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计算机人才需求的调研报告为了对计算机学科的教学进行指导,制定出符合我国当前以及未来若干年情况的计算机专业发展战略、办学规范和评估标准,教育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计算机专业分委员会(以下简称教指委)成立了专门的课题组,开展了《计算机学科专业发展战略》、《计算机学科专业办学规范》和《计算机专业教学评估方案》三个课题的研究。信息化社会所需要的究竟是什么样的计算机人才?为什么需要这样的计算机人才?有必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的调查与分析,从而为确定我国计算机专业教育的发展方向提供基本的依据。2004年上半年,教指委采用走访用人单位、问卷调查、资料收集与分析等手段,就我国信息化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北京大学张铭副教授、东北大学赵宏教授设计了问卷,并广泛征求了许多IT行业管理者的意见,方正公司王会民、百度公司刘建国、人大金仓公司任永杰、东方通科技公司牛合庆等对问卷提出了详细的修改意见,北京大学李晓明教授最后审定了问卷内容。调查所涉及的用人单位有IBM、方正、联想、东软、中软、Synopsys、百度、网迅、Motorola、中兴通讯、人大金仓、西安航空计算技术研究所等。到企业访谈的主要有李晓明、陈道蓄、马殿富、赵宏、周兴社、张铭等教指委委员以及《计算机教育》杂志社的有关人员。本文给出了本次调查工作的主要数据分析情况,并以“基本判断”的方式阐明了我们从中形成的一些观点。一、计算机人才需求的宏观背景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是由社会发展大环境决定的,我国的国家信息化进程已经并将继续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产生重要的影响。1.国家信息化的目标信息化关系到经济、社会、文化、政治和国家安全的全局,已成为未来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信息化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竞争力、现代化程度、综合国力和经济成长能力的重要标志。《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信息化重点专项规划》指出,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是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要把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放在优先位置,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十五”时期,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发展方针是:统筹规划、资源共享、应用主导、面向市场、安全可靠、务求实效。我们的基本判断是:*国家和社会对计算机专业本科生的人才需求,必然与国家信息化的目标、进程密切相关。*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推进,国家政策必然反映全球竞争和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因此我们必须关注由全球化和市场经济所导致的人才需求走向。2.国家对国内计算机市场的分类定义随着计算机应用,尤其是网络应用的普及,“计算机”这个词的含义近年来在我们的社会中已经发生了很大程度的泛化。这在信息产业部发布的关于计算机市场构成的报告中有明显反映。该报告称计算机市场由硬件、软件和信息服务市场构成。其中:*计算机硬件市场由主机、外部设备、应用产品、网络产品和零配件及耗材市场五部分构成。*软件市场由平台软件、中间软件和应用软件三部分构成。其中:*我国平台软件市场由操作系统、数据库及其开发工具、系统及网络管理软件和其他平台软件四部分构成。*我国中间软件市场主要包括计算机网络安全软件和中间件产品。*我国应用软件市场分为行业通用软件、行业专用软件和通用类软件三部分,又以行业专用软件市场为主流。*信息服务市场分为软件支持与服务、硬件支持与服务、专业服务和网络服务四部分。其中,专业服务市场又分为系统集成、IT教育培训服务、IT咨询服务和IT外包服务四部分。我们的基本判断是*计算机市场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对计算机人才的层次结构、就业去向、能力与素质等方面的具体要求。因此,下面谈及的“计算机人才”的含义将和计算机市场的这种描述相对应。3.关于计算机产品与核心技术的国家政策的变化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国对计算机硬件、平台软件和中间软件的产业政策是以引进和仿制为主。但是,在台海局势变化、我国加入WTO等重大事件的促进下,政府从国家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迅速地采取了有效措施,支持并推进有自主版权的计算机产品与核心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国务院《振兴软件产业行动纲要(2002年至2005年)》中指出,国家科技经费向软件产业倾斜,重点支持面向产业化的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和重大关键共性软件技术研究开发,主要包括操作系统、大型数据管理系统、网络平台、开发平台、信息安全、嵌入式系统、大型应用软件系统、构件库等基础软件和共性软件。近年来,国家在自主研制开发高性能CPU、网络与系统安全设施、国防军事装备系统等方面给予了强有力的支持,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资源。我们的基本判断是*从国家的根本利益来考虑,必然要有一支计算机基础理论与核心技术的创新研究队伍,需要高校计算机专业培养相应的研究型人才。4.计算机行业应用市场的结构特征当然,目前我国计算机市场的主体仍然是行业应用市场。在国家“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的指导下,行业应用市场总体上保持稳定增长,但行业间需求不一,增长各异。目前,对计算机、软件和信息服务需求量较大的行业是:电子政务、电信业、民航业信息化、银行业网络改造、电力业,以及中小学“校校通”工程。在计算机行业应用市场中,软件占有重要的地位。近年来,我国软件市场一直是应用软件占有最大的市场份额,如图1所示。我们的基本判断是:*目前,国内的大部分IT企业(包括跨国公司在华的子公司或分支机构),都把满足国家信息化的需求作为本企业产品的主要发展方向。这些用人单位需要高校计算机专业培养的是工程型人才。*国家信息化进程已经涉及到各行各业。企事业单位和国家信息系统的建设与运行,是目前和今后采购、应用计算机产品的主流需求。这些用人单位需要高校培养大批信息化类型人才。5.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量经过调查我们发现,关于计算机人才的需求已经出现了一种相互矛盾的现象。从总体来看,计算机类人才缺口很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信息化重点专项规划》预计,“十五”期间,各级各类信息化人才五年共增加2000万人,其中软件人员增加300万人。教育部等五部委2004年联合发布的报告称,计算机人才需求每年增加100万。但是,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却已经开始出现困难。我们从教育部高教司得知,从2003年开始计算机类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的本科毕业生增加,而招生量却明显减少,从2002年的10.85万人减至2003年的7.17万人,这表明各校根据就业情况在调整招生规模。我们的基本判断是*计算机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出现困难的主要原因,不是数量太多或质量太差,而是满足社会需要的针对性不够明确,导致了结构上的不合理。二、信息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具体需求通过对我国若干企业和研究单位的调查,我们得到了一些具体的需求。尽管其完整性还有待于实践的检验,但相信能够说明一些问题。本次调查收回351份问卷,调查的对象包括:222位IT行业开发人员(以计算机专业的本科毕业生为主)、各种公司的直接与毕业生打交道的71位IT项目主管和直接参与员工招聘的管理者58位(以人力资源主管为主),具体的构成数据见表1。1.从工作性质来划分计算机人才根据第一部分第3、4点的分析,从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所从事工作的性质来划分,大致上可以将计算机人才分为以下三类:(1)从事研究型工作的专门人才。他们主要(在攻读更高学位后)从事计算机基础理论、新一代计算机及其软件核心技术与产品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对他们的基本要求是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2)从事工程型工作的专门人才。他们主要从事计算机软硬件产品的工程性开发和实现工作。对他们的主要要求是技术原理的熟练应用(包括创造性应用)、在性能等诸因素和代价之间的权衡、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团队精神等。(3)从事应用型(信息化类型)工作的专门人才。他们主要从事企业与政府信息系统的建设、管理、运行、维护的技术工作,以及在计算机与软件企业中从事系统集成或售前售后服务的技术工作。对他们的要求是熟悉多种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工作原理,能够从技术上实施信息化系统的构成和配置。我们的基本判断是:*目前高校计算机专业在本科阶段对第(1)、(2)类人才的培养已有一定的基础,而对于第(3)类人才的专门培养则几乎是空白。2.计算机人才需求的层次结构特征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呈金字塔结构。例如,教育部关于紧缺人才的报告称,到2005年,我国需要高级软件人才6万人,中级软件人才28万人,初级软件人才46万人。但是,目前软件从业人员的结构呈橄榄型。图2表明,实际的人才供应情况还不能完全满足社会的人才需求。对于这种现状的认识,一位企业负责人的观点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目前软件“蓝领”人数少的根本原因,不是软件企业不需要软件“蓝领”,而是缺乏能够有效地组织和指挥软件“蓝领”、发挥其软件生产力的高级软件人才。我们的基本判断是*计算机人才培养也应当是金字塔结构,与社会需求的金字塔结构相匹配,才能提高金字塔各个层次学生的就业率,满足社会需求,降低企业的再培养成本。*本科阶段固然是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打基础阶段,但大部分本科生的培养目标应当是符合社会要求的实用性人才。3.企业在招聘时对计算机人才的期望在现在的就业形势和企业竞争条件下,市场出现了某种供大于求的现象。因此,企业在招聘新的员工时候,有了更多的选择余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调查结果显示,企业中不同部门的负责人对应聘者专业技能的要求不同。人力资源主管认为排在头三位的专业技能分别是:编程能力、操作系统知识和数据库知识;而IT项目主管认为排在头三位的专业技能则分别是:编程能力、数据结构知识和算法知识,此外依次需要具备数据库知识、软件工程知识和操作系统知识。分别有87.9%的人力资源主管和81.7%的IT项目主管在招聘员工时会看重应聘者的实践经验。不少企业会参看毕业生是否参加过项目或实习以及是否担任过学生干部等条件。57.7%的IT项目主管表示,会先安排新员工直接进入工作,然后在实践当中根据需要再进行针对性的培养。我们的基本判断是*成熟的企业并不回避再培养问题,但迫切希望有效地降低再培养成本。4.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专业优势在减弱在过去的一些年里,计算机专业通常是一所大学中比较热门的专业,是不少优秀考生的首选。同时,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在理论基础方面比较扎实,按理说也应当是用人单位的首选。但是不少用人单位反映,计算机专业毕业生虽然了解的知识很多,但是许多毕业生存在着动手能力差、缺乏团队精神和交流能力等问题。IT项目主管认为,目前计算机专业人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三点: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工具和方法的应用不熟、经验不足;责任心和纪律性不强。人力资源主管则认为,在实际工作中,计算机专业人才最欠缺的五个方面依次为:对工具和方法的应用不熟、经验不足;价值取向和对职业生涯的规划不成熟;外语能力欠缺;缺乏基本的抽象分析问题能力;承受压力的能力不足。在IT企业里工作的计算机专业毕业生们普遍反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这个专业的专业特征不明显,因而缺乏竞争力。其中相当一部分人甚至认为,如果再有一次机会选择本科专业的话,他们不会选择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调查结果显示,不少计算机人才所从事的工作技术壁垒很低,仅仅从开发的角度来看,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并没有很大的优势。许多管理人员认为,应聘者所学的专业并不是他们被选择的关键指标。例如,64.8%的IT项目主管表示不会在乎员工的专业出身,36.2%的人力资源主管表示不在乎应聘者的专业,但是需要有与计算机相关的学习背景;有意思的是51.7%的人力资源主管要求应聘者必须毕业于计算机专业。66.2%的IT项目主管认为,与其他专业的毕业生相比,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有比较明显的择业优势。65.3%的毕业生认为,比计算机专业更具有长远优势的是数学专业的毕业生,这主要是因为学习数学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强,能够触类旁通。在面对其他专业(尤其是数学专业)的毕业生的挑战时,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应该加强数据建模等方面的能力,提高对抽象问题的解决能力,发挥自己在利用计算机实现抽象模型和软件系统方面的优势。也有16.2%的毕业生认为软件学院的毕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