经过定位、定名,逐步从散在到系统的。(二)经外奇穴又称“奇穴”、“经外穴”,指既有一定穴名,又有明确的位置,但是尚未列入十四经系统的穴位。这些奇穴,与经络同样有着密切关系。(三)阿是穴指没有固定的位置,而是以压痛点或其他反应点作为针灸的穴位。所以又叫“以痛为输”、“天应穴”、“不定穴”等。上述十四经腧穴、经外奇穴和阿是穴的区分,可以说明腧穴的发现和发展过程。一般认为阿是穴是腧穴的最初形式,经过临床不断检验,有选择地逐步定位、定名,上升为经外奇穴、十四经腧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