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新常态下的挑战与机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经济“新常态”下的挑战与机遇自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各国的经济都在坎坷中前行。面对我国在过去三十年经济高速发展所带来的成就的同时,也要回归理性来正确看待发展过快所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当前我国面临的国际、国内严峻的经济形势,中国主动提出经济进入“新常态”,使我国经济顺利实现软着陆。一、经济“新常态”提出的背景和特点经济“新常态”的提出,不是空穴来潮,是根据当前国际、国内的经济形势,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目标提出来的新观点、新措施。(一)背景1、国际经济形势背景(1)美国:经济正在缓慢复苏当年,美国的“两房”债务危机引爆全球金融危机,而现在,应该讲美国是第一个从危机的“泥潭”中慢慢走出来的国家,“适度”的量化宽松、科技的创新和制造业的重振使美国取得了新的经济增长动力。2014年12月1日,美联储发展全国经济形势调查报告说:从10月上旬到11月中旬美国经济正在复苏,但步伐依旧缓慢。报告根据美联储所属12家地区储备银行的最新调查结果显示:国制造业继续扩张,非金融服务业稳步发展,节日消费需求预期出现增长(主要集中在生活必需品上),旅游业开始变旺,新车销售上升,房地产市场依旧不景气,信贷状况保持稳定。(2)欧元区:经济继续下行,欧元危机仍然没有解除由于欧元设计的先天不足,加大了欧元央行的宏观调控难度。欧元区国家都为了自己国家的利益出发来考虑问题,并且各国的经济状况和经济实力不同,发展水平不一致,高负债的国家对整个欧元区国家的经济形成拖累,由原来的金融危机演变成债务危机,使有些国家原本脆弱的经济雪上加霜。为防止欧元区经济进一步下滑,欧洲央行2015年1月推出了每月600亿欧元的债券购买计划,以重振欧元区经济和对抗通缩,到明年9月,该行将购买超过1万亿欧元资产,包括政府和私营部门的债券,并有可能延长该项计划,力求将欧元区通胀推高至略低于2%的目标。在德国施加强大压力后,欧洲央行内部同意,各国央行将承担本国债务违约或重组所造成亏损的大部分责任。(3)日本:经济熊市不改人口老龄化、创新动力不足和资源的匮乏成为困扰日本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安倍上台后,对日本经济低迷采取了三项措施:一是货币宽松,二是加大政府支出,三是剌激私人投资。但是从日本2013年第四季度的数据显示:2013年第四季度日本GDP同比增长1.0%,环比增长仅为0.3%,同比增长大大低于此前预期的3%至4%,其中:第四季度的个人消费仅增长0.5%,出口增长仅为0.4%,日本央行每月向市场投入近8万亿日元资金,造成流动性严重过剩。(4)新兴市场国家:忍受经济调整的阵痛新兴市场国家都是一些发展中国家,美国的量化宽松时,使得大量的国际资本大量流入这些国家,造成了这些国家在金融危机到来之后短暂的经济繁荣。可是随着美国退出量化宽松以及大量的制造业回流美国本土,大量的资本又从这些国家流出,从而造成一些经济结构性的问题,需要新兴市场国家较长一段时间去消化。2、国内经济形势背景2010年,我国经济总量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2014年我国GDP为10万亿美元,而美国为16万亿美元,中国与美国的差距进一步缩小。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为我国经济社会以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也对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些深层次的矛盾给予了科学的认识和正确的评价。总的来说,我国现在面临增长速度换档期、经济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三期叠加”阶段,这“三期”也是我们以后所要面临的主要挑战,后面我会作进一步的分析。(二)经济“新常态”的特点2014年5月习近平在河南考察时首次提及“新常态”,在6个月后的11月9日,习近平在北京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发表演讲时,把“新常态”作为执政新理念作了系统阐述。他认为中国经济的新常态有几个主要特点:速度——“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结构——“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这也是对经济“三期叠加”阶段开得一剂良药。二、经济“新常态”带来的挑战1、GDP由过去的追求数量转变为与追求质量并存过去,我们把GDP的增长速度作为对地方政府考核的主要指标,所以地方政府为了业绩,过多地干预市场,盲目投资,扩大产能,甚至有些地方付出一切代价、不顾一切后果,去追求这个“数字”,最后出现了破坏生态环境、浪费土地资源、侵占农民利益、产能大量过剩等一系列的问题。我们在这么多年两位数的GDP增长速度的背后,没有把“数字”背后的质量做综合的评价和考核。习近平讲我们经济要发展,我们也要青山绿水,要让我们的老百姓记得住“乡愁“。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护环境,节约资源,这就是对我们地方政府官员的一大挑战。并且,我们将告别GDP的崇拜,对地方政府的政绩考核不再唯GDP论英雄,将加大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的考核。2、社会投资由政府主要向民间资本积极参与过渡过去,我国大量的社会投资由政府所主导,从而形成庞大的地方债务。我国的地方俩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是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政府为企业贷款担保等),二是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三是其他债务。有公开数据显示:2012年底债务余额中,银行贷款和发行债券分别占78.07%和12.06%。截止2013年6月末,地方政府性债务中商业银行贷款余额共约10.12万亿元,银行贷款占地方债余额比例为56.56%。由此可推算,2013年6月末地方政府性债务达17.89万亿元,加权平均利息率按6.35%计算,未来每年利息支出超过1.1万亿元。如此一个庞大的数字,让许多地方政府被压得喘不过气来。近两年来,银行出现“钱荒”的重要原因也是银行借给政府的钱到期还不上所产生。民生要改善,社会事业要发展,公共服务领域的投资不能少。怎么办?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政府一些服务性的工作要外包给社会组织,公共服务领导要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打破原来的“玻璃门”。当前,最好的模式应该是PPP模式。PPP模式最初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在英国产生的,Public—Private—Partnership的字母缩写,是指政府与私人组织之间,为了合作建设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或是为了提供某种公共物品和服务,以特许权协议为基础,彼此之间形成一种伙伴式的合作关系,并通过签署合同来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确保合作的顺利完成,最终使合作各方达到比预期单独行动更为有利的结果。公私合营模式(PPP),以其政府参与全过程经营的特点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PPP模式将部分政府责任以特许经营权方式转移给社会主体(企业),政府与社会主体建立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全程合作”的共同体关系,政府的财政负担减轻,社会主体的投资风险减小。PPP模式比较适用于公益性较强的废弃物处理或其中的某一环节,如有害废弃物处理和生活垃圾的焚烧处理与填埋处置环节。这种模式需要合理选择合作项目和考虑政府参与的形式、程序、渠道、范围与程度,这是值得探讨且令人困扰的问题。3、货币政策向定向宽松转变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央启动了4万亿为了救市计划,再加上地方配套资金达10余万亿,如下图所示,M1和M2大幅上升,M1反映着经济中的现实购买力;M2不仅反映现实的购买力,还反映潜在的购买力。若M1增速较快,则消费和终端市场活跃;若M2增速较快,则投资和中间市场活跃。M2过高而M1过低,表明投资过热、需求不旺,有危机风险;M1过高M2过低,表明需求强劲、投资不足,有涨价风险。大量的资金涌入市场,直接造成“蒜你狠”、“姜你军”,房价飞涨,同时,地方政府也抓住机会盲目上项目,盲目扩大产能,最后造成产能过剩。有数据统计,在2013年6月末,我国人民币存款余额首次突破百万亿大关,达100.91万亿。这说明市场上有大量的货币。那么,还能不能象以前一样,无序地投放货币呢?不能了。现在,中央的货币政策思路是:总量稳定、结构优化。如何优化?就是要将房地产、地方平台、产能过剩领域的资金抽回来,投入到高铁、棚户区改造、生产性服务业、三农等这些稳增长扶持领域中去。4、严控“两高一资”,消化过剩产能我们以前太多数行业是粗放式发展,所以高能耗、高污染、资源型的产生占主导。就拿钢铁行业来说,我国的钢铁产量占全球的70%,可是特种钢、优质钢少,太多数是粗钢。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朱继民2015年1月29日在“中钢协2015第一季度新闻发布会”上说:2014年中国大中型钢铁企业实现销售收入近3.6万亿元,实现利润304亿元,增长40.36%,但销售利润率却仅仅为0.85%,盈利水平仍然非常低下。但它所消耗的能源和造成的环境污染却是巨大的。除钢铁外,还有大量的行业出现产能过剩,下图是2013年统计的数据。如何控制“两高一资”,必须依环境保护法和大气污染防治法,政府严格执法,认真履职;民众积极参与,加强监督;企业技术创新,转型升级,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消化过剩产能,中央也给出了总体思路:消化一批,转移一批,整合一批,淘汰一批。制定了三大目标,八项任务。三目标是:产能规模基本合理,发展质量明显改善,长效机制初步建立。八项任务是:严禁建设新增产能项目,妥善处理在建违规项目;清理整顿建成违规产能,加强行业规范和准入管理;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引导产能有序退出;推进企业兼并重组,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扩大国内有效需求,着力改善需求结构;巩固扩大国际市场,扩大对外投资合作;突破核心关键建设,加强企业管理创新;全新政府管理,营造公平环境,完善市场机制,建立长效机制。将“结构不合理”、“资源环境代价大”、“经营方式粗放”的“枕木”换上“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少”的新“枕木”,让经济的列车走更稳、更高效。5、出口占比下降中国经济中投资、消费和出口这“三驾马车”二升一降。出口占比下降,既有国内自身的原因,又有国际因素的影响。在国内,原来出口型的企业多以低端制造业为主,产口附加值低,再加上国内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人民币的升值,极大地压缩了企业的利润空间,特别是一些劳动密集型的企业,付完劳动工资和税费之,利润率几乎为零,所以这两年有大量的这些企业倒闭、破产。其中一些企业转移到非洲、东南亚等劳动力成本低的国家去生产。在国际上,全球经济不景气,欧洲出现通缩,购买力下降,美国制造业回流,等等这些因素都对我国出口企业产生巨大的影响。三、经济“新常态”下的机遇机遇与挑战同在,我们在面对经济下行挑战的同时,也存在着许多新的机遇。1、“一路一带”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中国是世界上的文明古国,古丝绸之路曾给中国带来的了富强、文明和友谊。而今,习近平在2013年9月和10月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这种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得到沿线国家的积极响应和参与。据统计,“一路一带”沿线有26个国家和地区,覆盖人口44亿,占全世界人口的63%,经济规模21万亿美元,占全世界的29%,货物和服务出口占全世界23.9%,铁路总里程达8.1万公里。2013年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的贸易额超过1万亿美元,占中国外贸总额的1/4。过去10年,中国与沿途国家的贸易额年均增长19%。未来5年,中国将进口10万亿美元的商品,对外投资将超过5000亿美元,出境游客数量约5亿人次,周边国家以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将率先受益。2、城镇化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城镇化的核心就是农业人口转移到城市来居住,为数以亿计的中国人从农村走向城市、走向更高水平的生活创造新空间。从经济发展规律来看,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发展,必定要推进城镇化,无论哪个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历史中都有这么一个过程。根据2012年的统计数据,我国城镇化率按户籍人口计算约为35%,按常住人口计算为52.57%,71182万人。针对我国的城镇化,在2020年国家城镇规划目标中指出将要推进“三个1亿人”的城镇化。所谓“三个1亿人”的实施方案,我们城镇化规划提出到2020年,使大约一亿具备条件、也有意愿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各类城市和城镇;第二个1亿通过加大棚户区、城中村的改造力度,使大约一亿生活在棚户区和城中村的常住人口改善居住条件;另外一个1亿人通过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和城镇化进程,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