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与养生一、养生科普市场的现状思考二、中医经络理论简述三、“四穴养生灸法”简介四、“冬病夏治”简介一、养生科普市场的现状思考一段时期以来,“全民养生热”持续升温,养生保健图书走进了千家万户,若能以科学的健康观念引导百姓,以合理的生活方式指导百姓,应当说是一件皆大欢喜的事情。一、养生科普市场的现状思考然而,畅销背后却潜伏着危机。充斥市场的许多保健书目,呈现出一派“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景象,不仅良莠不齐,更经常出现观点相互矛盾的现象,让读者无所适从,不少人表示“越读越糊涂”。一、养生科普市场的现状思考不少养生保健图书为了吸引读者眼球,大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架势,诸如“肉块能吃死人,最好喝肉汤”,“海产品皆有毒”,“不能吃豆腐”等雷人观点被书商作为卖点刻意放大。一、养生科普市场的现状思考一些出版商为了给作者包装一个扎眼、卖座的身份,可谓煞费苦心,名号也五花八门:“担任过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外国元首的保健医生”、“祖传若干代名医世家”、“著名民间奇医”、“健康教母”等称号层出不穷。而这些经过媒体、书商层层包装的所谓专家,则迅速成为中老年人信奉追捧的“偶像”。一、养生科普市场的现状思考前段时间刚刚从“神坛”掉下来的“京城最贵名医”张悟本,更是给盲从“伪中医养生”的人们当头一棒。随着张悟本的诸多虚假身份被揭穿、养生理论被推翻,公众在“批张”之后看到了其背后的公司、团队在利益驱使下,对张悟本及养生理论所进行的精心包装、炒作和夸大宣传,从而也逐渐认清了愈演愈烈的养生乱象背后的种种问题。一、养生科普市场的现状思考如火如荼的养生市场,或火爆、或偏激、或疯狂、或盲目,都一定程度上折射出老百姓对于养生保健知识的渴求。对于百姓的这些需求,是因势利导还是因噎废食?一、养生科普市场的现状思考正如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白岩松所说,孩子想聪明、女人想漂亮、人们想健康长寿,这是人之常情,因此应该顺应全社会对于养生知识的需求,进一步以更有序、科学的方法来开展中医养生保健知识的推广。也就是说,追求聪明、美丽、健康无可厚非,但我们需要有科学精神作为指导,这种科学精神是指不轻信、不迷信。一、养生科普市场的现状思考传统中医养生知识由于有着深厚的文化基础,而且价格实惠、可操作性强,因此很容易为百姓所接受。但中医讲究的是科学养生、个体化养生、综合养生。加大科普宣传的力度,最终目的是要提高百姓的中医药素养,提高百姓的鉴别能力,当全民的中医药素养达到了一定水平,所谓“专家”的无稽之谈就只能成为跳梁小丑的表演。二、中医经络理论简述(一)概述人体经络在理论上对于中医临床有着多方面的指导作用,早在张仲景时期的伤寒杂病论中,就利用经络学说,提出了著名的“六经辨证法”,为中医后世的辨证论治树立了原则。二、中医经络理论简述(一)概述经络学说早已被广泛用于指导临床各科的治疗,特别是针灸、按摩和中药处方。如针灸中的“循经取穴法”,就是经络学说的具体应用。如胃病,常循经远取足三里;胁痛则取太冲等穴。二、中医经络理论简述(一)概述中药治疗亦是通过经络这一渠道,使药达病所,以发挥其治疗作用。如麻黄入肺、膀胱经,故能发汗、平喘和利尿。如治头痛,属太阳经的用羌活;属少阳经的用柴胡。二、中医经络理论简述(一)概述经络疗法通常是指以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的非内服药物之外所用施术于体表或以药物、器具从体外进行治疗的方法,包括针刺、艾灸、刮痧、导引、推拿、拔罐以及其他一些外治法,也就是中医外治疗法。(二)经络的概念经络是人体内运行气血的通道。“经”:有路径的含义,为直行的主干;“络”:有网络的含义,为侧行的分支。经脉以上下纵行为主,系经络的主体部分;络脉从经脉中分出侧行,系经络的细小部分。二、中医经络理论简述(三)经络系统的组成经络经脉络脉二、中医经络理论简述经脉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二、中医经络理论简述(三)经络系统的组成十二经脉手三阴经手三阳经足三阴经足三阳经二、中医经络理论简述(三)经络系统的组成手三阴经手三阳经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手阳明大肠经二、中医经络理论简述(三)经络系统的组成足三阴经足三阳经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二、中医经络理论简述(三)经络系统的组成奇经八脉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跷阳跷阴维阳维二、中医经络理论简述(三)经络系统的组成络脉十五络脉孙络浮络二、中医经络理论简述(三)经络系统的组成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总的规律是: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二、中医经络理论简述(四)十二经脉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手太阴肺经足少阴肾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厥阴心包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商阳迎香隐白心中少泽睛明涌泉胸中关冲瞳子髎大敦肺中十二经脉循环走向与衔接规律表二、中医经络理论简述(四)十二经脉十二经脉的循环流注:十二经脉的气血流注从肺经开始逐经相传,至肝经而终,再由肝经复传于肺经,流注不已,从而构成了周而复始、如环无端的循环传注系统。十二经脉将气血周流全身,使人体不断地得到营养物质而维持各脏腑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二、中医经络理论简述(四)十二经脉1.手太阴肺经(容易感冒找肺经)本经一侧11穴(左右两侧共22穴)。其中9穴分布于上肢掌面桡侧,2穴在前胸上部,首穴中府,末穴少商。主治呼吸系统病症及本经脉所经过部位的病症。二、中医经络理论简述(四)十二经脉本经一侧9穴(左右两侧共18穴)。其中8穴分布于上肢掌面的正中线上,1穴在前胸上部。首穴天池,末穴中冲,主治胸、心等循环系统病症、神经精神方面病症及本经脉所过部位之病症。2.手厥阴心包经(失眠多梦找心包)二、中医经络理论简述(四)十二经脉3.手少阴心经(心烦心痛找心经)本经一侧9穴(左右两侧共18穴)。其中8穴分布于上肢掌侧面的尺侧,1穴在侧胸上部。首穴极泉,末穴少冲。主治胸、心、循环系统病症、神经精神方面病症以及本经脉所过部位之病症。二、中医经络理论简述(四)十二经脉4.手阳明大肠经(头面疾病找大肠)本经一侧20穴(左右两侧共40穴),其中15穴分布于上肢背面的桡侧,5穴在颈、面部。首穴商阳,末穴迎香。主治胃、肠等腹部疾病,神经精神方面病症,某些热性病,眼、耳、口、牙、鼻、咽喉等器官病症,以及本经脉所过部位之病症。二、中医经络理论简述(四)十二经脉5.手少阳三焦经(奇难杂症理三焦)本经一侧23穴(左右两侧共46穴),其中13穴分布于上肢背面的正中线上,10穴在颈、侧头部。首穴关冲,末穴丝竹空。主治胸、心、肺、咽喉病症,某些热性病症和本经所经过部位之病症。二、中医经络理论简述(四)十二经脉6.手太阳小肠经(吸收不好找小肠)本经一侧19穴(左右两侧共38穴),其中8穴分布于上肢背面的尺侧,11穴在肩、颈、面部。首穴少泽,末穴听宫。主治腹部小肠与胸、心、咽喉病症,某些热性病症,神经方面病症和头、面、颈、眼、耳病症以及本经脉所经过部位之病症。二、中医经络理论简述(四)十二经脉7.足太阴脾经(疲劳透支健脾经)本经一侧21穴(左右两侧共42穴),其中11穴分布于下肢内侧面的前份,10穴分布于侧胸腹部。首穴隐白,末穴大包。主治脾、胃等消化系统病症、泌尿生殖系统病症,以及本经脉所经过部位之病症。二、中医经络理论简述(四)十二经脉8.足厥阴肝经(情志抑郁疏肝经)本经一侧14穴(左右两侧共28穴),其中12穴分布于下肢内侧,其余2穴位于腹部及胸部。首穴大敦,末穴期门。主治泌尿生殖系统病症、神经系统病症、肝胆病症、眼病及本经脉所经过部位之病症。二、中医经络理论简述(四)十二经脉9.足少阴肾经(精气不足找肾经)本经一侧27穴(左右两侧共54穴),其中10穴分布于下肢内侧面的后缘,其余17穴位于胸腹部任脉两侧。首穴涌泉,末穴俞府。主治泌尿生殖系统、神经精神方面病症、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循环系统某些病症,以及本经脉所经过部位的病症。二、中医经络理论简述(四)十二经脉10.足阳明胃经(消化不良找胃经)本经一侧45穴(左右两侧共90穴),其中15穴分布于下肢的前外侧面,30穴在腹、胸部与头面部。首穴承泣,末穴厉兑。主治肠胃等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某些病症和咽喉、头面、口、牙、鼻等器官病症,以及本经脉所经过部位之病症。二、中医经络理论简述(四)十二经脉11.足少阳胆经(节结肿瘤通胆经)本经一侧44穴(左右两侧共88穴)。其中15穴分布于下肢的外侧面,29穴在臀、侧胸、侧头等部。首穴瞳子髎,末穴足窍阴。主治胸胁、肝胆病症、热性病、神经系统病症和头侧部、眼、耳、咽喉病症,以及本经脉所经过部位之病症。二、中医经络理论简述(四)十二经脉12.足太阳膀胱经(颈肩头背靠膀胱)本经一侧67穴(左右两侧共134穴),其中49穴分布于头面部、项部、和背腰部之督脉的两侧,余18穴则分布于下肢后面的正中线上及足的外侧部。首穴睛明,末穴至阴。主治泌尿生殖系统、神经精神方面、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病症和热病,以及本经脉所经过部位的病症。二、中医经络理论简述(四)十二经脉督脉本经穴,1名1穴,计28穴,分布于头、面、项、背、腰、骶部之后正中线上。主治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运动系统病症,以及热性病症和本经所过部位之病症。二、中医经络理论简述(五)督脉本经穴1名1穴,计24穴,分布于面、颈、胸、腹的前正中线上。主治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病症,以及寒性病症和本经所经过之部位的病症。任脉二、中医经络理论简述(六)任脉“腧”、“输”、“俞”三者均指腧穴。腧穴:是对穴位的统称;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输穴:是对五输穴中第三个穴位的专称;俞穴:专指特定穴中的背俞穴。人体的腧穴既是疾病的反应点,又是针灸的施术部位。腧穴与经络、脏腑、气血密切相关。针灸通过经脉、气血、腧穴三者的共同作用,达到治疗的目的。二、中医经络理论简述(七)腧穴腧穴的分类:1.十四经穴2.奇穴3.阿是穴二、中医经络理论简述(七)腧穴腧穴的主治特点:近治作用远治作用特殊作用二、中医经络理论简述(七)腧穴腧穴的定位方法:1.骨度分寸定位法2.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3.手指同身寸定位法4.简便定位法二、中医经络理论简述(七)腧穴指主要以骨节为标志,将两骨节之间的长度折量为一定的分寸,用以确定腧穴位置的方法。不论男女、老少、高矮、胖瘦,均可按一定的骨度分寸在其自身测量。1骨度分寸定位法2.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是以人体解剖学的各种体表标志为依据来确定腧穴位置的方法,俗称自然标志定位法二、中医经络理论简述(七)腧穴3.手指同身寸定位法手指同身寸定位法:是指依据患者本人手指所规定的分寸来量取腧穴的定位方法,又称“指寸法”。二、中医经络理论简述(七)腧穴4.简便定位法简便定位法:是临床中一种简便易行的腧穴定位方法,此法是一种辅助取穴方法。二、中医经络理论简述(七)腧穴二、中医经络理论简述(八)学习经络的意义1.经络能阐明病理变化(1)经络是外邪内传脏腑的途径:外敌入侵,无论他是从天上来,地上来,还是从海上来,他越过国门后,要想往纵深发展,进入城市、乡镇,必须要有路可走,这个就是经络了。(2)经络是内脏疾病互相传变的途径:甲城市的恐怖组织要向乙城市发展,必须要有一条通道,这就是经络。如肝病犯胃、犯肺;肾病凌心、射肺;都是因为他们之间有通道相连。二、中医经络理论简述(八)学习经络的意义1.经络能阐明病理变化(3)经络是内脏疾病反映到体表的途径:我们的五脏六腑都藏在里面,看不到,摸不着,如有病了,怎么办?我们总不能天天打开腹腔看看那个器官出了毛病,怎么办?我们可以通过这个器官的经络与体表的联系,只要看体表的反映点,就可以知道这个器官是否患病。二、中医经络理论简述(八)学习经络的意义2.经络能指导诊断和治疗(1)指导疾病诊断:临床上,可根据疾病所出现的症状,结合经络循行的部位及所联系的脏腑,作为疾病诊断的依据。因有的器官在经络循行的通路上,有明显的压痛或结节状、条索状的反应物。如:肠痈可在阑尾穴上有压痛;胆囊疾病在胆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