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课件(共47张ppt).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2课: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十月革命胜利后,苏俄面临国内外反革命势力的联合反扑地主、资本家、沙皇军官也掀起叛乱帝国主义发动对苏俄的武装干涉一方面,加强红军建设实行高度集中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三年内战1918-1920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农业工业商业内容政策取消自由贸易大中小型工业一律收归国有余粮收集制(农民除口粮、种子粮以外的一切余粮收归国有)(高度集中管理,企业缺乏生产积极性)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将银行、铁路、大工业等收归国有,一切企业实行工人监督。没收地主、皇室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和平法令德军十月革命胜利后,苏俄三年国内战争时期,在经济上采用了什么政策?苏维埃政权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这一政策的实施结果如何?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全国的财力、物力,为保卫苏维埃政权创造了必要的物质前提,使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但是,也引起了人民群众尤其是农民的不满,破坏了生产力的发展,造成生产下降,社会不稳定,不利于苏俄的长远发展。“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危害1.农民不堪忍受越来越严重的无偿征购,有意减产,以抗拒粮食征集。导致俄国1920年的粮食产量只有1913年的一半,1921年的播种面积比1920年减少了690万公顷。农民中反苏维埃的情绪日益严重。2.农产品和原料短缺,导致多数工厂停产,1920年的工业产值只有战前的13%,煤和钢铁产量只有1917年的28%和4%。工人大量失业,开始罢工游行。1921年的俄国,工厂处于怠工状态,交通运输几乎停顿,流亡海外的沙皇势力随时伺机反扑。而更为让布尔什维克不安的是,经济危机正演变成大规模的农民暴动和工人骚乱,甚至有军人听说,自己的家人因为强拿粮食,而被迫忍饥挨饿时,也高喊着“要苏维埃,不要布尔什维克”的口号。苏俄面临的最紧迫的任务是什么?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新经济政策实施的背景1、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进入和平建设时期。苏维埃政权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恢复被战争严重破坏了的经济;2、旧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经不能适应新的情况。苏俄宣传画-捍卫十月革命成果1、新经济政策:一、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1921年主要内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作用: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时间:特点: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农业余粮收集制工业大中小型工业一律收归国有商业取消自由贸易内容政策(农民除口粮、种子粮以外的一切余粮收归国有)(高度集中管理,企业缺乏生产积极性)固定粮食税恢复外资和私营企业实行自由贸易纳税后的余粮归农民支配,减轻了农民负担,提高了生产积极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有利于经济发展实际出发,对症下药新经济政策特点:多种经济并存,发展商品经济影响: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是由苏俄的国情决定,创造性的运用了马克思主义也体现了列宁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精神。认识通过对比,我们发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有什么不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苏俄物资短缺的情况下实行的,在特定的条件下,该政策对巩固苏维埃政权起了巨大作用,但长期实行不利于苏俄的长远发展。既然这样,为什么苏俄刚建立的时候不实行“新经济政策”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强制性经济统治;而“新经济政策”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的成功给我们什么启示?1、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本国基本国情出发;2、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按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办事。如果说新经济政策的实施的布尔什维克党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在经济上的第一个重大举措,那么苏联的成立则是党在政治上采取的另一个重大举措。1922年12月,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苏联”。最初入盟的是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1、爱沙尼亚;2、拉脱维亚;3、立陶宛;4、白俄罗斯;5、乌克兰;6、摩尔达维亚;7、俄罗斯联邦;8、格鲁吉亚;9、亚美尼亚;10、阿塞拜疆;11、哈萨克斯坦;12、土库曼斯坦;13、乌兹别克斯坦;14、塔吉克斯坦;15、吉尔吉斯斯坦。苏联国旗苏联国徽国家格言“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苏联国歌《牢不可破的联盟》请注意区别:沙俄苏俄苏联(1547年—1917年)(1917年—1922年)(1922年—1991年)1917年二月革命以前,沙皇统治下的俄国简称“沙俄”。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到1922年底苏联成立前的苏维埃俄国简称“苏俄”。“苏联”全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到1991年解体,如今已经成为历史名词。参加瞻仰的群众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列宁逝世(1870——1924)1924年,列宁逝世以后,以斯大林为首的联共(布)领导人民为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进行而努力奋斗。1928年开始,苏联开始在全国实行五年计划经济建设。。14大15大1925年,联共(布)“十四大”通过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1927年联共(布)“十五大”通过了逐步开展农业集体化的方针一五计划(1928—1932)二五计划(1933—1937)三五计划结果:两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基本上实现了国家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1937年的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因大战爆发,三五计划中止(1938—1942)作用:由一个经济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为世界一流工业强国;国防力量加强,为以后战胜法西斯的侵略奠定了物质基础。重点:发展重工业缺点:造成重工业、农业、轻工业比例失调。启示:重、农、轻应该按比例协调发展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点项目之一——第聂伯河上的大坝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苏联为什么要优先发展重工业?1、苏联处在资本主义的包围之中,帝国主义发动反苏战争的危险依然存在。为了在苏联建成社会主义,为了避免落后挨打,斯大林认为必须完成国民经济的现代化改造,必须建立独立完整的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即把苏联建设成一个不仅能生产一般消费品,而且能生产各种机器和设备的国家。2、俄国经济落后,而落后就要挨打,因此必须高速发展国民经济。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1、社会主义工业化苏联的工业化与英国的工业化相比,有哪些显著的不同点?项目时间开始时的重点部门社会制度经济体制资金来源英国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轻工业(棉纺织)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殖民掠夺、举借外债苏联1928年到1937年重工业社会主义高度集中的计划建设运用行政手段高积累多投资苏联的工业化和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不同道路的原因?1、社会制度不同;2、苏联的工业化是人类历史上最史无前例的事业,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供借鉴,是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第一次试验;3、起步的经济基础不同,苏联的工业化是在十分艰苦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外部受到帝国主义的威胁和包围,而国内原有的经济文化和技术基础十分落后,资金十分短缺。为了使广大农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使农业适应国家工业化的发展,联共(布)确定了农业集体化的方针。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2、农业集体化:农民加入集体农庄集体农庄庄员在田间用餐苏联宣传画-集体农庄幸福快乐的少女到1937年,苏联全国完成了农业集体化。参加集体农庄的农户,占全国农户的93%,耕地面积达99%,从而使社会主义成份在苏联的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绝对优势。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说:“苏联的办法把农民挖得很苦。他们采取所谓义务交售制等项办法,把农民生产的东西拿走太多,给的代价又极低。他们这样来积累资金,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损害。你要母鸡多生蛋,又不给它米吃,又要马儿跑得好,又要马儿不吃草。世界上哪有这样的道理。”1936年苏联通过新宪法,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形成,这一体制也被称为“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的特点经济:国家用指令性计划管理一切经济活动;限制商品货币关系,否认市场的作用;用剥夺农民和限制居民提高生活水平的做法,实现高积累、多投资,片面发展重工业。政治:权力高度集中,忽视民主法治建设,各级领导实际上由上级指派,基本不受群众监督;权力越来越集中在少数人手中。斯大林模式产生的背景和作用以及由此产生的弊端是什么?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这个模式形成的背景和作用?斯大林模式是在苏联外有帝国主义包围,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的情况下形成的(背景);它在一定历史阶段里发挥过积极作用,但这一模式有具有严重的弊端,从长远上看,它严重阻碍了苏联的进一步发展(作用)。1、优先发展重工业,是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2、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了产品品种少、质量差;3、国家从农民手中拿走的东西太多,严重地损害了广大农民的利益,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农业产量长期停滞不前;4、发展粗放,效益低下,大量消耗和浪费了资源。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中国应该从苏联“斯大林模式”的弊端中吸取怎样的教训呢?斯大林模式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启示:1、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重工业、轻工业、农业等各行业要协调发展;2、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挥市场作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3、注重农业生产,切实维护农民利益,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4、提高经济效益,节约资源,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5、政治上要防止个人专断,反对个人崇拜,建立健全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政治)。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具有怎样的特点?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总的特点是道路曲折。先后出现过两次重大转折。第一次发生在列宁时期,即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转为新经济政策;第二次发生在斯大林时期,即放弃新经济政策,实行工业化、农业集体化。两次转折的结果和影响是不同的。列宁的社会主义探索斯大林的社会主义探索二月革命十月革命三年内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巩固了政权)(恢复了国民经济)苏联建立(政权扩展)“两个五年计划”农业集体化通过新宪法斯大林模式形成(2012广东)22.列林说:“国内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得益于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社会主义工业化D.农业集体化真题回放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苏联历史,难度适中,俄国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虽然保证了军事胜利,但挫伤了农民积极性,后来实行新经济政策调动了生产积极性。所以答案选B。真题回放(2012年黄冈市)32、(7分)制度创新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21年列宁说:“目前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方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引自《苏联兴之史》材料二:从1933年罗斯福上台开始,美国出台了《农业调整法》《工业复兴法》《联邦紧急救济法》等700多个法令,建立了全国工业复兴署、联邦紧急救署等几十个委员会和管理局,国家支出达350亿美元。——据历史教材整理真题回放材料三: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苏联)五年计划(1928—1932年)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因此,原先的怀疑态度转变为真正的兴趣,有时转变为模仿。”(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苏俄的经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在农业方面的表现是什么?(4分)(2)材料二中的做法体现了罗斯福新政的什么特点?(1分)(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方国家对苏联由“怀疑”到“模仿”的原因。(2分)真题回放答:(1)变化:以新经济政策代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表现: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或农民交税后可自由处理自己的粮食。(2)国家全面干预经济。(3)原因:①当时苏联的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综合国力不断提升。②西方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真题回放(2012·吉林)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伏尔泰等思想家对封建专制制度和天主教会的猛烈抨击以及对“自由”“平等”思想的宣传,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促进了欧洲的社会进步。许多思想家的名著被介绍到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促进了

1 / 4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