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总结完善及观后感药学院王成康在上个星期一,我们小组的代表给大家讲解了关于灵芝的药效物质基础的文献,我们查阅的资料内容丰富,涉及的药效物质基础不止一种,具体内容和观后感如下:首先是灵芝的总体介绍,灵芝(GanodermaLucidum)是担子菌纲,多孔菌科,灵芝属真菌。我国应用灵芝作为药物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历代医学家都认为灵芝是扶正固本,滋补强壮的珍品,能治疗多种疾病。《本草纲目》记载,灵芝能“治胸中结,溢心气”,“入心生血,助心充脉”,“安神”,“保神”,“益肺气”,“益脾气”,“益精气”,“补肝气”等,对全身五脏之气均有补益作用。而且药理研究证明:灵芝具有抗肿瘤、调节免疫、镇静、镇痛、抗肝损伤、抗HIV病毒、降血糖、降脂、抗辐射、抗血栓、抗衰老、止咳化痰平喘等药理作用,灵芝中的多糖、三萜、核苷、生物碱、氨基酸多肽、微量元素、灵芝酸等成分就是灵芝的药效物质基础,从这里我们知道了灵芝药效物质基础的所在。紧接着,我们进一步了解到了关于灵芝三萜的研究现状和具体研究内容。在众多的灵芝药效物质基础中,灵芝多糖由于其显著的免疫调节作用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研究不断深入,相对而言,灵芝中的三萜类成分作为另一大类成分,研究的进展却还无法同灵芝多糖相比,由此我们知道了灵芝三萜的研究现状。接着,我们知道了灵芝三萜类成分的化学结构方面概况:灵芝中的三萜类成分是灵芝中一类特有的成分,多数具有苦味,依据分子中所含的碳原子数不同,可分为C30、C27、C24三种;依据结构、官能团不同,又可以分为ganodericacid(灵芝酸)、methylgan-oderate(灵芝酸甲酯)、ganosporericacid(灵芝孢子酸)、ganodsporelactone(赤芝孢子内酯)、ganoderenicacid(赤灵酸)、ganolucidicacid(灵赤酸)、methylganolucidate(灵赤酸甲酯)、ganoderiol(灵芝醇)、ganoderal(灵芝醛)、epoxyganoderiol、ganoderol、lu-cidenicacid(赤芝酸)、methyllucidenate(赤芝酸甲酯)、lucidone(赤芝酮)、ganolactone(灵芝内酯)、lucidumol、lucialdehyde(赤芝醛)等10多种。灵芝三萜类成分的分子量一般为400~600,化学结构较复杂,为高度氧化的羊毛甾烷衍生物。结构中一般都有羟基,在IR中有较强的羟基吸收峰。在紫外光谱中也呈现出多个波长的特征吸收,多数在250nm、237nm、365nm有吸收峰。灵芝三萜母核上的取代基多样,有甲基、羟基、羧基、酮基、甲氧基、乙酰基等多种,取代基不同直接影响到成分的极性强弱。研究表明,C7位的官能团对其药理作用的影响较大,而C22位上所连接的官能团对活性的影响较小。基于所联结官能团和结构的不同,灵芝三萜类成分的侧链类型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灵芝三萜类成分的种类繁多,至2000年,经陈若芸等总结,仅从赤芝(Ganodermalucidum)中发现的灵芝三萜类成分总数就达112种,其后,又自赤芝中新发现灵芝三萜类成分23种,故到目前为止,由赤芝中发现的灵芝三萜已有135种左右,其结构、类型课堂上已经有所介绍,在此就不一一赘述。而在灵芝三萜的命名方面,总结灵芝三萜类成分的化学研究状况,可以看到目前对灵芝三萜的化学研究已经比较全面,是由于灵芝三萜本身种类较多,目前的命名和分类还比较混乱。在报告中,另外涉及到的的药效物质基础就是灵芝酸。灵芝酸的基本概况如下:灵芝酸的组成、结构Kutoba等在1982年首次从灵芝的子实体中分离得到三萜类灵芝酸A(ganodericacidA)和灵芝酸B(ganodericacidB),1988年从灵芝属中分离得到103种三萜类新化合物。灵芝酸的前体物质是由二分子的焦磷酸合欢酶(FPP)尾接尾缩合成前鲨烯酯,经闭环转位成各种三萜类化合物,为高度氧化的羊毛甾烷类衍生物,按分子中碳原子数可分为C24,C27,C30三大类。灵芝酸的结构中,环上的双键大多位于△8(9)位,大部分在C11和C21位有羰基,而且在C3、C7和C15位也大多被羰基或羧基所取代。而在三萜醇、醛和过氧化物的结构中环上大多存在两个不饱和双键,其位置在△7(8)和△9(11)位,C11和C23位也不存在羰基且环上的取代基明显减少。根据所含功能团和不同侧链可分为灵芝酸(Ganodericacid),赤芝酸(Lucidericacid),灵芝醇(Ganoderiol),灵芝内酯(Ganolactone)等其基本骨架。灵芝酸的药理活性我们也可以从PPT里了解到:降低胆固醇、降低胆固醇、降低胆固醇、降低胆固醇、降低胆固醇、降低胆固醇这几方面的作用。但是在这些方面报告中涉及不多,根据我们查阅得到的文献可以知道:灵芝酸抗肿瘤作用机制通过以下途径:①免疫调节作用,现代研究表明,机体抗肿瘤机理主要依赖于细胞免疫功能,而担负细胞免疫功能的细胞主要是体内的T细胞和NK细胞。NK细胞是一种不依赖胸腺、抗体和补体就能直接杀伤肿瘤的细胞,其活性的增加可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NK细胞在机体防御及肿瘤监视中起重要作用。NK细胞对敏感靶细胞的杀伤效应不受靶细胞是否表达MHC的影响。当予以生物反应调节剂全身或局部治疗或在病毒感染期间,实体组织中NK细胞明显增多,在监视体内微环境并干涉肿瘤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灵芝酸发酵液抗肿瘤作用与激活NK细胞有着密切关系。许多因子如IL-2、IFN-γ可激活NK细胞杀伤肿瘤靶细胞,活化的NK细胞可释放许多细胞因子如IFN-γ、IL-2、TNF-α、GM-CSF,呈正性调节作用,调节巨噬细胞的功能扩大抗瘤谱。另外,NK细胞是获得性细胞免疫的核心调节细胞,肿瘤浸润的NK细胞(TNK)对产生肿瘤特异的CTL至关重要。②抑制拓扑异构酶的活性,陈陵际等最近研究表明,灵芝精粉和孢子粉混合物(MLGLGS)对拓扑异构酶(topoisomerases,TOPO)Ⅰ和Ⅱ有明显的酶活性抑制作用,由于DNA的超螺旋程度影响着机体的活动,而拓扑异构酶的作用正是调控DNA的空间构型,由此DNA拓扑异构酶已成为抗肿瘤药物作用的重要靶点。因此MLGLGS对TOPOⅠ和TOPOⅡ的抑制可能是其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作用机制之一。③对蛋白金合欢酯转移酶的抑制作用,位于ras癌蛋白羧基末端四肽中的半胱氨酸残基,可在蛋白金合欢酯转移酶(FPT)的催化下实现蛋白翻译后的金合欢酯化修饰,该过程为ras癌蛋白的细胞转化和细胞膜连接的必需步骤。已证实FPT抑制剂能抑制ras依赖的细胞转化。Ras原癌基因家族编码Mr21000蛋白质,野生型和突变型ras需要定位在质粒膜上才能表现出相应的生物学活性,这一过程伴随有金合欢酯残基的附着。许多蛋白质包括很多小分子的GTP结合蛋白的羧基末端表现为戊二烯酯化修饰,但是ras基因家族成员(ki-ras,Ha-ras和N-ras),rhoB,核纤层蛋白A和B,转运蛋白和其他几种蛋白却表现为金合欢酯化修饰。Lee等分离出灵芝酸A和C,它们是FPT的底物法尼基焦磷酸的竞争性抑制物,因此对FPT有抑制作用。④诱发细胞凋亡,细胞凋亡又称程序性细胞死亡(programmedcelldeath,PCD),是细胞受到生理或病理信号刺激后通过启动自身内部机制,主要是通过内源性核酸内切酶激活而发生的细胞死亡过程。是一种不同于细胞坏死的,由细胞内的基因编制程序控制的细胞生理性死亡方式。灵芝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灵芝多糖和灵芝总提取物都能够刺激机体产生干扰素-γ(IFN-γ)和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癌细胞凋亡。⑤抑制癌细胞端粒酶,端粒是染色体末端的一段特殊结构,随着细胞的不断分裂,端粒逐渐缩短。端粒长度一旦缩短到一定水平,细胞就会衰老死亡,这是正常的细胞生命周期。癌细胞中含有一种叫做端粒酶的核糖核蛋白,它能保护端粒在细胞分裂过程中不被损耗,使癌细胞具有无限增殖能力。以上就是我们根据文献得到的关于灵芝的药效物质基础灵芝酸方面的知识,包括药理活性和抗肿瘤作用机制。此外,根据报告,我们需要着重关注的是灵芝多糖方面的研究。其药理活性与灵芝酸有许多相似之处,且在报告中也有介绍,在此就不一一赘述。最后,在上个星期一的汇报中,我们充分准备,内容丰富,但是仍有不足之处。我们虽然对药效物质基础本身有着充分的认识,但是对于其起效的过程讲述并不完善,因此,在这份报告里也有补充,比如药效物质基础中灵芝酸抗肿瘤作用机制。以上就是我对上次报告的总结完善以及观后感想,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