舰载机飞行员心理训练研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舰载机飞行员心理训练研究摘要:舰载机飞行职业的高风险性,不仅要求飞行员具备精湛的技术,同时也对飞行员的心理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开展心理准备性、心理承受能力、心理运动能力、动机、情绪调节、应激等方面的针对性训练,可以有效促进舰载机飞行员心理品质的提高,为舰载机飞行训练实现跨越式发展、加速形成战斗力提供心理支撑和保障。关键词:舰载机飞行员心理训练舰载机飞行是目前世界上最复杂、最精细、最危险的职业之一。在着舰过程中,航母受风、浪、涌的影响,舰体持续进行运动,在此情形下,舰载机飞行员还需要克服大气紊流、航母向前行驶过程中舰尾形成的雄鸡尾流以及由于甲板做俯仰运动时所产生的空气尾流扰动的影响,大速度精确降落在几根拦阻索之间仅仅几十米的有效着陆区域。如果是在夜间、低云等复杂气象条件下,危险系数会大幅升高。因此,舰载机飞行员不仅要具备精湛的驾驶技术,还需要优良的心理素质作保障,才能在复杂、危险和瞬息万变的飞行中处变不惊、应对自如。心理素质的培养与提高是一个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各方的密切配合,更需要有针对性地研究和探索心理训练的方法和途径。一、舰载机飞行员心理准备性训练舰载机飞行员心理准备性训练是指在飞行员从事舰载飞行之前所进行的一种职业心理适应性训练。主要包含围绕飞行职业本质要求所进行的心理学基本知识储备、心理基本能力的训练,目地是使其对舰载飞行中产生的心理现象具有初步的认知。在舰载机飞行过程中,由于各种潜在危险情境的刺激,飞行员会产生形式各异的心理反应。如在舰载机滑跃起飞的过程中,由于滑跃甲板具有一定的上升坡度,导致飞行员产生飞机向甲板撞去的错觉;在飞机离开甲板的瞬间,飞机的瞬间下坠也会导致飞行员产生相应的心理恐慌;舰载机着舰过程的高风险对飞行员技术水平提出高标准的要求,会引发飞行员产生强烈的心理应激。正如美国舰载机飞行员所说:“这绝不是件容易的差事,许多飞行员都承认在着舰时比战斗时更紧张。如果你没办法把你的宝贝带到甲板上去,就准备游泳回家吧!”此时,需要飞行员自觉运用前期储备的心理学知识,依据心理变化调控的规律,迅速、正确的进行处置,以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目前各国普遍采用理论与实操相结合的方式对飞行员开展心理准备性训练二、舰载机飞行员心理承受能力训练海上飞行标志性地标较为缺乏,尤其是复杂气象条件下任务飞行,如果舰载机飞行员没有较强的空间定向能力作为支撑,易产生飞行错觉,导致发生飞行事故。在着舰过程中,飞机速度从每小时200多公里迅速下降至零,飞行员需要承受5个G的过载。此外,远海航行时,受较长时间航母噪音、摇摆的影响,不仅会对飞行员生理造成一定的干扰,也会引发飞行员心理发生一系列变化。因此,与陆基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相比,舰载机飞行对以空间定向能力、抗载荷能力、抗眩晕能力等生理指标为基础的心理承受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利用载人离心机、前庭功能训练转椅、三自由度旋转系统等设备,以提高舰载机飞行员的生理水平为抓手,以提高飞行员的心理承受能力为目标,采取循序渐进、逐步增加刺激量、阶段式训练的方式开展训练,取得了较好的训练效果。三、舰载机飞行员心理运动能力训练心理运动能力是指个体意识对躯体精细动作和动作协调的支配能力,是从感知到运动反应的过程及其相互协调活动的能力。主要包括感知活动、运动活动和两者之间的协调,其基本特性包括灵活性、准确性、协调性、反应速度和控制能力等。心理运动能力是目前各国飞行员能力选拔的重要内容。美国心理学家弗莱希曼(E.A.Fleishman)发现,心理运动能力是人类操作活动的基本心理品质。惠铎铎等研究发现:“不同个体之间心理运动能力存在较大差异”。刘晓渭等研究发现:“歼击机飞行员在迷津测验上的正确率要高于运输机飞行员,同时指出迷津测验成绩可以通过训练来提高。”而在舰载机起降过程中,只有飞行员具备较强的心理运动能力,才能够在各种复杂情境下,在警惕随时出现险情的同时,实现操作动作灵活、准确、协调,实现飞机进行精准操控。2目前,各国普遍采用有助于协调能力和反应能力提高的体育运动科目、心理运动能力仪器和软件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心理运动能力训练。四、舰载机飞行员动机训练动机是指能引起、维持一个人的活动,并将该活动引向某一目标,以满足个体某种需要的内在动力。动机对人的行为具有引发、指向、维持调节和转化等功能,决定着个体对活动和所遇困难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是影响活动成效的重要因素。英国皇家空军在1987年出版的《航空医学》一书中和Placid等(1955)根据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法国飞行员关于飞行员心理品质的意见排序,都将飞行动机作为飞行员必备的心理品质。SaulSell在评估用于预测飞行学员成功率的商用纸笔型人格测验方法时发现,动机因素在长期成功方面有较好的预测性。BoydJE(2005)研究发现,与其他机型飞行员相比较,歼击机飞行员在成就动机维度上得分较高。舰载机飞行技术的复杂性及其特殊性对飞行员的飞行动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陆基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中选拔舰载机飞行员是目前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方法,在飞行改装之前,陆基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应该已经具备较强的飞行动机,但是飞行员动机是否正确、是否为自发的内在动机将直接影响改装过程中的训练效果。动机训练即强化个体从事飞行职业的内在驱动力,包括飞行兴趣的培养、建立理性预期、挫折体验和分享成功快乐等训练内容,主要采取培养飞行兴趣,发挥榜样的力量,设定合理预期,体验成功等方式开展训练。五、舰载机飞行员情绪调节训练情绪是个体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它有积极和消极之分,不同的情绪会引发相应的行为反应。积极的情绪能够使人积极向上,有利于学习和工作效率的提高。而消极情绪会使人反应迟钝、精神疲惫、丧失进取心。已有研究表明,针对飞行员的特点,培养情绪的自我控制及同消极情绪作斗争的能力,是保持飞行员心理健康,促进飞行员充分发挥技术水平,确保飞行安全的重要保证。情绪调节训练即通过放松、自我暗示、生物反馈等手段,达到消除过度紧张、焦虑,实现稳定情绪的目的。(一)放松法放松训练是以暗示语集中注意,调节呼吸,使肌肉得到充分放松,从而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的过程。通过放松降低飞行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程度,减少由情绪紧张而导致的过多能量消耗,使身心得到适当休息并加速疲劳的恢复。目前普遍采用渐进性肌肉放松、呼吸放松、意向放松和音乐放松等方式开展放松训练。有关研究表明,认知训练、行为训练或生物反馈放松训练等方法,与心理健康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可有效缓解或减轻不同程度的负面情绪。渐进性肌肉放松、呼吸放松、意向放松和音乐放松四种放松方法具有良好的心理放松效果,而放松效果之间并无明显差异。(二)安心法安心法是指运用自我暗示的语言来调整肌肉、心率、血压、植物性神经系统和大脑兴奋性水平,从而获得稳定情绪、克服恐惧的效果。其机理是通过中枢神经的调节,促使身体在极短的时间内大量分泌肾上腺素,增加大脑血流量,增强神经系统的承受力,因而不仅能够降低应激发生时飞行负荷对肌体的影响,而且能提高肌体反应能力。自勉性的语言不仅对人的情绪具有调节作用,而且有助于飞行员迅速脱险。著名试飞员杨步进坚持用安心法阻止激烈情绪的爆发,即“沉住气!飞机状态还能控制,查明原因再进行处置”。(三)阻断思维法阻断思维法是指当出现消极思维,并引起心理紧张时,飞行员自主采用某种信号系统,以阻断消极驱动力的意识流,并以积极思维取而代之。比如以大吼一声、向自己大喊一声“停止”、击掌、拍脸颊等动作作为阻断消极思维的信号。舰载机飞行员也可以将注意力全部投入到飞行活动中去,使自己的精力完全用于飞行。杨利伟在2003年10月17日的央视的《面对面》节目中谈到:“自己在飞行过程中并没有紧张,整个过程中一直在想着程序和操作,更没有感到恐惧感。”六、舰载机飞行员心理应激训练舰载机起降是舰载机飞行的关键环节,是舰载机飞行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引发飞行员心理应激的主要阶段。模拟训练对于舰载机飞行员心理应激的脱敏具有较好的效果。目3前,美、俄、法等装备航母的国家均拥有自己的陆地模拟航母飞行训练中心。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训练中适当融入应激训练科目,在保证飞行安全的前提下,预置空中险情,要求飞行员做出相应处置,通过反复演练,提高飞行员应激应对水平。(一)注重特情演练,增强应激情景的自信心心理学研究表明,自信心在处置意外发生的各种应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自信心的建立是以自我能力的积极评价和排险经验、排险技能、排险方法的熟练程度为基础的。因此,强化飞行员应激处置能力训练,对于提高飞行员的应激处置的信心具有积极的作用。如采取临时改变既定飞行程序,开展救生设备、挑战飞行极限性能、不同条件下的跳伞着陆技术、不同地区(沙漠、森林、海上等)生存方法的训练等等,以提高飞行员对应激的适应性。特情处置演练要计划周密,险情设定要合理,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引起的心理应激要适度,使飞行员受到鼓舞,看到成功,激励飞行员勇攀高峰,不能指标过高,使飞行员产生恐惧心理。(二)加强风险课目训练,提高应激处置的精神储备力精神储备能力是指飞行员实际具备的操纵能力与正常飞行所要求的能力之差。技术操纵熟练的飞行员,实际能力都应超过正常飞行要求的能力,当出现应激时,飞行员才能调动自身的精神储备能力来克服身体的内部障碍,以稳定不良情绪和处置应激。舰载机飞行发生的险情形态各异,有的险情在发生的初期只是极细微的现象,不易被察觉;有的险情发展迅速,引起飞行动态的急剧变化,成功处置险情的机会转瞬即逝。因此,飞行员要充分了解起飞和着舰的不同动态特征,能够严格区分相似险情的不同飞行状态,牢固熟练掌握处置险情的基本方法、操纵要领和注意事项,并达到自动化程度。只有打牢飞行员应激应对能力和技、战术能力的基础,才能实现遇到相似空中险情,虽然险情风险系数未降低,但引发心理应激水平明显下降的目标。(三)加强模拟飞行训练,提高飞行员的应变思维和感知能力舰载飞行应激的应对,不仅要求飞行员具有独立自主、机智灵活、富有创造、善于决断和快速反应等心理品质,而且具有较强的态势感知能力。其显著特征是飞行员能够依据自己的飞行经验,通过对飞机状态的分析判断、飞机仪表的变化以及飞行中的细微变化,及时准确预测即将出现的状况;能对不完整的信息进行快速加工使其成为明确的信息,从而找到引发应激的隐蔽征候,并能随应激的发展自由转移自己的注意力;能快速找到众多信息中的实质问题,通过推理、判断迅速形成决策。舰载机飞行训练风险高,而模拟机飞行演练是确保训练安全,降低训练损伤的有效途径。(四)加强险情表象训练,提高飞行员的心理稳定性险情表象训练是指把“手册”、“教科书”规定的有关险情处置的操作程序固化为必要的应变操作表象。地面准备时,飞行员在全身放松的情况下,在头脑里演示险情的处置操作程序,建立飞行操作程序、熟悉操作动作细节,从而建立各种险情处置模式。经过险情表象训练的飞行员,在实际飞行中如遇想象过的应激情境,就会产生似乎遇到过的心理体验,进而降低飞行员遭遇应激时的紧张情绪,提高心理稳定性。表象训练时情境要可控、逼真,仿佛亲眼所见,身临其境,尽可能引发一定的情绪体验,并把它连同预案存储在记忆中。由于记忆规律的特点,随着飞行条件的变化和时间的推移,飞行员记忆的表象信息会有所消退,因此,任何飞行员无论经验、等级如何,均应定期进行险情表象训练。总之,舰载机飞行员良好的心理素质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长期、经常、全面系统训练的结果。加强舰载机飞行员的心理研究训练,坚持基本素质与专业素质相结合的原则,优化心理品质,提高心理应激能力,实现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对于海军航空兵顺利实现由岸基飞行向舰基飞行的转型具有积极的作用。参考文献1刘军,王煜蕙,杜长伟等.飞行员生物反馈放松训练效果评价J.临床军医杂志,2011.6:1141-1142.2陈炎琰,秦志峰,吴铨等.国外飞行员航空医学训练概述J.航空军医,2014.1:37-41.43郭凯.航母舰载机模拟训练J.世界海军训练,2013.2:21-24.4陈建,童伟兵,王川.航母舰载机飞行员的训练J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