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届大学生课外学术研讨会”学术论文高校学生工作——浅谈高校学生会、社团工作情况与学生能力锻炼指导老师:卢冬霜学生姓名:李勇年级:2009级班级:公共管理类班学号:222009301230051二〇一〇年十一月高校学生工作——浅谈高校学生会、社团工作情况与学生能力锻炼李勇西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重庆400715摘要:学生会作为高校中先进的学生群众组织,同时又是学校老师的工作助手,是学校、老师与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和纽带。学生会的具体工作是在学校党总支部领导和学校团委的指导下,紧紧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以服务同学、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为工作宗旨,通过开展有益于同学身心健康的学习、创作、文体、社会实践、志愿者服务、社会公益等活动,积极创造良好的学风、校风,引导全校学生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牢固掌握各科知识,争做品德高尚、志趣高雅、知识广博、全面发展的学生。只有注重高校学生会的组织队伍和制度建设,才能充分发挥出学生干部的“双带”(带头、带动)作用,才能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夯实组织基础。如何发挥学生会在学校中的积极作用,是学校工作极为重要的一部分,也是领导工作中的一项管理艺术。关键词:学生会;制度建设;积极性一、目前高校学生会中存在的问题随着教学改革、后勤社会化及“条块结合”的属地化管理等一系列新举措在高校广泛地开展,学生会组织的运作模式也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目前,高校学生会运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定位不明确,发展理念不清晰;学生会干部队伍素质低下,影响学生会的和谐发展;缺乏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部门庞杂、管理混乱;团结协作意识差、缺乏大局观;校学生会指导教师素质有待提高。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改进学生会现行的运作模式。对此,已有学校提出将高校学生会“企业化”运作,也就是说,学生作为市场,活动看作产品,把活动的计划、组织、实施作为产品的设计、生产、营销过程,用现代企业的管理经营思想来管理学生会。但通过调查和案例分析不难发现,在尝试学生会“企业化”运作中往往存在以下两方面的共有问题:首先,“换汤不换药”,实施中往往仅对部门名称设置作了更改,如用“人力资源部”、“策划部”、“行政部”等取代了传统部门名称;对学生干部职务冠以“董事会”、“首席执行官”、部门经理”等,但对部门职能和运行方法并未作实质性创新,改革流于形式。其次,一味地从理论上追求企业化带来的管理效率,没有充分考虑学生会组织的特点和外在环境。相比较而言,国外和香港地区的高校学生会普遍实行会员制,以收取会费为主要经济来源,更多地参与学校校务,运作具有更强的独立性。无论是企业化还是直接改革,都各有利弊。现将高校学生会存在的具体问题加以如下分析。(一)定位不明确,发展理念不清晰学生会是居于班委会之上的一个组织,各班级干部是学生会干部的基层组织和有力后备军,也是也是学生会与普通同学之间沟通的链条。但目前学生会全体成员对该组织的定位并没有一个准确的认识。学生会和各班委会之间尚未形成一种完善的联系和沟通平台。在组织各类活动时,并没有通过班委会调动班级同学的积极性,这势必降低学生会事务的处理效率。同时,在学生会组织的经营发展过程中,忽视了学生会组织文化的建设,没有形成核心价值观、经营思想理念。因而,就不能带动学生会全体成员形成正确的个人价值取向和行为取向,并激发其积极性。学生干部要在综合分析社会、学校、学生对自身的期待的基础上,对自身角色进行确认和对角色行为做出选择。学生干部首先是学生,其次是干部。但是有些学生干部将两者本末倒置,整天忙于各种活动,而忽视了自身的学习。(二)学生会干部队伍素质低下,影响学生会的和谐发展应试教育使当代大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较低,迷茫和无助成为高校大学生普遍的心态,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学生会干部成员的思想素质低下,自我管理能力弱,缺乏奉献精神。目前,因学生会没有合理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和运作规范,使其成员行为不受约束,工作流于表面化和形式化。干部自我约束意识薄弱,自律性差,责任心不强。在学生会各部门分工较为明确的情况下,大部分学生干部崇尚自我,注重个人发展,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集体合作意识、团队精神淡薄。例如,官僚主义倾向逐年抬头、缺乏民主。受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很多学生会干部做事缺乏民主作风,官僚化倾向十分严重.一言堂现象在高等院校校学生会屡见不鲜,暗箱操作与各种不透明现象充斥着校学生会,严重影响了校学生会的形象。(三)缺乏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因循守旧、缺乏创新。高校学生会干部理论上应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模范,是学生中思维最为活跃、工作理念最为先进的优秀团体,是学生中的优秀分子。但是由于学生会工作内容常年不变,工作方法、程序以及理念常年如一,这就使得校学生会工作固步自封、停滞不前。目前学生会干部梯队的更替主要依靠“逐部晋级”的方式来实现,即在每学年初新一届学生会主席团从各部部长中选拔组成,各部长从相应部的干事中产生,所有干事均从该年入学的新生中选拔,新老人员更替后,形成新一届学生会组织。这种选拔机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选拔出优秀的学生会干部。但从学生干部的成长来看,对青年骨干的培养缺乏系统性、专业性、连续性,致使部分学生干部不了解工作环境、工作情况,理不清工作思路,缺乏积极创新的意识和工作热情。(四)部门庞杂、管理混乱。近年来,高校在校人数的不断增加,为了更好地实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方针,校学生会的部门设置逐渐增多,学生会下属二级三级机构如雨后春笋般逐渐涌现。但由于校学生会规章制度不够完善,对各部门的人数编制没有明确规定,致使很多部门以无法满足日常工作需要为由盲目增编,导致机构庞杂,人浮于事。(五)团结协作意识盖、缺乏大局观。学生会是一个团队组织,只有齐心协力、团结协作,工作才能取得成效。但目前的学生会干部往往忽视团队意识,单干主义严重,且缺乏章法。此外,很多学生会干部表现欲极强,但做事虎头蛇尾,往往高调开场,低调甚至无声收场。活动很难取得实效。(六)校学生会指导教师素质有待提高。目前,我国从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教师队伍素质参差不齐,这一现象在高校院校表现尤为明显。首先,思想素质方面不过硬。部分指导教师马克思主义思想水平不高,缺乏社会实践锻炼。政治上不够成熟,甚至对某些问题的认识存在片面性。其次,师德建设有待加强。一些指导教师职业道德和职业情感淡漠,对事业缺乏足够热情,对个人的事情过分关心,缺乏责任感。最后,部分指导教师指导思想过时、指导方法陈旧、学历水平较低等问题也严重影响校学生会工作的开展。二、学生会存在上述弊端产生的原因上述问题的存在,不但影响了学生会选举职能的正常发挥,而且也给我们学生管理工作和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挑战。然而纵观现象的背后有其深层次的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社会不良习气的影响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高校与社会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高校的学生群体也逐渐转变自己的观念,日益溶入到社会中来,“象牙塔”式的生活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生学习的范围不再局限于学校,而是向社会延伸。在面对社会这个“潘多拉”盒子的时候,他们往往盲目的学习盒子中的成功者,对自己的前途、工作有利的方式、方法,统统实行拿来主义,不加以区分,学会了许多的“灰色技能”。于是在选拔过程中,他们为了哥们义气,为了拉拢同学,为了当稳干部,为了评优、评先之类的好处,往往不能摆正心态,公正、公平的对待选拔学项工作。(二)选拔机制不健全高校学生会历届选拔机制基本上都是沿用以往计划经济体系下的管理选拔方式,在选拔的可行性与针对性上存在着较大的弊端,对于激发选拔人员与被选拔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都或多或少存在着阻碍作用,不利于调动内部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未能全面贯彻“与时俱进”的思想。(三)创新意识淡薄学生会干部应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典范,他们思想活跃、理念先进,是学生中优秀分子。如果学生会干部平时懒散、工作疏于懈殆,不积极主动的思考工作问题,不竭尽全力、想方设法的去解决问题,只想依赖老师、同学,创新意识淡薄。面试时无论在问题的设置、提问的技巧、面试者情况的把握方面皆存在着众多的问题。(四)监督机制滞后学生会干部的选拔是关系到学生会工作能否健康、正常开展的重要问题。学生会干部选拔合适与否,素质的高低,对于学生会自身、所在院系乃至整个学校都有着较大的影响。由于选拔时缺乏必要的社会监督,学生干部个人权欲心理逐渐膨胀,往往经受不住外面因素的影响,忍受不住糖衣炮弹的攻击,最终放弃了原则,选出了一批合己、合友心意的学生干部。(五)责任心的缺乏作为学生会干部,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锻炼以后,工作能力有了大幅度提高,遇到问题时也能够独自解决。但是自身的思想道德素养的提高,不是朝夕能至的事情,它具有反复性。如果意志不够坚强,平时做事敷衍了事,尽管将责任心时常挂在嘴边,也只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在遇到选拔学生干部这样大事的时候,由于积习,对选拔工作认识不到位,责任心意识淡薄。三、解决高校学生会管理问题的对策校学生会是新时期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其生存、发展、进步的过程总也要经历一定的矛盾斗争和存在的阵痛才能使这个群体更适应新时代。(一)以“五个型”理念进行学生会思想组织建设1、学生会组织是一个“服务型”的组织以“服务同学”为主要宗旨的学生会,首先应强调“服务”二字。并不是在学生会中任职就如同“当了什么官”,而是需要尽工作义务和服务他人。具体表现为:一是为学校服务。学校或老师布置的具体工作任务学生会应努力完成,当好老师的助手。二是为同学们服务,在身边的同学、认识或不认识的同学有困难时,学生会应站出来,或向学校有关部门反映,或给有关同学解释、答疑,让同学们有以校为家的感觉。2、学生会组织是一个“管理型”的组织学生会组织代表学校有关工作部门行使一定的管理职能,如大型活动的执勤,平时对违纪学生进行初期劝诫提醒工作,给有关老师提供各项检查数据等等。另一方面,学生会组织内部应建立起严密的管理和运行机制,各级学生会、各部门都有岗位职责,典型重大事情应有操作流程,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3、学生会组织是一个“纪律型”组织一是政治纪律。这是由学生会的性质所决定的。它是共青团领导下的先进群众组织,在大是大非面前必须服从党的路线。二是学生会内部纪律。开例会、组织活动必须讲纪律,没有严明的纪律及违反纪律后的处理措施,队伍就不可能保持高昂的战斗力。三是学生纪律。学生会成员作为普通学生的一员,绝对不能违反国法校规。在这方面,个人行为同时代表组织形象,务必强调否则一人违法乱纪则严重影响组织声脊。此外作为学生干部,在学校不提倡不道德的行为规范中如草率性行为、吸烟酗酒等应起正面表率作用,而不能简单地以不违法作为当干部的底线。4、学生会组织是一个“学习型”组织学生干部首先是“学生”,在学习成绩上要有说服力。学生会成员应该处理好工作与学习的关系,少花时间在闲聊和睡觉上,要善于利用和抓紧时间(如在值勤时带书)。只有不会利用时间的人,才会抱怨时间不够,才会在成绩不好甚至挂科时说是“因为工作忙”。学习还表现在学生会干部应多学习国家的理论、政策和学校的规章制度,要把学习理论和实践工作结合,善于总结工作中的经验,并在学生会组织中形成学术气氛,学会撰写工作论文和整理交流会资料等等。5、学生会组织是一个“人文型”的组织从五湖四海相聚一起是一种缘分,通过广大成员之间的和睦相处,学生会应给全校学生树立一个不分地域、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班级之间和睦共处的典范。在工作中,一方面,在分工明确的前提下,成员间应多讲求合作,如哪一个部长生病了或近期学业较重,另一个部长应照顾他、替他顶班。另一方面,作为主管干部,应对自已所负责部门成员的情况有所了解,如其兴趣爱好、地域、班级等。在我校,学生会干部的生日总能收到学生会组织给的一份意外的惊喜如广播站点歌、生日卡片等,其乐融融。(二)学生会管理模式的创新——创建学习型学生会组织高校学生会作为校园文化的主要载体和风向标,其工作管理模式要与时俱进、不断调整,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如果把学生会看作是一个以服务学生、教育学生为主的生产组织,把每一项具体活动看作一种产品,把广大学生看作是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