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总论教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针灸学》教案课程名称针灸学任课教师林煜芬课程类型专业课教学对象大专二年级计划学时2学时教学单元上篇针灸理论教学章节第一章经络总论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经络及经络学说的概念、十二经脉的循行、分布衔接规律和十二经脉流注概况。(2)熟悉经络系统的组成;奇经八脉的分布、作用及特点;(3)了解十五络脉、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的分布特点、作用及意义。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理论讲授,幻灯片、多媒体的演示,并结合针灸模型的使用,使得这部分知识简明扼要,同学们能够融会贯通,易于理解。3情感与态度目标:增加学生对针灸学这门祖国传统医学的了解,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1、经络系统的组成。2、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3、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和交接规律。4、奇经八脉的分布、作用及特点。教学难点1、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2、十二经脉的气血循环流注。3、十五络脉、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的分布特点、作用及意义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用具多媒体、针灸模型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及时间安排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回顾上节课内容(5分钟)上节课我们介绍了针灸学的绪言部分,包括了经络与经络学说的定义,经脉与络脉的区别以及介绍了针灸学的发展历史。现在请同学回答下上节课的重点内容。1、什么是经络,什么是经络学说?2、经脉与络脉的主要区别是什么,从哪几方面来区别。某同学自告奋勇起来回答问题:经络是人体内运行气血的通道,包括经脉和络脉。而经络学说是阐述人体经络系统的循行分布、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相互关系的理论体系。经脉与络脉的区别在于含义、地位、趋行1、组织教学:使学生尽快进入课堂学习状态。2、检查复习:了解学生接受情况,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老师表扬该学生的回答,并鼓励其他学生好好复习该知识,并指出这是针灸学的基础、也是其重点内容之一。我们现在知道什么是经络,那经络到底由什么组成的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的重点。方向、分布形式、深浅部分的不同。“经”有路径的含义,为直行的主干;“络”,有网络的含义。经脉以上下纵行为主,是经络的主体;络脉从经脉中分出侧行,是经络的细小部分。前言(5分钟)首先要掌握何为经络系统:经络系统是由经脉与络脉相互联系、彼此衔接而构成的体系,将人体的组织器官、四肢百骸联络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而经络系统的组成包括经脉和络脉两大部分,请看表1-1,其中经脉分为十二经脉、奇经八脉,以及附属于十二经脉的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络脉包括十五络脉和难以计数的孙络浮络。其中以十二经脉最为很重要。学生听课并做适当笔记。通过幻灯片、多媒体的演示,讲授新教材,使学生掌握新知识。一、十二经脉(30分钟)十二经脉顾名思义是有十二条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体,而十二经脉又称为“正经”。(一)十二经脉的名称十二经脉的名称由三部分组成:手足、阳明、脏腑。从而分为手三阴经、手三阳经、足三阳经和足三阴经。包括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二)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1、整体规律:手三阴经循行于上肢的内侧,手三阳循行于上肢的外侧,足三阴循行于下肢的内侧,足三阳循行于下肢的外侧。2、四肢部规律:手足三阳经学生听课并做适当笔记,将“十二经脉的名称、分布规律、表里属络关系、循行走向以及交接规律”的主要内容标识出来,方便查找。学生通过查看表1-1的内容,促进“十二经脉的组成”的记忆。通过幻灯片、多媒体的演示,并且结合板书,讲授新教材,使学生掌握新知识。在四肢的排列阳明在前,少阳在中,太阳在后。手三阴经在上肢的排列是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3、特殊规律:足三阴经在小腿的下半部和足背,其排列为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至内踝上8寸处足厥阴经同足太阴经交叉后,循行在太阴与少阴之问,便成为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以上画图解释。(三)表里络属关系: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相表里,足太阴脾经与足阳明胃经相表里,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相表里,足少阴肾经与足太阳膀胱经相表里,手少阳三焦经与手厥阴心包经相表里,足厥阴肝经与足少阳胆经相表里。(四)十二经脉循行走向及交接规律:手三阴从胸走手交手三阳,手三阳从手走头交足三阳,足三阳从头走足交足三阴,足三阴从足走胸交手三阴。口诀: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以上通过画图解释。(五)十二经脉气血循环流注规律:从中焦始,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手太阴肺经。以上就是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我们应当掌握经络系统的组成、十二经脉的组成、名称、分布规律、循行走向以及交接仔细听老师结合针灸模型讲解,记忆实体位置。有些同学可画图自行结合PPT,将相应的经脉位置标记完整规律,并且熟悉十二经脉的属络表里关系和循环流注顺序。二、奇经八脉(20分钟)大家在古装古侠剧中常见的任督二脉就是属于奇经八脉的内容。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奇经八脉。奇经八脉是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和阳跷脉的总称。(一)分布特点:督、任、冲脉皆起于胞中,同出于会阴,然后分道而行,称“一源三歧”。督脉行于腰背部的正中,上达头面;任脉行于胸腹正中,上抵颏部;冲脉与足少阴肾经相并行,环绕口唇。带脉起于胁下,环行腰部一周。阴维脉起于小腿内侧,沿腿股内侧上行,至咽喉与任脉会合;阳维脉起于足跗外侧,沿腿膝外侧上行,至项部与督脉会合。阴跷脉起于足跟内侧,随足少阴等经上行,至目内眦与阳跷脉会合;阳跷脉起于足跟外侧,伴足太阳等经上行,至目内眦和阴跷脉会合,沿足太阳经上额,于项后会合足少阳。(二)作用:1、加强了十二经脉之间的沟通和联系;2、对十二经脉气血有蓄积和渗灌的调节作用。学生对任督二脉感到好奇,顺着老师的思路,往下探索。通过幻灯片、多媒体的演示,并且结合板书,讲授新教材,使学生掌握新知识。三、十五络脉、四、十二经别、五、十二经筋、六、十二皮部(15分钟)三、十五络脉(一)十五络脉的概念十五络脉是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各自别出一络,加上脾之大络,称为“十五络脉”。其名称以所别出的经脉、腧穴名称而定名。(二)作用:沟通十二经脉中表里经的联系;补充十二经脉的循行不足;沟通腹、背和全身经气。四、十二经别(一)十二经别的概念:是十二正经离、人、出、合的别行部分,是正经别行而深人体腔的支脉。(二)作用:加强十二经脉的内外联系,加强了经脉所属络脏腑在体腔内的联系,补充了十二经脉在体内外的循行不足。十二经别:是从十二经脉分出,深入体腔联络脏腑器官,沟通表里两经的支脉。其名称以所别出的经脉名称而直接命名。五、十二经筋十二经筋是十二经脉之气结聚散络于筋肉关节的体系,是十二经脉连属于筋肉关节的部分六、十二皮部十二皮部:是经络系统在体表的分部,也是络脉之气在皮肤所散布的部位。比如皮肤针、刺络法均是通过这个理论而来的。学生将“十五络脉、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的概念”标识出来,方便查找,同时理解“十五络脉、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的分布规律以及作用。通过幻灯片、多媒体的演示,并且结合板书,讲授新教材,使学生掌握新知识。总结(5分钟)以上就是我们这次课程的内容,请大家好好的消化这次课的内容,着重掌握握经络及经络学说的概念、十二经脉的循行、分布衔接规律和十二经脉流注概况;并且熟悉经络系统的组成;奇经八脉的分学生听课,随着老师的小结回忆下这次课程的主要内容;并且记录下老师布置的思考题。1、巩固新教材。使学生对新知识及时巩固,为课外作业做好准备。2、布置课外作业。使学生进一布、作用及特点。回去请大家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思考以下三个问题。步巩固新知,学会独立学习。作业设计1、思考以下3个问题:(1)手太阴肺经何以起于中焦为首经?为什么寸口脉位于手太阴肺经之上?(2)为什么督脉称阳脉之海?(3)十二经别与十二络脉有何异同?2、阅读与经络相关的著作:比如《针灸甲乙经》、《内经》等。板书设计上篇针灸理论第一章经络总论前言经络、经络学说的概念。第一节经络系统的组成一、十二经脉(一)十二经脉的名称:手足、阳明、脏腑(二)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三)十二经脉的属络表里关系(四)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和交接规律(五)气血循环流注肺经→大肠经→胃经→脾经→心经→小肠经→膀胱经→肾经→心包经→三焦经→胆经→肝经二、奇经八脉的分布、作用三、十五络脉的分布、作用四、十二经别的分布、作用五、十二经筋的分布、作用六、十二皮部的分布、作用教学反思采用讲授法来进行授课过于单调,容易造成学生听课疲劳,以后加强教学中与学生的互动,增强学生对针灸学这门课程的兴趣。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