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体操理论讲稿1第一章大众艺术体操概述艺术体操是一项在音乐伴奏下,以徒手或手持轻器进行练习的、以自然性和韵律性为基础的体育运动。按照不同的目的、任务,可分为大众性艺术体操和竞技性艺术体操。适合广大青少年、中老年进行健身、健美、娱乐活动的大众性艺术体操是全民健身活动中受到广大群众喜爱的体育运动之一。第一节大众艺术体操发展简介一、大众艺术体操的起源(一)古代健身舞大众艺术体操动作是人体自然动作的美化和提炼,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在原始社会严酷的劳动、生活条件下,人类的智力和体力不断增强,发展了走、跑、跳、举、转、击、抛、抬、滚、接等个人动作以及同伴一起进行的传递、交换、对抗等集体配合的动作,这些都是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身体动作。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身体运动也随之发展变化。于是,人为的以及艺术的运动就应运而生了。古代人们出于健身、医疗、祭典、欢庆的需要,在实践中按照当时的审美观对各种人体的自然动作进行了美化和加工,提炼成有节奏的规范化的动作,从而产生了古代的柔软体操、医疗体操、健身舞蹈、祭典舞和兵士舞等。例如:公元前一千多年,古希腊的文化教育讲究身体美和精神美并重,古希腊的哲学家、教育家柏拉图曾说过:“人生完成的意义就是要体操和音乐两方面并重,才能够成功完全的人格,因为体操能够锻炼身体,音乐可以陶冶精神”。(《世界体育史纲要》——程登科著)古希腊的教育思想促成了古希腊以健美为目的,在音乐伴奏下进行的“团体运动”“柔软操”“裸体运动”蓬勃兴起。无独有偶,翻开中国古代文化历史,在《尚书》《晋书·乐志》《宋史·乐志》等历史文献中也记载了尧时的“击石拊石,百兽率舞”,汉代的“巾舞”“折腰舞”“蹋鞠舞”等习舞健身的运动形式。最为典型的是宋朝颁定的20种舞蹈,舞伎从儿童时就开始编队进行训练,其中女孩有10种舞蹈,包括抛球乐舞,拂霓裳队、打球乐队等舞蹈。中国古代的这些在音乐伴奏下以徒手或持小球、绸巾进行的富有节奏感的动作一般用于庆典、祭神和健身娱乐。通过这种动作形式表现优美、健壮的体态,表现人体的柔软,灵巧、力量素质,抒发欢乐或祭典的情感,这些舞蹈形式是皇帝和庶人都可参加的全民性健身、娱乐活动。以上事实说明,古代的中外历史中都曾出现过具有节奏性的徒手或手持器具、在音乐伴奏下习舞健身的运动形式,但作为完整、科学的艺术体操运动还只是在公元18世纪之后才出现了萌芽。(二)大众艺术体操的萌芽时期早在18世纪,法国的教育家让·雅克·卢梭和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奇,由于受近代教育思想和儿童自然成长理论的影响,创建了自然体操。德国体操家巴泽多在学校体育课中实施了自然体操。18世纪末、19世纪初,出现了德国学派的杨氏体操和瑞典学派的林式体操。瑞曲体操学派创始人佩尔·亨里克·林在他的著作《体操的一般原理》中根据体操的功能,将其分为四类,即“教育类、军事类、医疗类、美学类”,使得以美为主要特征的体操有了明确的地位。19世纪中叶,德国体操家阿·施皮斯将杨式体操纳入学校体育,并主张在音乐伴奏下,男女生进行不同的体操动作练习。法国舞蹈家弗·德尔沙丘物为帮助演员改善表演姿势,创编了一套富有美感和表情的身体训练方法体系,给欧美体育界带来了以富有自由想象的自然动作抒发了内心快感,达到健身、健心目的的启示。以上事实显示出,在19世纪中期,大众性艺术体操的某些特点和因素已从不同的身体动作体系中体现出来,但它们还处在相互影响和交融的过程中,在内容和形式上并未形成统一的认识。二、大众艺术体操的形成大众艺术体操是自然体操、韵律体操和现代舞蹈经过长期实践逐渐发展形成的。艺术体操作为一项独立的女子运动项目时间不长,但作为女子体操的一个组成部分和体育教育的一种手艺术体操理论讲稿2段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受当时的教育改革、青年和妇女体育运动的发展以及文艺革新的影响,一些生理学家、音乐家、舞蹈家及体操家对体操进行了改革,为现代艺术体操的形成作出了贡献。法国著名生理学家乔治·德迈尼(GDemeney1850~1917)主张女子体操应发展正确的身体姿态、柔软性、运动技巧和动作的艺术性,动作应柔和优雅;瑞士音乐家、教育家台尔克罗兹(E.JDeleroze1865~1950)设计了一种身体练习与音乐节奏感相结合的“音乐体操”,后经他的学生发展为众所周知的“韵律体操”。德国现代体操家博德(R.Bode1890~1970)深化了动作节奏的理论,并创造了极有价值的身体波浪动作,他的“表现体操”与“韵律体操”为大艺艺术体操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另一位德国体操家梅顿(H.Medom1890~)创编了适合女子的体操体系,强调自然的全身动作,对球操、圈操、火棒操的练习方法有所建树。世界著名的舞蹈大师邓肯(IDUNCAN1878~-1927)和拉班(R.V.Laban1879~1958)开创了现代舞蹈家,在理解和表现韵律性、自然性方面创造了许多动作方法。大众艺术体操就是在这些理论基础是经过长期实践逐渐形成的。它起源于欧洲,20世纪40年代传入美洲,50年代传入亚洲并逐渐流行于全世界。三、大众艺术体操的发展:大众艺术体操流行到全世界,得到蓬勃发展。(一)成为体育教育的一种手段大众艺术体操真正成为体育教育手段是在20世纪上半叶。早在1935年,前苏联的列宁格勒和莫斯科体育学院开设了艺术体操课程,逐步形成了系统的艺术体操理论,而且把艺术体操列入大、中、小学的体育教学大纲,成为规定的女子体育教育手段之一。尤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在前苏联及东欧各国,这个表现优美和女子气质的新项目得到更加广泛的开展。目前,世界很多国家也将艺术体操列入各级学校体育教学大纲,不仅成为女生最欢迎的体育与美育相结合的教育手段,而且受到男子的欢迎,以日本为代表的一些国家正在大力开展男子艺术体操。(二)成为健身、健美手段大众艺术体操从一开始就是作为健身、健心、健美的手段出现的,它的各类动作的方法要领都是从健美的角度出发,有着牢固的科学基础,是世界各国历代生理学家、体操家、音乐家、舞蹈家共同创造的精品。因此,这种运动形式一经传播到世界各地,就引起共鸣,受到重视,不仅成为各级学校的女子体育教学内容,而且也是广大妇女和男子喜爱的一种健身、健美、陶冶情操的运动项目。在飞速发展的社会生活中,人们要保持健美的形体,仅仅做一些跑、跳和肢体屈伸的动作已不能满足对美的追求,因此,在世界各地的群众性健身活动中越来越多地选用大众艺术体操中的各类徒手和持轻器械动作进行练习,像绳操、旗操、棍操等也常被采用作为男子练习的项目。在荷兰、丹麦、瑞典等欧洲国家可以经常看到有不同年龄人群参加的从大众艺术体操表演,在日本还大力开展男子艺术体操,举行男子艺术体操比赛。(三)成为大众体操的重要组成部分大众艺术体操属于大众体操的重要组成部分。大众体操是非竞技性项目,从1984年起大众体操被国际体操联合会正式确认。它的宗旨是促进练习者生理、心理健康,提高练习者自信、乐观的生活情趣。大众体操不受年龄限制,适合任何年龄的爱好者从事,老、少、中、青皆宜。它的动作简单、易学,形式多样,内容广泛。包括大众艺术体操徒手及持轻器械动作、健美操、舞蹈、自由体操、跳箱、绷床以及体操游戏。大众体操是国际体操节的表演项目。国际体操节4年一届,已举行过10年,1999年在瑞典举行第十一届国际体操节,有40多个国家报名参加表演。从历届国际体操节的资料显示,许多国家都将简单、优美的大众艺术体操动作作为表演内容,由不同年龄的人进行表演,很受欢迎。欧洲、美洲(加拿大)以及新西兰、日本、澳大利亚等国把大众艺术体操作为体操俱乐部的训练内容,吸引着各年龄层次的人参加锻炼。大众艺术体操作为简单、优美的体操活动,正在世界各地发挥着它的健身、健美、愉悦身心的功能。四、我国大众艺术体操简况:我国大众艺术体操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一)解放前,现代舞蹈、韵律体操和轻器械操传入我国艺术体操理论讲稿3解放前,中国还没有艺术体操这项活动,但在鸦片战争之后,随着外国文化的传播,女子韵律体操和轻器械体操在英、美等国开办的学校中出现了。在上海、天津一些教会学校中教授德式体操、丹麦体操以及哑铃、棍棒、火棒、小球、纱巾、跳绳等轻器械操,男女生均可参加。用这些新颖的练习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受到学生欢迎。这些练习可以看做我国大众艺术体操的前身。(二)艺术体操的引进和初步开展50年代初,艺术体操由前苏联传入我国,我国首先翻译出版了由前苏联尤·恩·希什卡列娃编写的《艺术体操》和科尔达诺夫斯基编的《艺术体操图解》,较系统地介绍了艺术体操基本理论知识。1953年我国邀请前苏联体操队来华访问表演,首次向中国人展示了藤圈操、纱巾操等艺术体操项目。1955年聘请前苏联专家凯里舍娃在北京体育学院任教,为我国培养了第一批艺术体操教师。接着在上海、沈阳、成都、西安、武汉等体院开设了艺术体操课,培养出更多的艺术体操教师,将艺术体操传播到全国各地的大、中、小学校,使得学校体育增添了新内容,但长期以来未能得到广泛开展。(三)大众艺术体操被列入各级学校体育教学大纲,成为全民健身的有效手段1978年之后,加拿大、瑞典、日本等国的艺术体操队来华表演了大众艺术体操,引起强烈反响。目前,大众艺术体操作为各级学校的体育教学内容、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受到了应有的重视,已进入各级学校的体育教学大纲。同时,随着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艺术体操已不再局限于青少年学生参与,大众艺术体操也是广大健身者喜爱的运动形式。为了使大众艺术体操在全民健身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全国体育院校的艺术体操专家、教授们共同编写了第一本为全民健身服务的艺术体操教材《大众艺术体操》。各体育院校的师生在辅导社区晨练时积极传播、推广大众艺术体操,中央及部分省、市电视台在健身栏目中播放大众艺术体操成套动作。一些省、市还组织大众艺术体操表演、比赛活动、使大众气艺术体操作为教育手段、健身方法走向全国,进入课堂,深入民间,在全民健身的热潮中得到快速发展。第二节大众艺术体操的特点与分类一、大众艺术体操的特点(一)大众艺术体操是以自然性和韵律性动作为基础、以优美性为特征的有节奏的运动节奏就是“动力在时间、空间上得到合理的分配”,用最省力的方法完成最大动作,使肌肉紧张与放松相交替是节奏的根本原则。自然性是指按照人体运动的自然法则所进行的运动,如人体运动时每个动作都有它的起点和终点,身体的中部是主动部位,从胸、腰的中线开始发力,由它牵动上肢和下肢,将力传递到肢体的远端,这是自然法则。其自然性还体现在动作时注重利用身体各部分的重力和惯性作用。每个动作都有它的自身节奏和用力分配,要控制好在不同空间和时间上的肌肉用力程度,避免不必要的肌肉紧张,使其自然,流畅,具有韵味。摆动、弹性和波浪动作是体现自然性和节奏感最为典型的基本动作。在成套动作中通过动作节奏、力度、幅度、速度和姿态造型的变化表现其优美性。(二)大众艺术体操融体操、舞蹈、音乐为一体在音乐伴奏下进行各种徒手或持轻器械的体操、舞蹈动作,有助于练习者体会和感受各种动作节奏、风格的特点;有助于调节肌肉收缩的强度,培养节奏感和协调性;有助于激发练习者的情趣,提高兴奋性,发展想象力和表现力,促进身心全面发展。大众艺术体操音乐的节奏的情感必须与所做的动作节奏和情感和谐一致,通过动作表现音乐的情感和意境,才能显现其“艺术”特征和文化内涵,使其具有更大的艺术感染力,因此,音乐也就是艺术体操的灵魂。(三)大众艺术体操必须合理地运用器械手持轻器械做动作是艺术体操的主要练习形式。由于各种轻器械具有不同的形态、质地和特性,因此其动作也各具特色。利用轻器械进行练习能进一步发展练习者的协调性和节奏感,提高肌肉用力的敏感度与准确性,使动作幅度加大,内容更加丰富多彩。练习中,器械作为肢体的延伸与身体构成统一的运动整体。器械不能当做装饰,要在身体运动的同时合理地运用器械,充分体现器械的运动特点以及器械与身体动作协调一致的完美结合。艺术体操理论讲稿4(四)大众艺术体操简便易学大众艺术体操动作难度和练习强度不大,对身体素质要求也不高,一般人都可参加;其练习内容可根据参加者年龄、性别、兴趣及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