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气象站逐分钟数据传输规定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附件2:自动气象站逐分钟数据传输规定为满足实时历史地面气象资料一体化业务对气象资料完整性、时效性和高质量的要求,特制定自动气象站逐分钟数据传输规定。1上传数据台站所有国家级自动气象站。2上传数据内容自动气象站观测的逐分钟气压、气温、相对湿度、风向、风速、降水量、草温、地温(地面、5-40cm地温)数据。(尽管分钟降水量已随正点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文件上传,为保证该数据文件的完整性,仍包含此要素)3上传数据文件3.1文件名Z_SURF_I_IIiii_yyyyMMddhhmmss_O_AWS-MM_FTM[-CCx].txt在文件名中:Z:固定代码,表示文件为国内交换的资料;SURF:固定代码,表示地面观测;I:固定代码,指示其后字段代码为测站区站号;IIiii:测站区站号;yyyyMMddhhmmss:文件生成时间“年月日时分秒”(UTC,国际时);O:固定代码,表示文件为观测类资料;AWS:固定代码,表示文件为自动气象站地面气象要素资料;MM:固定代码,表示逐分钟观测资料;FTM:固定代码,表示定时观测资料;-2-CCx为资料更正标识,可选标志,对于某测站(由IIiii指示)已发观测资料进行更正时,文件名中必须包含资料更正标识字段。CCx中:CC为固定代码;x取值为A~X,X=A时,表示对该站某次观测的第一次更正,X=B时,表示对该站某次观测的第二次更正,依次类推,直至x=X。txt:固定代码,表示文件为文本文件。说明:AWS与MM、FTM与CCx字段间的分隔符为减号“-”,其它字段间的分隔符为下划线“_”。3.2文件内容共分为14段。具体如下:(1)测站基本信息(60Byte);(2)气压数据(303Byte);(3)气温数据(243Byte);(4)相对湿度数据(183Byte);(5)风观测数据(363Byte);(6)降水量数据(123Byte);(7)草面温度数据(243Byte);(8)地面温度数据(243Byte);(9)5cm地温数据(243Byte);(10)10cm地温数据(243Byte);(11)15cm地温数据(243Byte);(12)20cm地温数据(243Byte);(13)40cm地温数据(243Byte);(14)文件结束符。详细数据项及排序如下:段序要素名单位长度Byte说明1测站基本信息段1.1区站号55位数字或第1位为字母,第2-5位为数字1.2观测结束时间14年月日时分秒(国际时,yyyyMMddhhmmss),其中:秒固定为“00”,为正点观测资料时,分记录为“00”-3-1.3纬度6按度分秒记录,均为2位,高位不足补“0”,台站纬度未精确到秒时,秒固定记录“00”1.4经度7按度分秒记录,度为3位,分秒为2位,高位不足补“0”,台站经度未精确到秒时,秒固定记录“00”1.5观测场拔海高度0.1m5保留一位小数,扩大10倍记录,高位不足补“0”,若低于海平面,首位存入“-”1.6气压传感器拔海高度0.1m5保留一位小数,扩大10倍记录,高位不足补“0”,无气压传感器时,录入“/////”,若低于海平面,首位存入“-”1.7要素观测方式索引12分别对应第2~13段各要素,当自动站观测时存入1,人工观测量存入0,无此观测要素时存入92气压数据43段标识符:PP2.1第01分钟的本站气压0.1hPa52.2~2.59第02~59分钟的本站气压每分钟5Byte2.60第60分钟的本站气压0.1hPa53气温数据段标识符:TT3.1第01分钟的气温0.1℃43.2~3.59第02~59分钟的气温每分钟4Byte3.60第60分钟的气温0.1℃44相对湿度数据段标识符:RH4.1第01分钟的相对湿度1%34.2~4.59第02~59分钟的相对湿度每分钟3Byte4.60第60分钟的相对湿度1%35风观测数据(1分钟平均)段标识符:WI5.1第01分钟的风向风速风向:1°风速:0.1m/s6每分钟的风向风速6Byte,前三位为风向,后三位为风速5.2~5.59第02~59分钟的风向风速5.60第60分钟的风向风速风向:1°风速:0.1m/s66降水量数据段标识符:RR6.1第01分钟的降水量0.1mm26.2~6.59第02~59分钟的降水量6.60第60分钟的降水量0.1mm27草面温度数据段标识符:GT-4-7.1第01分钟的草面温度0.1℃47.2~7.59第02~59分钟的草面温度每分钟4Byte7.60第60分钟的草面温度0.1℃48地面温度数据段标识符:DT8.1第01分钟的地面温度0.1℃48.2~8.59第02~59分钟的地面温度每分钟4Byte8.60第60分钟的地面温度0.1℃495cm地温数据段标识符:D19.1第01分钟的5cm地温0.1℃49.2~9.59第02~59分钟的5cm地温每分钟4Byte9.60第60分钟的5cm地温0.1℃41010cm地温数据段标识符:D210.1第01分钟的10cm地温0.1℃410.2~10.59第02~59分钟的10cm地温每分钟4Byte10.60第60分钟的10cm地温0.1℃41115cm地温数据段标识符:D311.1第01分钟的15cm地温0.1℃411.2~11.59第02~59分钟的15cm地温每分钟4Byte11.60第60分钟的15cm地温0.1℃41220cm地温数据段标识符:D412.1第01分钟的20cm地温0.1℃412.2~12.59第02~59分钟的20cm地温每分钟4Byte12.60第60分钟的20cm地温0.1℃41340cm地温数据段标识符:D513.1第01分钟的40cm地温0.1℃413.2~13.59第02~59分钟的40cm地温每分钟4Byte13.60第60分钟的40cm地温0.1℃414.文件结束符4NNNN有关存储说明如下:(1)各数据项均为定长。静风时,固定记为PPC。其他要素位数不足时,高位补“0”。(2)第2~13段,各段的段标识位于该段观测数据的行首,与观测数据之间用1个半角空格分隔。(3)第1段的各数据项之间用1个半角空格分隔。第2~13段的各数据项顺序排列,之间不加分隔符,第13段数据尾部加上“=CRLF”,表示单站数据结束,其他段尾用回车换行“CRLF”结束,表示各为1行;文件结尾处加“NNNNCRLF”,表示全部记录结束。(4)在各段中,某时次不需要观测或编码的项目或要素缺测,相应记录或-5-编码用相应位长的“/”填充。(5)对于可能出现负值的要素,给出了基值的概念,基值即为大于该要素可能出现最大值的相对最小值,以此来表示要素的正、负号。(6)小时内逐分钟降水量共120Byte,每分钟2Byte,即1~2位为第1分钟的记录,3~4位为第2分钟的记录……,如此类推,119~120位为第60分钟的记录;每分钟内无降水时存入“00”,微量存入“,,”,降水量≥10.0mm时,一律存入99,缺测存入“//”。3.3数据记录单位及说明各要素遵守《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规定,存储各要素值不含小数点,具体规定如下表:要素名记录单位存储规定气压0.1hPa原值扩大10倍温度0.1℃定义基值为1000,以基值减原值扩大10倍存入相对湿度1%原值风向1°原值风速0.1m/s原值扩大10倍降水量0.1mm原值扩大10倍3.4文件形成该文件由自动气象站监控软件自动形成,形成时间为每小时正点数据采集完成,数据并写入分钟数据文件(P、T、U、R、W文件)后,由软件自动从采集分钟数据文件读取数据,对于草温、地温分钟数据从AWS_IIiii_YYYYMMDD.RTD文件中读取,该文件默认位置为OSSMO2004\Restore\Data\,文件完成写入的时间约为正点后00分20秒至01分,文件生成不需人工干预。逐分钟上传数据文件存放在地面气象测报业务系统软件安装目录的下级文件夹\AwsNet\下。4上传时间和上传方式逐分钟数据文件由CNIS软件每小时正点后随其他自动气象站上传数据文件一并自动上传。省级中心站的服务器及路径、用户名和口令应与其他上传的自动-6-气象站数据文件相一致。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