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白粉病!!!简介病原羽衣草单囊壳Sphaerothecaaphanis(Wallr.)Braun,属子囊菌亚门真菌。危害草莓主要病害之一,在保护地栽培中发生最严重。详细资料为害症状主要危害叶、果实,而在果梗、叶柄和葡匐茎上很少发生。叶片发病初期在叶背面长出薄薄白色菌丝,后期菌丝密集成粉状层,病原菌逐渐漫延扩展,严重时叶片正面也滋生菌丝。随病情加重,叶缘逐渐向上卷起呈汤匙状,叶片上发生大小不等的暗色污斑,后期呈红褐色病斑,叶缘开始萎缩,最终整个叶片焦枯死亡。花和花蕾受侵害后,花萼萎蔫,授粉不良,幼果被菌丝包裹,不能正常膨大而干枯。果实后期受害时,果面裹有一层白粉,着色缓慢,果实失去光泽并硬化,严重时整个果实如同一个白粉球,完全不能食用。侵染循环北方地区病原菌是以病原菌残体留在地上或在草莓老叶上越冬,成为第2年初侵染源。温室草莓则以上年病原菌残留,种苗携带病原菌和其它传播途径而引发病害。发生因素在南方病原菌周年生活于草莓植株,春秋分生孢子飞散到空气中传播。最初发生在匍匐茎抽生及育苗期,保护地栽培发生更严重,其发生发展主要与温度和相对湿度有关,发生的适温为20℃左右,空气湿度为80%~100%,往往在经历较高的相对湿度以后出现发病高峰,遮光可加速孢子的形成。种植在塑料棚、温室或田间的草莓,白粉病能否流行取决于湿度和植株的长势。湿度大利其流行,低温也可萌发,尤其当高温干旱与高温高湿交替出现,又有大量白粉菌菌源时易大流行。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草莓品种间对白粉病的抗性有很大差异,杜克拉、图得拉、卡尔特1号、宝交早生、哈尼等品种抗性较好;清理棚内或田间的上茬草莓植株和各种杂草后再定植;不要过量施氮肥,栽植密度不要过大,果农之间尽量不要互相“串棚”,避免人为传播。发现病枝,病果要尽早在晨露未消时轻轻摘下装进方便袋烧掉或深埋。(2)药剂防治:采用硫磺熏蒸技术,在温室内每100平方米安装1台熏蒸器,熏蒸器内盛20克含量99%的硫磺粉,在傍晚盖苫后开始加热熏蒸,隔日1次,每次4小时。其间注意观察,硫磺粉不足时再补充。熏蒸器垂吊于大棚中间距地面1.5米处。为防止硫磺气体硬化棚膜,可在熏蒸器上方1米处设置1个伞状废膜用于保护大棚膜。此种方法对蜜蜂无害,但熏蒸器温度不可超过280℃,以免亚硫酸对草莓产生药害。温室内夜间温度超过20℃时要酌减药量。一旦发病,新型药剂有4%四氟醚唑(朵麦可)水乳剂每亩50—70毫升,或50%醚菌酯(翠贝)干悬浮剂每亩10—15克,对草莓安全,防效好,翠贝对灰霉病还有很好的抑制与预防作用。常用的药剂还有世高、仙圣、粉锈宁、腈菌唑、福星、农丰灵、乐必耕、武夷菌素等药剂防治:,但药量不要过大,以免产生药害。由于白粉病用药次数多,最好选用作用机制不同的药剂交替使用,以免白粉病病原菌产生抗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