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做科学试验的爱迪生胡适今天很高兴能参加爱迪生113年的纪念会。科学的本身是试验,爱迪生真是终身作试验的工作。他11岁时就在他家的地窖里做化学试验;12岁时他火车上卖报纸卖糖果,它就在火车的行李车上做化学试验。15岁时,他开始学电报,就开始做电学试验,要改进电报的器材和技术,从此他就终身没有离开电学试验,就给电学开辟了新天地,给世界开辟了新文明,给人类开辟了簇新的世界。从11岁开始做科学试验,直到他84岁去世,他整整做了73年的试验工作。所以我们称他终身做试验的科学圣人。他每天只睡四个钟头的觉,至多只睡六个钟头。他每天做十几个钟头的工作,它的一天抵别人的两天。他做了70年的试验,就等于别人做了140年的试验工作。中国的懒人,有两首打油诗,一首是懒人恭维自己的:五十只静坐,一日当两日。人活六十年,我活百六十。还有一首诗嘲笑懒人的:无事昏昏睡,睡起日过午。人活七十年,我活三十五。睡四个钟头觉,做二十终点科学试验,活了84岁,抵别人的170岁——这是科学圣人的生活。在新泽西州的WestOrange的爱迪生实验室里——现在是“国家爱迪生纪念馆”的一部分,——保存着2500册它的试验纪录,每测有250页,或300页。最早的一册是他31岁(1878年)的纪录。单是“白热电灯”的种种试验,就记满了200册!他用了几千种不同的材料做试验——各种矿物、金属,从硼砂到白金,后来又试验炭化棉丝,居然能燃烧40多个钟头,——后来又试验了几百种可以烧作炭精丝的职务,——最后才决定用日本京都府下的八幡地方所产的竹子做成最适用的炭精丝电灯泡。科学实验是发现自然秘密,证实学理,解决工业技术问题的唯一方法。在他80岁时,有人请问他的生活哲学是什么,他说,他的生活哲学只有一个词:“工作”,“把自然界的秘密揭开来,用他们来增加人类的幸福,这样的工作时是我的生活哲学”。他的试验并不都是创造的、空前的。但他那处处用严格的实验方法来解决工业问题的精神,他那终身做试验的精神,他那每次解答一个问题总想做到最好最完美的精神,他那用组织能力来创大规模的工业试验室与研究所的模范,可以说是创造的、空前的。(现今美国有4000个工业研究试验所,都可以说是仿效爱迪生的实验室的。)他的绝大多数的实验与发明(他一生得到专利权的发明有1100件),都是用前人的失败与成功作出发点的。他说:煤灰我要发明什么东西,我总要先翻读以前的人在那个问题上做过了什么工作(图书馆里的书正是为了这个用处的)。我要看看以前花了大功夫,花了大经费,做出了一些什么成绩。我要用从前人做过的几千次实验的资料做我的出发点,然后我在做几千次实验。这是他做实验的下手方法。他在1921年1月曾说:我每次想做一件尽善尽美的工作,往往碰到100尺高的花岗石的高墙。碰来碰去,总过不了这百尺高墙,我就转到别的意见工作去用工。有时候,——也许几个月之后,也许几年之后,忽然有一天,有一件什么东西被我发明了,或是别人发明了,——或者在这个世界的某一角落,有一件新事物出现了,——我往往能够认识那件新发明可以帮助我爬过那座高墙,或者爬上去几十尺。我从来不是我在任何情况之下感到失望。我记得,我们为了一个问题作了几千次试验,还没有解决那个问题。我们的一个同事,在我们最得意的一次实验失败后,就灰心了,就说我们不会找出什么来了。我还是高高兴兴得对他说,“我们不是已经找出不少了吗?”我们已经确实知道这条路走不通了,以后必须另走别的路子。只要我们确已尽了我们最大的思考与工作的努力,我们往往可以从我们的失败力学到不少的东西。这是爱迪生做科学实验,经过几千次失败而永不灰心失望的精神。他在十二三岁时,耳朵就聋了。他一生是个聋子,但他从不因此减少他工作的努力。他在78岁时(1925年),曾有一篇文字说他的耳聋于他只有好处,于世界也只有好处。他说:因为我是个聋子,我就把Sesroit的公立图书馆做成我的避难所,从每一个书架的最低一层读起,一本一本的读,一直读到最上层。我不是单挑几本读,我把整个图书馆都读了。以后我买了一部Swoin出版的最廉价的百科全书,我也从头到尾全读了。……胡适诗人、文学家,著有《中国哲学史大纲》(卷上)、《白话文学史》(上卷)、《中国章回小说考证》、《胡适文存》等,诗集《尝试集》是我国现代最早出版的新诗集。本文节选自《胡适代表作》,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