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胚简答题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简述缝隙连接的结构及其功能意义。又称通讯连接,位于柱状上皮细胞邻接面的深部,相邻细胞膜之间隔以3nm的间隙,细胞膜上有许多规则配布的连接小体,每个连接小体有6个杆状的连接蛋白分子围成,中央有直径2nm的管腔。相邻细胞膜中的连接小体彼此对应相接,管腔也通连,成为细胞间的直接通道。一些例子和小分子物质经通道在相邻细胞间流通,使细胞在营养代谢、增殖分化和功能等方面成为统一体。2.试述被覆上皮的分类、分布及各自的功能意义。8.简述闰盘的结构及其功能意义。闰盘是心肌纤维之间特有的连接结构。光镜下,闰盘为深染的粗线,与心肌纤维长轴垂直。电镜下,闰盘的横位部分位于Z线水平,有中间连接和桥粒;纵位部分有缝隙连接。闰盘不仅增强心肌纤维间的连接,而且有利于化学信息和电9冲动传递,使心肌纤维同步收缩,形成一个功能上的整体。9.简述化学性突触的电镜结构和功能。化学突触:通过释放和接收神经递质来完成神经冲动的传导。(1)突触前成分:一般是神经元的轴突末端,呈球状膨大,在银染的切片呈棕黑色的圆形颗粒,称突触小体。包括突触前膜、突触小泡、线粒体等。突触小泡内含有神经递质,表面附有一种蛋白质,称突触素,它有将突触小泡连接到细胞骨架的作用。(2)突触间隙:是神经递质释放场所,20~30nm’宽。(3)突触后成分:包括突触后膜、神经递质受体等。11简述视网膜的组织结构。具有感光功能,主要由四层细胞组成。(1)色素上皮层LM:单层矮柱状上皮,胞质含大量粗大的黑素颗粒。EM:细胞间有紧密连接,中间连接和缝隙连接;顶部有胞突伸入视细胞之间。功能:防止强光对视细胞的损害;储存维生素c。(2)视细胞层:分两种。①视杆细胞:胞体内由内向外两侧分别伸出内突和外突,外突呈杆状,称视杆。LM:核较小,染色较深。EM:视杆分内节和外节,外节含许多平行排列的膜盘。功能:感受弱光。②视锥细胞:结构与视杆细胞相似。外突呈锥形,称视锥。LM;核较大,染色较浅。EM:视锥亦分内节和外节,外节膜盘与胞膜不分离,亦不脱落。功能:感受强光和色觉。(3)双极细胞层:是连接视细胞和节细胞的中间神经元,胞体位于内核层。(4)节细胞层:为多极神经元,胞体排列单行,其轴突向后形成视神经。。试述表皮的分层级各层的组织结构。表皮为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典型的表皮从基底至表面可分为五层:(1)基底层:附着于基膜上,为一层矮柱状的细胞,胞质内因有丰富的游离核糖体而呈嗜碱性,有散在或成束的角蛋白丝。基底细胞是表皮的干细胞,不断分裂增殖,具有再生修复作用。(2)棘层:由数层多边形、体积较大的棘细胞组成。细胞表面有许多棘状突起,相邻细胞的突起以桥粒相连。胞质呈弱嗜碱性,游离核糖体较多,具有旺盛的合成角蛋白和外皮蛋白的功能。胞质内有含脂质的板层颗粒,以胞吐方式排放到细胞间隙后形成膜状物。(3)颗粒层:由3~5层梭形细胞构成,细胞核与细胞器已退化,胞质内板层颗粒增多,还出现许多透明角质颗粒,其主要成分为富有组氨酸的蛋白质。(4)透明层:为2~3层扁平细胞,细胞界限不清,核和细胞器均消失,电镜结构与角质层相似。(5)角质层:由多层扁平的角质细胞组成。细胞已完全角化,变得干硬,光镜下呈嗜酸性的均质状。电镜下,细胞内充满密集、粗大的角蛋白丝束及均质状物质,后者主要为富有组氨酸的蛋白质;细胞膜因内面有一层外皮蛋白而坚固;细胞间隙充满由脂质构成的膜状物。浅表的角质细胞间桥粒消失,细胞连接松散,脱落后成为皮屑。14.简述心脏壁的组织结构。心壁由三层组成,从内向外依次为心内膜、心肌膜和心外膜。(1)心内膜:由内皮、内皮下层构成。内皮为单层扁平上皮,表面光滑,利于血液流动。内皮下层由结缔组织构成,又分为内层和外层。内层为薄层细密结缔组织,外层又称心内膜下层,为疏松结缔组织,含血管、神经和心脏传导系统的分支。(2)心肌膜:最厚,主要由心肌构成,其间有丰富的毛细血管。(3)心外膜:为心包膜的脏层,其结构为浆膜。由薄层结缔组织及表面被覆的一层间皮构成。15.试述心脏壁的一般结构特点。动脉管壁的共同结构:由内向外分内膜、中膜和外膜三层。(1)内膜:又分为①内皮:单层扁平上皮,表面光滑,便于血液流动。W-P小体:内皮特有的细胞器,能合成和储存第Ⅷ因子相关抗原。②内皮下层:薄层结缔组织。③内弹性膜:由弹性蛋白组成,膜上有许多小孔。中动脉的内弹性膜明显,(2)中膜:厚度和组成因血管类型不同而异,是区分不同类型血管的部位,由弹性膜、平滑肌、弹性纤维和少量结缔组织构成。(3)外膜:由结缔组织组成,部分血管有外弹性膜,管径1mm以上者有营养血管。16.试述各类毛细血管的超微结构特点及其分布。根据内皮细胞等的结构特点,可将毛细血管分为连续毛细血管、有孔毛细血管和血窦三类。(1)连续毛细血管:特点为内皮细胞相互连续,细胞间有紧密连接,基膜完整,细胞质中有许多吞饮小泡。连续毛细血管分布于结缔组织、肌组织、肺和中枢神经系统等处。(2)有孔毛细血管:特点是内皮细胞相互连续,细胞间连接紧密,基膜完整,细胞质中有吞饮小泡。内皮细胞不含核的部分很薄,有许多贯穿细胞的内皮窗孔,基膜连续完整。此类血管主要存在于胃肠黏膜、某些内分泌腺和肾血管球等处。(3)血窦:又称窦状毛细血管,其管腔较大,形状不规则。内皮细胞有窗孔,无隔膜,之间常有较大的间隙,内皮细胞的基膜不完整或缺如。主要分布于肝、脾、骨髓和一些内分泌腺中。17.简述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定义、组成和功能。血液内的单核细胞穿出血管后分化形成具有吞噬功能的细胞群体称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包括:单核细胞、结缔组织和淋巴组织的巨噬细胞、骨组织的破骨细胞、神经组织的小胶质细胞、肝巨噬细胞和肺巨噬细胞等。它们均具有较强的吞噬作用。此外,在不同的组织、器官中,这些细胞还各具一些形态和功能的特点。18.试述淋巴结的组织结构和功能。淋巴结表面有薄层致密结缔组织构成的被膜,数条输入淋巴管穿越被膜与被膜下淋巴窦相连。淋巴结的一侧凹陷,为门部,有血管和输出淋巴管。被膜和门部的结缔组织深入淋巴结实质,形成相互连接的小梁,构成淋巴结的粗支架,血管行于其内。在小梁之间为淋巴组织和淋巴窦。淋巴结实质为皮质和髓质两部分,两者无截然界限。功能:①滤过淋巴液;②进行免疫应答。19.简述甲状腺滤泡的光镜结构和功能。LM:立方形或矮柱状(随功能而变),核圆位于细胞中央或偏基底部,胞质嗜碱性。由滤泡上皮细胞围成,;滤泡腔内有胶质。功能:合成分泌甲状腺素。20.简述肾上腺皮质的光镜结构和功能。肾上腺皮质由外向内分为球状带、束状带和网状带三个带。(1)球状带:较薄,细胞排列呈球团状,腺细胞较小,呈锥形,核小染色深,胞质较少。球状带细胞分泌盐皮质激素,主要是醛固酮,主要能促进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Na+、排出K+,使血Na+浓度升高,血K+浓度降低。(2)束状带:位于球状带深部,最厚。细胞较大,呈多边形,排列成条索状,胞核圆,着色浅,胞质内含大量脂滴,在常规制片中因脂滴被溶解,故胞质呈泡沫状。束状带细胞分泌糖皮质激素,主要为皮质醇,可促进蛋白质及脂肪的分解并转变为糖,抑制免疫应答及减轻炎症反应。(3)网状带:位于束状带深部,紧靠髓质。细胞排列成索,索相互吻合成网。该带细胞小,核亦小,色深,胞质嗜酸性。网状带细胞主要分泌雄激素,也分泌少量雌激素和糖皮质激素。21..试述消化管管壁的一般结构。消化管壁由内向外为粘膜、粘膜下层、肌层和外膜四层。(1)粘膜:分上皮、固有层和粘膜肌层。①上皮:口腔→食管及肛管:复层扁平上皮,以保护功能为主。其余为:单层柱状上皮,以消化吸收功能为主。②固有层:疏松结缔组织,富含血管、腺体和淋巴组织。③粘膜肌层:薄层平滑肌。(2)粘膜下层:较致密的结缔组织,其间有粘膜下神经丛。食管:有食管腺。十二指肠:有十二指肠腺。皱襞:粘膜下层与粘膜层共同向管腔突起。(3)肌层:内环外纵二层,其间有肌间神经丛。食管上段:骨胳肌食管下段、胃肠道:平滑肌(4)外膜:薄层结缔组织食管、大肠末段:纤维膜胃、肠管:浆膜22.胃底腺由哪些细胞组成?试述它们的结构及功能。胃底腺位于胃底和胃体部胃黏膜固有层内,为分支管状腺,由主细胞、壁细胞、颈黏液细胞、干细胞和内分泌细胞构成。(1)主细胞:主要分布于腺的底部。光镜下,细胞呈柱状,核圆位于基部,基部胞质嗜碱性,顶部胞质着色浅;电镜下,胞质内含大量的粗面内质网、核糖体和高尔基复合体,顶部胞质充满酶原颗粒。主细胞主要合成和分泌胃蛋白酶原。(2)壁细胞:分布于胃底腺上半部。光镜下,细胞体积大,呈圆锥形,核圆色深,位于中央,胞质呈强嗜酸性;电镜下,胞质内可见细胞内分泌小管及微管泡系统,线粒体丰富。壁细胞主要合成分泌盐酸和内因子。(3)颈黏液细胞:分布于胃底腺的顶部。楔形夹于在其它细胞之间,顶部胞质染色浅,核扁平位基部。主要分泌可溶性酸性黏液。(4)干细胞:位于腺体顶部,具有活跃的增殖能力,可转变为表面粘液细胞及胃底腺细胞。(5)内分泌细胞:主要为ECL细胞和D细胞,分泌多种胃肠道激素,协调自身消化吸收功能及参与调节其他器官的生理活动。23.简述窦周隙。窦周隙为肝血窦内皮细胞与肝细胞之间的狭小间隙,是相互通连的网状管道。窦周隙内含有血浆和贮脂细胞,肝细胞微绒毛伸人其间。窦周隙是肝细胞物质交换的重要场所。贮脂细胞胞质富含脂滴,因而能贮存维生素A,贮脂细胞还能合成网状纤维。24.简述胰岛的细胞组成及其功能。胰岛为散在于胰腺外分泌部之间的内分泌细胞团。染色较浅,细胞数量不一,可分为A细胞、B细胞、D细胞、PP细胞四种。A细胞体积大,数量少,多分布于胰岛周边,分泌高血糖素,使血糖升高;B细胞数量多,多分布于胰岛中央,分泌胰岛素,使血糖降低;D细胞散在分布于A细胞、B细胞之间,分泌生长抑素,调节A细胞、B细胞的功能;PP细胞数量最少,分布于胰岛周边,分泌胰多肽,抑制胃肠运动及胰液分泌。25.论述肝小叶的结构和功能.肝小叶是肝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由中央静脉、肝板、肝血窦、窦周隙、胆小管五部分构成。(1)中央静脉:位于肝小叶中央,壁薄多孔,收集肝血窦血液,并将血液汇入小叶下静脉。(2)肝板:呈凹凸不平板状结构,是肝小叶执行功能的重要结构,肝板相互吻合成网。肝板上有孔,使肝板相互通连。肝板由肝细胞排列而成,是肝内唯一的实质性细胞,数量多,高度分化,功能复杂。肝细胞体积大,呈多面体形,细胞核大而圆,位于中央、着色浅,核仁明显。胞质呈嗜酸性,含弥散分布的嗜碱性物质。电镜下可见丰富的粗面内质网、滑面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线粒体、溶酶体、过氧化物酶体等细胞器。(3)肝血窦:是位于肝板之间的腔隙,腔大而不规则,经肝板上的孔通连成网状管道。肝血窦中富含血液、肝巨噬细胞及大颗粒淋巴细胞。肝血窦内皮细胞上有大小不等的孔,孔上无隔膜,内皮细胞间隙大,细胞外无基膜,因此通透性很大;肝巨噬细胞能清除异物、衰老突变细胞,具有防御、免疫功能;大颗粒淋巴细胞在抵御病毒感染、防止肝内肿瘤及其他肿瘤的肝转移方面有重要作用。(4)窦周隙:为肝血窦内皮细胞与肝细胞之间的狭小问隙,是相互通连的网状管道。窦周隙中含血浆和贮脂细胞,肝细胞血窦面的微绒毛伸人窦周隙内。窦周隙是肝细胞与血液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贮脂细胞能贮存维生素A及合成网状纤维。(5)胆小管:是相邻肝细胞的细胞膜局部凹陷而形成的微细管道,在肝板内相互吻合成网,银染呈网格状,为胆汁排泄管道。肝细胞的微绒毛伸入其问,利于胆汁释放。相邻肝细胞之间形成连接复合体封闭胆小管,防止胆汁外溢。26.简述气管壁的结构特点。管壁分三层:黏膜、黏膜下层、外膜。(1)黏膜:①上皮: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由纤毛细胞、杯状细胞、刷细胞、基细胞和小颗粒细胞组成。纤毛细胞:数量最多,呈柱状,游离面有纤毛;杯状细胞:分泌黏蛋白,参与形成黏液性屏障;刷细胞:呈柱状,有微绒毛,功能未明,可能有感受刺激的作用;小颗粒细胞:为内分泌细胞,呈锥形,含分泌颗粒,调节呼吸道平滑肌的收缩和腺体的分泌;基细胞:呈锥形,为干细胞,可分化成其它细胞。②固有层:结缔组织,含较多弹性纤维。(2)黏膜下层:疏松结缔组织,内含混合性腺。(3)外膜:疏松结缔组织,有“C”型透明软骨环,缺

1 / 1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