茉莉花赏析112陈丽旭(海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号:201313010205)茉莉花,为木樨科素馨属,常绿灌木或藤本植物的统称,为常绿小灌木或藤本状灌木,高可达1米。枝条细长小枝有棱角,有时有毛,略呈藤本状。单叶对生,光亮,宽卵形或椭圆形,叶脉明显,叶面微皱,叶柄短而向上弯曲,有短柔毛。初夏由叶腋抽出新梢,顶生聚伞花序,顶生或腋生,有花3-9朵,通常三到四朵,花冠白色,极芳香。大多数品种的花期6-10月,由初夏至晚秋开花不绝,落叶型的冬天开花,花期11月—第二年3月。茉莉原产于印度、巴基斯坦,中国早已引种,并广泛地种植。汉晋以来一直以“柰”称之,“茉莉”一词多见于宋代以后的文学作品,别名“末利”、“抹利”、“磨厉”、“没利”等,皆据其梵语名Mallika的音译而来。此外,茉莉还有许多拟称,苏东坡将茉莉称为“暗麝”。韦君呼茉莉花为“狎客”,曾端伯以茉莉为“雅友”,张淑敏呼为“远客”。茉莉与一般传统花卉不同,集观赏、药用、食用和工业价值于一身,同时也是文人雅士吟诗作画的题材。其气味芳香,在熏香、美容化妆、饮食调味、医药保健等方面应用广泛。关于茉莉的起源,茉莉最早迎进中国,比较可靠的材料是在晋代以前。舒迎澜在其《古代花卉》一书中提到茉莉来自伊朗、印度半岛和印度支那半岛都有可能。顾群在其《茉莉》一书中提到茉莉原产波斯湾一带,从汉朝开始就就由亚洲东南部传入我国,大约已有一千六七百年的历史了,茉莉最初栽培在华南。刘祖生在其《茶用香花栽培学》一书中提到,茉莉原产于波斯湾附近的伊朗,早在1700多年前的汉代就由亚洲东南部传入我国。舒迎澜在其《古代花卉》一书中提到,茉莉全属约40种,分布于亚洲东南部及北美,中国有27种产长江以南各省区。依其花型,茉莉有单瓣、双瓣、多瓣之分。庄任等人编的《福建茉莉花茶》一书中提到,目前供窨制花茶而栽培的品种,与国外供提取的茉莉香精油而栽培的“大花茉莉”是异种同属。福建栽培的茉莉花在历史上多是单瓣品种,俗称“福州种”、“本地种”或“长乐种”。关于茉莉的生长习性,茉莉性喜温暖湿润,在通风良好、半阴的环境生长最好。土壤以含有大量腐殖质的微酸性砂质土壤为最适合。大多数品种畏寒、畏旱,不耐霜冻、湿涝和碱土。冬季气温低于3℃时,枝叶易遭受冻害,如持续时间长就会死亡。而落叶藤本类就是很耐寒耐旱的了。茉莉花可以作为茶或者中药。另外,茉莉花清香四溢,能够提取茉莉油,是制造香精的原料。宋代诗人江奎在他的《茉莉》一诗中写道:“他年我若修花史,列作人间第一香!”,茉莉给人以清香舒适的感受,它兼有玫瑰的甜郁,梅花的清芳和兰花的幽远。茉莉花的物态文化蕴含于外界物质实体是可以触知的物质实体的文化事物,表现在茉莉花的装饰、花茶饮用、医药保健与食用等方面。茉莉花香气淡雅,花色洁白,花期长达6个月,观赏价值高。,被广泛运用于盆花、簪花、胸花、襟花、手捧花、花环、花球等切花装饰中。茉莉花茶有“花茶之珍品”之称,是茉莉花的主要应用形式,也是茉莉花在中国广为传播的物质载体。茉莉花茶的制作工业由来已久,宋,赵希鹄(公元1240年)在《调燮类编》中详细记述了茉莉花茶的制作过程。茉莉花根、茎、花的药用与保健价值的记载亦出现在宋代周密的《乾淳岁时记》、明代汪机《本草会编》、李时珍《本草纲目》等古籍中,近年来研究发现,茉莉的香味可帮助电脑工作者减少30%的差错,减轻头晕、目眩、感冒、鼻塞的症状。利用现代工艺提用的茉莉精油广泛应用于百姓的日常生活中。此外,茉莉花化性温和,是常见的食用花材之一。可以将新鲜的茉莉花洗净晾干,放入调料翻拌,直接做成干爽芬香的可口凉菜,也可以与其他食材结合,制作成各种可口的菜肴,如“茉莉肉丁”、“茉莉虾仁”、“茉莉鸡肉”、“魔力豆腐”、“茉莉陈皮粥”、“茉莉花豆腐饺”。茉莉花的精神文化以茉莉花为载体,反映了文人墨客和广大民众的价值观念、理想与信仰、宗教与艺术的取向。诗词歌赋是精神文化的重要载体。自宋以来,古人留下很多赞美茉莉花的诗句。“露华洗出通身白,沉水熏出换骨香”(宋·叶廷圭);“自是人间冰雪种,占尽人间富贵香”(宋·许野雪);“荔枝香里玲珑雪,来祝长安一夏凉。情味于人最浓处,梦回尤觉鬓边香。”(元·许棐);“如许闲宵似广寒,翠丛例影浸冰团。梅花宜冷君宜热,一样香魂两样看。”(明·沈修缘);“香从清梦回时觉,花向美人头上看。”(清·王士禄)......这些多是在其冰雪之姿,馥郁之香上作文章。近年来,在音乐,影视作品中火热流行的茉莉花元素______江苏民歌《茉莉花》,电影《茉莉花开》,电视剧《茉莉花》,意大利歌剧《图兰朵》的背景音乐《茉莉花》......则主要是以茉莉花为载体,赞扬其纯洁质朴和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茉莉花在文化艺术作品侧重点的变化反映了其精神文化从重“形”向重“意”的价值取向的转变。茉莉花是东方美的代表,从江南女子的簪花习俗开始,茉莉与东方女性之间似乎就有了一种割不断的联系。茉莉的美在于它的质朴、清香。而中国传统文化中,女性的美注重含蓄、内在的贤惠。茉莉花的美与东方女性的特性有着很高的一致性,茉莉花的形象也逐渐与东方女性联系起来,成为东方女性美的典型代表。从一定程度上讲,旧时文人对于茉莉花的赞美是对于东方女性的赞美。茉莉花成为纯洁、质朴与内敛形象的代表。化作为一位静态的对象、只有赋予它人的精神才使其形象丰富起来。茉莉花花色淡雅、香气清新、花型不张扬,且开放时间一般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具有纯洁、质朴的气质,从外形到内在的气质都与中国文人的道德追求和审美情趣一致,所以茉莉得到了中国文化的认同。近年来,随着歌曲《茉莉花》在国际活动中的广泛传唱,茉莉花逐渐成为中国的文化符号。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茉莉花被赋予了更多的文化内涵。茉莉花从其作为一种花卉实物,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百姓日常生活的花茶、花膳、中草药等,并最终成为中国的文化符号之一。与其他花卉文化相比,茉莉花文化经历了既有共性又有特性的发展历程。民众的参与为茉莉花文化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借助茉莉花旅游,开发更多与花卉有关的旅游“吸引物”,发展相关文化产业,有利于花文化的普及与发展。参考文献:舒迎澜:《古代花卉》,农业出版社顾群:《茉莉》,南方出版社刘祖生:《茶用香花栽培学》庄任:《福建茉莉花茶》张美珍,邱莲卿·《中国植物志》:第61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2:218胡晓东·从“边缘”到中心—谈茉莉花文化属性的蜕变[J],人民音乐,2010(4):52-54吴荣书,袁唯,王刚·食用花卉开发利用价值及其发展趋势潘胜利·百花食谱之九茉莉花王卫红·雅俗共赏茉莉飘香—试谈“茉莉花”成为中国文化符号的原因笙龄·茉莉花春秋赵建国·姑苏茉莉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