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学复习资料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海啸:海啸是由海底地震、火山喷发、泥石流、滑坡等海底地形突然变化所引发的具有超长波长和周期的大洋行波。海啸可分为4种类型。即由气象变化引起的风暴潮、火山爆发引起的火山海啸、海底滑坡引起的滑坡海啸和海底地震引起的地震海啸。2火山:地球内部有许多炙热的岩浆,而地球表面则是一层冷的固体的地壳。地球内部的岩浆穿过地壳的一些薄弱的地方喷出地面,这就是火山喷发,而喷出的岩浆在地面上冷凝后,就形成了火山。3太阳风:是从太阳日冕层向行星际空间抛射出的高温高速低密度的粒子流,主要成分是电离氢和电离氦。4沙尘暴:是指强风将地面尘沙吹起使空气很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1km的天气现象。沙尘暴天气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这是由于冬春季干旱区降水甚少,地表异常干燥松散,抗风蚀能力很弱,在有大风刮过时,就会将大量沙尘卷入空中,形成沙尘暴天气。热岛:城市热岛效应或称热岛现象,是指城市中的气温明显高于外围郊区的现象。5空间灾害:在太阳活动高峰期,经常发生太阳黑子大爆发,其间向宇宙空间抛射的电磁辐射、带电粒子流及超音速的太阳风,会引起地球高层大气结构、密度、温度、运动状态、电磁分布等发生急剧变化,进而“骚扰”人类活动。1、地震三要素2、震级与烈度之间的关系:震级和烈度都是表示地震大小的量,但是二者有很大的不同。震级是表示地震所释放的能量的大小,反映的是地震本身的大小,因此,一个地震只有一个震级。而烈度表示的是地面及房屋等建筑物受地震破坏的程度,反映的是地震的后果,对同一个地震,不同的地区,烈度大小是不一样的。距离震源近,破坏就大,烈度就高;距离震源远,破坏就小,烈度就低。举个例子来说,地震震级好象不同瓦数的日光灯,瓦数越高能量越大,震级越高。烈度好象屋子里受光亮的程度,对同一盏日光灯来说,距离日光灯的远近不同,各处受光的照射也不同,所以各地的烈度也不一样。3、地震背景构造:海底扩张是什么?海底扩张说认为,高热流的地幔物质沿大洋中脊的裂谷上升,不断形成新洋壳;同时,以大洋脊为界,背道而驰的地幔流带动洋壳逐渐向两侧扩张;地幔流在大洋边缘海沟下沉,带动洋壳潜入地幔,被消化吸收;大西洋与太平洋的扩张形式不同:大西洋在洋中脊处扩张,大洋两侧与相邻的陆地一起向外漂移,大西洋不断展宽;太平洋底在东部的洋中脊处扩张,在西部的海沟处潜没,潜没的速度比扩张的快,所以大洋在逐步缩小,但洋底却不断更新,古老的太平洋与大西洋的洋底一样年轻。4、海啸的特点、形成条件1)海啸的特点:海啸波的波长非常长、能量大、传播速度快2)海啸的产生需要满足三个条件:(1)深海。深海海底上面具有巨大的水体,地震释放的能量可以转变为巨大水体的波动能量(2)大地震。只有6.5级以上的大地震才能产生海啸灾害,小地震产生的海啸形不成灾害(3)开阔并逐渐变浅的海岸条件。海啸的产生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具备了上述三个条件但只有一部分地震(约占海底地震总数的1/5~1/4)能产生海啸,多数人认为只有伴随有海底强烈垂直运动的地震才能产生海啸。5、我国有哪些灾害?(对我国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其中对我国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有六大类1、气象灾害:(1)暴雨(2)雨涝(3)干旱沙尘暴(4)干热风(5)高温、热浪、热岛(6)热带气旋(7)冷害(8)冻害(9)冻雨(10)结冰(11)雪害(12)雹害(13)风害(14)龙卷风(15)雷电(16)连阴雨(17)浓雾(18)低空风切变(19)酸雨2、海洋灾害:(1)风暴潮(2)海啸(3)海浪(4)赤潮(5)海岸带灾害3、洪水灾害:(1)暴雨灾害(2)山洪(3)融雪洪水(4)冰凌洪水(5)溃坝洪水(6)泥石流与水泥流洪水。4、地震灾害:(1)构造地震(2)隔落地震(3)矿山地震(4)水库地震等;5、农作物生物灾害:(1)农作物病害(2)农作物虫害(3)农作物草害(4)鼠害。6、森林生物灾害:(1)森林病害(2)森林虫害(3)森林鼠害6、洪水(数井盖有关)工程措施1.整治河道:采取挖、扩、分等综合措施整治河道;2.改造地下管网:如适当扩大管径,解决雨、污分流问题;3.增加排涝设施:如建排涝挡潮闸、排涝泵站;4.增加调蓄能力:如修建蓄水池、调蓄湖等;5.增加渗透能力:如铺设透水路面,下凹式绿地等;非工程措施1.城市暴雨内涝风险评估:如利用RS和GIS和土地利用、DEM等来建立模型来评估风险;2.适当增大设计参数:应增大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的取值;3.城市防洪减灾政策与法规建设:约束和制裁不利于防洪减灾的经济社会活动,以实现防洪减灾的目标;4.建立城市排涝工程管理机制:合理调整城市水利基金支出和使用结构,建立渠道畅通、管理严格的资金投入机制;5.借鉴国外防治内涝经验:如日本,德国都是治理内涝和雨水利用技术十分先进的国家,可以借鉴他们的经验及技术。7、广东遭遇过哪些大的自然灾害?广东的旱灾:干旱也是广东的严重灾害之一,80%以上的年份都有旱灾发生。这类灾害主要发生在春、秋季节,影响范围最大,发生次数也较多。广东的水灾:南岭山脉横贯广东北部,是寒潮南侵之屏障,但山脉重迭,其间北江河谷纵贯广东南北,又是冷空气南下之通道。南岭山地以南,地势渐低,但分布有多条呈东北一西南向的山脉,有利于来自海洋的暖湿空气抬升而致雨,使之在粤东、粤中和粤西形成三大暴雨中心。沿海地势平坦,属台地平原区,其中河网交错的珠江三角洲平原和潮汕平原是洪水常泛之地。广东的风灾:南海是热带海洋,是热带天气系统特别活跃的海区,夏季台风活动频繁,冬季受冷空气影响,而且在冬、夏季风盛行时期常形成季风潮,所以海上多大风、大浪和风暴潮,是海洋灾害多发区。这类灾害每年都有发生,不仅发生频率高,而且影响时间长、范围广、灾情重,造成的经济损失最大。广东的冻灾:由于广东是冷暖气团强烈交绥之地,所以北方来的寒潮大风、冷害等灾害性天气异常活跃。冷害是影响广东冬季农业生产的主要灾害。它对喜温、喜热作物,越冬与冬种作物,尤其是热带作物与果树常造成严重危害。广东的地震灾害:广东省的地质构造复杂,构造运动较强烈,且有南强北弱的特点。尤其是沿海处于活动断裂带,包括泉州一汕头、莲花山、河源、阳江、吴川等多个活动断裂带,它们与地震活动密切关联。广东海岸还处于构造升降地带,尤其是珠江三角洲和潮汕平原属沉降区。8、气象灾害与天气灾害有什么异同?相同:气象灾害与天气灾害都对人民生命财产有严重威胁,对工农业和交通运输会造成重大损失。不同:1)气象灾害包括天气、气候灾害和气象次生、衍生灾害,其范围比天气灾害广。2)气象灾害具有缓发性,而天气灾害具有突发性。3)气象灾害影响时间长、范围广,如寒潮、霜冻、冻雨等;天气灾害爆发时间短、强度大,如大风、暴雨、冰雹、龙卷风等。极端天气有哪些?高温酷暑、寒潮、低温、冷冻害、雪灾、、低温雨雪冰冻灾害论述题1、全球是变暖或变冷,变干或变湿1)全球呈现变暖的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就是温度,根据1906年至2005年的数据,温度上升的速度为0.74℃/100a,也就是说工业化至今全球平均气温已经上升了0.7~0.8℃。其次是大气中对气候变化影响较大的二氧化碳浓度显著增高,而根据南极冰芯的记录,与温度四次大的变化期相应(冰期与间冰期),而氧化碳浓度也有四次循环,即冰期对应低值浓度,间冰期对应高值浓度,可见二氧化碳浓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指示温度变化,除此之外,海平面的变化也可以看出全球气温升高的变化,海洋验潮站资料指出1961-2003年,全球平均海平面上升的平均速率为每年1.8mm,此之外,世界范围内的冰川消融,冻土层的解冻、退化也是表征气候变暖的证据。冰盖融化既是全球气候变暖的后果,也是全球变暖的原因之一,因为冰可以反射热量,而水却可以吸收热并使气候变暖,因此导致更多的冰川和雪融化。2)全球呈现变干的趋势。1950年到2011年,全球陆地干旱发生面积显著增加,极端干旱区面积扩大了一倍,干旱半干旱区范围大幅扩张,干旱化趋势明显。原因是增暖导致的蒸散发加剧和全球大部分陆地降水减少共同作用的结果。近100年来,,我国干旱和半干旱边界呈波动式向东南扩张,半干旱区面积不断扩大,气候趋向暖干化。2、自然灾害的预防、预测和预警哪个更重要?(在减轻灾害以及灾害预报、预警方面可以做些什么?)我认为自然灾害的预警更重要。在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的过程中,建立一套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有效的自然灾害预警系统,防患于未然,对于防范灾害的发生和防止灾害的扩散,提高减灾应急管理水平有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在:首先,健全的灾害预警工作是抓好防抗灾害工作的重要前提。通过建立自然灾害预警系统,就可以让我们对可能发生的灾害在其发生之前建立一个最好的灾害应对方案,对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的破坏程度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充分的估计,让我们提前做好灾害应对准备,把风险化解在初始阶段、萌芽状态,把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预警具有预见功能,它能通过对自然灾害指标体系里特定的指标项目的监测或研究,敏感地认识到例如警兆指标信息的异常情况,较全面地把握警源信息,并预见这些指标的发展情况。预警具有警示功能,通过对信息的收集与分析,对信息作出鉴别和分类,在必要时可以向决策者建议是否发出自然灾害警报,从而可以让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有相应的应对措施和相应的应急准备。预警具有减缓灾害损失和阻止、化解灾害功能,能够使灾害征兆消失在萌芽状态,减少和防范未来灾害的发生,则是预警工作建设的最大成功。其次,建立完备的灾害预警体系是做好防抗灾害工作的关键。自然灾害具有突发性,但自然灾害也是可以预防的。灾害发生后的救灾,损失远比事前预防要大得多。西方国家的应急管理经验告诉我们,应急管理应从事后应急处置转向事前预警的发展历程。相反,中国政府自然灾害应急管理却重灾后经验教训总结,轻事前预警预防。应急处理把主要工作放在事件发生后的应对,是一种传统的救灾观念,是一种消极被动的反应。我们的工作重心应从灾害修复转为灾前防范,要将危机管理的重心从以反应和修复的“救火”为主,转移到预防和筹备为主。从世界范围来看,建立专门的自然灾害应急管理决策和协调机构已成为各国的共同做法。如果我国有这样一个专门的常设性机构,就能更有效地应对各种重大突发事件。通过宣传教育提高民众的自救互救意识,使其在灾害应对中不再处于等待救援的被动状态。广泛调动民间资源,调动民间组织抵抗自然灾害的积极性是突发自然灾害管理的重要方面。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措施来完善我们的预警系统:一、完善预警预测技术体系。建立健全高效的自然灾害监测、预警预报系统,对各类自然灾害实施更加准确、科学的预警预报。充分发挥现有气象、水文、地震、地质、环境、森林防火等监测体系的作用,进一步完善功能、科学布点、加强装备、提高监测水平。二、加快应急指挥平台建设。充分利用现有政府系统办公业务资源和专业系统资源,加快推进应急指挥平台建设,建立高效的现代化应急指挥系统。三、加大灾害隐患治理力度。实行分级负责制,自然灾害隐患所在地人民政府负责灾害隐患排查、监控和治理,当地政府的有关主管部门给予技术、资金支持。四、建立专家与群众结合的监测网络。特别是基层政府应急管理部门要牵头建立分析商讨制度,及时掌握当地自然灾害发生的动态、趋势,对可能发生的灾害实施动态监控。

1 / 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