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标准解读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解读新疆大学建筑工程学院CONTENTS01概述02总则与概念03一般规定04评价指标目录概述—实施时间和主要内容实施时间•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将于2015年1月1日正式实施。•原《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同时废止。主要内容•标准共分11章165款,主要技术内容是:–总则–术语–基本规定–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施工管理–运营管理–提高与创新标准修改内容•1.将标准适用范围由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中的办公建筑、商场建筑和旅馆建筑,扩展至各类民用建筑。•2.将评价分为设计评价和运行评价。•3.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在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和运行管理六类指标的基础上,增加“施工管理”类评价指标。标准修改内容•4.调整评价方法,对各评价指标评分,并以总得分率确定绿色建筑等级。相应地,将旧版标准中的一般项改为评分项,取消优选项。•5.增设加分项,鼓励绿色建筑技术、管理的创新和提高。•6.明确单体多功能综合性建筑的评价方式与等级确定方法。•7.修改部分评价条文,并为所有评分项和加分项条文分配评价分值。《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九大亮点•亮点一:评价方法升级•亮点二:结构体系更紧凑•亮点三:保持级别不变•亮点四:适用范围更广•亮点五:条文定量和定性分析更加明确•亮点六:条文适用性更加清晰•亮点八:标准条文动态更新•亮点九:标准评价难度增加总则1.0.1为贯彻国家技术经济政策,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推进可持续发展,规范绿色建筑的评价,制定本标准。1.0.2本标准适用于绿色民用建筑的评价。1.0.3绿色建筑评价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建筑所在地域的气候、环境、资源、经济及文化等特点,对建筑全寿命期内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等性能进行综合评价。1.0.4绿色建筑的评价除应符合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基本概念•绿色建筑:在全寿命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热岛强度:城市内一个区域的气温与郊区气温的差别,用二者代表性测点气温的差值表示,是城市热岛效应的表征参数。•可再生能源: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非化石能源的统称。•再生水:污水经处理后,达到规定水质标准、满足一定使用要求的非饮用水。基本概念•非传统水源:不同于传统地表水供水和地下水供水的水源,包括再生水、雨水、海水等。•可再利用材料:不改变物质形态可直接再利用的,或经过组合、修复后可直接再利用的回收材料。•可再循环材料:通过改变物质形态可实现循环利用的回收材料。一般规定•评价分类一般规定•评价步骤申请方:确定规模选用合理技术、设备、材料控制全过程提交相应分析、测试报告和相关文件评价机构依据标准审核报告、文件出具报告确定等级考察现场运行评价申报与评价•申请评价方应进行建筑全生命期技术和经济分析,合理确定建筑规模选用适当的建筑技术、设备和材料,对规划、设计、施工、运行阶段进行全过程控制,并提交相应分析测试报告和相关文件•机构应根据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有关要求,对申请评价方提交的报告、文件进行审查,出具评价报告,确定等级。对申请进行评价的建筑,尚应进行现场考察。一般规定(指标体系与要求)•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的组成:–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施工管理–运营管理•每类指标均包括控制项(满足或不满足)和评分项(得分值或不得分),统一设置了加分项(得分值或不得分)。一般规定(得分与等级)•绿色建筑分为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三个等级。三个等级的绿色建筑均应满足本标准所有控制项的要求,且每类指标的评分项得分不应小于40分。当绿色建筑总得分分别达到50分、60分、80分时,绿色建筑等级分别为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评价指标体系七类指标的总分均为100分。七类指标各自的评分项得分Q1、Q2、Q3、Q4、Q5、Q6、Q7按参评建筑该类指标的评分项实际得分值乘以100分再除以适用于该建筑的评分项总分值计算。•加分项的附加得分Q8按本标准的有关规定确定。ΣQ=ω1Q1+ω2Q2+ω3Q3+ω4Q4+ω5Q5+ω6Q6+ω7Q7+Q8一般规定评价指标节地与室外环境ω1节能与能源利用ω2节水与水资源利用ω3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ω4室内环境质量ω5施工管理ω6运营管理ω7控制项评定结果□满足□满足□满足□满足□满足□满足□满足评分项(设计阶段)权重0.21(0.16)0.24(0.28)0.20(0.18)0.17(0.19)0.18(0.19)————适用总分实际得分得分加分项得分评分项(运营阶段)权重0.17(0.13)0.19(0.23)0.16(0.14)0.14(0.15)0.14(0.15)0.10(0.10)0.10(0.10)评价指标——节地与室外环境•控制项–项目选址应符合所在地城乡规划,且应符合各类保护区、文物古迹保护的建设控制要求–场地应无洪涝、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威胁,无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危险源的威胁,无电磁辐射、含氡土壤等危害–场地内应无排放超标的污染源–建筑规划布局应满足日照标准,且不得降低周边建筑的日照标准评价指标——节地与室外环境评分项土地利用(34分)室外环境(18分)交通设施与公共服务(24)场地设计与场地生态(24)节约集约利用土地19场地内合理设置绿化用地9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6建筑及照明设计避免产生光污染4场地内环境噪声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4场地内风环境有利于室外行走、活动舒适和建筑的自然通风6采取措施降低热岛强度4场地与公共交通设施具有便捷的联系9场地内人行通道采用无障碍设计3合理设置停车场所6提供便利的公共服务6场地设计与建筑布局采取表层土利用等生态补偿措施3充分利用场地空间合理设置绿色雨水基础设施9合理规划地表与屋面雨水径流,对场地雨水实施外排总量控制6合理选择绿化方式,科学配置绿化植物6居住建筑人均居住用地指标A(m2)得分三层及以下4~6层7~12层13~18层19层及以上35A≤4123A≤2622A≤2420A≤2211A≤1315A≤35A≤23A≤22A≤20A≤1119评分项土地利用(34分)节约集约利用土地19场地内合理设置绿化用地9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6评分项土地利用(34分)节约集约利用土地19场地内合理设置绿化用地9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6评分项土地利用(34分)节约集约利用土地19场地内合理设置绿化用地9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6居住建筑人均居住用地指标评分规则公共建筑容积率评分规则容积率R得分0.5≤R0.850.8≤R1.5101.5≤R3.515R≥3.519场地内合理设置绿化用地•居住建筑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住区绿地率:新区建设达到30%,旧区改建达到25%,得2分;–住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按评分表打分,最高得7分住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评分规则住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Ag得分新区建设旧区改建1.0m2≤Ag<1.3m20.7m2≤Ag<0.9m231.3m2≤Ag<1.5m20.9m2≤Ag<1.0m25Ag≥1.5m2Ag≥1.0m27场地内合理设置绿化用地•公共建筑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绿地率:按评分表规则评分,最高得7分;–绿地向社会公众开放,得2分公共建筑绿地率评分规则绿地率Rg得分30%≤Rg<35%235%≤Rg<40%5Rg≥40%7•建筑及照明设计避免产生光污染,评价总分值为4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玻璃幕墙可见光反射比不大于0.2,得2分;–室外夜景照明光污染的限制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市夜景照明设计规范》的规定,得2分室外环境(18分)建筑及照明设计避免产生光污染4场地内环境噪声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4场地内风环境有利于室外行走、活动舒适和建筑的自然通风6采取措施降低热岛强度4室外环境•场地内环境噪声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的有关规定,评价分值为4分;•场地内风环境有利于使外行走、活动舒适和建筑的自然通风,评价中分值为6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在冬季典型风速和风向条件下,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建筑物周围人行区风速小于5m/s,且室外风速放大系数小于2,得2分•除迎风第一排建筑外,建筑迎风面与背风面表面风压差,不大于5Pa,得1分–过渡季、夏季典型风速和风向条件下,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场地内人活动区不出现涡流区或无风区,得2分•50%以上,可开启外窗室内外表面的风压差大于0.5Pa,得1分室外环境•采取措施降低热岛强度,评价总分值为4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红线范围内户外活动场地有乔木、构筑物等遮荫措施的面积达到10%,得1分;达到20%,得2分–超过70%的道路路面、建筑屋面的太阳辐射反射系数不小于0.4,得2分评分项交通设施与公共服务(24)场地与公共交通设施具有便捷的联系9场地内人行通道采用无障碍设计3合理设置停车场所6提供便利的公共服务6交通设施与公共服务•场地与公共交通设施具有便捷的联系,评价总分值为9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场地出入口到达公共汽车站的步行距离不大于500米,或到达轨道交通站的步行距离不大于800米,得3分–场地出入口步行距离,800米范围内,设有两条以上,线路的公共交通站点(含公共汽车站和轨道交通站),得3分–有便捷的人行通道联系公共交通站点,得3分交通设施与公共服务•场地内人行通道采用无障碍设计,评价分值为3分•合理设置停车场所,评价总分值为6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自行车停车设施位置合理、方便出入,且有遮阳防雨措施,得3分–合理设置机动车停车设施,并采取下列措施中至少两项,得3分•采用机械式停车库、地下停车库,或停车楼等方式节约集约用地•采用错时停车方式向社会开放,提高停车场(库)使用效率•合理设计地面停车位,不挤占步行空间及活动场所交通设施与公共服务•提供便利的公共服务,评分总分值为6分,并按下列规则评分–居住建筑:满足下列要求中3项,得3分;满足4项及以上,得6分•场地出入口到达幼儿园的步行距离不大于300米•场地出入口到达小学的步行距离不大于500米•场地出入口到达商业服务设施的步行距离,不大于500米•相关设施集中设置并向周边居民开放•场地1000米范围内,设有5种及以上公共服务设施–公共建筑:满足下列要求中2项,得3分;满足3项及以上,得6分•两种及以上公共建筑集中设置,或公共建筑兼容两种及以上的公共服务功能•配套辅助设施设备共同使用、资源共享•建筑向社会公众提供开放的公共空间•室外活动场地错时向周边居民免费开放评分项场地设计与场地生态(24)场地设计与建筑布局采取表层土利用等生态补偿措施3充分利用场地空间合理设置绿色雨水基础设施9合理规划地表与屋面雨水径流,对场地雨水实施外排总量控制6合理选择绿化方式,科学配置绿化植物6场地设计与场地生态•结合现状地形地貌进行场地设计与建筑布局,保护场地内原有的自然水域、湿地和植被,采取表层土利用等生态补偿措施,评价分值为3分•充分利用场地空间合理设置绿色雨水基础设施,对大于10hm2的场地进行雨水专项规划设计,评价总分值为9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下凹式绿地、雨水花园等有调蓄雨水功能的绿地和水体的面积之和,占绿地面积的比例达到30%,得3分–合理衔接和引导屋面雨水、道路雨水进入地面生态设施,并采取相应的径流污染控制措施,得3分–硬质铺装地面中透水铺装面积的比例达到50%,得3分场地设计与场地生态•合理规划地表与屋面雨水径流,对场地雨水实施外排总量控制,评价总分值为6分。其场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到55%,得3分;达到70%,得6分•合理选择绿化方式,科学配置绿化植物,评价总分值为6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种植适应当地

1 / 8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