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健康的重要性与普及健康知识的意义随着经济与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各方面的需求逐渐得到满足,但是健康问题却日益突出,环境问题也日益严峻。而环境的恶化又会对人类的健康造成威胁,另外,形形色色、难以预料的各类突发事件,也随时威胁着健康。一、健康的重要性健康的机体是一个相对稳定、平衡的体系。但在机体内部或外部的各种因素作用下,很容易出现平衡失调,发生疾病。社会的交流与往来日益频繁,每一个个体的健康,对其个人而言十分宝贵,也会对社群安全产生影响,一些传染病的大流行会引起社会恐慌,甚至造成社会动荡。因此,健康不仅是我们需要维持的人类生命存在的正常状态,更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民族兴旺的基本前提。二、健康知识普及的意义与主要内容健康水平提高的意义是显而易见的。然而,要提高健康水平,首先要普及健康知识,提高人们的健康素养,使每个人都能够根据自身健康需要,主动寻找相关信息,找到解决有关疾病问题和健康生活方式的基本知识和具体方法。疾病是不可避免的,健康教育也不可能让人长生不老。但是,在生活上能够多注意,则可能晚得病,少得病,预防疾病是完全可以有所作为的。为了让健康生活的年限更长一些,推迟发病时间,不但要学习掌握科学的知识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改变自己不良的生活方式,还要学习辨别有关健康信息的真伪,求证其准确性、合理性,生活中建立健康素养的依从性,朝着真正健康的轨道前进。如果能够事先提高健康素养,许多50岁上下出现严重的脑卒中(俗称中风)、肿瘤和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是可以避免或推迟发病的。因此,通过健康教育,促使每个公民个体提高健康素养,不仅通过均衡的营养、适当的运动、充足的睡眠、乐观的心态而健康生活,而且具有“温、良、恭、俭、让”的品行,更加热爱生活。也就是说,要尽量做到为人温和,不尖刻;为人善良,善待他人和世间万物;为人谦恭,对整个世界充满敬畏之心;做事有度,艰苦朴素,不奢靡;做事知谦让,体现文明与大度。如果人人都处于这样的境界下,则更能品味生活的甘甜、人间的温暖,心中充满对生活的热爱。而且,普及健康知识,还应该包含对健康保障体系的了解,保障公共食品安全和环境安全对于健康也很重要,对于纠正个人不良卫生习惯,纠正落后的行业惯性,提升全民的知识水平、道德水平和公民意识,促进环境保护和社会的持续发展很有意义。普及健康知识的内容还有推广日常保健注意点、简单的急救常识与应急方法,提高全民日常的保健和自我保护意识与能力,并在意外遭遇脑卒中、心脏病、中暑、中毒、溺水、火灾、地震或极端天气等突发事件时,除应及时帮助拨打专线电话紧急求助外,还可在第一时间采用正确的急救方法施救或采取适当的应急措施,对于保存生命、降低损失,或从灾害中逃生非常重要(全国各地统一的专线电话:车祸—道路报警110;灾难、溺水等事故—救灾、火警119;疾病突发或意外事故需求医—急救120)。维持健康生活离不开药品这一特殊商品,但要注意是药三分毒,以及疗效有2赖于药物作用时间与有效浓度。药品以及营养品、保健品、转基因食物、毒品、天然剧毒物质等相关知识,也是普及健康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健康知识的普及,使每一个人从科学的角度对自身健康情况有所了解,一旦机体健康出现偏差,或及时调整恢复,或尽早就医治疗。有关研究领域对于重大疾病的早期诊断方法也在加大研发力度,以便尽早诊断、尽早发现、及时治疗。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离不开药物的运用。要尽力做到合理用药,趋利避害,使药物能够充分发挥疗效,减少毒副作用。虽然近年来合理用药已经受到各方面的重视,医药行业及有关政府部门,正在进一步完善政策法规及其实施力度和监控措施,提高医疗道德水平、管理水平、业务水平和服务效率,然而现实社会中还存在合理用药的知识空缺或误区,需要向社会各界群众大力宣传,普及有关知识,提高自我防范与自我保护意识。这样不仅有利于在患病时配合治疗、早日康复,更有利于全民科学地追求健康、保持健康。三、《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试行)》公告通过健康教育、健康促进活动,提高公民的健康素养,有利于自我保健和正确地判断自己的健康状况,合理、科学地寻求医疗卫生服务的支持,在自身健康出现危机时作出正确的应急处理。调查显示,目前我国拥有最基本健康素养的人仅为6.48%,函待加强普及相关知识。2008年1月,卫生部根据我国国情发布了《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试行)》公告,共66条,其中,有25条是有关健康的基本知识和理念,有34条是关系到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的,有7条是关于基本技能的。具体如下:A.健康的基本知识和理念:1.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2.每个人都有维护自身和他人健康的责任,健康的生活方式能够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3.健康生活方式主要包括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4个方面。4.劳逸结合,每天保证睡眠7~8个小时。5.吸烟和被动吸烟会导致癌症、心血管病、呼吸系统病等多种疾病。6.戒烟越早越好,什么时候戒烟都为时不晚。7.保健食品不能代替药品。8.环境与健康息息相关,保护环境促进健康。9.献血助人利己,提倡无偿献血。10.成人的正常血压为收缩压低于140mmHg,舒张压低于90mmHg;腋下体温36~37℃:平静呼吸16~20次/分;脉搏60~100次/分。11.避免不必要的注射和输液,注射时必须做到一人一针一管。12.从事有毒有害工种的劳动者享有职业保护的权利。13.接种疫苗是预防一些传染病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14.肺结核主要通过患者咳嗽、打喷嚏、大声说话等产生的飞沫传播。巧.出现咳嗽、咳痰2周以上,或痰中带血,应及时检查是否得了肺结核。16.坚持正规治疗,绝大部分肺结核患者能够治愈。17.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乙型病毒性肝炎和丙型病毒性肝炎3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不会传播。18.蚊子、苍蝇、老鼠、嶂螂等会传播疾病。19.异常肿块、腔肠出血、体重减轻是癌症重要的早期报警信号。20.遇到呼吸、心搏骤停的伤病员,可通过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急救。21.应该重视和维护心理健康,遇到心理问题时应主动寻求帮助。22.每个人都应当爱护、帮助、不歧视病残人员。23.在流感流行季节前接种流感疫苗可减少患流感的机会或减轻流感的症状。24.妥善存放农药和药品等有毒物品,谨防儿童接触。25.发生创伤性出血,尤其是大出血时,应立即包扎止血;对骨折的伤员不应轻易搬动。B.健康的生活方式与行为:26.勤洗手、常洗澡,不共用毛巾和洗漱用具。27.每天刷牙,饭后漱口。28.咳嗽、打喷嚏时遮掩口鼻,不随地吐痰。29.不在公共场所吸烟,尊重不吸烟者免于被动吸烟的权利。30.少饮酒,不酗酒。31.不滥用镇静催眠药和镇痛剂等成瘾性药品。32.拒绝毒品。33.使用卫生厕所,管理好人畜粪便。34.讲究饮水卫生,注意饮水安全。35.经常开窗通风。36.膳食应以谷类为主,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注意荤素搭配。37.经常食用奶类、豆类及其制品。38.膳食要清淡少盐。39.保持正常体重,避免超重与肥胖。40.生病后要及时就诊,配合医生治疗,按照医嘱用药。41.不滥用抗生素。42.饭菜要做熟,生吃蔬菜、水果要洗净。43.生、熟食品要分开存放和加工。44.不吃变质、超过保质期的食品。45.妇女怀孕后及时去医院体检,孕期体检至少5次,住院分娩。46.孩子出生后应尽早开始母乳喂养,6个月合理添加辅食。47.儿童青少年应培养良好的用眼习惯,预防近视的发生和发展。48.劳动者要了解工作岗位存在的危害因素,遵守操作规程,注意个人防护,养成良好习惯。49.孩子出生后要按照计划免疫程序进行预防接种。50.正确使用安全套,可以减少感染艾滋病、性传播疾病的危险。51.发现病死禽畜要报告,不加工、不食用病死禽畜。52.家养犬应接种狂犬病疫苗;人被犬、猫抓伤、咬伤后,应立即冲洗伤口,并尽快注射抗血清和狂犬病疫苗。53.在血吸虫病疫区,应尽量避免接触疫水;接触疫水后,应及时预防性服药。54.食用合格碘盐,预防碘缺乏病。455.每年做一次健康检查。56.系安全带(或戴头盔)、不超速、不酒后驾车能有效减少道路交通伤害。57.避免儿童接近危险水域,预防溺水。58.安全存放农药,依照说明书使用农药。59.冬季取暖注意通风,谨防煤气中毒。C.有关健康的基本技能:60.需要紧急医疗救助时,拨打120急救电话。61.能看懂食品、药品、化妆品、保健品的标签和说明书。62.会测量腋下体温。63.会测量脉搏。64.会识别常见的危险标示,如高压、易爆、易燃、剧毒、放射性、生物安全等,远离危险物。65.抢救触电者时不直接接触触电者身体,应首先切断电源。66.发生火灾时会隔离烟雾、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姿逃生;会拨打火警电话119。第二节健康面临的新形势及对策一、健康面临的新形势在过去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人们不断地追求着健康和长寿。今天人们对健康的认识已经不再单纯局限于过去那种躯体的健康。健康(health)是指生理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虽然,人类先后经历了与各类疾病的抗争,已经从瘟疫与饥荒时期,传染性疾病、感染性疾病的肆虐时期走出来,近些年来大部分传染性疾病和感染性疾病已经渐渐被遏制住,但是,健康形势却难以令人乐观。目前不仅仍有传染性很强的疾病,如艾滋病,危害甚为严重,至今人类仍然缺乏有效治疗手段。并且,健康还面临新的挑战:癌症、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疾病,早期症状不明显,发现时病情往往已经较为严重,.丧失最佳治疗时间。社会竞争使人心理压力增大,引起的心理问题也日益突出。所有这些已成为制约和阻碍社会发展的现代疾病。它们受个人的先天条件、后天的行为习惯及饮食、环境等影响,单纯依靠增加医疗的财政投人难以有效阻止这些疾病的发生。并且,目前在阻碍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问题中,不仅有诸如以上提及的与心理因素、行为因素和环境因素直接相关的许多常见病、多发病,而且公共食品安全和环境安全等问题也不可忽视地带来了突出的现实问题,对健康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挑战。二、新形势下的应对策略在新的形势下,通过各种渠道普及健康知识,提高健康意识,营造健康环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已经凸显,提倡健康的行为,培养健康的习惯,是预防疾病、维护健康的一个重要环节。要想远离疾病,保持健康,我们必须尽力排除来自衣食住行、工作与生活环境等方面致病因素的干扰,消除直接或间接对健康产生消极影响的观念和陋习,建立健康的个体和社群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顺应人体的自然需求与规律,并采取敬畏大自然的态度,做好环境保护,同时努力恢复已经破坏的生态环境,为健康保驾护航。这是一项动员全社会参与,提高自我保健能力,改变对健康产生消极影响5的观念和不健康的生活及工作方式,实现有效预防控制疾病,提升全民素质,改善生活品质,提高生命质量的伟大工程。随着现代医学科学的发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作为保护和促进人类健康的策略和方法已经形成体系,人们不断总结与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普及预防和控制疾病、保持健康的知识与技能。我国政府正在从行政管理、市场引导、群众参与等方面,采取政府负责、各部门配合、法律保障、群众参与的工作机制,实现卫生部门宏观调控与群众自愿相结合、专业指导与各部门工作相结合、公益服务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等方式进行健康教育,既提升与文化背景、兴趣爱好和环境有关的个体健康素质,为保持个体健康打下基础;又提升受制于医疗体系、教育体系、文化与社会环境等等的群体健康素质,保障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健康、和谐的可持续发展。在新的形势下,医疗卫生体系的重心也已逐渐开始有所调整。过去侧重的生病后的诊断及治疗,已经不能适应目前大量出现的癌症、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艾滋病等重病患者必须长期用药甚至终生用药的客观情况。此外,现实社会中各种竞争愈演愈烈,给人们造成的心理压力,不仅往往让人失去幸福感,还容易引起很多心理问题。在吃饱穿暖之后,人的幸福感仅仅是一种主观感觉,与人的思维方式有关,与客观的物质享受没有必然联系。有人不缺钱用、花天酒地,还整天唉声叹气;有人过着清贫的日子,却能品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