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学复习大纲一、名词解释1.光年:是计量天体间时空距离的单位,一般被用于衡量天体间的时空距离,其字面意思是指光在真空中沿直线传播一年的距离,约为94605亿千米,是由时间和光速计算出来的。2.恒星日:地球上某地经线连续两次通过同一恒星与地心连线的时间间隔叫做恒星日3.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春分日,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点,一般在每年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全球各地昼夜平分。在时间周期上是指太阳位于黄经0°和15°之间的位置,大约是3月20日至4月5日之间。但在实务上通常特指太阳真正位于黄经0°的那天:3月20日或3月21日。4.太阳高度角:指太阳光的入射方向和地平面之间的夹角,专业上讲太阳高度角是指某地太阳光线与通过该地与地心相连的地表切线的夹角。太阳高度角简称高度角。当太阳高度角为90°时,此时太阳辐射强唛最大;当太阳斜射地面时,大阳辐射强度就小。5.景观壳:景观壳即“地理壳”,是形成和发展于地球表面,由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构成的复杂的物质系统。6.构造运动:主要是地球内动力引起的地壳机械运动。7.板块:岩石圈并非整体一块,而是分裂成许多块,这些大块岩石称为板块。8.地质年代:地壳上不同时期的岩石和地层,时间表述单位:宙、代、纪、世、期、时;地层表述单位:宇、界、系、统、阶、带。在形成过程中的时间(年龄)和顺序。9.大气环流:指水平尺度在数千公里以上,垂直范围达10km以上,时间尺度在2天以上的大规模空气平均运动。10.土壤: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是一个独立的历史自然体。它不仅具有自身的发生发展过程,而且是一个能从物质组成、形态、结构和功能上进行剖析的物质实体。也是一个无机物和有机物,非生物和生物相结合的物体。11.风化壳:地壳表层在风化作用下,形成一层薄的残积物外壳,称为风化壳。12.腐殖质:生物因素作用下,在土体中,尤以土体表层进行的腐殖质累积过程。它是土壤形成中最为普遍的一种成土过程。腐殖质化过程的结果,使土体发生分化,在土体上部形成一个暗色的腐殖质层。13.地理环境: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表层。是由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相互重叠、相互联系所构成的整体。14.断层:岩石因所受应力超过自身强度而发生破裂,使岩层连续性遭到破坏的现象称为断裂。虽破裂但破裂面两侧岩块未发生明显滑动、位移的断裂构造叫做节理。岩块沿着断裂面有明显位移的则称断层。15.河流:降水或由地下水涌出地表的水,汇集在地面低洼处,在重力作用下经常的或周期地沿流水本身造成的洼地流动,这就是河流。16.生态系统:指在一定空间内生物成分(生物群落)和非生物成分(物理环境)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相互作用,互相依存而形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由四类成分构成,即非生物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生态系统具有多层次的特点,是一个开放性系统,控制反馈系统,还是一个动态系统,要经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从不成熟到成熟的发育过程。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是单向的能量流动,循环式的物质流动和信息传递。17.地域分异规律:也称空间地理规律,是指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及其组成要素和自然综合体在某个确定方向上保持特征的相对一致性,而在另一确定方向上表现出差异性,因而发生更替的规律。一般公认地域分异规律包括纬度地带性和非纬度地带性两类,分别简称地带性规律和非地带性规律。后者又包括因距还远近不同而形成的气候干湿分异和因海拔增加而形成的垂直带性分异两个方面。18.变质作用:固态原岩因温度、压力及化学活动性流体的作用而导致矿物成分、化学结构及构造的变化。19.季风:以一年为周期,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随季节而有显著改变的现象,风向不仅有季节改变,且方向的变化在120°以上。20.生态平衡:是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生物之间和生物与环境之间出现高度的相互适应与协调,种群结构与数量比例持久地没有明显变化,能量和物质的输入与输出大致相等,以及结构与功能之间相互适应并获得最佳协调关系,这种状态就是生态平衡。在一定时间内,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状态,其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接近相等,在外界干扰下,能通过自我调节(人为控制)恢复到原初的稳定状态。21.温室效应:指大气层对大气下层和地表的保温作用。因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甲烷、臭氧、氧化亚氮、氯氟烃以及水汽等既能吸收来自太空的长波辐射,又能拦截地表向外放出的长波辐射,从而使大气下层和地表温度升高。22.冰川:是指发生在陆地上,由大气固态降水经过堆积和变质演变而成的,通常处于运动状态,能自行流动的天然冰体。23.土地:是地球表面特定地段,由气候、土壤、水文、地貌、地质、动物、植物、微生物及人类活动和结果等要素所组成的,内部存在大量物质、能量、信息交换流通,空间连续,性质随时间不断变化的一个自然和社会经济综合体。24.雅丹地貌: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过去的湖泊底部因湖水变干后,会在沉积物中产生龟裂。风沙流沿着龟裂不断的侵蚀,将会加宽加深这些龟裂,形成沟槽;沟槽间的没有被侵蚀掉的沉积物部分便成为垅脊。这种过去湖泊底部垅-槽相间分布的地形称为雅丹地形。25.气旋:是一个占有三度空间的大尺空气涡旋,在北半球,气旋范围内空气作逆时针旋转,在同一高度上气旋中心的气压比四周的低。26.反气旋:是一个占有三度空间的大尺度空气涡旋,在北半球,反气旋范围内空气作顺时针方向旋转,在同一高度上,反气旋中心的气压比四周的高。27.气团:一定范围内,水平方向上气象要素相对比较均一的大块空气。28.锋:是冷暖气团之间狭窄的过渡带,是一个三度空间的天气系统。29.洋流:大范围的海水沿着一定方向有规律的水平流动,就是洋流(海流)。洋流是海水的主要运动形式。风力是洋流的主要动力,地转偏向力、海陆分布和海底起伏等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按照成因,可分为摩擦流、重力—气压梯度流和潮流三类。根据流动海水温度的高低,分暖流和寒流。30.矿物:单个元素或若干元素在一定地质条件下形成的具有特定物理化学性质的化合物,是构成岩石的基本单元。31.地层层序律:对于层状岩层而言,老地层先形成、在下面,新地层依次层层叠覆,越往上,地层越新。32.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遗体或活动的遗迹。33.时区:是地球上的区域使用同一个时间定义。34.薛齐公式:v=cRI(式中V为断面平均流速(米/秒)R为水力半径,I为水面纵比降C为待定系数。)35.河流阶地:谷底因河流下切而抬升到洪水位以上并呈阶梯状分布于河谷两侧。它由阶面(原有谷底的遗留部分)与阶坡(由河流下切而成)组成,依据组成物质和结构,阶地可分为侵蚀阶地,堆积阶地,基座阶地。新构造运动、气候变迁和海平面变化都可导致阶地形成。36.生物多样性:是指在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区所有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物种及其遗传变异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总称。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和它们组成的系统的总体多样性和变异性。二、计算1.计算3月21日北纬60度的正午太阳高度角;H=90°-60=302.北京时间(东8区)2010年6月4日晚上9点,此时在西1区的当地时间是什么?2010.6.412点3.流域的水量平衡公式三、简答题1.简要叙述地球自转/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是确定地理坐标的基础。2.决定昼夜更替,并使地表各种过程具有昼夜节律。3.产生地转偏向力,使所有在北半球做水平运动的物体都发生向右偏转,在南半球则向左偏。4.产生了地方时。5.对潮汐产生阻碍作用。公转的地理意义:1.太阳的回归运动。2.太阳高度角的周年变化。3.昼夜长短的周年变化。4.四季更替。5.五带分布。2.画图介绍全球气压带、风带与三圈环流的结构3.简述地球表面的基本特征①太阳辐射集中分布于地表,太阳能的转化亦主要在地表进行。②固态、液态、气态物质同时并存于地表,使海洋表面成为液-气界面,海底成为液-固界面,陆地表面成为气-固界面,而海岸带成为三相界面。③地球表面具有其特有的、由其本身发展形成的物质和现象,如生物、风化壳、土壤层、粘土矿物、沉积岩、各种地貌形态等。④相互渗透的地表各圈层间,进行着复杂的物质、能量交换和循环,如水循环、地质循环、化学物质循环等,并且在交换和循环中伴随着信息传输。⑤地球表面存在着复杂的内部分异。诚然,分异过程在高空和地球内部也都存在,但分异程度远不及地表强烈。地球表面的地域分异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都有表现。⑥地球表面是人类社会发生、发展的环境,尽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有可能潜入深海或上升至宇宙空间,但地表仍是人类活动的基本场所。4.简述沉积岩的基本特征(1)矿物成分特征:①在岩浆岩中大量存在的角闪石,辉石,橄榄石在沉积岩中很少见.②岩浆岩中大量存在的石英,长石,在沉积岩中也大量存在,为组成沉积岩的主要矿物.③由于沉积岩形成于地表,它有自己的矿物,如氢氧化物,氯化物以及粘土矿物,盐类矿物.(2)化学成分特点:①沉积岩中的Fe3O4含量大于FeO含量。②没积岩中的钾的含量大于钠的含量。③富含H2O、CO2。④沉积岩中富含有机质。(3)结构构造特点:①碎屑结构,生物结构,粒屑结构是沉积岩特有的结构。②具有发育的层内构造和层面构造。5.简述地貌形成的影响因素1、内力因素——来自地球内部、促使地球内部和地壳的物质成分、构造、表面形态发生变化的各种作用.其能量主要包括来自地球自转产生的旋转能和放射性元素蜕变产生的热能.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有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和地震等.内力作用的结果,使地球表面变得高低不平,形成高山和盆地.2、外力因素——由太阳辐射、重力、日月引力、水流、风力等来自地球外部的营力(通过大气、水、生物等)所引起的作用.包括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固结成岩作用.内、外营力对地壳的作用是一种矛盾对立统一的过程,内力企图使地壳物质的分布趋向一致,外力则企图使地球表面的起伏趋向平夷.6.说明地中海气候、热带干湿季气候、热带大陆西岸多雾干旱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的特征与成因。地中海气候热带干湿季气候热带大陆西岸多雾干旱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气候的特征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全年气温较高,湿润多雨,干季雨末季前有最热月气层稳定,降水量稀少,多雾,气温年较差小全年湿润,温和多雨,冬暖夏凉,气温年较差小形成原因受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受热带大陆气团控制和赤道低气压带影响受沿岸加利福尼亚寒流、秘鲁寒流、加那利寒流和本格拉寒流影响受海洋气团控制和西风带影响7.气候变暖导致冰川融化加速现象,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什么?气候变得更暖和,冰川消融,海平面将升高,引起海岸滩涂湿地、红树林和珊瑚礁等生态群丧失,海岸侵蚀全球变暖的可怕后果,海水入侵沿海地下淡水层,沿海土地盐渍化等,从而造成海岸、河口、海湾自然生态环境失衡,给海岸带生态环境系统带来灾难。8.简述地带性与非地带性规律地带性,是指自然环境各要素在地表近于带状延伸分布,沿一定方向递变的规律性。①纬度地带性;②经度地带性;③垂直地带性。非地带性,指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成分及其相互作用形成的自然综合体不按或偏离地带性规律的特性,或仅指不呈带状分布的地方性差异。①海陆分异;②陆地干湿度分带性与所谓的“经度地带性”;③具有构造—地貌成因的区域性分异;④具有地方气候北背景的地域分异;⑤垂直带性分异。9.全球水量平衡的特点地球上水资源的分布很不均匀,各地的降水量和径流量差异很大.全球约有三分之一的陆地少雨干旱,而另一些地区在多雨季节易发生洪涝灾害。10.简述河流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影响1.地理环境对河流的影响:河流流域内的气候,特别是气温和降水的变化,对河流的流量、水位变化、冰情等影响很大。土质和植被的状况又影响河流的含沙量。一条河流的水文特征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例如河流的含沙量,既受土质状况、植被覆盖情况的影响,又受气候因素的影响;降水强度不同,冲刷侵蚀的能力就不同,因此在土质植被状况相同的情况下,暴雨中心区域的河段含沙量就相应较大。2.河流对地理环境的作用:河流是地球上水分循环的重要路径,对全球的物质、能量的传递与输送起着重要作用。流水还不断地改变着地表形态,形成不同的流水地貌,如冲沟、深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