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整合膜蛋白:镶嵌或横跨脂双层的膜结合蛋白。2.第一信使:细胞间的通讯要通过细胞间的信息细胞释放第一信使,经细胞外液影响和作用于其他信息接收细胞,第一信使并不直接参与细胞的物质和能量代谢。3.细胞内膜系统:广义概念指真核细胞内除质膜以外所有膜结构。狭义概念指细胞质内,结构、功能及发生上有一定联系的膜性结构的总称。04.染色质:在间期细胞中构成染色体的DNA、组蛋白及其他非组蛋白形成的线性复合物。05.核仁:细胞核内rRNA转录及加工产生核糖体亚基的结构,其构成包括纤维中心、致密纤维组分和颗粒组分。06.原癌基因:可促进细胞增殖的正常基因,其功能获得性突变形式为癌基因,具有促使细胞发生癌变的能力。7.共转移:蛋白质在游离核糖体起始合成并在膜旁核糖体继续合成同时向内质网膜转移的方式。这种肽链边合成边转移至内质网腔中的方式称共转移。08.桥粒:细胞与细胞间的一种锚定连接方式,在之膜内表面有明显的致密胞质斑,为与之连接的中间丝提供锚定位点。09.细胞凋亡:一种有序的或程序性的细胞死亡方式,是细胞接受某些特定信号刺激后进行的正常生理应答反应。010.联会复合体:减数分裂前期I染色体配对时,同源染色体之间形成的一种复合结构,既有利于同源染色体间的基因重组,也有利于同源染色体的分离。011.G。期细胞:有些细胞会暂时离开细胞周期,停止细胞分裂,去执行一定的生物学功能,这些细胞称为静止细胞,既G。期细胞。12.细胞外被:覆盖在细胞质膜表面的一层黏多糖物质。以共价键和膜蛋白或膜脂结合形成糖蛋白或糖脂,对膜蛋白有保护作用,并在分子识别中起重要作用。13.差速离心:根据颗粒大小和密度的不同存在的沉降速度差别,分级增加离心力,从试样中依次分离出不同组分的方法。014.钙调蛋白:一种高度保守、广泛分布的小分子Ca2+结合蛋白,参与许多Ca2+依赖性的生理反应与信号转导。015.分子开关:细胞信号转导过程中,通过结合GTP与水解GTP,或者通过蛋白质磷酸化与去磷酸化而开启或关闭蛋白质的活性。016.肌质网:肌细胞中的光面内质网,储存有高浓度的Ca2+。017.网格蛋白:又称笼形蛋白,是一类包被蛋白,由3条重链和3条轻链组成,组装形成多面体笼形结构,介导高尔基体到溶酶体以及胞吞泡形成等过程。18.细胞生物学:是研究细胞基本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它在不同层次上以研究细胞结构和功能,细胞增殖、分化、衰老与凋亡,细胞信号传递,真核细胞基因表达与调控,细胞起源与进化等为主要内容。019.凋亡小体:细胞凋亡过程中断裂的DNA或染色质与细胞其他内含物一起被反折的细胞质膜包裹,形成的圆形小体。凋亡小体被邻近细胞识别并吞噬。20.持家基因:又称管家基因,是指所有细胞中均要表达的一类基因,其产物是对维持细胞基本生命活动所必需的。021.锚定连接:通过细胞质膜蛋白及细胞骨架系统将细胞与相邻细胞,或细胞与胞外基质间连接起来。022.胞吐作用:携带有内容物的膜泡与质膜融合,将内容物释放到胞外的过程。23.配体:能与受体蛋白分子专一部位结合,引起细胞反应的分子。024.染色体:真核细胞分裂中期由DNA及其结合蛋白组成的高度压缩的棒状结构。025.核孔复合体:镶嵌在内外核膜上的蓝状复合体结构,主要由胞质环、核质环,核蓝等结构域组成,是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026:核纤层:位于核膜内侧,由核纤层蛋白组成的纤维状网络结构。027.主动运输:一种需要消耗能量的物质跨膜运输的过程。28.后转移:蛋白质在细胞基质中合成后,转移到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经加工后,再转移到线粒体、叶绿体、过氧化酶体等细胞器中称为后转移。029.细胞坏死:细胞受到意外损伤,如极端的物理、化学因素或严重的病理性刺激而发生的细胞被动死亡的形式。30.四分体:指的是在动物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减I)的前期,两条已经自我复制的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的四条染色单体的结合体。31.成熟细胞:不再分化的细胞。032.基粒:叶绿体中类囊体堆叠有序的排列形式。33.简单扩散:疏水的小分子或小的不带电荷的极性分子在以简单扩散的方式跨膜转运中,不需要细胞提供能量,也没有膜蛋白的协助,因此称为简单扩散。034.微丝:由肌动蛋白单体组装而成的细胞骨架纤维。35.分化:在某一正在发育的个体细胞中进行形态的、功能的特殊变化并建立起其他细胞所没有的特征,这样建立特异性的过程称之为分化。036.受体:任何能与特定信号分子(配体)结合的膜蛋白分子,通常导致细胞摄取反应或细胞信号转导。037.干细胞:分化程度相对较低、具有不断增值和分化能力的细胞。038.分子伴侣:一种与其他多肽或蛋白质结合的蛋白质,以防止蛋白质错误折叠、变性或聚集沉淀,对蛋白质的正确折叠、组装以及跨膜转运有意义。1.细胞的基本共性答。①.所有的细胞都有相似的化学组成。②.脂-蛋白体系的生物膜。所有的细胞表面均有由磷脂双分子层与镶嵌蛋白质构成的生物膜及细胞膜。③.dna-rna遗传装置。所有的细胞都有2中核酸即dna和rna,作为遗传信息复制和转录的载体。④.蛋白质合成机器-核糖体。核糖体毫无例外地存在于一切细胞中,是任何细胞(除开个别非常特化的细胞)不可缺少的基本结构,它们在翻译多肽链时,与mrna形成多聚核糖体。⑤.一分为二的分裂方式。所有细胞的增殖都以一分为二的方式进行分裂,遗传物质在分裂前复制加倍,在分裂时均匀地分配到2个子细胞内,这是生命繁衍的基础保证。2.试述细胞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内容。答。①.细胞核、染色体以及基因表达的研究。②.生物膜与细胞器的研究。③.细胞骨架体系的研究。④.细胞增殖及其调控。⑤.细胞分化及其调控。3.简述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主要区别。答。①、植物细胞所特有的结构:液泡、叶绿体、细胞壁。②、动物细胞所特有的结构:中心体。③、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叶绿体,有些还有成熟的大液泡,而且在分裂的时候有细胞板;动物细胞却没有。动物细胞有中心体,低等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没有。4.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答。最根本的区别是:①、是细胞膜系统的分化与演变。真核细胞以膜系统的分化为基础,首先分化为两个独立的部分,——核与质,细胞质内又以膜系统为基础分隔为结构更精细、功能更专一的单位——各种重要的细胞器。细胞内部结构与职能的分工是真核磁暴区别于原核细胞的重要标志。②、是遗传信息量与遗传装置的扩增与复杂化。这与第一点相互密切联系,由于真核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复杂化,遗传信息量相应随之扩增,即编码结构蛋白与功能蛋白的基因数首先大大增多。遗传信息重复序列与染色体多倍性的出现是真核细胞区别于原核细胞的另一重大标志。遗传信息的复制、转录与翻译是装置和程序也相应复杂化,真核细胞内遗传信息的转录与翻译有严格的阶段性与区域性,而在原核细胞内转录与翻译可同时进行,这也是两者区别的重要特征。5.膜泡运输有哪几种类型,各自转运物质的方向如何?答。①、包括copI有被小泡运输、copII有被小泡运输、网格蛋白有被小泡运输。②、copI有被小泡负责回收。转运内质网逃逸蛋白返回内质网。③、copII有被小泡介导从内质网到高尔基体的物质运输。④、网格蛋白有被小泡负责蛋白质从高尔基体TGN到质膜、胞内或溶酶体或植物液泡的运输,在受体介导的细胞内吞途径中负责将物质从质膜运到细胞质,以及从胞内体到溶酶体的运输。6.试述高尔基体的主要功能。答。①、高尔基体的主要功能是参与细胞的分泌活动,将内质网合成的多种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与包装,然后运送到细胞的特定部位或分泌到细胞外。是细胞内物质运输的交通枢纽。②、高尔基体与细胞的分泌作用——蛋白质的运输③、蛋白质的糖基化及其修饰④、蛋白质水解和其他加工过程7.溶酶体膜有何特点与其自身相适应?答:①、溶酶体嵌有质子泵,向内运输质子,以形成和维持酸性内环境。②、溶酶体具有多种载体蛋白,用于水解的产物向外转运。③、膜蛋白高度糖基化,防止自身膜蛋白被含有的水解酶降解。8.为什么说线粒体和叶绿体是半自主性细胞器?答。因为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含有质体,它们是一些环状DNA,可以编码一些蛋白质,但是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功能所需要的大多数蛋白质还是由细胞核表达形成的。另外,线粒体和叶绿体不能在分裂的细胞中凭空产生,而是依靠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分裂增殖,然后再分裂的两个细胞中分配,这一点是它们被称为半自主遗传细胞器的主要原因。9.概述核仁的超微结构和功能结构:①.纤维中心。在电镜观察下,纤维中心(FC)是包埋在颗粒组分内部的一个或几个浅染的低电子密度的圆形结构。②.致密纤维组分。在电镜观察下,致密纤维组分是核仁超微结构中电子密度最高的部分,呈环形或半月形包围FC,由致密的纤维构成,通常见不到颗粒。③.颗粒组分。在活跃的细胞好的核仁中,颗粒组分是核仁的主要结构。功能:①.RNA基因的转录②.RNA前体的加工成熟③.核糖体亚单位的组装10.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分裂期各时期(包括胞质分裂)的主要特征答。前期:核膜消失,核仁解体。两级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染色质高度螺旋化变成光镜可见的染色体形态,散乱排列在纺锤体内。每条染色体由连接在一个中心体上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构成。中期: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细胞中心的假象平面),此时染色体螺旋化程度最高,是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被纺锤丝牵引着分别移向两极。末期:在两极核膜和核仁重新出现,形成新的细胞核,纺锤丝消失,染色体解螺旋恢复为染色质丝形态,在原来赤道板的位置出现细胞板,细胞板向四周延伸成为新的细胞壁,原来一个细胞分裂为两个子细胞。胞质分裂:在细胞赤道板位置形成细胞板,并向周围扩展形成细胞壁,将细胞质分成两部分。11.细胞周期中有哪些主要检测点,各起何作用?答。①、G1期检验点(靠近G1末期):酵母——Start;动物细胞——限制点RestrictionPoint:主要监测细胞的大小和环境状态,如果条件合适,就会激发DNA复制,使控制系统向前移动。是细胞周期的主要控制点,决定细胞能否分裂。②、G2检验点(在G2期结束点):检测细胞的大小,细胞所处的状态,以及细胞内DNA是否复制完毕,如果这些条件合适,就会进入有丝分裂。③、中-后期检验点:纺锤体装配检验点(在中期末)监测所有的染色体是否都与纺锤体相连,并排列在赤道板上;检测MPF是否失活,否则不能进行有丝分裂和胞质分裂。12.细胞衰老过程中,其结构发生了哪些主要变化?答:①细胞核的变化:核膜内折,染色质固缩,核仁不规。②内质网的变化:排列无序、趋于解体、总量减少。③线粒体的变化:数量随龄减少,体积随龄增大,多囊体出现。④致密体(脂褐质)的生成:是由溶酶体或线粒体转化而来的。它是自由基诱发的脂质过氧化作用的产物。⑤膜系统的变化:膜系统呈凝胶相或固相。⑥高尔基体和溶酶体的变化:数量随衰老明显增多。⑦蛋白质合成的变化:合成速率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