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辨证法第5章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2019/12/17第五讲科学技术与社会人类通过科学技术去认识和改造自然,让自然与人类和谐共生,人类社会对科学技术应该有正确的认识和应用,反过来人类社会会快速可持续的发展。2019/12/17第十三章科学技术的社会建制一、科学技术的社会体制化社会建制就是社会的组织制度。价值观念(存在意义)--依靠科学技术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行为规范(行为规定)--科学技术人员行为的制约。组织系统(组织机构)--组织首脑、职能部门、组织成员。物质支撑(仪器设备)--也包含实验室。进程古代的自然哲学家和工匠—近代的大学教授和英国皇家学会、法国科学院等,1834年提出科学家一词—近代工程师—现代高校研究生院、企业实验室、国家科学院研究所等人类的创新活动,迅速改变世界的文明进程人类出现700万年第一个人类化石350万年文化和工艺的创新开始旧石器时代文字:6000年左右新石器时代拼读文字4000年前;玉器时代中国甲骨文3000多年;青銅时代纸张出现2000多年前;铁器时代雕版印刷1000多年前的唐代;硅时代活字印刷1100年前的宋代;13世纪中国印刷术传到欧洲,1451年德国谷登堡印刷了第一本书;1500年欧洲的书从3万增加到900多万本。石器-金属-水风-蒸汽-电气-电子-信息-信息与生物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科学技术,迄今不过400年左右。但在这400年中,特别是近百年来,人类取得的成就,远大于此前人类在数百万年中取得的成就总和!2019/12/171.社会分层通过学术职位承认和学术声望承认分层学者地位的承认(学术职位承认和学术声望承认—高声望学术机构工作、奖励、论文数量和引用次数)。科技人员水平的金字塔结构。二、科学技术的社会组织发表n篇论文的科学家人数是发表1篇论文人数的1/n21个诺贝尔获得者—13名美国科学院院士—2400博士—2600小科学家—4300国家科学基金认可科学家---6800自认的科学家2019/12/172、科学技术界的互动包含学习、交流、合作与竞争、冲突等学习与交流—学习包括知识的传授、模仿和暗示。年轻人跨入科学殿堂之初,除了学习具体的知识外,实际上在模仿成名科学家的研究方法,接受导师从行为习惯到思维方式乃至情感取向等方面的暗示。交流是正式出版物、会议、网络、通信等方式,也是现代科学技术最重要的互动方式。竞争是由于资源的有限造成的,资源短缺需要通过竞争来进行有效配置。3、科学技术的社会组织社会团队、学术阵地、网络、教育机构。科学共同体—是以共同的科学范式为基础形成的科学家群体。科学范式:共同信念、共同的价值、共同的规范,有具体的体制目标、行为规范和精神气质。根据共同的实践规则和标准,从事科学研究。2019/12/17马太效应—是科学研究中的优势积累效应,表现为某些科学家一旦具有一定优势之后,因为荣誉背景放大的作用,就会有更多的机会进一步获得成果和承认,反之则变得更加默默无闻。共同体内成员的自愿承认,客观上有利于科学权威的形成和共同体的维系。2019/12/17三、科学技术的体制目标和社会规范1、科学技术的体制目标从事科学研究的三类人(爱因斯坦)a、爱好科学,获得智力上的快感,特殊的娱乐,雄心壮志的满足。b、纯粹功利目的。c、摆脱人间反复无常的欲望和复杂关系,想以最适当的方式描述简化、易领悟的世界图景,渴望看到一种先定的和谐。科学的体制目标:获得关于自然的知识,以及这种知识在进一步认识自然中的作用。技术的体制目标:利用科学发现,进行技术发明,产生社会经济效益,谋取功利。2019/12/172、科学技术的社会规范科学的社会规范:以公有主义、普遍主义、无私利性、独创性和有条理的怀疑主义为标准。技术的社会规范:以独占性(专利)、合同转让、私利性。从事科学活动的人,不能是为了赚钱和牟利,应该是热衷于探索和发现,是内在的科学兴趣的驱动。2019/12/17第十四章科学技术的社会运行一、科学技术社会运行的特点科学的技术化和技术的科学化科学—技术—生产的一体化结构从小科学(法拉第)到大科学(曼哈顿工程)。工业研究实验室和研发中心的兴起。研究开发的三种活动:1、基础研究—科学知识的增长研究,不考虑应用;2、应用研究—导向知识实际应用的研究;3、试验开发—科学知识系统利用,产生有用材料、装置、工艺(设计)或方法。科学技术业成为国家的战略产业以大学为中心的科技园产学研开发区或工业园区国家创新系统2019/12/17二、科学技术社会运行的不平衡性1、地域运行的不平衡意大利—英国(日不落帝国)—法国—德国—美国2、时间运行的不平衡科学指数增长率—各种科学指标都有成倍增长的周期。3、科学发展的不平衡学科发展快慢不同4、技术发展的不平衡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的三、科学技术社会运行的保障科学技术作为一个系统受社会它系统的综合影响,用科学技术政策、法规与组织机构等对科学技术活动进行合理的调节控制,保障其发展。国家创新系统—组织、规范、市场、研究发展经费等。国家的方针、政策、投入、示范等。奖励和承认、专利、中介等占世界成果四分之一以上的地区被称为科学中心2019/12/17第十五章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一、科学技术革命和社会发展新阶段科学革命--产生理论上的新成果,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飞跃,它引起人们思想观念的变革;技术革命--是人类改造世界的飞跃,带来了新的劳动工具和劳动手段;产业革命--是人类物质生产方式的飞跃,它引起社会生产方式的变革;社会革命--狭义的是指社会制度的飞跃,它引起社会经济形态的飞跃。广义的是指包括社会制度变革在内的社会生活与社会思想全面的和深刻的变革。2019/12/17阿文.托夫勒1980年发表了《第三次浪潮》第一次浪潮即农业革命—农业社会;社会结构、家庭结构、价值观念发生了根本变化。第二次浪潮即工业革命—工业社会;出现群体化、标准化、同步化、集中化和大型化等。第三次浪潮即信息革命—知识社会;呈现知识化、多样化、小型化、个人化和分散化的特点。1990年发表了《权力的转移》知识、科学技术就是财富,就是资源,就是资本,就是权力,就是权力转移中的决定性的推动力量。他断言: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都是工业时代的产物,两种社会制度的对立和差异都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业时代的结束而结束,趋向于第三次浪潮文明的社会。2019/12/17知识的四种类型事实性知识(knoe-what)原理性知识(know-why)技能性知识(know-how)人力资源知识(know-who)走向知识社会人类社会走过了农业社会、工业社会,正走进知识社会。知识是重要的经济资源;知识生产力已成为生产力、竞争力和经济成就的关键;知识已经成为首要产品。GDP的50%以上依赖知识的生产、扩散和应用,如计算机、电子、航天等高技术产业。来源于书本、数据库等来源于社会实践和工作2019/12/17作为经济资源的知识科学技术、知识成为经济增长中最重要的、支配性的要素。----经济增长主要来源于知识资本。而不是像工业社会那样主要来源于金融资本。知识的主要资源----智力开发、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体制创新等。知识作为一种经济资源的特点:1、不可替代性2、不可加和兴3、不可逆性4、非磨损性5、不可分性6、可共享性7、可增值性因此,1、改变了经济增长方式,成为经济发展动力。2、体现了智力劳动的资产,如专利、商标、版权等。3、体现企业内发展动力的资产,如企业管理、经营、文化。4、体现人力资源的资产,如员工的知识能力、工作技能、创新能力、合作能力。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2019/12/17二、经济增长方式与科学技术20世纪发达国家科技对GDP的贡献初期10%--15%中叶40%70年代60%80年代60%--80%以上主导产品结构的变化农业经济---种植业工业经济---制造业知识经济---高技术产业劳动力结构的变化农民80%工人80%知识劳动者80%2019/12/17三、现代科技革命和发展模式的选择美国、日本的强国原因;教育、科学技术领先联合国《世界科学报告》指出:发达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是知识的差距;创造知识和信息的能力与获取传播信息能力的差距。知识与发展江泽民指出:中国将致力于建设国家创新体系,通过营造良好的环境,推进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提高全社会创新意识和国家创新能力,这是中国实现跨世纪发展的必由之路。2019/12/17第十六章科学技术和中国现代化一、创新浪潮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二、新中国的科技进步三、全球创新潮流下我国的战略谋划中国古代的科技成果格致学科学(球)技艺技术古代有24项重要发明:著名的有稻作、养殖、丝绸、十进制、漆器、瓷器、纸张、印刷、茶、火药、火箭、指南针、种痘免疫法等。值得深思的是,有3项产生于史前期,3项产生于夏至商代,7项产生于战国到汉代,2项唐代,6项宋代,元代和明代各1项。清代后无原创性发明。民国时期虽然提出科学救国的口号,也出现过所谓的“黄金十年”,但内忧外患,产出的原创成果很少(京张铁路)。一、创新浪潮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一)创新推动了经济全球化1、经济全球化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6-17世纪的地理大发现;第二阶段:19世纪中后期到20世纪初,随着蒸汽机的广泛应用,冶金、铁路、电子、化工等新技术的出现,促进了国际间贸易和经济的迅速发展;第三阶段:20世纪50-60年代,特别是有线、无线技术的应用,加速了世界的联系,二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以及关贸总协定的出台,第四阶段:20世纪70年代以后,科技发展迅速,信息革命导致经济壁垒阻碍作用减小;冷战结束,前苏联解体,中国改革开放,东西方意识形态对立逐渐淡化,推动了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2、经济全球化带来的益处●推动创新成果的共享,加速现代化和文明进程;●加快了世界贸易自由化趋势,促进了世界范围内生产要素的转移和资源的配置。推动国际利益的融合;●为企业带来广阔的全球视野,新技术成果需求增加,进入全球市场;●发展模式创新,加速企业技术升级和产品更新换代,推动了世界经济结构的调整。3、经济全球化的问题与挑战●自然资源被掠夺,财富越来越向少数国家或集团集中;●技术和贸易壁垒;●各国经济主权的独立性日益严峻,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突出;●各国经济依赖性,经济危机一旦发生,其传导必定很快。(二)创新浪潮与科技革命当前,提高创新能力已成为国家间竞争的核心,依靠科技创新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成为越来越多国家的战略抉择。历史上的两种研发(创新)模式:培根模式——以国家意志主导研发斯密模式——从市场需求开展研发历史上,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奉行斯密模式,法国奉行培根模式。结果,法国造就了拉瓦锡、库仑、居维叶、安培、拉普拉斯等众多伟大的科学家,成为科学原创的发源地,而英国发明了蒸汽机、火车和绝大多数重要的器具。当时的格言说:法国的发明在英国结果。伏尔泰在1728年写道:“英国人吃白面包,衣着讲究,而法国人仍然贫穷。”19世纪,英伦三岛发育成日不落帝国。第一部曲第二部曲第三部曲国家技术创新系统(20世纪40-70年代:技术为主题)国家创新系统(20世纪80-90年代:人力、技术、资本)国家知识创新系统(21世纪开始,强调知识创新及其高效应用)1、世界创新体系发展三部曲2、创新引发的六次科技革命1)第一次科技革命(蒸汽机、航海等)2)第二次科技革命(电力、钢铁冶炼等)3)第三次科技革命(原子能、航空航天、石化、激光)(布什:科学,没有止境的前沿)4)第四次科技革命(微电子、计算机技术、光机等)5)第五次科技革命(1992年美国的信息高速公路)6)第六次科技革命(战略性新兴产业:新能源技术、生物技术、纳米技术、云计算等为主的低碳经济浪潮初现端倪,2030年达到高峰)特点:1.科技革命的周期越来越短、科技成果年增长很快,科技革命引发了相应的产业革命。2.创新活动与经济景气密切相关。3、国外面对全球创新浪潮的举措美国:奥巴马:技术与创新具有巨大的改革力量,能改变全体美国人民的生活。2005年提出《国家创新法》议案;2011年“创新战略”五个新行动计划:无线网络计划;专利审

1 / 9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