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近代史纲要第十章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十章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2013.10第一节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第二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展开第三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发展的新阶段第四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第五节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就主要内容第一节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一、伟大的历史性转折二、改革开放的起步三、拨乱反正任务的胜利完成一、伟大的历史性转折1、在徘徊中的前进和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文革”结束后,“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使彻底纠正“文革”错误的要求和愿望遇到严重阻碍。1978年5月,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实现历史性的转折作了思想理论准备。“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拥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两个凡是”华国锋毛给华国锋的三条最高指示——“慢慢来,不要着急。”“照过去方针办!”“你办事,我放心!”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邓小平率先抵制并从理论上批评“两个凡是”的错误邓小平提出:“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应当理解什么是“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这是个重要的理论问题”。“毛泽东思想是个思想体系”,“我们要高举旗帜,就要学习和运用这个思想体系”。——《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8页1978年5月10日《理论动态》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提出,随后,各报广泛转载。这场讨论逐步展开。胡耀邦是发动者和组织者,邓小平多次发表谈话引导讨论,是最有力支持者和领导者。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意义: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是继延安整风之后又一场马克思主义思想解放运动,成为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思想先导,为党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纠正长期以来“左”倾错误,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从“左”的错误中转到正确的轨道上来,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也为1978年底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准备。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的意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讲话实事求是思想路线重新确立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转折问题点睛为什么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伟大历史转折?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冲破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断然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以这次全会为起点,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新时期。第一,重新确立和发展了党的正确的思想路线。全会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实、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正确方针。强调要从根本上恢复毛泽东倡导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即坚持实事求实,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的邓小平第二,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路线。全会果断放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等错误口号,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邓小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第三,重新确立了党的正确的组织路线。全会决定在组织上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健全党规党法,严肃党纪。反对突出个人和宣传个人崇拜,加强党的集体领导。为了维护党法,切实搞好党风,全会决定建立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邓小平与陈云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第四,全会提出了调整国民经济、改革经济管理体制和加快农业发展的任务和方针。第五,全会认真讨论了民主和法制问题,提出了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任务。二、改革开放的起步1、拨乱反正的推进和国民经济的调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按照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的原则加快了平反冤、假、错案的步伐。平反冤、假、错案,调整各种社会关系,为有效地调动社会各阶层人员的积极性,实现改革开放和开创现代化建设的局面奠定了基础。1980年2月,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决定为刘少奇彻底平反并恢复名誉。此后,又先后为党和国家其他领导人、各族各界的代表人物恢复了名誉,复查和平反了大量冤、假、错案,改正了错划右派分子的案件。重新恢复的国家最高人民法院重新恢复的国家最高人民检察院提出对国民经济实行后八字方针1979年4月召开的中共中央工作会议,提出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坚决纠正前两年经济工作中的失误,认真清理过去在这方面长期存在的“左”倾错误影响。会议强调,经济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符合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必须量力而行,循序渐进,经过论证,讲求实效,使发展生产同改善生活紧密结合;必须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对外经济合作和技术交流。2、农村改革的突破性进展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从1978年开始,安徽、四川的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在省委支持下,开始探索试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等多种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1978年12月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农民大包干“契约”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的主要实现形式。•是指农户以家庭为单位向集体组织承包土地等生产资料和生产任务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形式。•其基本特点是在保留集体经济必要的统一经营的同时、集体将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承包给农户,承包户根据承包合同规定的权限,独立作出经营决策,并在完成国家和集体任务的前提下分享经营成果。•一般做法是将土地等按人口或劳动力比例根据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分给农户经营。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意义第一,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推动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农户自主进行多种经营,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农民收入明显增加。从1979年到1984年,农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率达到7.9%。改革开放——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今日面貌第二,“统分结合”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普遍实行,促进了“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体制的解体。1983年10月,中央作出决定,废除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作为基层政权,同时成立村民委员会作为村民自治组织。全国首次政社分开的向阳乡政府3、对外政策的调整1979年1月1日,1978年8月12日,分别与美国、日本实现外交关系正常化,为中国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1978年10月,邓小平副总理访问日本时,与福田首相出席中日和平友好条约互换批准书仪式。1979年邓小平出访美国,与美国总统卡特在白宫阳台上。三、拨乱反正任务的胜利完成1、阐明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1979年3月30日,邓小平在理论工作务虚会上发表的讲话中指出: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这四项基本原则。“如果动摇了这四项基本原则中的任何一项,那就动摇了整个社会主义事业,整个现代化建设事业”。2、全面总结新中国的历史,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从1979年11月起,在邓小平主持下,中共中央着手起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经过一年半时间的讨论和修改,1981年6月,中国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这个决议。决议科学地评价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从根本上否定了“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作出了基本结论。“没有毛主席,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邓小平互动参与如何把握毛泽东晚年错误与毛泽东思想的关系?有三个密切相关而又严格区别的概念要搞清楚:毛泽东思想、毛泽东的思想、毛泽东的错误思想。•毛泽东的思想有正确的和错误的。•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它不包括毛泽东个人的错误思想。第二节改革开放的起步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展开一、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深入推进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继续推进一、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1、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纲领的制定中共十二大提出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总任务是: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报告根据邓小平的设想,进一步提出了国内工农业生产总值在本世纪末“翻两番”的奋斗目标,即由1980年的7100亿元增加到2000年的2.8万亿元左右,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达到小康水平。2、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突破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观点,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决定》的作出和实施,使经济体制改革以城市为重点全面展开,在一些地方取得重要进展。经济特区(深圳、珠海、厦门、汕头、海南)开放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天津、上海、大连、秦皇岛、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沿海开放区:1985年—1988年,国务院先后确定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闽南三角洲、胶东半岛和辽东半岛为沿海经济开发区内地3、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从特区可以引进技术,获得知识,学到管理,管理也是知识。特区成为开放的基础,不仅在经济方面、培养人才方面使我们得到好处,而且会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52页,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原著导读4、整党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1983年10月召开的十二届二中全会作出关于整党的决定,任务是:统一思想,纠正一切违反四项基本原则、违反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路线的“左”的和右的错误倾向;整顿作风、纠正各种利用职权谋取私利的行为;加强纪律,坚持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改变党组织的软弱涣散状态;纯洁组织,把坚持反对党,危害党的分子清理出去。1986年9月,中共十二届六中全会作出《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指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深入推进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的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第一步:从1980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2、“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实施3、政治体制改革基本思路的提出邓小平指出:政治体制改革要认真解决官僚主义、权力过分集中、党政不分、事实上存在的领导职务终身制等问题,认真肃清封建主义残余影响和资产阶级思想影响,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1980年8月,邓小平发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任务。1986年,他又在多次讲话中阐明了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继续推进1、1989年政治风波的发生与平息1989年春夏发生的政治风波,是极少数敌对势力利用党在工作中的失误,利用人民群众对腐败现象的不满,掀起的一场有计划,有组织,有预谋的政治动乱。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邓小平和其他老一辈革命家的支持下,平息了这场风波。80年代末,社会上掀起一股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自由化分子宣传资产阶级的民主和自由,进行反党反社会主义的活动。在此影响下,1989年4月初,北京一些高校的青年学生针对现实社会中存在的问题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形成学潮。4月15日,原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逝世,广大群众和青年学生举行各种形式的悼念活动,但是极少数人自由化分子却利用这个时机,以悼念为借口,进行反党、反社会主义的活动。在他们的煽动下,首都及地

1 / 14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