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附件:自贡市事业单位补充工作人员考试大纲前言为深化我市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规范事业单位补充工作人员招聘工作,保证事业单位新进人员的基本素质,我们根据《自贡市事业单位补充人员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组织有关专家对《自贡市事业单位补充工作人员考试大纲》(以下简称《大纲》)进行了修订,经有关专家审定,现予以发布,供广大考生备考复习时参考。《大纲》包括公共科目——《公共基础知识》,专业科目——《教育专业基础知识》、《医学专业基础知识》、《管理类岗位基础知识》。上述公共科目、专业科目适用于经事业单位招考主管机关批准或核准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其他特殊专业岗位补充人员,其考试科目可根据实际需要报组织招考主管机关确定。引进高层次人才(含市内选调)、签约引进重点院校应届毕业生、政策性安置或流动按自委办〔2007〕46号文件规定仍采取考核方式进行。本《大纲》可用于自贡市事业单位补充人员考试使用。编者二O一一年二月—2—公共科目《公共基础知识》《公共基础知识》考试结合事业单位的工作特点,主要考察应试者所掌握的法律、公文写作、公民道德建设、科技基础知识、省情市情、事业单位常识和时事政治方面的知识。第一部分法律1.法学概论:①法的一般原理;②法的制定;③法的实施。2.宪法:①宪法的含义、产生与发展;②国体、政体;③基本经济制度④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⑤国家机关。3.行政法:①行政法的概念和基本原理;②行政法律关系;③行政行为概要;④行政立法;⑤行政处理;⑥行政诉讼;⑦行政赔偿。4.民法:①民法的概念和基本原理;②民事法律关系;③民事法律行为和代理;④物权;⑤债权;⑥知识产权;⑦人身权;⑧财产继承权;⑨民事责任;⑩时效。5.刑法:①刑法的概念、基本原则和适用情况;②犯罪;③刑罚;④常见的犯罪和刑罚。6.劳动法:①劳动法的概念、内容、基本原则和作用;②劳动法律关系;③劳动合同;④劳动争议的解决;⑤劳动监督检查。—3—第二部分公文写作1.应用文基础知识:①应用文的含义及特点;②应用文的种类和作用;③应用文的结构、语言和表达方式;④应用文的定稿。2.法定公文:①法定公文的特点和分类;②法定公文的构成要素及写作要求;③常用法定公文的撰写:命令、决定、报告、请示、通知、通报、通告、批复、函、会议纪要等。3.事务文书:①事务文书的概念及特点;②事务文书的种类和作用;③事务文书的写作要求;④常用事务文书的撰写:计划、总结、会议记录、述职报告等。第三部分公民道德建设1.公民道德建设概述:①道德与公民道德;②十个道德规范③我国道德建设的现状;④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意义。2.公民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方针。3.公民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①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②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原则;③公民道德的基本要求;④公民道德建设的着力点。4.社会主义荣辱观:①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内容;②提倡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意义。—4—第四部分科技基础知识1.信息技术2.生物技术3.新材料技术4.能源技术5.空间技术6.农业高科技技术测试内容包括上述高新技术的基本特点、作用及发展趋势。应试者应当了解上述新科学技术的核心研究内容与特点、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地位和作用、领域内的重大科技成果、发展趋势。第五部分省情市情1.四川省省情:①四川省的地理历史概况;②四川省人文社会概况;③四川省的政治经济概况。2.自贡市市情:①自贡市的地理历史概况;②自贡市人文社会概况;③自贡市的政治经济概况;④自贡市近一年的重大事件。第六部分事业单位常识1.事业单位概述:①事业单位的含义和特征;②事业单位的类型;③事业单位的社会功能。—5—2.事业单位改革:①事业单位改革的必要性;②事业单位改革的目标和方向;③事业单位改革的原则和总体思路。3.事业单位主要人事管理制度:①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度;②事业单位聘用合同制度;④事业单位职称制度;⑤事业单位考核制度。4.事业单位人事争议处理:①人事争议的概念和种类;②人事争议处理的基本原则;③人事争议处理的基本方法。第七部分时事政治主要考查应试者对时事政治的了解,考试内容涉及近一年来国际、国内发生的重大时事。—6—专业科目一《教育基础知识》《教育基础知识》主要包括教育学原理、教育心理学、教师职业道德与基本礼仪、教育法规与政策等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教育学原理1.教育与教育学概论:①教育的起源于发展;②教育的本质和基本要素;③教育劳动的特点;④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及基本问题;⑤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⑥学习和研究教育学的意义与方法。2.教育与人的发展:①人的发展的内涵、动因、特点及一般规律;②人的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③普通中小学教育促进学生发展的特殊任务。3.教育与社会发展:①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②教育优先发展与教育现代化。4.教育目的:①教育目的概述;②制定教育目的的依据;③我国的教育目的;④国外教育目的概览;⑤我国中小学教育的培养目标。5.学校教育制度:①学校教育活动和学校文化;②学校教育制度;③国内外现代学制的发展;④我国义务教育的学制改革实验。6.教师与学生:①教师职业;②教师的作用与地位;③中小学教师的基本素质;④学生;⑤教师与学生的关系。—7—7.课程:①课程概述;②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③我国中小学课程改革;④国内外课程改革的趋势。8.教学:①教学工作的意义和任务;②教学过程;③我国中小学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④教学组织形式;⑤教学环境;⑥教学评价。9.学校德育:①学校德育概述;②学校德育过程;③中小学德育的原则、途径与方法;④德育模式。10.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①班级与班级管理;②班主任的历史和作用;③班主任的常规工作。11.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和新课改:①素质教育;②创新教育;③新课改。第二部分教育心理学1.教育心理学概述:①教学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②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与作用;③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简况。2.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①中小学生心理发展概述;②中小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③中小学生的人格发展与教育;④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3.学习的基本理论:①学习概述;②联结派的学习理论;③认知派的学习理论;④我国的学习理论。4.学习动机:①学习动机概述;②学习动机的理论;③学习—8—动机的培养和激发;④学习兴趣的形成和培养。5.学习的注意状态:①学习的注意状态概述;②注意的类别与品质;③按注意规律组织学生的注意。6.学习的迁移:①学习迁移的含义、类型和作用;②促进学习迁移的条件及应用;③学习迁移理论。7.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形成:①知识的掌握;②技能的形成。8.学习策略:①学习策略概述;②几种典型的学习策略;③学习策略的训练。9.问题解决与创造性:①问题解决;②创造性及其培养。10.品德问题:①品德心理概述;②品德的形成;③品德的培养。11.心理健康教育:①心理健康的含义与标准;②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③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12.课堂教学心理:①课堂教学概述;②课堂教学的人际交往;③教学策略的选择。13.教学评价:①教学评价概述;②教学评价的方法与技术。14.教师心理:①教师的职业特点与心理素质;②教师的威信;③教师效能感与教学监控力;④师生互动过程中良好的教师行为;⑤教师的成长与发展。第三部分教师职业道德与基本礼仪1.教师职业道德:①道德与职业道德;②教师职业道德概述;—9—③我国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④教师职业道德的结构;⑤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⑥教师职业道德修养;⑦新时期加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任务;⑧教师职业道德评价。2.教师基本礼仪:①教师礼仪概述;②教师的仪表、仪容、仪态礼仪;③教师的课堂礼仪;④教师的交往礼仪。第四部分教育法规与政策1.教育法规与政策概述:①教育法规;②教育政策。2.教育法制建设:①教育立法制度;②教育执法制度;③教育守法与监督制度。3.我国现行部分教育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教师资格条例》《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10—专业科目二《医学基础知识》《医学基础知识》主要包括人体解剖学、生理学、药理学、病理学、诊断学和卫生法规与政策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人体解剖学1.运动系统:①骨;②骨连接;③骨骼肌。2.消化系统:①消化管;②消化腺;③腹膜。3.呼吸系统:①呼吸道;②肺、胸膜和纵隔。4.泌尿系统:①肾;②输尿管、膀胱和尿道。5.生殖系统:①男性生殖器;②女性生殖器。6.脉管系统:①心血管系统;淋巴系统。7.感觉器:①视器;②前庭蜗器。8.神经系统:①中枢神经系统;②周围神经系统;③主要神经传导通路;④脑和脊髓的被膜、血管和脑脊液循环。9.内分泌系统:①内分泌器官;②内分泌组织;③内分泌细胞。第二部分生理学1.机体生理功能调节:①调节的方式;②体内控制系统及其控制原理。—11—2.细胞的基本功能:①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②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功能;③细胞的兴奋性;④细胞的生物电现象;⑤骨骼肌的收缩功能。3.血液:①血液的组成与特征;②血液的主要功能;③血细胞及其功能;④生理性止血的概念及其基本过程;⑤血型。4.血液循环:①心脏的泵血功能;②心肌的生物电现象和电生理特性;③血管生理;④心血管活动的调节;⑤冠脉循环的血流特点和血流量的调节。5.呼吸:①肺通气;②肺换气;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④化学因素对呼吸的调节。6.消化和吸收:①消化、吸收的概念及消化方式;②消化道;③胃肠神经体液调节的一般规律;④口腔内消化;⑤胃内消化;⑥小肠内消化;⑦排便反射;⑧吸收。7.能量代谢和体温:①能量代谢;②体温。8.尿的生成和排出①肾小球的滤过功能;②肾小管与集合管的转运功能;③尿生成的调节;④清除率;⑤尿的排放。9.感觉器官:①感受器和感觉器官;②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征;③眼底视觉功能;④耳的听觉功能。10.神经系统的功能:①神经纤维传导冲动的特征;②反射及反射弧;③突触传递;④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⑤神经系统对姿势和躯体运动的调节;⑥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⑦脑的高级功能。11.内分泌:①激素作用的特征;②下丘脑的内分泌功能;—12—③腺垂体的内分泌功能;④甲状腺激素;⑤与钙、磷代谢调节有关的激素;⑥肾上腺糖皮质激素;⑦胰岛素。12.生殖:①男性生殖;②女性生殖。第三部分药理学1.药物效应动力学:①药物的基本作用;②量效关系;③药物的作用机制。2.药物代谢动力学:①药物的体内过程;②体内药物变化的时间过程。3.常用药物的药理、临床应用、不良反应、禁忌症:包括可逆抗胆碱酯酶药、难逆抗胆碱酯酶药、胆碱酯酶复活药、M胆碱受体激动药、M胆碱受体阻断药、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局部麻醉药、镇静催眠药、抗癫痫病和抗惊厥药、抗帕金森病药、抗精神失常药、镇痛药、解热镇痛抗炎药、钙通道阻滞药、抗心律失常药、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药、抗心肌缺血药、抗动脉粥样硬化药、抗高血压药、利尿药及脱水药、作用于血液及造血器官的药、组胺受体阻断药、作用于呼吸系统的药、作用于消化系统的药、糖皮质激素类药、抗甲状腺硫脲类药、胰岛素及口服降血糖药、B-内酰胺类抗生素、大环内酯类及林可霉素类抗生素、氨基苷类抗生素、四环素类及氯霉素类抗生素、人工合成抗菌药、抗真菌药和抗病毒药、抗结核病药、抗疟药、抗恶性肿瘤药等。—13—第四部分病理学1.疾病概述:①健康、亚健康和疾病;②疾病发生的原因和条件;③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普遍规律和机制;④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和修复;⑤疾病的转归。2.血液循环障碍:①充血和淤血;②出血;③血栓;④栓塞;⑤梗死。3.炎症:①炎症的原因和炎症介质;②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③炎症的反应、组织学类型和结局。4.肿瘤:①肿瘤的概念;②肿瘤的特征;③肿瘤的命名和分类;④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的区别;⑤癌前病变、非典型增生和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