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课堂笔记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自然观,科技观,科技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一、自然界是物质的。物质的存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固态,液态,气态,等离子类,超密态,真空态,反物质态,暗物质,暗能量)二、自然界是系统的,系统分为一般系统、复杂系统(自组织系统)三、自然界是对称性与对称性破缺所形成的更高层次的对称。四、自然界的演化是有方向的,进化与退化。五、自然界是和谐的。六、自然界的演化是规律性与混沌性的统一。科学是个万花筒1.知识体系。2.特殊的认知活动。3.是社会建制,国际事业。4.时代精神(理解、分析、实证、开放、民主、批判等精神)5.是一种文化(与人文文化相对应)6.是世界观(是对经验世界的超越)7.是一种方法。科学是可错的。1.科学观察渗透经验、偏见、理论,没有绝对客观中立的观察。2.科学归纳法,从有限推知无限,结论是或然的。3.根据哥德尔定理,一个理论的完备性与不矛盾性不可兼得,任何理论都有自身不能解决的问题。4.由于客观世界的复杂性,使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知难免片面性、表面性、误判性。中国本土科学家为何没有获得诺贝尔奖。1.中国传统文化过分强调科技实用性、功利性,缺乏纯粹理性的品格。2.中国现行科学政策重技术轻科学。3.科技投入不足。4.科技管理体制存在弊端。5.教育体制改革滞后。6.缺乏科学的历史累积。7.缺乏良好的国际合作。8.急功近利的政策方向。9.强调集体扼杀个体独到。10.活得太累。按层次:基础科学(数、理、化、生物学、天文学、地理学)技术科学(应用数学、计算机科学、材料科学、信息科学、空间科学、应用化学、电子学、应用光学等)工程科学(农业工程、矿山工程学、工程力学、生物工程学、宇航工程学等)按各学科之间的交叉综合:交叉学科(物理化学、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天文地质学、计量历史学、建筑美学)综合学科(环境科学、综合物理、化学生态学、生命科学)横断科学(数学,信息科学,系统论,复杂系统理论)课堂讨论题:你如何看待“三峡工程”技术分类:按物质运动基本形式:机械技术,物理技术,化工技术,生物技术按生产劳动过程:采掘技术,材料技术,机械技术,建筑技术,交通技术,通信技术,动力技术按产业革命:制火技术,农业技术,蒸汽技术,电气技术,信息技术按技术复杂程度:一般技术,高技术对应科学三个层次:实验技术,专业技术,工程技术工程分类:第一产业部类工程(农业工程,林业工程,如生物工程,天保工程,三北防护林工程等)第二产业部类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材料工程,制造工程,建筑与土木工程等,海洋工程等)第三产业部类工程(信息与交通工程,交通工程,环境工程,保健工程,管理工程等)科学的社会规范与技术的社会规范不同:1.科学的评价标准是普遍主义,而技术的评价标准不具有普遍性,用以评判技术的标准不仅是技术的合理性,而是社会的合意性。2.与科学的公有主义规范完全相反,技术服从独占性规范,具体的制度安排是保密与专利制度。3.科学遵循无私利规范,技术恰恰是追求私利的,正是这种私利构成了技术体制的激励体制。4.在技术体制,对怀疑和批判精神的要求不如科学体制强烈,保密和垄断比创新获利更大,更方便,而且创新的成本更高。大科学之大:1.当代科学是按照现代大工业形式组织起来并加以管理的机制。2.当代科学是由国家建制甚至多国联合所形成的大社会建制。3.当代科大耗费大。4.当代科学一旦有重大突破对社会影响大。5.现代科学研究范围日益扩大。6.现代科学研究的难度愈来愈大。高技术是建立在最新科学基础之上的,具有广泛科技、经济、社会效益的一个特定的新技术群。高技术之高:1.高度的科学性。2.高度产业性。3.高人一筹。4.高度创新性。5.高度风险性。6.高度复杂性。7.高度辐射性。8.高度竞争性。9.高度战略性。10.高度国际性。现代科学——技术——工程一体化发展趋势一、科学活动技术化1.在科学活动中包含着技术活动。2.科研需要应用技术手段和工具。3.技术开发中的新问题推动科研的深入。二、技术、工程活动科学化1.已有的技术经验知识凭借科学理论而形成系统的技术、科学、工程科学。2.技术、工程的进步以科学发展为先导。三.科学、技术、工程的互相融合已形成科学—技术—工程—生产—经济实力—综合国力的新型发展结构,现代宏大技术革命。1.大数据;2.无线电网络革命;3.智能制造(SD打印)国家创新体系就是把一般个体,微观的创新活动上升到国家宏观层面。国家创新体系通过国家范围内的创新(企业为主体),制度创新(政府为主体),只是创新(学术界,即高校与科研机构为主体)为内核的互动和整合,成为增进国家竞争力的引擎。怎样建设一个创新性国家?(课堂讨论题)高技术的二律背反:使人的体脑力劳动得到解决,同时又使人类成为技术的人质;人类需求无限性与资源有限性矛盾的缓解PK加剧;人类改善了医疗卫生条件,延长了人的寿命,但西药的滥用导致抗维生素细菌泛滥,使人体走向整体吸毒的不归路;人类居住环境改善PK恶劣;人的进化PK退化;使人类更加休闲PK忙碌;对自然规律的遵循PK违背(反人类,反生态,反生物天性,反自然规律,反人伦的技术);人性的尊重PK摧残;使人类生产生活多元化PK单一化(单向度人)经济上的促进与耗散。东西方文化差异西方重科技文化,中国重人文文化;以理性为本的西方文化,以善性(德性)为本的中国文化;性恶论与性善论;死亡(痛苦)的哲学与快乐哲学;天人,相分,天人合一西方提倡贵族精神,中国提倡“厚德载物”的人文精神;西方主张罪刑适应,程序法高于实体法,中国严刑峻法,乱世用重典。系统整体性特性(辨析)整体式基本的,部分是派生的,部分不能脱离整体而孤立起来;系统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非加和性);系统各要素相互协调,形成有序结构,将使系统整体功能大小与各部分之和;系统各部分相互抵消,将使系统的各部分小于各部分之和;系统与环境构成一个更大的系统。一个企事业要获得成功,从系统的角度来看1.系统各要素的协调;2.充分的信息交流;3.合理有效的控制;4.合理有效地制度。1问题定义123452目标选择3系统综合4系统分析5系统优化6计划实施X时间维(霍尔系统三维结构)87654321艺术社会科学经营管理法律商业建筑学医学工程学Z知识维逻辑性Y圣吉关于管理系统思维:局部思维与整体思维;外因论与内外因互动论;线段式的因果观与环状因果观;没有时延概念与看到因果时间差;低级杆解,高杠杆解;局限于狭小的空间,与时空视野开阔,注意系统与其他系统的互动与系统隐蔽结构的使用;兼顾细节的复杂性与动态复杂性。混沌运动:除周期运动,准周期运动,平衡运动之外的第四种运动方式政府政策产业结构企业研究开发教育培训其特点:.初值(初始条件)的敏感性;长期趋势的不可预测性(短期趋势可测)周期三生产混沌;引起混沌运动的是“奇异吸引力”(奇异吸引学,高火高传,双曲点分形分维结构).确定性方程生产的不确定性(貌似无序的高级有序)曼德布罗特分形理论分形:粗糙而不完美的几何体;部分与整体具有自相似性(小标度重视大标度的自相似性)是分数维度而不是整数维度的几何体,即:粗糙,自相似,又分维的几何体交分形。生产者—绿色植物,化学何成菌生物群落消费者—本生物,动物,肉食动物,大型肉食动物分解者—细菌,真菌,土壤无脊椎动物无机物—碳,氢,氧,二氧化碳,无机盐等生态系统非生物环境自然因素—温度,土壤,空气,水分空间因素生态系统类型小型生态系统(海洋,淡水)陆地生态系统(森林,草原,湿地)生态系统怎样建设美丽中国,怎样建设生态观?(考)哲学方法:用客观公正,历史唯物,全面系统,普遍联系,对立统一的观念看待一切观察实验,自组组织分析,系统工程方法,逻辑思维方法一般科学方法比较与分类,类比与稳技,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创造性思维方法,形象思维,直觉思维,求导思维,逆导思维,立体思维,框架外思维,特殊的科学方法:磁核共振,光谱分析一,生态自然观的理论与发展自20世纪中叶新技术革命以来,人类掌握了强大的科学力量和物质力量,迫使自然界竭尽所能地为人类服务,物质财富大量涌流,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各种灾难性的传染病得到有效的控制,死亡率下降,平均寿命延长等等。然而,现代新技术革命所带来的并非全是福音,全球性的“生态危机”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与此相联系,生态科学受到了人们普遍的关注,获得了迅速的发展。以生态科学为基础的生态自然观是当代人类对“生态危机”进行反思和对生态科学进行概括与总结的结晶。西方学者以环境伦理学的形式展开的对人和自然关系的思考,提倡自然权利论和内在价值论,即所谓的生态自然观。其主张把人的角色从大地共同体的征服者变成共同体的普通成员与公民,强调生态系统是一个由相互依赖的各部分组成的共同体,人则是这个共同体的平等一员和公民,人类和大自然其他构成者在生态上是平等的。生态自然观是对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是在人类反思全球性“生态危机”的过程中和总结现代生态科学的最新思想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的。其基本思想大体上可以概括为下述几个方面:生态系统是生命系统;生态系统具有显著的整体性;生态系统是组织织的开放系统;生态系统是动态平衡系统;生态平衡是稳定性与变化,性相统一的平衡。生态自然观的核心强调人与自然的协调,是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出发点和逻辑起点。人类是可持续发展的主动性因素,从强调人与自然的协调关系来探讨人的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模式的一条合乎逻辑的思维路线。它强调了自然界的整体性;强调人活动的能动性和人的主导地位;强调人和自然关系的和谐性。把包括人在内的整个自然界看成是高度相关的有机统一体,充分肯定人与自然有着共同的利益和命运,倡导人类应该在促进生物圈的稳定与繁荣的基础上改造和利用自然。运用人类的智慧和创造力对整个地球的进化施加定向的影响,使其更有利于生态平衡。人类和自然是同等重要的,只有与自然界建立一种和谐关系,人类才会有更加美好的未来。生态危机日趋严峻,迫使人们开始反思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生态自然观要求人们建立一种人与自然相互协调发展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认为,人类不是自然界的绝对中心,人既是自然之子,又是自然之友,人和自然有着共同的利益和命运。这种注重了人与自然的整体性和互利性的生态自然观的价值取向要求人类必须充分认识自然的价值,尊重自然、善待自然、合理地开发、利用自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并维护和促进地球这个生命共同体的长久稳定与繁荣,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二,美丽中国概念的提出十八大报告提出美丽中国,山要绿起来,人要富起来。为了让世界更好的了解中国,也为了让中国更好的了解世界。也为了充分展示中国人文神韵的丰富文化内容。展示中国方方面面的内容,民间文艺、舞蹈、音乐、美术、书法、杂技、电视、电影、戏剧、曲艺、絵画等各个领域节目内容。将带领大家穿越中华大地的时间和空间经纬度;追寻中华文明传承子安地理、文化历史的故事;展现中华文明的行进轨迹;在国际化的视野下,表现华夏文明的独特景观、风俗、娱乐、审美和思辨。展示中国的、各地的,各民族的灿烂文化遗产。引领观众体验和领悟自然和人文景观的丰富内涵。在世界范围内更好的展示中国最精华的民族瑰宝。为世界展示一个最美丽的中国。而“美丽中国”首重生态文明的自然之美;体现科学发展的和谐之美;展现温暖感人的人文之美。从“人定胜天”的万丈豪情到“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再到可感、可知、可评价的“美丽中国”,说明我们党的执政理念越来越尊重自然,越来越尊重人民感受。改革发展让我们摆脱贫困,我们不要山清水秀却贫穷落后,但是强大富裕环境质量很差同样不是美丽的中国。中华文化最强调天地人的和谐相处,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这是百姓对“美丽中国”的最直观解读,十八大报告首次单篇论述“生态文明”,全国党代会报告第一次提出“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等等,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总体布局的高度来论述,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认识深化了,也彰显了中华民族对子孙、对世界负责的精神。“美丽中国”让党代会报告一改以往工作报告用词严谨、中性,缺乏感情色彩的传统风格,运用如此柔软、悦耳、富有诗意的词汇,使总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