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1.国家和社会为什么要支持科学技术发展?大概有那些形式?(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2)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3)这是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客观需要。创新型国家的发展道路中国的特定国情,决定了中国不能够选择资源型或者依赖型的发展模式,而必须要走创新型国家的发展道路。半个多世纪以来,世界上众多的国家都在各自不同的起点上探索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道路,一些国家主要依靠自身丰富的自然资源来增加国民财富,像一些产油国家;还有一些国家主要依靠发达国家的资本、市场和技术,像一些拉美国家;再有也是最重要的,就是一些国家把科技创新作为国家的基本战略,形成日益强大的竞争优势,我们把这些国家称为创新型国家。这些国家的共同特征有几个方面,科技进步贡献率大约都在70%以上,对外技术的依存度都在30%以下,在科技产出方面,这些国家获得的美国、欧洲和日本的发明专利,占到世界总量的97%。同时这些国家的研究、开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基本都在2%以上。根据对国家的资料所做的分析,中国创新的综合指数大约在世界上排名第28位,处在中等偏下的水平。尽管我们国家距离创新型国家还存在着相当的差距,但是中国的特定的国情,决定了中国不能够选择资源型或者依赖型的发展模式,而必须要走创新型国家的发展道路。第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决定了中国必须要走创新型国家的发展道路,满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求意味着我国必须保持从改革开放开始,直到2020年连续40年7%以上的经济高速增长,这在世界经济史上对于一个大国来讲前所未有。研究分析表明,如果中国的科技创新能力没有根本提高,科技进步的贡献率仍旧保持目前39%左右的水平,要实现翻两番的目标就要求我们国家的投资率达到52%的特高水平,这是不可能做到的。即使投资率可以保持到目前40%的高水平,要达到翻两番的目标,科技进步的贡献率也必须要达到60%,也就是在目前的水平上,再增加20个百分点。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建设小康社会所要求的经济增长的目标。第二,资源环境的制约决定了中国必须走创新型国家的发展道路。中国人均能源、水资源等重要资源的占有量严重不足,生态环境脆弱,面临着日益严峻和紧迫的重大的瓶颈约束。国际的经验表明,只有依靠科学技术才是突破资源和环境瓶颈约束的惟一可行的途径。第三,保证国防安全和经济安全决定了中国必须走创新国家的发展道路。在涉及国防安全和经济安全的关键领域,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如果我国不掌握更多的核心技术,不具备强大的创新能力,就很难在急剧变换的世界经济竞争的格局当中把握机遇,甚至有可能丧失我们的主动权。2.什么是科学中的归纳方法和演绎方法?各有什么局限?归纳是从个别到一般的推理方法,即从许多个别事实中概括出一般原理。例如,人们在实践中接触瓜、豆这类个别事物,然后在反复实践中,就会逐步认识到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性质,从而积累了大量的经验,经过分析、推理,结果得出一个一般性的认识;一切生物都有遗传现象。这个过程就是一个归纳推理的过程。演绎是从一般到个别的推理方法,即用已知的一般原理考察某一特殊的对象,推演出有关这个对象的结论。例如,一切生物都有遗传现象。从这个原则出发,就可以引伸出:人也是生物,所以子女象父母,也是一种遗传现象。这是由演绎推理而得出的一个结论。归纳和演绎这两种方法既互相区别、互相对立,又互相联系、互相补充,它们相互之间的辩证关系表现为:一方面,归纳是演绎的基础,没有归纳就没有演绎;另一方面,演绎是归纳的前导,没有演绎也就没有归纳。一切利学的真理都是归纳和演绎辩证统一的产物,离开演绎的归纳和离开归纳的演绎,都不能达到科学的真理。归纳是演绎的基础。演绎是从归纳结束的地方开始的,演绎的一般知识来源于经验田纳的结果。没有大量的机械运动的经验事实,不可能建立能量守恒定律;没有大量的生物杂交的试验事实,不可能创立遗传基因学说。数学是一门演绎成分起重要作用的科学,表面上看似乎不需要经验和归纳,其实不然,数学必须借助于归纳的思维方法才能得到建立和发展。例如,关于素数有这样一条定理:存任一系数和它的二倍之间,至少存在另一个素数。如在2与4之间,有素数3;在3与6之间有素数5;在5与10之间有素数7,等等。显然,素数的这条定理是通过归纳推理得到的。数学的定义、原则、公理绊抽象概念,都是归纳人类实践经验的产物,都可以在现实世界仍4到它们的原型。可见,归纳为演绎准备前提,演绎中包含有归纳,一刻也离不开归纳。演绎是归纳的前导。归纳虽然是演绎的基础,但归纳本身也离不开演绎的指导,对实际材料进行归纳的指导思想往往是演绎的成果。例如,达尔文助进化论是经过调查和实验,在积累了大量经验材料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来的结论。但他在作出进化论的结论之前,早就接受了拉马克、赖尔等人的进化论观点,特别是遵循了赖尔的地质演化学说。根据这个理论,当然可以推出地球上生物的物种也是历史地、逐渐地改变的,并非结论从来如此的。因此,达尔文以赖尔的理论作为白己在归纳研究时的指导,从而从大量的生物资料中,极括出生物进化的科学理论。可见,没有演绎证明了的理论归纳就缺乏明确的目的与指导,因而,归纳一刻也离不开演绎。归纳和演绎是互为条件,互相渗透,并在一定条件了互相转化。归纳出来的结论,成为演绎的前提,归纳转化为演绎;以一般原理为指导,通过对大量材料的归纳得出一般结论,演绎又转化为归纳。归纳和演绎是相互补充,交替进行。归纳后随之进行演绎,位归纳出的认识成果得到扩大和加深;演绎后随之进行归纳,用对实际树料的归纳来验证和丰富演绎出的结论。人们的认识,在这种交互作用的过程中,从个别到一般,又从一般到个别,循环住复,步步深化。在逻辑史上,归纳和演绎常常被人们看作是两种不相容的思维形式,看不到二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出现过片面夸大演绎作用g“全演绎派和片面夸大归纳作用的“全归纳派”。从一个级端走向另一个极端,都是牺牲一个而把另一个捧上了天。我们在运用归纳和演绎方法时,必须把二者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同时还必须有机地将归纳和演绎的方法与分析和综合等思维方法结合起来运用才能充分发挥逻辑思维的作用。3.转基因科技的研究,应用于推广是否具有合理性?利用DNA重组技术,将外源基因转移到受体生物钟,使之产生定向的、稳定遗传的改变,也就是使得新的受体生物获得新的性状。自然界普遍存在转基因现象,我们现在知道有一种原核微生物,就是天生的转基因高手,能够将细菌基因转到发展植物中。自然界随处可见,一个树长了一个瘤子,这些都是由农杆菌转基因的现象。科学家实际上是以农杆菌为实验,借助农杆菌的感染来实现外源基因向植物细胞的转移。当前有一种错误的观点就是把转基因以传统杂交方法对比起来,实际上自然界转基因现象随处可见,而劳动人民在很早的时候就利用了这种转基因现象,我们就叫传统杂交的方法来进行新品种的培育。这个图(图)是转基因技术实际上和传统的杂交育种技术本质上是相同的,都是基因的转移,传统的杂交育种是固定生物,其中有一些优良的基因是需要我们育种家去筛选,最后通过传统的育种获得新的品种。转基因技术针对的可能是一个功能很清楚的目的基因,通过重组DNA的技术方法,精准地转移到社会生物中,这样获得的新种子并不是我们生产中的品种,还需要杂交一种技术,结合起来才能培育出新的品种。所以,转基因技术只是育种过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是传统育种方法的重要补充。转基因技术与传统育种技术相比具有两方面的优势,打破不同物种间的天然杂交的屏障,由于它的基因操作具有更明确的功能,后代的表现可以准确预期。我这里特别强调,只有转基因技术与传统育种技术密切地结合,才有可能培育出多抗、优质、高产、高效的新品种,才能在缓解资源约束、保障粮食安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4.科学共同体在组织结构、组织方式有什么特征?给科学研究带来什么优点和缺点?科学共同体是以共同的科学范式为基础形成的科学家群体,是科学社会组织的基础和核心。其目的在于扩展确证无误的知识。它遵循的社会规范是公有主义、普遍主义、无私利性、独创性、有条理的怀疑主义。组织结构特点:一、分层结构:科学共同体内的科学家形成典型的金字塔结构,体现在个人科学声望、科学产出率、学科专业的声望等方面。组织方式特点:一、交流方式:1、正式的学术交流系统:在正规的科学刊物上发表有关新知识的论文或专著,向科学共同体公布某种科学成果;对原始科学文献的引证;2、“无形学院”:科学家通过直接交谈、通信等个人联系方式进行非正式交流而形成的;二、同行评议:科学论文发表前后,都要经过同行的评议、选择和鉴定,只有在经受其他科学家所作的足够长期的批判性评价而被科学共同体鉴定后,才会得到职业承认。三、科学奖励:金钱不是根本的,重要的是科学共同体对科学家在增进科学知识方面所做出的贡献给予的承认和荣誉。优缺点:科学共同体规范了科学发展,有助于找到科学发展的规律,促进科学的进步,还作为科学内部和外部的枢纽,有助于科学成果的应用。但是其运行过程中会由于人的作用而表现出其复杂的一面,如在科学奖励和分层结构中衍生的“马太效应”,它在人才选育、资源配置、信息交流、科学分层等方面都有积极作用,但它会漠视某些新人才、新成果,评价中也会有权威滥用等,同行评议过程也是如此,如评议过程中出现牟取私利、剽窃他人成果、弄虚做假等行为,科学同行抵制科学发现。5.库恩提出了一种什么样的科学发展模式?他对其他两种模式(科学因经验积累而进步和科学因证伪而进步)是如何批评的?库恩认为科学发展是量变和质变、肯定和否定、进化和革命的对立统一。可以说在某些方面或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科学发展的趋势和特点,相比较波普尔而言也更符合科学发展的历史事实。但其局限性也是明显的:1.库恩认为范式是科学共同体的共同信念,因而他就把范式的更替不看做认识的深化,而是他们内心信念或宗教信仰的转变过程,这就从根本上否定了科学发展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是一种非理性的观点。2.库恩同波普尔一样,不承认科学的质变、飞跃是在人类知识长期积累的基础上进行的。他认为新旧范式之间是彻底的、绝对的改变,他们之间是断裂的,没有任何联系的。因而库恩也就否定了科学发展的连续性、继承性和进步性。我们知道,从对归纳法的批判,到证伪主义原则的提出,波普尔实际上突破了过去对科学所做的一种静态的“逻辑重建”的框框,第一次独创性地提出了科学发展的动态模式。波普尔认为科学增长的过程有四个基本步骤:从问题(p1)的提出,经过试探性的理论(tt)的回答,到排除错误(ee)后新的问题(p2)的产生,科学发展被设想为从问题到问题的不断进步的过程,这种模式较之于累计注意单纯的直线式发展有很多合理性,而且一反证实的正统思路,肯定了在科学发展中被长期忽视的否定因素的作用,特别是指出了科学是一个具有批判精神的猜想、反驳、再猜想、再反驳的动态发展过程,从而强调了理论思维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但感觉波普尔似乎被自己的这种创造性思维冲昏了头脑,因为在这种模式中他把科学发展中的证伪和否定因素在科学革命时期的作用强调到不恰当的高度,却对科学发展中的证实和肯定因素在常规时期的建设性作用估计不足;同时这种模式注意了科学发展突变时期的不稳定状态的同时,却忽视和抹杀了科学发展渐变时期相对稳定状态,从而使一个知识体系始终处于动荡不定之中,因为如果严格恪守证伪主义的方法论,那些被公认的科学理论中最佳的范例的理论,早在萌芽时期就会遭到抛弃,根本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即使在它们的鼎盛时期,它们也必须面对一些相反事实和不同观点的挑战。这显然是不符合科学发展的客观实际的。而库恩和拉卡托斯的历史主义理论是在批判地吸取逻辑实证主义和批判理性主义的基础上形成的。库恩以他的科学革命的结构代替了波普尔的科学知识增长的“不断革命论”,而拉卡托斯则在综合波普尔、库恩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他的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我觉得这都显示了其思想的独到之处。其中,库恩认为,科学的发展既不是归纳主义者所说的单纯的量的积累,也不是证伪主义者所说的单纯的质的否定,而是常规科学时期量的进化与科学革命时期质的飞跃的不断交替。为此,库恩提出新的科学发展动态模式: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