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体主尺度、尺度比和船型系数一、船体主尺度船舶的大小:船长型宽型深吃水图2-2-1船体主尺度1.船长(L)——通常选用的船长有三种,即总长、垂线间长和设计水线长。总长(LOA):自船首最前端至船尾最后端平行于设计水线的最大距离。垂线间长(LPP):首垂线(F.P)与尾垂线(A.P)之间的水平距离。一般情况下,如无特别说明,习惯上所说的船长常指垂线间长。水线长(LWL):平行于设计水线的任一水线与船体型表面首尾端交点间的水平距离。所谓设计水线长,即设计水线在首柱前缘和尾柱后缘之间的水平距离。军舰一般均以设计水线长为垂线间长。在船舶静水力性能计算中,通常采用垂线间长LPP,在分析阻力性能时常用设计水线长LWL,而在船进坞、靠码头或通过船闸时应注意它的总长LOA。2.型宽(B)——指船舶型表面(不包括船体外板厚度)之间垂直于中线面方向度量的最大距离,一般指船长中点处的宽度。对于设计水线或满载水线处分别称为设计水线宽或满载水线宽。最大宽度是指包括外板和伸出两舷的永久性固定突出物(如护舷材等)在内的垂直于中线面的最大水平距离。3.型深(D)——在船舶型表面的甲板边线最低点处,自龙骨板上表面(即龙骨基线)至上甲板边板的下表面的垂直高度。通常,甲板边线的最低点在舯剖面处。4.吃水(d)——龙骨基线至设计水线的垂直高度。在有设计纵倾时,首尾吃水不同,则取其平均值,即)(21AFMddd式中:Md——平均吃水,也就是舯剖面处吃水;Fd——首吃水,沿首垂线自设计水线至龙骨线的延长线之间的距离;Ad——尾吃水,沿尾垂线自设计水线至龙骨线的延长之间的距离。5.干舷(F)——自设计水线至上甲板边板上表面的垂直距离。一般船舶在首、中和尾处的干舷是不同的,因此在舯剖面处干舷F等于型深D与吃水d之差再加上甲板的厚度。二、尺度比1.长宽比(L/B)——与船的快速性有关。该比值越大,船越细长,在水中航行时所受的阻力越小,特别是高速航行时。2.宽度吃水比(B/d)——与船的稳性、快速性和航向稳定性有关、3.型深吃水比(D/d)——与船的稳性、抗沉性、船体坚固性以及船体内部的容积密切相关。4.船长吃水比(L/d)——与船的回转性有关,比值越小,船越短小,回转越灵活。5.船长型深比(L/D)——与船体总强度有关,长深比小,船短而高,强度好。三、船型系数1.水线面系数(CWP、α)——与基平面相平行的任一水线面面积A与垂线间长L、型宽B所构成的长方形面积之比,即LBACWWP/,CWP的大小表示了水线面的肥瘦程度。2.舯剖面系数(CM、β)——舯剖面在水线以下的面积AM与型宽B、相应吃水d所构成的长方形面积之比,即BdACMM/,MC的大小表示了水线以下的舯剖面的肥瘦程度。图2-2-2水线面系数和舯剖面系数3.方形系数(CB、δ)——船体水线以下的型排水体积▽与船长L、型宽B以及相应水线吃水d所构成的长方形体积之比,即LBdCB/,BC的大小表示船体水下体积的肥瘦程度。图2-2-3方形系数4.棱形系数(CP、φ)——又称纵向棱形系数。船体水线以下的型排水体积与由相应水线下舯剖面浸水面积AM和船长L所构成的棱柱体体积之比,即LACMP,或MBMBPCCBdLCLBdCC,PC大小表示了排水体积沿船长方向的分布情况。PC大,表示▽沿船长方向分布较均匀;PC小则表示▽主要分布于船中,两端较尖瘦。图2-2-4棱形系数5.垂向棱形系数(CVP、φV)——船体水线以下型排水体积▽与由相应水线的水线面面积AW和吃水d所构成的棱柱体体积之比,即dACWVP,或WPBWPBVPCCLBdCLBdCC,CVP的大小表示了排水体积沿吃水方向分布情况。CVP大,表示▽沿吃水分布较均匀;CVP小,则表示▽主要分布于靠船的水线。图2-2-5垂向棱形系数上述各系数的定义,如无特别指明,都是指设计水线而言。在计算不同水线处的各系数时,其船长、船宽常用垂线间长(或设计水线长)和设计水线宽。例题:如图2-2-6所示,其中a船的水下形状为一三棱柱体,b船水下形状为一首尾尖瘦的棱体,两船的长L、宽B及吃水d均同,排水体积▽亦相等。根据定义可得:a船:CWP=1.0,CM=0.5,CB=0.5,CP=1.0及CVP=0.5;b船:CWP=0.5,CM=1.0,CB=0.5,CP=0.5及CVP=1.0。图2-2-6船型系数的物理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