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科技创新论文题目:茶文化对中国价值观的影响作者:王目阔聂清玲部门:齐鲁工业大学《学苑》报指导老师:闫勇茶文化对中国价值观的影响摘要:从古至今,中国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价值观。以“中庸”思想为代表,笃实忠厚,讲求精细,以和为贵,谦和好礼,修己慎独,淡泊名利,崇尚集体主义,随性包容,在平和中练就高深,注重精神方面的修行,以茶养性等,成为不同于其他国家的极具代表性、延续性的价值观。每个国家、民族要想富强,则必须传承自己的特色文化,不忘本,并且善于创新,使传统文化与时俱进。而茶文化作为中华文化其重要的体现者和代表,创新、传承、发展茶文化就是扶持和创新中国价值观的发展,因此研究茶文化对中国价值观的影响,并且发展茶文化极具现实意义。关键词:茶文化中国价值观传承发展创新引言:中国茶文化,可以用淡、和、雅等词著称。它不似日本茶道那样鲜明立体,它的影响力却随历代发展,融入到中国文化精髓,诗词、哲学、佛典……除文学领域,茶更深入每家每户,大大小小各个领域。自唐朝兴起以来,历代中国的特色文明影响着中国茶文化的发展,而茶文化以“清和、正气、淡雅、致简”等颇具影响力的特色扶持和促进着中国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正文:一、茶文化的历史与发展茶,因为它独特的药效功能被古人发掘。陆羽《茶经》有言:“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炎黄时期的史实我们虽无法考证,但《神农本草经》曾有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解之”,可见在古代人们对茶药用功效的崇敬。自有史实考证起,茶起源于周朝,距今有3000多年历史。东晋常璩《华阳国志·巴志》所说,“武王既克殷,以其宗姬封于巴,爵之以子,——古者远国虽大,爵不过子,故吴、楚及巴皆曰子。其地东至鱼复,西至僰道……园有芳蒻、香茗、给客橙、葵“。香茗在当时是为茶的代称,可见周朝时茶以作为贡品。到西汉时,武帝时《僮约》中记载,“脍鱼炰鳖,烹荼尽具”;“武阳买荼,杨氏担荷”两句。前一句反映西汉时成都一带不但饮茶已成风尚,而且在地主富家,饮茶还出现了专门的用具;其后一句,则反映成都附近,茶叶已经商品化。而茶文化兴起的时代是唐朝。《茶经》记载:“滂时浸俗,盛于国朝,两都并荆俞间,以为比屋之饮。”唐朝时,在西安、洛阳两个都城和江陵、重庆等地,家家户户饮茶。张途的《祁门县新修?门溪记》记载“山多而田少,水清而地沃,山且植茗,高下无遗土,千里之内,业于茶者七八矣。由是给衣食,供赋役,悉特此。祁之茗,色黄而香,贾客咸议愈于诸力,每岁二三月,赍银缗缯素求市将货他郡者,摩肩接踵而至。”可见唐中叶以后,当时在茶区茶产量大幅度提高,茶商业之兴盛。此时,随着饮茶的兴盛,佛教、道教对茶文化的促进,初步由最初的单纯饮茶形成了以僧人、道士、文人为主的茶文化。到宋代,茶学更注重于深度。在宫廷茶文化中著有大量著作,著名的有叶清臣的《述煮茶小品》,蔡襄的《茶录》,宋子安的《东溪试茶录》,沈括的《本朝茶法》,赵佶的《大观茶论》等。宋代茶文化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宫廷皇室的影响。无论其文化特色,或是文化形式,都或多或少地带上了一种贵族色彩。茶的烤焙、冲泡,到饮茶的茶具……都有了系统的规范。民间的茶楼、饭馆开始兴盛。由于宋代士大夫意识(讲求自省、诗意、乐道,追求天人合一)的兴起,茶文化更加繁荣。元代,一方面,北方少数民族虽喜欢茶,但主要是出于生活、生理上的需要,从文化上却对品茶煮茗之事举趣不大;另一方面,汉族文化人面对故国破碎,异族压迫,也无心再以茶事表现自己的风流倜傥,而希望通过饮茶表现自己的情操,磨砺自己的意志。这两股不同的思想潮流,在茶文化中契合后,促进了茶艺向简约、返璞归真方向发展。明代中叶以前,汉人有感于前代民族举亡,本趄一开国便国事艰难,于是仍怀砺节之志。茶文化仍承元代势,表现为茶艺简约化,以茶表现自己的苦节。清代是我国茶馆的鼎盛时期,并且普遍追求饮茶的器具之美,紫砂艺术的兴起,也是明代茶文化的一个鲜明代表。明清时期品茶方式有了很大的更新和发展,突出表现在饮茶艺术性的追求。明代人在饮茶中,已经有意识地追求一种自然美和环境美。明人饮茶艺术性,还表现在追求饮茶环境美,这种环境包括饮茶者的人数和自然环境。当时对饮茶的人数有一人得神,二人得趣,三人得味,七八人是名施茶之说,对于自然环境,则最好在清静的山林、俭朴的柴房、清溪、松涛,无喧闹嘈杂之声。而到了现代,茶与茶文化近乎成为中华文化的代表。不论是从茶的品种、种茶规模、茶具造诣的精深、茶艺的种类、茶文化的繁荣历史、茶文化典籍······每每堪称世界之最。从历史看中国茶文化最大的特点在于历史悠久,包罗万象。较之于英国茶文化的清一色优雅,日本茶道的精细规范。中国茶文化则显示出其特有的率性、质朴、佛性的空灵。而茶走进中国传统儒家文化,与之交融,显示出其深厚,走进历代文学典籍,而与“四君子”一样有了自我的精神。而中国价值观彰显得谦和好礼、笃实忠厚、尚约从简、以和为贵、修己慎独、见利思义······恰与中国茶文化所体现的蕴意不谋而合。在儒家学者思考人生时,茶则提供了完美的意境,在佛家修行时,茶的一味苦涩,则未禅师提供了良好的凭借······在中国特有的历史、价值观下,茶文化的繁荣是必然,而茶文化则深深扶持和促进着中国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二、茶文化与中国价值观的联系在对在校192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中,大家普遍反映茶文化与每条中国价值观都存在着联系,其中联系最密切的为:以和为贵、谦和好礼。1茶的加工(中国茶农),体现笃实忠厚,讲求精细。从调查结果显示,在中国大约70%大学生眼中认为茶农保持着自己采摘、烘炒、晾晒、发酵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勤劳笃实。陆羽《茶经》中所说:“晴采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干矣,茶有千万状。”到了唐代,形成手工小作坊式的加工业,这时在加工技术上已比较讲究,从这些记载中可看出当时把鲜叶加工成各种形状的饼茶至少要经过五道工序。受到中国小农经济的影响,一直到近代,都是一家一户独立生产,至今我国名优茶生产还不能实现全程的机械化加工,大多数还是采用手工制作,作坊式生产。手工炒茶技术流传千年至今,已成为源远流长的茶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脉支流,成为一种民俗,一种代表性的文化符号。其中最富盛名的是岳阳手工炒茶,岳西县茶叶局局长钱子华认为,作为一项民间传统技术工艺,如今,手工炒茶不仅仅是真正意义上岳西翠兰茶的“金名片”,更是“岳西翠兰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13年起,欲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独特的炒茶技艺,鼓励更多的年轻人成为炒茶能手。中国手工炒茶的工艺已有千百年的历史,并经过一代代炒茶大师传承和创新,总结出十余种手法,通过一系列的步骤“炒”出外形平整光亮,口感纯正的上等春茗。龙井茶全凭一双手在一口光滑的特制铁锅中,运用抖、带、挤、甩、挺、拓、扣、抓、压、磨“十大手法”炒制而成。炒制时根据鲜叶大小、老嫩程度和锅中茶坯的成型程度,不断变化手形法,非常巧妙。只有掌握了熟练技艺的人,才能炒出色、香、味、形俱佳的龙井茶。在手工炒茶的过程中,炒茶人异常的辛苦,但在完全可以依赖科技的今天,许许多多的炒茶人依然坚持着守护古老深厚的手工工艺。总的来说,中国茶叶的加工体现出炒茶人的笃实忠厚,吃苦耐劳,讲求精细的价值观,而推广到广大中国人,大都传承此价值观。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炒茶文化为中国笃实忠厚,吃苦耐劳,讲求精细的价值观提供了一个传承的媒介。同时中国人可借助炒茶文化作自我反思,在科技发展的潮流中站住脚,不致迷失自我。2生活中的饮茶,体现中国人崇礼重和,提倡时刻反思自我茶文化渗透至生活的方方面面,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人慢慢形成了自己的茶风茶俗。明清之际,随商业进一步繁荣,中国的茶馆作为一种平民式的饮茶场所,如雨后春笋,发展很迅速。中国幅员辽阔,各民族饮茶习俗也有不同,傣族竹筒茶、布朗族锅帽茶、回族盖碗茶……新婚苗族妇女招待客人用的婆婆茶。我国素来被称为礼仪之邦,客来敬茶是传统的也是最常见的礼仪。茶与婚礼也有联系,“种茶下子,不可移植,移植则不复生也,故女子受聘,谓之吃茶。又聘以茶为礼者,见其从一之义。(明郎瑛《七修类稿》)”,新郎新娘喝“交杯茶”、“和合茶”,向父母长辈们敬献“谢恩茶”、“认亲茶”。中华文化向来重礼、重和、重孝,从上述事实看来,中国茶文化种类丰富,且融入生活中的大大小小的方面。客来敬茶,茶成为中国重礼形象的代表,人们之间的美好情谊也通过茶得到了良好的表达。而茶融入生活中的各方各面,其平和、淡雅的特点为人们营造了一种平和的氛围。向父母敬茶,茶成为表达孝义的良好媒介。中国是世界上举办“国际茶叶节”最多的国家,以精深的茶艺、丰富的茶类、历史悠久的茶文化充分向世界展示了一个良好的形象。茶文化成为中国向世界展示自我的良好凭借。王泽农先生认为,茶道的本质精髓应该是“德”,德是天地的属性,天性、人性、茶性乃共性所在也。庄晚芳先生提出了“廉美和敬”为核心内容的茶德,他认为“廉俭”可以“育德”,以一杯清茶来推行清廉与勤俭,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由此可见,茶德的树立和推崇,不仅为中国茶道形成奠定了基础、丰富了内容,而且也为茶人实现自我人生价值明确了方向。总的来说,从生活中的饮茶体现出中国“崇礼重和,提倡时刻反思自我”的价值观。人们通过茶来表情达意,通过敬茶来表达迎客的礼仪,表达对爱情的承诺,表达对父母的感恩之情。茶文化扶持并促进着中国“崇礼重和,提倡时刻反思自我”价值观的传承与发展。3茶事典故,体现修己慎独,淡泊名利从古至今,茶在社会各界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从普通百姓,到文人士大夫,到贵族天子,爱茶成痴者数不胜数。自唐代陆羽《茶经》到清末程雨亭的《整饬皖茶文牍》,专著共计100多种。包括茶法、杂记、茶谱、茶录、茶经等。喝了几千年茶的中国人在茶前饭后与志趣相投之人共谈古今茶事,领略茶人雅韵,伴以歌舞、音乐、书画、戏曲等,反映了“修己慎独,淡泊名利”的价值观。陆羽的《茶经》里便记录了四十七则茶事典故。其中爱茶成痴者最有代表性的莫属乾隆皇帝了。乾隆皇帝嗜茶成癖,朝野人士皆知。当他85高寿时,向御前一位老中医透露了隐退之意,老中医说:“国不可一日无君。”乾隆听后哈哈大笑,风趣地说:“君不可一日无茶。”乾隆不仅饮茶成癖,且尝遍神州名茶,寻遍各地名泉。谈到饮茶,可以说是老舍先生一生的嗜好。他认为“喝茶本身是一门艺术。”他在《多鼠斋杂谈》中写道:“我是地道中国人,咖啡、可可、啤酒、皆非所喜,而独喜茶。”“有一杯好茶,我便能万物静观皆自得。”老舍好客、喜结交。他移居云南时,一次朋友来聚会,请客吃饭没钱,便烤几罐土茶,围着炭盆品茗叙旧,来个“寒夜客来茶当酒”,品茗清谈,属于真正的文人雅士风度!历代以来,茶似乎成了文人雅士的象征,且中国文人饮茶讲究一杯香茗从早品到晚。茶一直伴随着文人雅士,中国各界著名人物的一生。作家在写作时,桌边必备一杯茶,这几乎成为所有文人的共性,因此中国文学常散发着禅意的光辉,一种清和淡雅的蕴意。历代国君在案桌边也少不了一杯茶,用以保持清醒的思想。遭贬谪的士大夫,更以茶为伴,排解内心的抑郁。以著名人物为观,可见茶在引导人们“修己慎独,淡泊名利”,时刻保持着中国所特有的温、良、恭、俭、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4中国茶道,体现随性包容,在平和中练就高深茶道是茶文化的核心,是以修行悟道为宗旨的饮茶艺术,是饮茶之道和饮茶修道的统一。中国茶道作为中国茶文化的核心类容,有环境、礼法、茶艺、修行四大要素。茶道的理想就是养生、怡情、修性、证道,塑造完美人格。较之他国茶文化,日本茶道,精细严谨;英国下午茶,优雅规范;俄罗斯茶文化,体现出对茶深深的崇敬;中国茶文化更显随性随和,但蕴意深远。这大概就是中国茶文化与中国文化的魅力,在随性中暗藏深厚。较之中国的“中庸”价值观,茶文化为中国人体现随性包容提供了良好的媒介。较之西方国家喜爱红茶,中国人则钟爱绿茶,其中绿茶所体现的清和随性恰是中国价值观的一大体现。中国人在饮茶时,茶艺是茶道最关键的组成部分。包括茶叶品评技法和艺术操作手段的鉴赏以及品茗美好环境的领略等整个品茶过程的美好意境,其过程体现形式和精神的相互统一,是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现象。而中国茶艺突出的特点表现在内容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