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与绿色建材2绿色建筑2.1绿色建筑概述2.1.1绿色建筑的概念伴随着绿色建筑的国际化趋势,绿色建筑的理念铺天盖地遍及全国,绿色建筑被炒得沸沸扬扬,开发商为迎合消费者的心理纷纷打出“绿色”招牌,但这种不负责任的广告行为使得对绿色建筑的概念认识有误区。或者认为绿色建筑就是价格昂贵的建筑,或者认为绿色建筑就是采用节能技术、材料,或者认为绿色建筑就是多一点绿化……此处不再赘述,但若要发展绿色建筑就需要对其有一个正确地认识,才不至于与建筑的可持续发展背道而驰。目前关于绿色建筑在国内外没有统一的定义。而最早在20世纪60年代,美籍意大利建筑师保罗•索勒瑞首次将“生态”与“建筑”两个词合称为“生态建筑”(EcologicalBuilding)他认为生态建筑是尽可能利用建筑物当地的环境特色与相关的自然因素,比如地质、气候、阳光、空气、水流,使之符合人类居住,并且降低各种不利于人类身心的任何环境因素作用,同时,尽可能不破坏当地环境因素循环,确保生态体系健康运行。这便是绿色建筑理念的雏形。国内学者对绿色建筑的理解也各略有不同,定义各有独特之处,但万变不离绿色建筑是具有可持续性质的,都是基于世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上提出建筑业的可持续性,是与可持续发展战略密切相关。这里给出两个国内相对比较全面的概念,因为这两个概念与其它概念的不同就是包括了“全寿命周期”概念在里面,不是单纯考虑节约、舒适、和谐,而是给绿色建筑一个生命期,建筑的“绿色”不是仅仅体现建设期,而是向前向后延伸,具体的看下面两个概念:一个概念是《绿色建筑技术导则》编制专家研讨会从中国具体国情出发,给出的绿色建筑(GreenBuilding)的定义是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物。另一个提出的概念是绿色建筑是指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安全的居住、工作、生活的空间,同时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内(即建材的生产和运输、建筑的规划、设计、施工、维护到拆除建筑原材料回用的整个过程)实现高效率地利用资源(能源、土地、水、材料)、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的建筑物。这个定义是比较全面的,它关注的是建筑全过程的节约,强调的是居住人的健康,同时也涉及到对环境最少的干扰。这两个概念都与我国2006年6月1日起实施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定义相似或相同,标准中绿色建筑的定义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2.1.2绿色建筑的特点从概念可以看出其所包含的特点,这节就从绿色建筑概念引出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方面就是全寿命周期的概念,它主要强调建筑对环境影响在时间上的意义。建筑的寿命通常涵盖从项目选址、规划、设计、施工到运营的过程,建筑对环境的影响要做一个全时间段的估算。考虑到建筑对环境的影响并不局限在建筑物存在的时间段里,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的概念还应在上述的基础上向前、向后延伸,往前从建筑材料的开采到运输、生产过程,往后到建筑拆除后垃圾的自然降解或资源的回收再利用。这个周期的拉长意味着在原材料采购过程对环境的影响,尽量就进取材减少运输能耗,生产工艺的改进或淘汰,建造就要高瞻远瞩的选择可循环再利用的建材。因此全寿命周期的概念在建筑的前期建造过程中应得到充分的重视。第二方面强调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建设部提出了“四节一环保”的要求,即着重强调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和保护环境。第三个方面就是建筑根本的功能需求。健康的要求是最基本的,节约不能以牺牲人的健康为代价。强调适用,强调适度消费的概念,决不能提倡奢侈与浪费。第四个方面是建筑要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绿色建筑的最终目的是要实现人、建筑与自然的协调统一。2.1.3绿色建筑应遵循的规律事物的发展都遵循一定的规律,一旦事物发展偏离轨道,与其发展有关的因素就会自动调节。从自然生态保护的角度提出绿色建筑应遵循的规律:2.1.3.1相互依存与相互制约的规律(1)普遍相关性规律绿色建筑的生产与经济建设和资源开发利用要统筹兼顾、全面安排、既要经济效益又要有社会效益。(2)相互制约性规律建筑业与经济发展是相互制约的,经济滞后必然导致建筑业缓慢、落后的发展,反之建筑业的不合理发展会阻碍对长远经济的发展。(3)物质循环规律没有物质,社会无从组建,经济无从发展,“等量交换”,不能一味从自然社会汲取,而没有给与。物质的循环(利用)可以看作建筑业发展对自然界的给与得替代品。(4)自然承受力规律建筑业的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很大,但不能超过环境的承受能力。一方面,建筑业从自然界取得物质资料,是建筑业发展的基础,必然要以自然的再生能力为前提;另一方面,建筑业的排出物和拆除物返还自然要以自然“净化”能力为限。一旦超过其所承受的忍受极限,就会破坏社会、生态环境,反过来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5)因地制宜规律绿色建筑的发展既不能崇洋媚外,也不能搞绿色建筑同化。绿色建筑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也就是与不同的气候条件、地质状况、资源状况、生活习俗等相适应的绿色建筑。2.1.3.2应遵循经济规律前面已经介绍绿色建筑应遵循自然界的普遍规律,以及绿色建筑的发展要与自然环境相适应的规律。在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一是保持环境与经济的协调,才能保持经济的稳定和持续发展,二是正确处理环境与经济的关系,协调发展。人类的发展是一方面平衡经济、环境、社会各方的利益,另一方面在对成本——收益权衡的基础上追求效益的。绿色建筑的发展是人类发展的一部分,同样需要与各利益方在结构上平衡、在发展上协调统一。绿色建筑要能够持续的发展,也是离不开经济效益第一位的。2.1.4绿色建筑与一般建筑的区别绿色建筑和一般建筑比较有以下不同:2.1.4.1一般建筑标准化、产业化发展,易出现不同城市建筑雷同;绿色建筑强调建筑与地域资源、气候差异,因而能够体现建筑文化。2.1.4.2一般建筑和绿色建筑都以追求经济性为核心,但绿色建筑强调经济与环境的结构平衡,不是一味只追求经济。2.1.4.3一般建筑的生产、使用忽视能耗影响;绿色建筑则以低能耗满足使用的功能、提高舒适度。2.1.4.4一般建筑忽视与环境的沟通;绿色建筑更多关注与外部环境的关系。2.1.4.5一般建筑运行结束固体废料可回收利用的较少;绿色建筑则在设计时就考虑尽可能采用可循环利用的材料。2.1.4.6一般建筑考虑的是浅生命周期,即包括项目前期、建设运行期、维修拆除期;绿色建筑考虑泛生命周期,从建筑材料开采、加工到建设、运行,再到维修改造,最后到拆除。由此比较可看到,一般建筑不考虑对外部带来的问题(无论好坏,都不做研究和关注),绿色建筑则是对一般建筑的外部不经济(这一概念将在后文介绍)问题的解决,更多关注与外部环境的关系。2.1.5绿色建筑与可持续建筑2.1.5.1绿色建筑属可持续建筑的范畴内可持续建筑(SustainableBuilding)也就是指以可持续发展观规划的建筑,内容包括从建筑材料、建筑物、城市区域规模大小等,以及与他们有关的功能性、经济性、社会文化和生态因素。可持续建筑的理念就是追求降低环境负荷,与环境相融合,且有利于居住着健康。其目的在于减少能耗、节约用水、减少污染、保护环境、保护健康、提高生产力、有益于子孙后代。可持续建筑反映出不同区域性的状态和重点,以及需要建立不同的模型去执行。1992年,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第一届世界首脑会议,通过了《21世界议程》,提出了可持续消费的范畴。联合国环境署1994年发表了《可持续消费的政策因素》报告,对可持续消费作如下界定:“提供服务以及相关的产品以满足人类的基本需求,提高生活质量,同时是自然资源和有毒材料的使用量最少,使服务或产品的生命周期中所产生的废物和污染物最小,从而不危及后代的需要。”由此可见,绿色建筑与可持续建筑是有联系的,绿色建筑是属于可持续建筑的范畴的,但绿色建筑更强调人的居住舒适度。2.1.5.2绿色建筑应遵循可持续建筑发展原则世界的可持续发展是包括建筑的可持续发展的,而建筑本身与社会、环境、经济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建筑的产生依赖于自然界的物质,建筑的形成又回归社会,建筑的形成前后以及使用都会给人类社会带来经济效益。因此,绿色建筑业也应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具体如下:(1)整体性原则建筑业能耗巨大,不应该孤立的只求自身的发展,应该与社会、经济、环境统一协调、共同发展。(2)差异性原则无论是各个国家还是一个国家的各个地区,建筑的发展应该充分考虑地域资源、气候等差异,结合地域特点发展建筑。(3)共同性原则人类的愿望是一致的,世界各国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是未来建筑发展的趋势。(4)公平性原则环境是没有国界的,建筑业与人类的关系不能仅看其带来的经济效益,还应该考虑其对环境、能源的国际公平、区际公平、同代公平、代际公平问题。(5)持续性原则生态、资源、经济、社会、科技创新、人类健康应该是协调、统一、持续的发展。(6)效益优先原则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是在对成本——收益权衡的基础上追求收益的,绿色建筑的发展也讲效益放在第一位。(7)建立道德原则可持续发展观是人类传统发展观的转变,是人类由传统的工业文明向现代生态文明的历史性飞跃。因此,绿色建筑的发展就是要对公众建立一种全新的道德观,让建筑的可持续发展观深入人心,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道德准则。2.1.6影响中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因素绿色建筑的形成过程,从生产到消费所经历的过程不能仅仅局限于建设和运行两个阶段,其寿命周期是建设阶段向前追溯,运行阶段向后延伸。这一过程牵动很多环节,涉及到政府、开发商、设计单位、建设单位、材料设备供货商、金融机构、媒体、消费者……都在绿色建筑的寿命周期充当不同角色,影响着绿色建筑的发展。2.1.6.1利于绿色建筑发展的因素(1)政府的推动力绿色建筑属于可持续建筑的范畴,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部分,政府在税收、补贴、资助科研、建立交易配额、法律法规等方面的不断完善,表现出对绿色建筑的推广力度加大,是目前绿色建筑发展主要的推动力。(2)开发商推出“绿色建筑”开发商出于经济利益的驱动,不断打出各种“绿色建筑”牌,暂且不论开发商广告宣传的目的和对“绿色建筑”概念的误导,通过媒体将“绿色建筑”这个词变得时髦,让各个消费层或多或少听说过“绿色建筑”。这也是一种对绿色建筑的宣传。(3)绿色建筑技术是发展的基础以真实建筑物作为实验的科技部节能示范楼和清华超低能耗示范楼的建成,表明了中国在绿色建筑技术方面的研究能力:一是国内技术力量绿色建筑技术性价比比较高;二是绿色建筑技术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4)绿色消费趋势能源、环境危机,人们开始觉醒,“绿色”观念的初步形成,对泛绿色产品(节能灯、节水器具等)的关注度逐步提高,绿色环保组织相继成立,大众“绿色”意识也从认识到自觉接受再到主动要求的转变,绿色建筑是必由之路,将是建筑发展的主流,也是建筑消费的趋势所在。2.1.6.2阻碍绿色建筑发展的因素(1)观念问题①政府的观念可持续发展的实施是“政府调控行为、科学技术能力、社会公众参与”三位一体的系统工程,需要三方面的力量相互配合、各尽其职。而政府(国家或地方政府)是推动国家可持续发展的第一位力量。中国正处在经济快速发展的阶段,地方政府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都离不开房地产业地发展,正因如此,地方政府通常也不遗余力给予这棵摇钱树很多的便利。在这种房地产开发商是地方政府的摇钱树的时代,政府观念的改变对绿色建筑推广尤为重要。只有政府的鼎力提倡和身体力行,在节约资源和循环经济的关键技术攻关方面给予大力支持,通过软硬政策引导建筑市场,创造有利于绿色建筑发展的市场环境和机制。这里政府观念的改变其中最重要的是领导者和决策者的观念,在整个管理过程中自觉贯彻、执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和战略。②开发商和消费者的观念在前面介绍过绿色建筑的特点,可知绿色建筑具有公共物品属性,它将未来的成本(即考虑代际公平而多付出的成本,如投入新技术、新工艺等)考虑在产品中,增加了成本;开发商和消费者都只追求短期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