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史(园林部分)园林。是指围入一定范围之内的、可独立使用的自然景观区域。童隽先生在《江南园林志》中说:“园之布局,虽变幻无尽,而其最简需要.实全含于‘园’字之内。今将‘園’字图解之:‘口’者围墙也。‘土’者形似屋宇平面,可代表亭榭。‘口’字居中为池。‘氏’在前似石似树。”参考书目:《江南理景艺术》潘谷西东南大学出版社《园林设计》中国林业出版社《园冶》注释计成(明)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中国建筑史(园林部分)•中国建筑中的“园林建筑”和现代西方的所谓“景观建筑”(landscapeachitectuIle)或者“景观设计(landscapedesign)在内容上似乎相近,但是在性质上以至基本概念上,二者之间是有一定的距离的。中国的园林建筑不但是一个独立的项目,而且在发展上成为与一般建筑相平行的另一个体系。“景观建筑”或者“景观设计”,即使它们的规模十分巨大,但是它们的设计目的不外乎是配合城市或者建筑的需要,或者说是从属于一定的设计。事实上,在中国古代为城市和建筑计划中,也同样存在着这种“景观设计”的要求。至于称为“园林建筑,,的设计,就不是指这类城市中的绿地,而是指那些独立的、自成一体、纯然另成一种自我性格的“小天地”。东西方园林发展历程比较•从精神空间+生活空间→居住空间→城市空间→环境空间东社坛、台、瑶池→园、园林→公园→地域方悬圃、囿庭院(园)绿地环境城市西Eden→Yard→Park→Envi-方ParadiseGardenCityronment东西方园林名词含义比较园林名词(东西方)主要内容含义•庭Garden建筑的土木的•园(果木、园林的花木)•圃(蔬菜)Orchard植物的园艺的•囿(树木、Park动物的动物)•苑(动物、Paradise园林的植物)风景的中国园林史内容•中国园林史概论•园林的形成期(先秦、两汉)•园林的转折期(魏晋南北朝)•园林的全盛期(隋、唐)•园林的成熟前期(宋、元明、清初)•园林的成熟后期(清中、后期)中国园林概论中国的园林建筑是中国建筑历史特殊条件下发展起来的一种特殊产物:以往,曾有人对园林建筑作过这样的理解:“人类建筑,有两个目的:其一生活所必需,其一为娱乐所主动。就我国历史言,其因形式而分类者,如平屋乃生活所必须也;如台楼阁亭等,乃娱乐之设备也。其因用途而分类者,如城市宫室等,乃生活所必需也;如苑囿园林,乃娱乐之设备也。……中国文化至周代八百年问而极盛,人为之势力,向各方面发展,大之如政治学问,小之至衣服器具,莫不由含混而分明,由杂乱而整齐。而生息于此世界者,长久缚束于规矩准绳之内,积久亦遂生厌,故春秋战国之际,老庄之学说,已有菲薄人为返求自然之势,人之居处,由宫室而变化至于园林,亦即人为之极转而求安慰于自然也。”中国园林概论•中国建筑很早就朝向标准化和规范化方向发展,这原是一种进步的表现但是,过分的规限和约束,到了一定的程度之后,反过来就是对建筑技术和艺术发展的障碍,尤其是礼制和官方定制的种种规限,使建筑设计陷于难于创新的境地,于是就引起了一种对此突破的要求。在强大的思想以及法令的压力实在是无法做出正面的根本性的变革。因为“逾制”并不只是设计上的优劣.或者人们是否乐意于接受的问题,往往涉及政治上的严重后果,这是主事者及建筑师所不能、所不敢承担的责任。为了逃避种种清规戒律,不受管制约束的园林建筑就以另一姿态、另一种设计思想和技术方法发展起来了。建筑师安德鲁·博伊德(AndrewBoyd)对中国的园林建筑就有过这样的描述和分析:•“在一座中国房屋中,花园以及人工景色是基于与所有建筑根本不相同的原则。我们曾经指出过中国的思想受到儒家和道家的双重影响。这种相反的二重性清楚地表现在中国房屋和中国花园,以及它们的扩大,城市和园林之间互相对立、互为补充的关系上。•房屋和城市由儒家的意念所形成:规则、对称、直线条、等级森严条理分明,重视传统的一种人为的形制。花园和景观由典型的道家观念所构成:不规则的、非对称的、曲线的、起伏和曲折的形状,对自然本来的一种神秘的、本源的、深远和持续的感受。•即使规模不大,中国的园林都在追求唤起对原始自然的联想,以由此而引导出来的原则来模塑园林的风格;避免笔直的、一览无遗的园径和视线,无论何处都要使之望之不尽,尽量不致千篇一律;制造假山和起伏的地形,放置石块以及经常引入流水。园林成为一种成功的事物,它就是游山玩水经验的反映和模拟的创作。当人置身其境时有如在最荒寒的山水画中,其间差不多常常都有一些人物、茅舍、山径和小桥。建筑和自然之间是没有被分割开来的。中国的园林较之欧洲的有更多的建筑元素,这种合而为一的东西是中国传统上的一种伟大的成就。”中国园林的分类•依据地域分类:北方园林、南方园林、岭南园林。颐和园左:腊梅右:苏州郊外上海豫园卷雨楼岭南建筑的装饰左:佛山梁园岭南建筑的装饰右:凤凰木古典园林的起源•最早建于史籍记载的园林形式是“囿”,园林里面的主要构筑物是“台”。中国古典园林产生于囿与台的结合,时间在公元前11世纪,也就是奴隶社会后期的殷末周初。•“囿”为狩猎之用,“台”为通神之用,所以,狩猎和通神是中国古典园林最早具备的两个功能。•精神因素:天人合一思想,君子比德思想与神仙思想。早期的皇家园林•有信史可证的最早的皇家园林是商的末代帝王殷纣王所建的“沙丘苑台”和周的开国帝王周文王所建的“灵囿”,“灵台”与“灵沼”。•秦代宫(前221-前207)苑:公元前221年统一中国后,中央集权建立,秦代12年中建离宫五,六百处,仅咸阳附近就有200余处。中国园林的传统手法“一池三山”的形成——从昆仑神话到神仙思想(秋访秦皇汉武求仙之道)一.昆仑神话(神山信仰)•《山海经·海内西经》:海内昆仑之虚,在西北,帝之下都,昆仑之虚,方八百里,高万仞,……百神之所在。在八隅之岩,赤水之际。•《山海经·大荒西经》: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其下有弱水之渊环之。二.从昆仑神话到神仙思想•战国(BC475-BC221)之后,昆仑神话随着东西联系的显著增多而在中原各国流传开来。西方的昆仑神话传到东方后,东方人根据自己的地理环境加以利用和改造,创立了另一神话系统——蓬莱神话。•昆仑神话与蓬莱神话的区别在于山与海的区别。三.神仙思想与蓬莱神话•《史记·封禅书》:自(齐)威、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莱、方丈、瀛洲。此三神山,其传在勃海中,去人不远,……诸仙人及不死之药皆在焉。四.秦皇、汉武的求神与“一池三山”园林形式的确立•秦始皇与汉武帝曾多次东临大海,大规模遣船入海去蓬莱求仙药,并派专人守候在海边以望蓬莱之气。当然,结果不言而喻。•经过秦始皇时代与汉武帝时代的发展,蓬莱神话种于确立了它在中国园林中的不可取代的位置,亦即形成了“一池三山”的固定模式。并对我国园林与日本造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五.中国园林中的“一池三山”形式•《世纪·秦始皇本纪》:始皇都长安,引渭水为池,筑为蓬、瀛。•《汉书·郊祀志下》(建章宫未央殿)其北治大池,渐台高二十余丈,名曰泰液,池中有蓬莱、方丈、瀛洲、壶梁,象海中神山龟鱼之属。建章宫鸟瞰1.蓬莱山2.太液池3.瀛洲山4.方丈山5.承露盘先秦、两汉园林小结1.造园活动的主流是皇家园林。2.园林的功能由最早的狩猎、通神、求仙、生产为主,逐渐转化为后期的游息与观赏为主。3.由于原始的山川崇拜与帝王的封禅活动,再加上神仙思想的影响,大自然在人们心目中尚保持一种浓重的神秘性。二.园林的转折期—魏晋南北朝(220-589)明代仇英金谷园(知恩院)晋代兰亭园•位于绍兴市西南14km的兰渚山下。•晋代永和9年(353年)3月初3日,王羲之邀友在此聚会,书写《兰亭集序》,序中描写:此地有崇山峻岭,茂竹修林,又有清流急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曲水流觞’的手法,自此相传下来,如故宫乾隆花园,恭王府花园,檀柘寺园林等。•兰亭园特点:1.自然造景。2.建筑部局较为规整。3.历史文化景观。绍兴兰亭曲水流觞的光景的拓本左:平面1.大门2.鹅池亭3.鹅池4.流觞曲水5.流觞亭6.兰亭碑亭7.御碑亭8.王右军祠右:兰亭与流觞曲水魏晋南北朝园林小结•此时期园林具有承前启后的意义,其特点为:1.再现自然→表现自然,模仿自然→提炼自然。2.游赏活动开始成为主导甚至唯一的功能。3.私家园林出现。4.皇家园林的建设纳入都城的总体规划之中。5.建筑与其它自然诸要素取得了较为密切的协调关系。三.园林的全盛期—隋唐(589-960)1.皇家园林•大内御苑:西苑、禁苑、大明宫、兴庆宫•离宫御苑:华清宫•行宫御苑:九成宫•行宫御苑兼具公共游览:曲江唐代簪花仕女图2.私家园林•城市私园•郊野别墅园(辋川别业)•文人园林的萌芽唐辋川别业•唐代诗人兼画家王维(701-761),在蓝田县西南10余公里处的辋川山谷修建的别墅园林。《关中胜迹图志》中可见其大致面貌。特点为:1.利用山林溪地创造自然山水园林。2.景点多‘诗情画意’。3.景点连贯形成整体。辋川别业图隋唐园林小结1.皇家园林规模宏大,总体布局与局部设计达到一定水平。2.私家园林艺术水平有所提高,重视局部与小品。3.宗教世俗化导致寺观园林的普及。4.山水画、山水诗文与山水园林相互渗透。园林的成熟前期—宋、元、明、清初(960-1736年)1.宋代园林宋代园林历史背景(1)•960年,宋太祖赵匡胤建都汴京(开封),改名东京。•关中经济衰退,江南经济位居全国之首,粮食与财富可由江南供应。•1126年,金军攻下东京,改名汴梁。次年废徽、钦二帝,北宋灭亡。•宋高宗赵构逃往江南,建立半壁江山的南宋王朝,1138年定杭州为“行在”,改名临安。宋代园林历史背景(2)•中国的封建社会到宋代已经达到了发育成熟的境地。•从中唐到北宋,属于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转折时期。儒学转化成为新儒学—理学,佛教完成繁衍出汉化的禅宗,道教从民间的道教分化出向老庄、佛禅靠拢的士大夫道教。•与汉唐相比,两宋人士心目中的宇宙世界缩小了。宋代园林历史背景(3)1.宋代,地主小农经济十分发达,庄园经济几乎绝迹。2.城乡经济高度发展,带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四大发明均完成于宋代。3.宋代重文轻武,文人的社会地位比任何时代都高。4.由于诗文绘画的发展,宋代开始重视园林意境的创造。宋代的皇家园林•宋代的皇家园林集中在东京与临安两地,其规模与气势,远不如隋唐,但精致程度超过之。少皇家园林之气派,更多的接近于私家园林。•东京的园林:北宋前期大抵还沿用后周的宫城旧苑,直到宋徽宗时才建成两处新的大内御苑—延福宫与艮岳。宋徽宗(1)艮岳•建园由宋徽宗亲自参予,宦官梁师成主持修建工程。•园建成之后,宋徽宗撰写《艮岳记》,僧人祖秀写《华阳宫记》。1.筑山2.理水3.植物配置4.建筑5.艮岳是一座叠山、理水、花木、建筑完美结合的具有浓郁诗情画意的而较少皇家气魄的人工山水园,它代表着宋代皇家园林的风格特征和宫廷造园艺术的最高水平。杭州西湖•西湖位于杭州城市西部而称为“西湖”。•原来与钱塘江相连成一个海湾,公元600年前后,形态稳定•822年,唐诗人白居易任杭州刺史,组织‘筑堤捍湖,用以灌溉’。•1089年,宋诗人苏东坡任杭州通判,继续挖泥堆堤。•17世纪下半叶,清康熙皇帝多次巡游西湖,又治理西湖,开辟孤山。杭州西湖的特点1.城市大型园林。2.湖山主景突出。3.“一池三山”模式。4.园中之园。5.林木特色景观。6.四季朝暮景观。7.历史文化景观。8.小园大湖沟通。西湖平面小瀛洲荷叶莲花小瀛洲初冬水景汾阳别墅主景登楼可望西湖开阔之景(汾阳别墅)西冷印社高台主景左:西冷印社平面右:西冷印社后山林木景色宋代私家园林•中原地区:宋,李格非《洛阳名园记》记述他所亲历的比较著名的当时的园林19处,其中的18处为私家园林,包括宅园、游憩园和花卉专类园。例如:富郑公园、环溪、湖园、董氏西园东园、独乐园等。•江南地区:南宋,周密《吴兴园林记》记述了他亲身游历过的吴兴园林36处,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南、北沈尚书园,即南宋尚书沈德和的一座宅园与一座别墅园。宋代文人园林的兴起•宋代文人园林的风格特点:1.简远(景象简约而意境深远)2.疏朗(景物数量不求其多,但整体性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