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立性人格研究综述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自立人格研究综述小学教育1201班江南大学教育学系江苏无锡214122摘要:自立人格是一种重要的人格特征,是人格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的成分,是“个体从自己过去依赖的事物那里独立出来,自己行动、自己做主、自己判断、对自己的承诺和行为负起责任的过程。”在自立人格系统研究的短暂历史里,已有多位学者对于自立人格的意义及作用做出了研究。本文主要说明自立与自立人格的概念与研究现状以及自立人格对于高职学生时间管理倾向、对于大学生现实问题解决以及对于大学生无聊、无聊倾向的影响。关键词:自立,自立人格,时间管理,现实问题解,无聊倾向。1自立与自立人格的概念1.1.1关于自立概念自立(self-supporting)是一个常见的中国化概念,是我国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精华所在,自古以来大量学者把自立视为一种重要的人格特征或道德品质,并把它广泛地应用于我国的家庭培养、学校教育、国家外交、社会发展、经济建设等领域。国外没有完全对应的概念,因此国外学者在这方面关注得比较多的是与自立关系密切的自主(autonomy)、独立(independence)和自我决定(self-determination)等概念(夏凌翔、黄希庭,2004)。从春秋战国时起,自立一词就开始就频繁地出现在我国的文献中。我国学者夏凌翔、黄希庭(2006)对我国古籍中自立涵义的概念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古籍中对自立的使用主要是从个体自立、事物自立、针对它物与他人的自立以及国家自立四个方面进行的,每个方面又包括多种具体含义。其中个体自立是古籍中自立涵义的主流和重点,自修与立身是其基本内容,强调道德与人际联结(相互依赖)是其特点。古籍中的自立人格特征可以分为主动、道德、独立和其他四类。1.1.2自立概念的研究在自立的概念方面学者们主要从人格(品格)、意识、精神、独立、主动(需要、动机)、道德、辩证、过程、能力、态度和行为等角度对自立概念及实质进行探讨。如:苏蓉(1998)认为自立是把握前途命运的精神品格;赵炳华(1998)认为自立是一种精神;傅惠文(1999)认为自立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邹晓燕(2000)认为自立即自我依靠,相对于依赖,是独立性人格最基本的特征;郭法奇(2000)认为自立是个体成长中最基本的心理需要;黄希庭、李媛(2001)发现自立意识的产生往往是和个体希望战胜困难与挫折有关,指出自立其实是既独立又依赖的,绝对的抽象自由是不可能的,并将自立定义为“个体从自己过去依赖的事物那里独立出来,自己行动、自己作主、自己判断、对自己的承诺和行为负起责任的过程”;康健(2001)将自立视为一种个性,一种挑战人生苦难的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行为,认为自立是逐步形成的,并强调应注意在自立基础上建立相互依赖关系并处理好自立与合作、自立与责任的关系;夏国英(2002)认为自立人格是独立型人格发展的第三种历史形式,是中国当代社会的理想人格;李媛(2002)认为自立是个体在发展过程中逐渐与环境取得协调一致的状态,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随个体的发展而发展,而自立意识是个体对“自己实际做到的”与“自己应该做到的”之间的差距的认识;钱文玉(2004)指出自立是良好的人格品质之一,是人格品质中的一种积极向上的行为表现;夏凌翔、钟慧(2004)在对自立的研究中,把历史上对自立涵义的理解可以归纳为孔子“社会取向”的自立观、陆象山“个人取向倾向”的自立观、近现代学者“个人取向”的自立观三种典型的看法;刘素兰等(2004)认为自立能力指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与自我管理的能力;郑剑虹(2004)认为自立更多强调的是自我的行为方式;夏凌翔(2005)认为大学生自立风格表现具有多样性,既有积极因素,也有消极因素;邓如辛(2005)认为大学生人格的突出表现之一就是自立,并认为自立要适时地处理好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夏凌翔和黄希庭(2005)在对西方独立研究的现状与思考的调查研究中发现:独立是西方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与自立涵义相近的一个概念。从西方学者提出的关于独立的界定、结构与测量、影响因素以及对独立概念的反思等可以了解到西方的独立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探讨独立与自立的异同,得到以下认识:(1)自立与独立是在不同文化、经济和政治条件下产生的不同人格构念,差异的关键在于自立是一种辩证性的人格特征,是独立与依赖对立统一的结果;(2)自立是我国优秀文化传统保持下来的有现代生命力的人格构念;(3)自立和独立都是涉及多种心理成分和多个领域的复杂人格构念。1.2自立人格的提出与界定在自立研究的基础上,夏凌翔和黄希庭(2006)经过5个步骤编制出了人格特质词的《大学生问卷》、《高中生问卷》、《初中生问卷》和《青少年学生问卷》,分别对大学生、高中生和初中生进行调查和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发现:《大学生问卷》显示的自立人格包括主动性、开放性、人际责任、积极性和独立性五个维度;《高中生问卷》显示的自立人格包括人际开放与责任、灵活与独立性、主动性和行为责任四个维度;《初中生问卷》显示的自立人格包括主动与行为责任、开放性、人际责任、积极性、灵活与独立性五个维度;《青少年学生问卷》显示的自立人格包括灵活与独立性、责任性、主动性、人际开放四个维度。最后,对自立人格概念的合理性、自立人格中“开放性”与“责任性”维度的特点、青少年学生自立人格结构的一致性程度以及本研究在探索自立人格结构方面的优劣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夏凌翔和黄希庭(2006)通过对青少年学生的自立人格进行研究,认为可以初步将自立人格的概念界定为:一种综合性的人格特征,是在社会背景下,个体在自己解决所遇到的基本生存与发展问题中形成的包括个人与人际两个方面独立性、主动性、责任性、开放性和灵活性等特质。并将自立人格建构为涉及人际自立与个人自立两个方面的10种特质,即:人际独立、人际主动、人际责任、人际灵活、人际开放、个人独立、个人主动、个人责任、个人灵活、个人开放。围绕问题解决(适应与生存)这个中心,自立人格的5个维度各自都为自立人格系统提供了既相互配合又相互制约的机制。具体是,独立性让个体能够独自去解决问题,主要是一种能力机制;主动性让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发挥主观能动性,主要是一种动力机制;责任性让个体在解决问题时约束自己的行为,避免态意妄为、为所欲为,主要是一种自我约束机制;灵活性让个体的问题解决能够符合现实,帮助个体在独立自主与依赖之间游刃有余,使自立者同时具有独立、自主、依赖、依恋等人格特征中的那些适应性的因素,主要是一种制约与适应机制;开放性让个体有迎接新问题的倾向,主要是一种发展机制。自立人格的5个维度(也即这5种机制)相互配合,推动个体适应性的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并不断发展自己。这5种机制有效配合就可以保证个体以健康、有效的方式解决问题,有利于个体适应环境、发展自己,有利于个体维护心理健康、形成健全人格。这种完美的设计使自立人格的5个维度共同构成了一种理想的人格系统。从这种人格设计也可以看出,自立人格的形成,确实可以为健全人格的形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如果个体再获得了良好的认知、情绪机制与意志力,就能够形成健全人格。2自立人格的影响因素2.1对于高职学生时间管理倾向的影响对此研究是西南大学梁东林硕士在他的《自立人格对高职高专学生时间管理倾向的影响》(2009)出现的。他在此文中指出高职高专学生的时间管理倾向与其自立人格水平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且高职高专学生自立人格对时间管理倾向有显著的预测力。其中自立人格水平对高职高专学生的时间管理的优先级、反馈性、时间分配和行为效能预测力最强,而对高职高专学生时间管理的社会价值观取向预测作用不大;自立人格的个人主动和个人责任维度对高职高专学生时间管理倾向的预测作用最显著,而人际独立、人际主动和人际责任维度对高职高专学生的时间管理倾向的预测作用不大;自立人格的个人灵活维度与时间管理的反馈性没有显著的相关却能进入其回归方程。2.2对于大学生现实问题解决对此研究是在夏凌翔、黄希庭、万黎和杨红升这四位学者所编写的《大学生的自立人格与现实解决》(2011)一文中出现的。这四位学者通过此研究发现了以下结论:(1)自立人格利于个体的现实问题解决。其中人际自立主要利于人际性问题的解决;个人自立主要利于个人性问题的解决。(2)自立人格包括或涉及到个体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因素。2.3对于大学生无聊、无聊倾向的研究对此研究是福建师范大学许丹硕士在他的《大学生无聊-无聊倾向与自立人格的关系研究》(2010)一文出现的。他在此文中指出大学生的学习无聊感和无聊倾向与自立人格总分、人际自立和个人自立分量表呈显著负相关,与“个人灵活”呈显著正相关。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人际自立中“人际独立”、“人际开放”、“人际主动”、“人际责任”和个人自立中的“个人主动”、“个人开放”、“个人责任”、“个人灵活”对无聊倾向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无聊倾向中“单调性”、“自控力”、“约束感”人际自立中的“人际开放”和个人自立中的“个人独立”、“个人主动”、“个人开放”对学习无聊感具有显著预测作用,其中,“个人主动”和“人际开放”显示了显著负向预测作用,“个人独立”和“个人开放”则显示了显著正向预测作用。路径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人际自立和个人自立可以直接预测无聊倾向,人际自立和个人自立通过无聊倾向间接预测学习无聊。参考文献[1]夏凌翔,黄希庭,万黎,杨红升.大学生的自立人格与现实问题解决[J].心里发展与教育.2009(04)[2]夏凌翔,黄希庭.当代学者对自立认识的概念分析[J].心理科学.2006(04)[3]许丹.大学生学习无聊、无聊倾向与自立人格的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3(06)[4]梁冬林.自立人格对高职高专学生时间管理倾向的影响[D].西南大学.2009(04)[5]夏凌翔,黄希庭.青少年学生自立人格量表的建构[J].心理学报.2008(05)[6]夏凌翔,黄希庭.青少年学生的自立人格[J].心理学报.2006(03)[7]夏凌翔,黄希庭.古籍中自立涵义的概念分析[J].心理学报.2006(06)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