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治病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经络治病症一、经络的作用:(一)联络人体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肉筋骨等组织器官,虽然各有不同的生理功能,但又有共同进行着有机的整体活动,使机体的内外上下保持着协调统一,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种有机配合、相互联系主要是依靠经络系统的联络、沟通作用而实现的。由于十二经脉及其分支纵横交错、出入表里、通达上下联系了脏腑器官,奇经八脉沟通于十二经之间,经筋皮部联结了肢体筋肉皮肤,从而使人体的各个脏腑组织器官有机地联系起来,故《灵枢、海论》曰:“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府藏,外络于肢节。”(二)、传输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人体的各个脏腑组织器官都需要气血的温养濡润,才能维持其正常的生理功能。而气血之所以能通达全身,发挥其营养组织器官的作用,则必须依赖经络的传输。所以《灵枢、本藏》云:“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三)、卫外由于筋脉能“行血气而营阴阳”,营气行于脉中,卫气行于脉外,营卫之气密布于全身,加强了机体的防御能力,起到了抗御外邪,保卫机体的作用。正如《灵枢、本藏》所说“卫气和则分肉解利,皮肤调柔,腠理致密矣。”二、经络的运用:(一)、阐明病理变化(二)、指导辨证归经(三)、指导临床治疗三、保健、美容经络作用及运用(一)、手太阴肺经肺经腧穴主治胸、肺、喉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它病症。肺主气,司呼吸,肺气不足,除可见咳喘无力,气少不足以息,动则益甚,自汗、畏风、易感冒外,还可见面色淡白,神疲体倦。肺外合皮毛,可治各种皮肤病,如色素沉着、各种皮疹、脱屑等,及酒渣鼻。因肺与大肠相表里,因此脸上部分损容性的暗疮也在此经治疗。穴位:尺泽、列缺、鱼际、少商(二)、手阳明大肠经大肠经穴主治头面五官病、咽喉病、热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它病症。大肠主津,津液运行正常,皮肤才能滑润光泽,反之皮肤衰老的早。穴位:合谷、阳溪、曲池、迎香(三)足阳明胃经穴胃经腧穴主治胃肠病、头面、目、鼻、口齿病、神志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它病症。气血津液全赖后天之本脾胃消化水谷而生成,气血津液充盈则皮肤毛发濡润光泽。调节本经可促进消化吸收,有减肥效果。胃经还可调整内分泌,治疗面部痤疮、口眼涡斜,改善面部皮肤颜色。同时还可以隆胸丰乳,促进乳腺发育。穴位:承泣、四白、地仓、颊车、下关、梁门、天枢、足三里、丰隆、内庭(四)足太阴脾经穴脾经穴主治脾胃病、妇科病、前阴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它病症。一切营养物质依赖于脾的运化传输,人体肌肉的丰满与否脾的关系密切。脾即运化水谷精微,又运化水湿,所以一切水肿可取脾经治疗。此经治疗脾虚、减肥、增肥、面色萎黄、皮肤粗糙,神疲乏力,面色无华,毛发稀疏、脱落等症。穴位:公孙、三阴交、血海、大横(五)手少阴心经穴心经腧穴主治心、胸、神志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它病症。心主血,主神明,心经系“目系”。神清目明,精神焕发,容貌则有光泽,如果血脉不通或血虚则面部晦暗或苍白。调节心经可治疗神经衰弱、失眠、情绪不稳定、可消除疲劳,治疗烦躁、面色无华、口唇苍白或暗紫等症。穴位:极泉、神门(六)手太阳小肠经穴小肠经穴主治头、项、耳、目、咽喉病、热病、神志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它病症。小肠经对于神志和精神方面有调节作用,对津液也有调节作用。因为小肠主受盛、化物、泌别清浊。也就是说,小肠接受胃腑腐熟下传的水谷,进一步进行消化和吸收,其精华部分由脾传输,营养全身,糟粕下走大肠,水液归于膀胱。穴位:后溪、支正、颧寥、听宫(七)足太阳膀胱经穴膀胱经穴主治头、项、耳、背、腰、下肢部病症、神志病,背部第一侧线的背俞穴以及第二侧线相平的腧穴,主治与其相关的脏腑病症和有关的组织器官病膀胱与肾互为表里关系,膀胱有气化水液的功能;同时膀胱经上有各脏腑的背俞穴,可调节全身各脏腑的功能,治疗各种损容的疾患,如减肥瘦身,促进消化,增强体质,调节内分泌,治疗月经不调、经前综合症,治疗雀斑、蝴蝶斑、皮肤过敏等等。穴位:睛明、攒竹、肺俞、心俞、隔俞、肝俞、脾俞、肾俞(八)足少阴肾经穴肾经腧穴主治妇科病、前阴病、肾、肺、咽喉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它病症。肾是机体一切生化功能和形体生成的根本,与五脏六腑有密切的关系。因此临床上各种遗传性皮肤病、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生殖发育及衰老的病症多从肾论治。肾主水液,是指肾具有调节体内水液的输布和排泄的作用。在一般的情况下,肾的气化功能正常则水液输布、排泄正常,反之则引起水液潴留,而见颜面及肢体浮肿,或皮肤干枯不容等症。肾主骨生髓,其华在发,开窍于耳。齿为骨之余,发为血之余,牙齿的生长与脱落,发的生长与脱落,润泽与枯槁,全赖于精和血的濡养,与肾中精气的盛衰密切相关。另外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因此临床上治疗骨骼、牙齿、毛发、耳部疾患等病亦从治肾着手。穴位:涌泉、太溪、复溜(九)手厥阴心包经穴心包经穴主治心、胸、胃、神志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确其它病症。心包又称心包络,是心脏的外围,有保护心脏的作用,代心受邪。邪气犯心,常先侵犯心包。(内经)病机十九条中有“诸痛痒疮,皆属于心”之说,所以临床上热邪扰心,温邪内陷及疹癣疮疡常从心包经治疗。穴位:曲泽、内关、大陵、劳宫(十)手少阳三焦经穴三焦经腧穴主治侧头、耳、目、胸胁、咽喉病、热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它病症。三焦经脉循行过项,入耳中布耳周,行至面颊,抵眼眶。三焦经主通行元气,为水液运行的通道。故因水液代谢功能失调而致浮肿以及颈项、头面和耳部等病患常取此经施治。穴位:中渚、外关、翳风、角孙、耳门、丝竹空(十一)、足少阳胆经穴胆经腧穴主治侧头、目、耳、咽喉病、神志病、热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它病症。胆经经脉布胸胁,循头项两侧,过额至眼眶周围。胆附于肝,肝胆互为表里,且同主疏泄,故临床上肝胆湿热所致目赤肿痛、带状疱疹、遍身瘙痒、黄疸等症,以及眼角皱纹、脱发、耳聋、耳鸣诸疾多配合胆经施治。穴位:童子寥、听会、率谷、阳白、风池、悬钟(十二)、足厥阴肝经穴肝经腧穴主治肝病、妇科病、前阴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它病症。肝藏血,开窍于目。肝血充盈,则面部红润,双目有神,爪甲坚韧明亮,红润光泽;肝血不足,则面目青黑,爪甲软薄,枯而色夭,甚则变形脆裂,目混不清,目斜上视,从而影响美容。肝主疏泄,若肝的疏泄功能异常,肝郁气滞,气郁日久化热,致使颜面气血失和,血瘀于面部,则面部出现黄褐斑。穴位:行间、太冲、期门(十三)、督脉经穴督脉经血主治神志病、热病、腰骶、背、头项部病症以及相应的内脏病证。督脉行脊柱内至脑,上到巅顶,下循至鼻柱,督脉总督诸阳经,故临床上热症、鼻部疾患及毛发病变多以督脉经穴为主治疗。穴位:命门、大椎、风府、百会、上星、素寥、人中(十四)、任脉经穴任脉经穴主治腹、胸、项、头面的局部病症以及相应的内脏器官病症,少数腧穴具有强身保健作用或可治疗神志病。任脉起于胞中,并沿腹部正中线上行,环唇循面至目眶下。其脉多次与手足三阴经交会,故能总任一身之阴经,且“任”又与“妊”字相通,故称“任主胞胎”。因此临床上泌尿生殖系统疾病,以及抗衰老、减肥、丰乳隆胸等多取任脉经穴。穴位:关元、气海、神阙、中脘、膻中、承浆(十五)、奇穴1、神聪(百会穴前后左右各开1寸)主治:弱智、失眠、脱发、斑秃、湿疹、头痛、健忘、神经性皮炎。2、印堂主治:前额痛,鼻渊,酒渣鼻,痤疮,麦粒肿,额纹,目痛3、鱼腰主治:眉棱骨痛,眼睑动,上睑下垂,斜视,眉毛脱落,额纹,鱼尾纹,面瘫,近视4、太阳面瘫,目赤肿痛,斜视,鱼尾纹,眼睑下垂,面部红肿及疡痒,湿疹,头痛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