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0级高二上学期自然灾害第二单元(1-3节)检测卷命题人:王汝华吕乐梅审题人:于爱华高玉英使用时间:2011.11.25班级姓名学号面批时间二次批改分数第一部分:错题重做与变式训练——向失误学习一、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我国自然灾害类型多样,发生频率高、强度大。据此完成1~3题。1.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多、频次高的原因是()①特殊的地理位置②多山的地貌③强烈的地壳活动④不稳定的季风环流控制⑤陆地面积大A.①②④⑤B.①②③⑤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2.我国东南沿海灾害点位多,西北内陆灾害点位稀少,其主要原因是()A.东南沿海防灾意识强,西北内陆减灾能力强B.东南沿海人多地少,环境问题多而重;西北内陆人少地多,生态环境脆弱C.东南沿海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受灾体多;西北内陆受灾体少D.东南沿海为季风气候,西北内陆为大陆性气候3.与我国自然灾害地域分布对应不正确的是()A.华北平原——旱灾多发B.台湾省——沙尘暴多发C.西南地区——泥石流多发D.东北地区——低温冷害严重读20世纪50~90年代广东省平均受灾情况统计表,完成4~6题。年代项目20世纪50年代20世纪60年代20世纪70年代20世纪80年代20世纪90年代受灾人口(万/年)24274385912261590受灾农田(万公顷/年)18.143.953.782.089.14.广东省突发性气象灾害的发生频率居全国之首,其中最常见的气象灾害有()A.地震、洪涝、台风B.海啸、风暴潮、干旱C.低温冷害、冰雹、滑坡D.台风、洪涝、暴雨5.广东省受灾人口和受灾损失逐年上升的原因是()A.寒潮灾害频繁B.人口增长快,经济发展迅速C.居民防灾、减灾意识淡薄D.季风环流改变6.我国不同地区的受灾体及其成灾因子、危害组合正确的是()A.西部——牲畜——洪涝、干旱、冷冻、风雹——掉膘、死亡B.东部——种植业——雪灾、旱灾、虫灾、鼠灾——减产、绝收C.东部——农作物——洪涝、干旱、冷冻、风雹——减产、绝收D.西部——畜牧业——雪灾、旱灾、地震、泥石流——掉膘、死亡第二部分:新题训练与能力拓展——靠扎实提高我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因而防灾、减灾的任务既十分重要,也十分艰巨。读“我国自然灾害区划图”,完成7~8题。7.对我国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是()A.干旱与泥石流B.台风与干旱C.洪涝与干旱D.台风与寒潮8.针对我国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情,开展防灾、减灾活动,对我国的2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意义重大。下列事例中,属于防灾、减灾设施建设的是()①兴建长江三峡大型水利枢纽②兴建长江、黄河中上游防护林工程③加固长江、黄河大堤④在沿海一带修建海防林工程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下图是我国不同时间地质灾害(泥石流、滑坡等)、气象预报等级分布示意图(3级表示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较大,4级表示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大,5级表示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很大),据此完成9~11题。9.2010年5月28日,我国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省(市、区)是()A.粤、桂、滇B.滇、川、赣C.浙、湘、鄂D.川、陕、鄂10.造成2010年5月28日与2010年8月23日易发生地质灾害区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地壳活动B.地形状况C.雨带分布D.植被状况11.从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形成机制看,我国这些地质灾害主要发生在()A.4~9月B.10月至次年3月C.6~11月D.12月至次年5月1999年9月21日凌晨,我国台湾南投县发生7.6级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左右,这是台湾岛近百年来发生的最强烈的地震。据此完成12~14题。12.此次地震属于()A.浅源地震B.中源地震C.深源地震D.都不是13.台湾岛多地震的原因是()A.处在太平洋板块上B.处在印度洋板块上C.处在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处D.处在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14.此次地震灾情严重的原因是()①震源浅,震级大②人口密度大③建筑物密集且抗震系数小④人们的防震意识弱⑤有几个震级和烈度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②③⑤D.①③④⑤读“某地地质灾害成灾频次示意图”,回答下列15-16题。15.关于该地地理特征的叙述,可能的是()①地形崎岖②全年降水丰富,年际变化大③地表基岩广布④地表岩石破碎,松散碎屑物多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316.该地防御此类地质灾害的主要措施是()①提高植被覆盖率②修建水利工程③修建护坡工程④清除河道淤泥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17.我国洪水灾害空间分布的总体格局是()①东部多,西部少②沿海多,内陆少③平原低地多,高原山地少④山脉东坡和南坡多,西坡和北坡少⑤河流上中游多,下游少⑥夏秋季多,冬季少A.①②③④B.③④⑤⑥C.①②⑤⑥D.①②④⑥18.影响我国范围最广、持续时间最长、造成危害最大的洪水灾害是()A.暴雨洪水B.融雪洪水C.冰凌洪水D.其他洪水19.导致我国东部平原地区洪涝发生的根本原因是()A.台风登陆次数多B.厄尔尼诺现象无规律C.地势低平、雨季排水不畅D.副高位置偏东凌汛,俗称冰排,是冰凌对水流产生阻力而引起的江河水位明显上涨的水文现象。黄河是我国凌汛重灾区,回答20-21题20.我国黄河冰凌洪水不可能发生的河段是()A.黄河上游宁夏河段B.黄河上游内蒙古部分河段C.黄河中游山西河段D.黄河下游部分河段21.冰凌洪水的发生主要在()A.河流从低纬度向高纬度流的河段B.河流从高纬度向低纬度流的河段C.河流完全封冻的冬季D.河流完全解冻的夏季读“长江流域水灾直接经济损失年际变化图”,完成22~24题。22.1950~1990年,长江流域水灾直接经济损失较严重的两年是()A.1954年、1999年B.1989年、1999年C.1954年、1983年D.1967年、1971年23.这两次水灾都是()A.集中性暴雨所致B.下游排水不畅所致C.上游水土流失所致D.中游围湖造田所致24.长江流域成为水灾多发区的人为原因是()①滥伐森林,水土流失②围湖造田③是我国经济核心地带④位于季风气候区⑤东部临海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④⑤25.我国温带风暴潮发生的季节是()A.冬季和春季B.春季和秋季C.夏季和秋季D.秋季和冬季426.读我国地质灾害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30分)(1)我国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在地域分布上具有和的分布特点。(2)图中可以看出,我国泥石流和滑坡叠加区在第二阶梯上的、和等地形区,原因是什么?(3)说出B、C两地区泥石流的成因类型B,C。(4)据图分析,我国滑坡、泥石流的分布与地形和气候之间有什么关系?(5)图中A地区泥石流较我国中部地区少,分析其原因。27.读图和材料,回答问题。(20分)材料我国气象部门规定,日降水量为50—100mm称为暴雨,100—250mm称为大暴雨,大于250mm称为特大暴雨。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多年平均最大日降水量(mm)分布图。(1)说出图示地区多年平均最大降水量的分布规律,并分析原因。(2)分析我国大江大河的中下游平原成为洪水重灾区的原因。52010级高二上学期自然灾害第二单元(1-3节)检测卷一、选择题:1-5DCBDB6-10CCABC11-15AACAC16-20DAACC21-25ACAAB二、综合题26.(1)广泛相对集中(2)黄土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原因:这里是我国平原向山地的过渡区,斜坡较多,又是东南季风与西南季风交互作用的地区,降水较多,还是黄土、喀斯特等可蚀性物质集中分布地区,同时人类活动广泛且程度大,这些都为泥石流和滑坡提供了有利的生成条件。(3)冰川泥石流降雨泥石流(4)从地形来看,多发生在地形坡度较大的地区从气候条件看,多分布在降水较多的地区(5)A地区气候干燥、降水少。27.(1)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夏季风的影响越来越弱;东南沿海夏秋多热带气旋(台风)(2)降水量大且集中,多暴雨;地势低平,排水不畅;不合理的围湖造田、建垸;滥伐森林,水土流失严重,导致河湖水库阻塞;在下游低洼地过度开发等;经济发达,人口密度大。(答对4点即可)6读下图回答问题。(1)图中①、②所代表的河流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2)利用“淮河流域图”中有关信息,从以下几方面分析淮河流域洪涝灾害易发的原因。①从地理位置、气候方面分析。②从流域地形特点、水系方面分析。③该河没有天然入海口,入海水道主要有两条通道,一条是向东通过苏北灌溉总渠,注入海;一条是向南借道(河流),再流入海洋。④从人地关系角度分析。(3)分析淮河流域内旱灾频繁的原因。(4)淮河历史上出现过多次洪涝灾害,你对防治淮河洪水有什么好的建议?(5)淮河下游的洪泽湖由于泥沙淤积,已成为“地上湖”,成为此次淮河防洪的重要地段之一。根据河流的补给形式,分析淮河流域“退田还湖”、“封山植树”等措施在防洪上的重要作用。27.(1)黄河长江(2)①淮河流域地处我国南北过渡地带,其降水兼有北方地区的暴雨集中、降水量变化大和南方地区的暴雨历时长、强度大的特点,易造成水灾②地形:淮河流域地势是两头翘,中游地势较低,而下游因为黄河改道淤积,地势较高,排水不畅,没有天然的入海口。水系:北岸支流长而多,水流缓;南岸支流短,水流急,积水快③黄长江④淮河流域开发历史久,人口众多,人地关系矛盾突出,毁林开荒导致水土流失严重,加之黄河改道致使下游河床、湖泊淤积严重,水流不畅,洪灾多发(3)自然原因:春季锋面雨带没有到达,往往形成“春旱”;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伏旱”严重;有些年份,当夏季风过强时,锋面雨带迅速北移,淮河流域降水稀少。人为原因:淮河流域垦殖指数高,农田面积大,农业用水量大;森林植被破坏严重,植被涵养水源能力差。(4)上游植树造林,加强水土保持;在各大支流修建水库,调蓄径流;中游利用洼地修筑蓄洪工程;下游开挖入海新河,分散水流;加强湖泊对洪水的调节能力;加强预报、监测,提高人们的防灾、减灾意识。(5)河流的补给形式主要有雨水、季节性积雪融水、冰川融水、湖泊水和地下水等。其中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径流量变化一般较大,以湖泊水、地下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径流量变化一般较小。淮河主要以雨水补给为主,受季风气候的影响,淮河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较大,常形成洪涝灾害。“退田还湖”、“封山育林”可以利用湖泊的蓄水功能和森林的涵养水源功能,减少雨水补给的比例,增加淮河湖泊水和地下水补给的比例,从而减小淮河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利于防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