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地理学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经济地理学第一章1.20世纪的经济地理学大致可分为史志描述、商业地理和经济地理学三个阶段。2.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迁编写的《史记》中有“货殖列传”一章,记载他游历黄河流域和长江中下游的见闻,包括人口、经济、物产、贸易和城市等。3.苏格兰学者奇泽姆1889年出版了《商业地理手册》。4.经济地理学这个学科名称是1760年俄国科学家罗蒙诺索夫在他的《地理考察》笔记中首次提出来的。5.1882年,德国的地理学家葛茨在《《柏林地理学会志》上发表《经济地理学的任务》一文,提出科学鉴定科学系统的经济地理学。6.20世纪的经济地理学发展特点:1)研究区域尺度的变化;2)研究企业组织的变化;3)研究思维方法的变化;6.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7.研究对象:经济活动的内容、经济活动区位、经济活动空间组织、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8.学科体系:1)通论经济地理学;2)区域经济地理学;3)部门经济地理学;4)公司(企业)地理学。9.当前经济地理学的理论研究重点:1)人地关系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研究;2)全球与地方关系的理论研究;3)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的理论研究;4)区域经济发展的公平与效率关系;5)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第二章1.区位:在本书中主要是指人类经济活动所占有的场所。2.区位条件:是区位所特有的属性或资质。3.区位因子:是指影响区位主体分布的原因。分为经济因子和非经济因子。4.要素投入对经济活动区位的一般影响:(1)土地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①主要是通过自身的特性及其所处经济区位对经济活动发生影响的;②另一种是作为作业空间和活动场所,像工业、交通以及城市建设土地利用等。在这种土地利用形态中,土地所处的经济区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2)原材料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原材料因子主要是通过原材料的可运性、运费大小、可替代性、自身价值及其在产品成本中的构成状况对经济活动区位施加影响;(3)能源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当地的能源供给保证度是许多企业选择区位的标准之一;(4)资本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①固定资本的地理惯性使得固定资本成为大型装置型工业企业选择区位的重要考虑因素。②资金尤其是融资条件,对企业经济活动尤其是小型企业的创立与发展至关重要;(5)劳动力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①劳动力成本的空间差异;②劳动力成本;③劳动力素质;④劳动力移动(大城市地区劳动力的质、量都会比其他地区体现出优势,因而对于劳动力力需求较高的企业或者产业来讲,具有较强的吸引力);5.市场规模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①市场规模直接影响到经济活动的存续;②区位的市场影响力的地域范围,直接影响着当地经济活动的类型与规模;6.产业规模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①产业间紧密合作的可能;②“互补产品”的“需求拉动”作用;③有利于专门化服务设施和机构的发展;④相关行业企业密集可以改善信息环境。7.政策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政府往往通过规划和对特定地区的基础设施投入以及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经济政策的实施,并采取率先投入、提高当地期待收入等手段促进经济活动向政府鼓励的地区发展,引导经济活动的空间布局。8.交通要素:交通线、交通流、地域。9.定价制度:距离比例定价、区段定价、远距离递减定价和均一定价。(具体看一下适用于什么情况)10.交通网的密度:是指在某一区域内单位面积的运输线路的总长度,当然也必须考虑到运输线路的类型以及总通过能力的差异。11.交通网密度越大,交通越便利。12.交通网连结度:表示交通网络的发达程度。13.通达度:是衡量网络中点之间移动的难以程度的指标,可以用通达指数和分散指数来衡量。14.分散指数:是用来衡量网络系统中总的通达程度与联系水平的指标。15.分散指数越小,说明网络内部联系水平较高,通达性越好。第三章1.杜能农业区位理论的理论前提:(“孤立国”的假定条件)(1)肥沃的平原中央只有一个城市;(2)不存在可用于航运的河流与运河,马车是唯一的交通工具;(3)土质条件一样,任何地点都可以耕作且收成相同;(4)距城市80km之外是荒野,与其他地区隔绝;(5)人工产品供应只来源于中央城市,而城市的食物供给则主要来源于周围平原;(6)矿山和食盐坑都在城市附近。另外,企业经营型农业即合理的农业,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农业,因此,追求利益最大化也是其重要的前提条件。2.理论形成机制:(1)运费与距离和重量成正比;(2)纯收入是距离的函数;(3)每一种生产方式均有运距和收益的曲线,曲线的斜率不同;(4)农场主选择收益最大的农作物生产。3.理论的局限性:杜能圈是一种完全均质条件下的理论模式。因此他考察了河流和其他小城市的影响以及谷物价格和土质的影响。4.杜能圈:第一圈:自由式农业圈。为距离城市最近的农业地带,主要种植或生产易腐难运的作物和产品,如:蔬菜、果品、鲜奶等。本圈大小由城市人口规模所决定。第二圈:林业圈。生产供给城市用的薪材、建筑用材、木炭等,由于重量和体积均较大,从经济性角度考虑必须在城市近处(第二圈)种植。第三圈:轮作式农业圈。没有休闲区,在所有耕地上种植农作物,以鼓舞(麦类)和饲料作物(马铃薯、豌豆等)的轮作作为主要特色。杜能提出每一块地的六区(马铃薯、大麦区、苜宿区、黑麦区、豌豆区、燕麦区)轮作。其中耕地的50%种植谷物。第四圈:谷草式农业圈。为谷物(麦类)、牧草、休耕轮作地带。杜能提出每一块地的七区轮作。同第三圈不同的是总有一区位休闲区,七区轮作为第一区黑麦区,第二区大麦,第三区燕麦,第四、五、六区为牧草,第七区为荒芜休闲地。全部耕地的43%为谷物种植面积。第五圈:三圃式农业圈。此圈是距城市最远、也是最粗放的谷作农业圈。三圃式农业将农家近处的每一块地分为三区(黑麦区、大麦区、休闲区),三区轮作,即为三圃式轮作制度。远离农家的地方则作为永久牧场。本圈全部耕地中仅有24%为谷物种植面积。第六圈:畜牧圈。此圈是杜能圈的最外圈,生产谷麦作物仅用于自给,而生产牧草用于养畜,以畜产品如黄油、奶酪等供应城市市场。据杜能计算本圈层位于距城市51~80km处。此圈之外,地租为零,则为无人利用的荒地。5.理论重点:(1)运费指向论:①原料指数(Mi)>1(或区位重量>2)时,工厂区位在原料地,只用损重原料;②原料指向(Mi)<1(或区位重量<2)时,工厂区位在消费地,使用遍在原料和纯原料;③原料指数(Mi)=1(或区位重量=2)时,工厂区位在原料地、消费地都可(自由区位)。(2)劳动力成本指向论(临界等费用线:在综合等费用线中,与低廉劳动力供给地L的劳动力成本节约额相等的那条综合等费用线称为临界等费用线)(3)集聚指向论6.运费指向论的应用:(1)原料指数大于1的工业:钢铁业、水泥业、造纸业、面粉业、葡萄酒酿造业和乳制品业等;(2)原料指数小于1的工业:啤酒酿造业、清凉饮料制造业和酱油制造业等;(3)原料指数大致等于1的工业:石油精制工业、机械器材组装工业和医疗器械制造工业。第四章1.中心地三原则:(1)在市场原则基础上形成的中心地系统也称为K=3的中心地系统;(2)在交通原则基础上形成的中心地系统称为K=4的中心地系统;(3)在行政原则基础上形成的中心地系统也称作K=7的中心地系统。2.三原则适合的条件:(1)市场原则适用于由市场及其市场区域构成的中世纪的中心地的商品供给;(2)交通原则适用于如19世纪交通大发展时期,以及新开拓的殖民地国家;(在文化水平高、工业人口多的区域,交通原则比市场原则的作用大)(3)行政原则比较适合用于具有强大统治机构的绝对主义时代,或者像社会主义国家以行政组织为基础的社会生活。3.影响零售业区位决策的基本因素:(1)是消费市场状况;(2)购物空间的接近性;(3)零售业间的竞争状况;(4)地价4.核心部特点:高度的土地利用、空间垂直发展、白天人口集中和特殊职能布局等特征。5.边缘部的特点:土地面积相对广、土地利用密度不高、职能的空间分化。(在周边部分布着轻工业、交通站点、具备仓库的批发业、汽车销售和修理业、特殊服务业以及住宅区,各自不仅相互联系,而且每一部分与核心部和城市内部的其他区域,以及别的城市有着职能的联系)6.服务业类型:(学会判断)(1)是以个人和家庭为对象,提供日常服务活动的服务业。(2)服务业以企业(或行政机关等办公机构)为对象,是为其提供运营活动产生的服务性需求的经济活动。(3)是具有办公机构性质职能的服务业。第五章1.企业增长动因:规模经济、内部交易、技术优势和经济激励。2.企业增长的战略:横向一体化、纵向一体化、多样化。3.横向一体化:指企业现有生产活动的扩展并由此导致现有产品市场份额的扩大。4.纵向一体化:指企业向原生产活动的上游和下游生产阶段扩展。5.企业空间增长阶段:阶段一:企业形式十分简单,生产单一产品、具有一个工厂。组织功能单一,仅管理一个工厂的生产。没有战略、管理和日常运作的决策等级划分。该阶段的企业空间格局以单区位为特点。阶段二:随着企业生产规模和地理分布范围的扩展,引起组织的劳动分工。该阶段的企业空间格局特点是不同功能部门在空间上的分工,变为多区位企业。阶段三:随着企业的增大,企业生产活动走向多样化。这是组织结构也发生着相应的变化,形成多分部结构。公司组织结构上产生三个等级:高层管理、战略决策;控制、协调和管理决策;以及企业日常运作管理。6.企业空间扩张规律:接触扩散(即地理扩散过程是由近及远进行的)、等级扩散(即经济或社会现象的扩张是沿着一定等级规模的地理区域进行的)7.四个企业空间演变模式的特点:①展示了公司从单厂到多厂、单区位到多区位的扩张过程;②在公司扩张中,销售起先导作用,其次为生产机构的建立;③市场占领促进公司的扩张。8.公司组织结构的主要类型:功能部结构、产品部结构、区域部结构、顾客部结构、矩阵结构。第六章1.跨国公司:是多区位公司的一种特殊类型。是指在两个以上国家具有生产或实际性经营活动的公司。2.产品周期理论(弗农):新产品阶段、成熟产品阶段和标准产品阶段(各产品阶段会把区位选择在哪个地方,为什么?)(1)新产品阶段:需要较高的科学技术水平、良好的通讯接触条件以及较高的消费水平。主要出现在发达工业国的都市中心。集中于主要工业国,产品通过出口供应他国市场。(2)成熟产品阶段:产品的设计和生产已经实现部分标准化,无需进行较大改变。企业开始更多地关注生产成本,会在出口与投资他国生产之间进行利益权衡。当出口商品的边际生产成本加上运输成本大于在当地直接生产的平均生产成本时,企业便会选择直接投资。由于该阶段产品的市场只要在发达国家,其直接投资的对象以发达国家为主。(3)标准化产品阶段:产品完全定型,生产技术标准化,生产区位的选择以生产成本最低点为准则。而此时产品的市场也扩延至发展中国家。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会趋于把生产和装配业务转移到劳动力成本很低的发展中国家。产品生产区位转移的结果,使得初始发明此产品的国家变为该产品的进口国。3.折衷理论的三优势:企业的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区位优势4.跨国投资的围观区位选择:外国直接投资区位,有三个显著特征:趋于经济中心区、邻国边界区和文化社会关系密切地区。5.公司总部的区位要求:(1)便利的交通运输;(2)及时的信息获取;(3)便于与关键人员随时接触。6.公司总部的实际区位:公司总部应趋于选择主要大都市。7.在宏观尺度上,跨国公司一般很少将其总部从其母国移往他国。至多发现有的跨国公司将其总部的一部分迁往他国。8.研究与开发(R&D)的区位要求:①接近科研机构和贸易组织,以获取市场需求信息和科技支持;②接近数量充足、高素质的劳动力供应地,以满足研究、开发和试制生产等对劳动力的需求;③接近心产品的使用者,以便及时对样本及新产品的性能、消费者偏好提供反馈意见,并引导消费。9.研究与开发(R&D)区位应该趋于大都市区和科研机构集中区。在空间上也应趋于倾向于公司总部所在地。大型跨国公司多集中于母国10.公司生产单位的区位特征:(1)全球集中生产型:这类公司生产活动集中在一个区位(或一个区域、一个国家),通过销售网络,将产品销往世界各地市

1 / 2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