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书复习资料一、填空:1、草书分为大草、小草、章草,草书临习第一关就是要过字法关。2.草书的用笔,是在草书线条的灵活多变性这一基本特征的要求下进行的。3.草书特点表现的是笔画省减、替代、笔画之间的游丝牵连、偏旁部首的重新约定。4.唐代“三绝”指的是李白诗歌、裴旻的剑舞、张旭草书。5.傅山的“四宁四毋”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真率毋安排。6.《急就章》又名《急就篇》是西汉元帝时命令黄门令史游为儿童识字编的识字课本。7.黄庭坚回忆说:“我学书三十余年来,师从周越。后又师从苏舜钦学书,始得古人笔法之妙。晚年的墨迹《刘禹锡竹枝词》《李白忆旧游诗卷》《诸上座帖》。8.列举五个明末清初的大家张瑞图黄道周倪元璐王铎傅山。9.张芝字伯英,代表作《冠军帖》,以“临池学书,池水尽墨”而著称,并被后人尊为“草圣”。10.王羲之以草书作品以《十七帖》最为著名,《十七帖》中的四个帖游目帖、远宦帖、初月帖、寒切帖、行穰帖11.章草起于西汉,盛于东汉,字体具隶书形式,上下字独立而不连写;章草在汉魏之际最为盛行,后至元朝方复兴,蜕变于明朝。12.《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的作者传为颜真卿。13.今草起于东汉末期,风格多样,笔势秀丽,晋王羲之、王献之父子擅长今草,现代林散之先生亦精此道;14.狂草亦称大草,笔意奔放,体势连绵,如唐朝张旭《肚痛帖》、《古诗四帖》,怀素《自叙帖》等。15.孙过庭《书谱》字字区别,不相连接,而笔意活泼、秀媚。16.《万岁通天帖》是唐代集王氏一门书法,其中包括十帖17.标准草书运动的倡导者是于右任二、名词解释:1.草书:汉字的一种书体,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形成于汉代,是为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分为长草、小草、大草。章草代表作如三国吴皇象《急就章》的松江本,小草代表作如怀素的《小草千字文》、大草的代表作如张旭的《古诗四帖》。2.章草:章草是一种隶书的草写。它是从秦代的草隶中演化出来的新书体。章草的书体特点是字字独立,不似今草字字纽结纠缠。它的笔画特点圆转如篆,点捺如隶。一字之内笔画间有牵丝萦带、缠绵连接,笔画的粗细轻重变化较大,有些横画往往与成隶书捺脚状向右上方重笔挑出,纯似隶书收笔。3.一笔书:草书体势似一笔写成,故称。传东汉张芝擅一笔书。从形式上看,几个字,一行字等之间一笔不断;偶有不连,但笔断意连。实质上,要讲求气势的贯通,使一字之笔画,上下字之勾连,行与行之间都做到气息连贯。4.行气:指书法作品中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呼应映带关系。一般要求笔断意连,连缀成行,积行成篇,在文字的上下、左右、首尾的书写中,既有变化有能和谐。5.涨墨法:涨墨应属于润墨,但又和润墨有所区别,涨墨含水量比润墨要多。用涨墨的笔法书写后,墨迹并非墨色与水分分离,而是墨色呈现出有晕化感觉的一种笔法。6.顾盼点:(1)露锋入纸向下边按边转(2)提锋向右上带去(3)第二点承上笔向右下顿,挫锋带出。三、草书名家1.皇象,三国吴书法家,字休明。师于杜度。篆、隶、章草,时人谓之“书圣”。代表作《急就章》,又名《急就篇》。2.张芝,中国东汉书法家,字伯英,是我国最早的一个今草大师,有草圣之称。擅长章草,创立今草,富有独创性,在当时影响很大,如《淳化阁帖》中收录的《冠军帖》,为大草。书迹今无墨迹传世,仅北宋《淳化阁帖》中收有他的《八月帖》等刻帖。对后世王羲之、王献之草书影响颇深。3.王羲之,字逸少,是东晋伟大的书法家,与子王献之合称二王。王羲之少从叔父,后又从卫夫人学书,得见汉魏以来诸名家书法,草书学张芝,正书学钟繇,兼善隶、草、正、行各体,博采众长,备精诸体,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笔势开放俊明,结构严谨。楷书以《黄庭经》、《乐毅论》为最;行书以《兰亭序》为最;草书以《快雪时晴贴》、《初目帖》等为最。唐太宗视为国宝,号召天下临摹他的字体,其书法成为代替汉魏笔法的书体正宗。其字被誉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铁书银钩,冠绝古今”,后世尊称为“书圣”。4.《十七帖》以卷首有“十七”二字而得名。其中有《游目帖》、《远宦帖》、《初月帖》《寒切帖》《行囊帖》等20个小帖。5.王献之,字子敬,东晋书法家、诗人,王羲之第七子,与其父并称为“二王。幼为家学,后学习张芝,别为一体。擅行草,晋末至梁代影响超过王羲之。草书《中秋帖》(传)与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询的《伯远帖》合称“三希”。6.智永,中国南朝陈、隋书法家。本姓王,名法极,晋代书法大家王羲之的第七世孙。经过长期坚持不懈的刻苦练习,智永的书法终于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成了我国著名的书法家。当时求他写字和题匾的人门庭若市,以致寺内的木门槛也被踏穿,不得不用铁皮把它裹起来。后来,这故事变成了一个典故,叫──铁门限。7.孙过庭,字虔礼,吴郡人,唐朝书法家,书学理论家。工楷、行、草,师法二王。尤精于草书,妙于用笔,直逼二王。《书谱》不仅是草书经典范本,也是古典书法理论著作。他继承了“二王”中锋用笔,侧锋取妍,似斜反正,若断还连,婉转婀娜,飘逸沉着的今草体势。明董其昌在《画禅室随笔》中论:“结字犹存汉魏间法,盖得之章草为多”。穷变于笔端寄情于点画妙合于自然8.怀素,中国唐代书法家。俗姓钱,字藏真。怀素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书法家,他的草书称为“狂草”,用笔圆劲有力,使转如环,奔放流畅,一气呵成,和张旭齐名。后世有“张颠素狂”或“颠张醉素”之称。可以说是古典的浪漫主义艺术,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在长安怀素声誉青云直上,歌颂他草书的诗篇有37篇之多。他的草书有《自叙帖》、《苦笋帖》、《小草千字文》等。(《千金帖》即是怀素的《小草千字文》)。曾种芭蕉万株,在芭蕉叶上练字,其屋名为“绿天庵”。9.张旭,字伯高,一字季明,吴郡人。张旭为人洒脱不羁,豁达大度,卓尔不群,才华横溢,学识渊博,唐文宗曾下诏,以李白诗歌、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是一位极有个性的草书大家,因他常喝得大醉,就呼叫狂走,然后落笔成书,甚至以头发蘸墨书写,又有“张颠”的雅称。后怀素继承和发展了其笔法,也以草书得名,并称“颠张醉素”。张旭的书法,始化于张芝、二王一路,以草书成就最高。史称“草圣”。他自己以继承“二王”传统为自豪,字字有法,另一方面又效法张芝草书之艺,创造出潇洒磊落,变幻莫测的狂草来,其状惊世骇俗。传世书迹有《肚痛帖》、《古诗四帖》《千字文残石》《判若波罗蜜心经》等。10黄庭坚,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黄豫章。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擅文章、诗词,尤工书法。诗风奇崛瘦硬,力摈轻俗之习,开一代风气。早年受知于苏轼,与张耒、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黄庭坚书法初以宋代周越为师,后来受到颜真卿、怀素、杨凝式等人的影响,又受到焦山《瘗鹤铭》书体的启发,行草书形成自己的风格。“树梢挂蛇”。主要墨迹有《松风阁诗》、《华严疏》、《经伏波神祠》、《诸上座》、《李白忆旧游诗》、《苦笋赋》等。书论有《论近进书》、《论书》、《清河书画舫》、《式古堂书画汇考》著录12.王铎,字觉斯,一字觉之。号十樵,号嵩樵,又号痴庵、痴仙道人,别署烟潭渔叟。河南孟津人。王铎博学好古,工诗文。好古博学,诗文书画皆有成就,尤其以书法独具特色,世称“神笔王铎”。他的书法与董其昌齐名,明末有“南董北王”之称,他书法用笔,出规入矩,张弛有度,却充满流转自如,力道千钧的力量。王铎擅长行草,笔法大气,劲健洒脱,淋漓痛快。王铎工真、行、草书,得力于钟繇、王献之、颜真卿、米芾,笔力雄健,长于布局。虽遥寄“二王”,但他的倔强之态也已经破坏了“二王”“不激不厉”的平和之势。近世对日本书风有极大影响。13.徐渭(1521~1593年),是明代杰出书画家、文学家,山阴(今浙江省绍兴)人。初字文清,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青藤老人、青藤道人、青藤居士、天池渔隐、金垒、金回山人、山阴布衣、白鹇山人、鹅鼻山侬等别号。还是被人称为“野狐禅”的书家。14.董其昌(1555-1626),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华亭(今上海构江)人,曾任礼部尚书,谥号“文敏”,所以人们又称他为“董文敏”、“董香光”、“董华亭”。书法从颜真卿入手,后该学虞世南,又转学钟繇王羲之,并参以李邕、徐浩、杨凝式等笔意。自谓于率意中得秀色,其分行布白,疏宕秀逸,甚具特色。董其昌不但以“淡”为艺术宗旨,建立了以二米为骨干的山水画的南北宗说,而且将之贯穿与他的书论之中,形成以“淡”为宗的书学思想。四、简答:1.王铎对草书的贡献?(1)巧妙地利用“涨墨”之法增加书作的艺术效果,使墨色的变化强烈,显现出一种别开生面的笔墨趣味,从而促进了以后对焦润枯湿墨色技巧的探索与应用。(2)以“二王”为家,常运用“二王”的笔墨章法,加以变异,形成雄强恣肆的个人风格,其艺术功效最突出的是“一笔书”。(3)巨帧长轴的书法作品兴起于明末,巨帧长轴表现的特性与草书的表现力相契合,把小字变成大字,为书法创作做出了突出的贡献2.董其昌草书的特点?①董其昌的书法以行草书造诣最高,用笔精到,能始终终保持正锋,作品中很少有偃笔、拙滞之笔;用墨也非常讲究,枯湿浓淡,尽得其妙;风格萧散自然,古雅平和,或与他终日性情和易,参悟禅理有关。②其许多作品行中带草,有的作品用笔有颜真卿率真之意,体势有米芾的侧欹,而布局得杨凝式的闲适舒朗,神采风韵似赵孟頫,轻捷自如而风华自足。3.谈谈大草的线条美?(1)“书法是线条的艺术”。书法的线条美,尤其是草书中大草的线条,更具有明显的特点。它不仅有形状上的区别,方向上的不同,而且还有疾涩、润燥、扁圆、质感、力度等多方面的差异。(2)大草线条的力感给人们以美感并富有立体感的线条,显得劲健而有活力,线条的力感,是草书艺术的生命。(3)大草线条充满着活力,韵律和节奏,显现动人的表情美。写大草时情绪的变化使得运笔节奏的跌宕起伏,书者通过笔墨书法将线条美的真情实感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给人以美的视觉冲击。(4)大草线条的节奏感,大草抑扬顿挫,提按起伏,满纸云烟,虽寂然无声,有音乐的旋律,这是草书艺术备受人喜爱的重要原因4.“五色笺”《古诗四帖》的艺术特征?①在用笔上,此帖圆转自如,含蓄而奔放,随着感情的渲泄,笔致有节奏的忽重忽轻,线条随意流走,或凝炼浑厚,或飘洒纵逸,浓墨处混融而富有“屋漏痕”般的质感,枯笔处涩凝而独具“锥划沙”般的张力,点画与线条的合谐组合,构成了一幅生动自然、雄伟壮阔的画卷。②在结体上,体势是书法结体和用笔的综合形象,也是书法艺术区别于写字的本质特征。草书《古诗四帖》的体势变化非常丰富。大部分字的取势都是以敧斜为主,但字的重心居中,正襟危坐。体势变化的灵活运用,体现了作者在狂草结体运笔方面千锤百炼,出神入化的魅力。③在章法上。草书《古诗四帖》字与字之间的大小、轻重、疏密的安排变化自然,行与行之间的穿插错落恰到好处,通篇行气贯通、格调一致,参差错落,跌宕起伏,字字如龙似马,云烟缭绕,倏忽千字,上呼下应,左驰右骛,犹如一幅变幻莫测、多姿多彩,自然天趣的画卷。充分体现了张旭草书纵横捭阖,豪放沉着,势如破竹,奇峰自出的面貌。5.学习草书应首先注意什么问题?(1)草书的技法和正体有着方式上的转变,因而在掌握技法的过程中也应当有观念上的转变,不能以正体的既成格式去理解草书技法的各个部分。(2)草书技法是一个历史的概念,随着时代的不同,技法上出现过各种不同的表现和要求,所以要以历史的眼光和尺度来对待这些技法。(3)草书技法随着草书种类的不同有着不能的要求,章草和今草、大草不同,这种不同不仅表现在体态上的不同,有时更表现在用笔概念上的变化,所以要以不同的方式予以对待。(4)草书技法和情绪有着密切的联系。这并不是独立的纯粹的方法问题,草书线条是一种载情性很强的徒手线,古人所谓“笔墨含情”正是这个意思。草书结构,任意性较强。在任意之中各种审美观也会表现出来,因而在掌握技法的时候,应把情感因素考虑进去,这样才能真正理解技法,掌握技法,绝不能机械地去肢解技法。6.用墨中的浓、淡、燥、润各有什么表现特点?(1)在书法墨色两极上看,基本只有浓淡两种,当然浓淡只是比较而言,并不存在明显分界线。(2)浓墨是用墨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