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素质》精选练习题:教育观(一)单项选择题1、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是()。A.提高全体受教育者的社会实践能力B.提高全体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素质C.提高全体受教育者的审美素质D.提高全体受教育者的创新能力【答案】B【解析】提高思想道德意识,形成思想道德素质,是素质教育首要任务之一。2、测验题目对预测的内容或行为范围取样的适宜性程度,被称为()。A.效标关联效度B.预测效度C.构想效度D.内容效度【答案】D【解析】题干符合内容效度的定义。3、终身教育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是()。A.保罗•朗格朗B.罗杰斯C.索尔蒂斯D.布鲁纳【答案】A【解析】法国成人教育家保罗·朗格朗是终身教育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他发表的《论终身教育》报告书,标志着终身教育的概念化和体系化。4、在我国教育史上,最早把小学教育规定为义务教育是在()。A.1904年B.1922年C.1949年D.1986年【答案】A【解析】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其规定设初等小学堂,招收7岁儿童入学,并规定初等小学教育为义务教育。5、描述单个数据在样本或总体中的地位的统计量数是()。A.集中量数B.差异量数C.地位量数D.相关系数【答案】C【解析】题干符合地位量数的定义。6、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于()。A.17世纪末B.18世纪未C.19世纪末D.20世纪初【答案】C【解析】略。7、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是“知识社会的根本原理”的教育思想是()。A.教育民主化B.教育信息化C.全民教育D.终身教育【答案】D【解析】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是“知识社会的根本原理”的教育思想是终身教育。8、下列教育阶段中不属于我国的学校教育体系的是()。A.初等教育B.中等教育C.高等教育D.义务教育【答案】D【解析】义务教育不属于学校教育体系,而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案例分析题1、一次关于实施素质教育的讨论会上,老师们积极发言,王老师说:“素质教育就是多开展文体活动,多上文体课。”李老师说:“素质教育就是不要考试,特别是不要百分制考试。”请运用素质教育的有关知识,分析教师们的发言。【参考答案】材料中两位教师的认识是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出现的误区,对素质教育的实施有一定的误解。(1)王老师的认识是对素质教育形式化和内容的误解,片面的理解了素质教育的内涵。实施素质教育要求通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结合,来实现学生的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在教育过程“多开展文体活动,多上文体课”的确能培养学生体育和美育的发展,但他却忽视了智育、德育等其他方面的发展,这并不符合素质教育当中使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另一方面,教育培养人的基本途径是教学,学生的基本任务是在接受人类文化精华的过程中获得发展,这就决定了素质教育主渠道是教学,主阵地是课堂。(2)李老师的看法是对考试的误解。考试的形式不只包括百分制考试,并且考试本身并没有错,错的是应试教育中使用其作为学习的目的。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提倡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的教育理念,但这并不是说要完全的摒弃“考试”,而是要将考试作为一种评价手段,作为衡量学生发展的尺度之一。2、炎热的夏天,几个学生正站在树下,仰着头聚精会神地听着什么,一位老师远远地看见了,慢慢地走过去,轻声地问:“你们在干什么呢?”“听知了唱歌呢。”学生头也不回,随口而答。“知了唱什么歌呢?”老师又轻声地问道。学生们回过神来,纷纷不好意思地低下头说:“不知道知了唱什么歌呢,就是觉得好听。”老师笑着说:“知了是会唱歌,那你们知道知了是怎么唱歌的吗……”学生一边听,一边点头,并与老师进行讨论。请你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对该教师的行为进行评析。【参考答案】案例中教师的行为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他不仅重视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也重视基本态度和基本能力的培养。尤其体现在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上,该教师能够重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学习的兴趣的培养以及学生个性的发展。案例体现了该教师把学生看成是具有能动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人,清楚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充分地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促进其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听知了唱歌”说明学生具有童心、童真与童趣,具有儿童特有的想象力,是学生的一种体验,而该教师的行为尊重和保护了孩子的兴趣和想象力。(2)学生“在聚精会神地听”,表明其处于自身的活动过程,体现了学生是能动的、发展的人,而“教师轻轻地走过去”是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保护学生,给学生以支持的表现。(3)教师就“知了唱歌”展开科学教学,将学生的想象力加以引导,衍生到科学知识的学习上,使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对其兴趣加以正确引导,体现了教师能够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以学习者为中心,真正做到素质教育。教育观(二)单项选择题1、为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的持续发展要求而逐渐形成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称为()。A.终身教育B.普通教育C.职业教育D.义务教育【答案】A【解析】终身教育是指人们在一生中都应当和需要受到各种教育培养,它是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的持续发展的要求而逐渐形成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2、教育法律关系中两个最重要的主体是()。A.教育部门和下属学校B.教育机构和非教育机构C.教师和学生D.教育领导和教师【答案】C【解析】略。3、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和教育改革的原点是()。A.家庭教育B.教师培训C.课外活动D.课堂教学3.【答案】D【解析】课堂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也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和教育改革的原点。4、义务教育的实施,使小学教育具有了()的特征。A.广泛性B.普遍性C.强制性D.全民性【答案】C【解析】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普及性的特点,义务教育的实施,使小学教育具有了强制性的特征。5、素质教育是促进()的教育。A.个性发展B.认识发展C.情感发展D.意志发展【答案】A【解析】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6、学校进行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是()。A.课外活动B.教学活动C.班主任活动D.实践活动【答案】B【解析】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教学活动是学校教育的基本活动,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7、以反映教育系统与其他系统的关系以及教育活动中各要素之间关系为主要内容的概念是()。A.关系概念B.属性概念C.操作性概念D.集合概念【答案】A【解析】略。8、素质教育是以培养()为主。A.应用型人才B.管理人才C.战略性人才D.专业技术人才【答案】A【解析】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培养学生学会知识、学会做人、学会共同生活,这正是应用型人才所应具备的素质。9、对未完成义务教育的未成年犯和被采取强制性教育措施的未成年人应当进行义务教育,所需经费由()予以保障。A.国家B.社会C.学校D.人民政府【答案】A【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对未完成义务教育的未成年犯和被采取强制性教育措施的未成年人应当进行义务教育,所需经费由人民政府予以保障。10、一位教师走进教室时,刚刚推开虚掩着的教室门,忽然一把扫帚掉了下来,不偏不倚,正好打在教师的讲义夹上.课堂上一片哗然,这分明是学生搞的恶作剧。下列处理方式,最恰当的一项是()。A.老师大发雷霆.立即查找恶作剧的人B.自我解嘲地笑着说:“看来我工作中的问题不少,连扫帚都向我表示不满了。希望你们在课后也给我提提意见.帮助我改进工作吧!”C.稍作整理批评训斥学生D.认真地说:“我就喜欢接受他人的挑战。”【答案】B【解析】教师面对损害自己的行为以幽默带过.既显示了教师的诙谐大度,又让自己摆脱尴尬境地,还为学生创设了自我教育的氛围。教育观(三)单项选择题1、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是()。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B.义务教育C.终身教育D.建立学习型社会【答案】A【解析】马克思在《资本论》等著作中阐述了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其中包括: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也是根本途径。2、素质教育的核心和灵魂是()。A.德育B.智育C.创新教育D.全面发展教育【答案】C【解析】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新一代人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以创新教育为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教育对知识经济向人才培养提出挑战的回应。3、可用来为教育实践活动提供行动规范、价值观的教育定义属于()。A.约定性定义B.描述性定义C.纲领性定义D.操作性定义【答案】C【解析】美国分析教育哲学家谢佛勒(IsraelScheffler)在他所著的《教育的语言中》,提出了以下3种定义方式:描述性定义(Descriptive)、规定性定义(Stipulation)与纲领性定义(Programmatic)其中纲领性定义则明确地或隐含地告诉我们,事物应该怎样,应该如何。三种定义的功能各不相同,规定性定义的功能是交际,描述性定义的功能是解释,而纲领性定义的功能是陈述一种道德价值规范。4、当代教育改革的核心是()改革。A.教学内容B.教学方法C.课程D.教育体制【答案】C【解析】教育的一切是围绕着课程来进行的。5、鼓励学生大胆思维与想象,培养创新能力,适应未来创新性的工作属于教学生学会()。A.学习B.生活C.关心D.发展【答案】D【解析】教学生学会发展包括:(1)教学生学会规划自己未来的发展;(2)教学生改进学习方法,为自己未来发展而储备知识与技能;(3)鼓励学生大胆思维与想象,培养创新能力,以适应未来创新性的工作;(4)帮助学生锻炼毅力,增强环境适应能力。6、按测验的功用分类可分为学绩测验、能力测验、()A.人格测验B.个别测验C.团体测验D.常模参照测验【答案】A【解析】按照测验的功用分类,可分为学绩测验、能力测验、人格测验。7、在学生伤害事故处理中,学校责任适用的主要归责原则是()。A.过错责任原则B.无过错责任原则C.严格责任原则D.公平原则【答案】A【解析】在学生伤害事故处理中,对学校归责时,应适用过错责任原则为主,兼顾公平原则。即只有校方对校园事故发生的确有过错。材料分析题1、为推广新的广播操,某学校决定举行广播操比赛。有人选择某年级四个班针对广播操比赛全过程的教育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四个班主任在动员、训练中对学生的教育大同小异,不同的是比赛结束成绩公布之后。四位班主任的做法如下:某(1)班(冠军):“同学们,经过全班同学的努力,我们班荣获了四个班级广播操比赛的冠军,老师祝贺你们,真为你们感到骄傲。”某(2)班(第三名):“老师不打算对这件事进行评价。”某(3)班(第四名):“同学们,这次广播操比赛,很多同学都尽力了,但还有一些方面做得不太好,因而成绩不太理想。失败不可怕,只要同学们总结出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并将成功的经验用于今后的活动中去,改进这次比赛中反映出来的问题,我想我们一定能够成功!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一下这次比赛同学们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某(4)班(第二名):“这次比赛由于有的同学不努力,我们班没能获得冠军,老师很失望。”问题:请你根据四位老师不同的做法,发表自己的看法。【答案】依据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在素质教育实践中要把促进学生发展作为评价的目的,不把评价作为“甄别、选拔”的方法。促进学生发展的素质教育的评价,是以能够促进学生素质发展来判断的。在教育评价的过程中不仅要关注成绩,还要关注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心理素质、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和积极的情感体验等。比赛结束后,有一个班获得冠军,至于是哪个班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老师不能把这次比赛与整体教育割裂开来只看比赛成绩。从动员比赛到比赛结束的过程中的教育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如何正确看待成功和失败,更好地总结经验和教训。在以上材料中,(1)(4)班的班主任对本次比赛的评价都只单从结果进行评价,(2)班班主任不对学生进行评价,都是不恰当的,忽略了本次比赛过程中学生的其他方面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