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儒林外史》足称讽刺之书《儒林外史》•夫曰《外史》,原不自居正史之列也;曰《儒林》,迥异玄虚荒渺之谈。其书以功名富贵为一篇之骨也。一吴敬梓生平创作•1、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号粒民,安徽全椒人。晚年自号文木老人。程晋芳《怀人诗》•外史纪儒林,•刻画何工妍!•吾为斯人悲,•竟以稗说传。2、版本:•50回、55回、56回本。•现存最早的刻本是嘉庆八年卧闲草堂的巾箱本,56回。•卧评:卧闲草堂评本•闲序:闲斋老人序卧闲草堂评本•本书是卧闲草堂所藏闲斋老人作序的评本,评者以一针见血的批点指出了作品的精髓和人物的个性,对读者深入理解原著有较大帮助.3、主题:•1、功名富贵说:其书以功名富贵为一篇之骨。闲斋老人序•2、公心讽世说:秉持公心,指擿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其文又慼而能谐,婉而多讽;于是说部中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鲁迅《中国小说史略》•3、文人厄运说:是一部儒林痛史,是第一个用一系列足以构成体系的形象,把人才的消磨作为社会性的危机提出来的。二、思想内容:•1、否定科举制度,批判功名利禄观念。•①通过书中的理想人物否定之。王冕•②通过众多的“科举迷”形象否定之。周进、范进、马二先生、鲁小姐。王冕画荷范进中举江南贡院马二先生游西湖二、思想内容:•2、揭露社会的黑暗。•①贪官污吏。王惠•②土豪劣绅。严贡生、严监生•③为富不仁盐商。宋为富•④假名士。杜慎卿•⑤假神仙。洪憨仙•⑥封建卫道者。王玉辉两根灯草二、思想内容:•3、描绘正面人物,表现进步理想。•①蔑视封建礼教,具有离经叛道精神的人物。杜少卿•②鄙视功名富贵,讲究文行出处的真儒。庄绍光、迟衡山、虞育德、萧云仙•③朴实、善良、自食其力的市井人物。荆元、王太、季遐年、盖宽由杜少卿形象解读吴敬梓•18世纪中叶,我国文坛上出现了两部影响深远的伟大作品——《儒林外史》和《红楼梦》。这两部书的作者吴敬梓和曹雪芹都通过书中塑造的理想人物将自己大半生的亲身经历和体验或直接或间接地写了出来。贾宝玉这一形象体现了曹雪芹对人生和尘世的独特感悟,同样杜少卿这一形象对我们正确解读吴敬梓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由杜少卿形象解读吴敬梓•金和在其为《儒林外史》写的跋中明确指出:“书中杜少卿乃先生(按:指吴敬梓)自况”。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也提出:“《儒林外史》所传人物,大都实有其人”,“杜少卿为作者自况”。由此我们了解杜少卿这一形象是解读吴敬梓的关键所在,笔者拟由杜少卿形象解读吴敬梓。由杜少卿形象解读吴敬梓•一、对功名富贵的漠视与冲淡自适的襟怀。•对《儒林外史》的主题有一种观点,即闲斋老人序和卧闲草堂本回末总评所持的“功名富贵”说,后代许多学者都赞同此说。李汉秋《儒林外史研究资料·前言》认为,闲序及卧评“功名富贵为一书之骨”的说法,全面地概括了作品的主题思想由杜少卿形象解读吴敬梓•:“可以说,功名富贵是封建知识分子围绕着旋转的轴心,对待功名富贵的态度是对明清文人的一个试金石,把他们放在这个聚光点上,足以烛幽索隐,显其灵魂,使之纤毫毕露,声态并作地现身纸上。”那么我们试以这块试金石来检验一下杜少卿,也就是吴敬梓,看看他对功名富贵的态度。第三十四回中写杜少卿被荐举进京去做官,这在封建时代是知识分子求之不得的好事,但是杜少卿的反应却大大异于常人。由杜少卿形象解读吴敬梓•作品写“杜少卿坐了来家,忙取了一件旧衣服,一顶旧帽子,穿戴起来,拿手帕包了头,睡在床上,叫小厮:你向那差人说,我得了重病,请邓老爷不用来,我病好了,慢慢来谢邓老爷。但是邓知县一定要见杜少卿,于是“杜少卿叫两个小厮扶着,做个十分有病的模样,路也走不全,出来拜谢知县,拜在地下就不得起来。”知县只好回复李大人。恰好李大人也调了福建巡抚,这事就罢了由杜少卿形象解读吴敬梓•。“杜少卿听见李大人已去,心里欢喜道:好了!我做秀才,有了这一场结局,将来乡试也不应,科、岁也不考,逍遥自在,做些自己的事吧!。”据资料记载,1736年,吴敬梓被荐参加博学鸿词科的考试,但他并没有赴京参加廷试,自此以后,他干脆连诸生籍也放弃掉,不再参加乡试、科岁考等一切科举考试,对吴敬梓研究中,一直有学者不赞同“托病辞廷试”的说法,其实作品中杜少卿的表现恰恰证明了吴敬梓内心最真实的想法,表现出吴敬梓对功名富贵的漠视与冲淡自适的襟怀。由杜少卿形象解读吴敬梓•二、对魏晋风度的倾慕,对理想人生境界的追求。吴敬梓倾慕魏晋风度,追求理想的人生境界,作品通过杜少卿这个人物来表现。杜少卿移居南京后,携妻游山一段非常精彩:“这日杜少卿大醉了,竟携着娘子的手,出了园门,一手拿着金杯,大笑着,在清凉山岗子上走了一里多路。背后三四个妇女嘻嘻笑笑跟着,两边看的人目眩神摇,不敢仰视。”而杜少卿托病辞官,他的夫人问他为何不去做官时,由杜少卿形象解读吴敬梓•他又有一番怪论:“你好呆!放着南京这样好顽的所在,留着我在家,春天、秋天同你出去看花,吃酒,好不快活!为甚么要送我到京里去?假使连你也带往京里,京里又冷,你身子又弱,一阵风吹得冻死了,也不好。还是不去的妥当。”另外,杜少卿解《诗说》也是他理想境界的一个明证。对《女曰鸡鸣》他的解释是:“但凡士君子,横了一个做官的念头在心里,便先要骄傲妻子。妻子想做夫人,想不到手,便事事不遂心,吵闹起来。你看,这夫妇两个,绝无一点心想到功名富贵上去,弹琴饮酒,知命乐天。这便是三代以上修身齐家之君子。”由杜少卿形象解读吴敬梓•他还认为《溱洧》一篇,也只是夫妇同游,并非淫乱。这就是他所追求的“弹琴饮酒,采兰赠芍的风流”,也是吴敬梓所追求的理想境界。所以,吴敬梓卜居南京,就是想“追往昔之流风余韵”,即追慕魏晋风尚六朝风流。他清高脱俗,对钱财持超脱的潇洒态度。程晋芳《文木先生传》说他:“袭父祖业,有二万余金;由杜少卿形象解读吴敬梓•素不习治生,性复豪上,遇贫即施,偕文士辈往还,饮酒歌呼穷日夜,不数年而产尽矣。”家资耗尽后,他“环堵萧然,拥故书数十册,日夕自娱,”既不汲汲于富贵,也不戚戚于贫贱,有时断炊数日后偶得亲友救济,他依然“饮酒歌呶,未尝为来日计。”在清寒的生活中他怡然自适,依旧风流倜傥。这就是吴敬梓的理想人生境界,而这种境界正是通过杜少卿来加以诠释。由杜少卿形象解读吴敬梓•三、尊重女性,反对纳妾,同情被压迫女性。•《红楼梦》主人公贾宝玉有一段名言:“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在宝玉眼里,女儿被看作是天地间的灵气所钟,是生命的精华。同样在杜少卿眼里,女性也受到了应有的尊重。杜少卿笃于夫妻情爱,携妻游山和托病辞官时对妻子的表白就是证明。有朋友劝他纳妾,他引晏子的话:“今虽老而丑,我固及见其姣且好也”。由杜少卿形象解读吴敬梓•并且说:“况且娶妾的事,小弟觉得最伤天理。天下不过是这些人,一个人占了几个妇人,天下必有几个无妻之客。小弟为朝廷立法:人生须四十无子,方许娶一妾。此妾如不生子,便谴别嫁。是这等样,天下无妻子的人,或许也少几个。也是培补元气之一端。”在当时的社会,他的观点可以说是惊世骇俗的了。他看到读书人家的女儿沈琼枝不甘为盐商做妾,逃到南京自食其力,极为欣赏,说:“盐商富贵奢华,多少士大夫见了就销魂夺魄,你一个弱女子,视如草芥,这就可敬的极了。”吴敬梓借杜少卿将他对此问题的看法坦述出来,在当时的社会是极为可贵的。由杜少卿形象解读吴敬梓•四、忧国忧民,希望以儒家的礼让劝化天下。•这一点具体体现在修祠和治经两件事上。•1、修祠。作品第37回叙写泰伯祠大祭盛典,是该书情节发展的高潮,亦是作者理想之集中体现。而倡议修祭泰伯祠的目的,在于“借此大家习学礼乐,成就出些人才,也可以助一些政教”。祭泰伯祠一节,是以吴敬梓自己曾参与修复南京先贤祠一事为基础,予以艺术改造而写入《儒林外史》。由杜少卿形象解读吴敬梓•治经。程晋芳《文木先生传》:“先生晚年亦好治经,曰:‘此人生立命处也。’”他以治经充实自身和儒林,具有某种矫俗的意味。他用力最多的是《诗经》,著有《诗说》,可惜已失传。金和《儒林外史跋》:“先生著有《诗说》七卷,是书载有说《溱洧》篇数语”,这些都可与《儒林外史》杜少卿说诗互相印证,窥见《诗说》内容之一斑。第三十四回因迟衡山:“前日承见赐《诗说》极其佩服。”因此就引出其对《诗说》的极为精彩的解说,对《凯风》、《女曰鸡鸣》、《溱洧》的解说就可以窥见其《诗说》的内容。由杜少卿形象解读吴敬梓•总之,一部《儒林外史》通过作品中的理想人物杜少卿身上所表现出来的是对功名富贵的漠视与冲淡自适的襟怀;对魏晋风度的倾慕,对理想人生境界的追求;尊重女性,反对纳妾,同情被压迫女性;忧国忧民,希望以儒家的礼让劝化天下。通过杜少卿形象解读吴敬梓,•从这些特点了解吴敬梓其人,杜少卿夫妇游山沈琼枝利涉桥卖文三、艺术成就:•1、卓越的讽刺艺术。•①善于把当时社会中许多司空见惯的现象加以提炼和概括,塑造成鲜明的艺术典型。使诙谐的讽刺与严肃的写实高度统一。范进、严监生•②合理的夸张,冷静的描述有机结合,使讽刺通过情节的发展自然流露出来。范进服丧期间表里不一。三、艺术成就:•③善于写人物言论和行为自身的矛盾,让人物处在自我暴露、自我嘲讽的地位,以取得讽刺效果。严贡生•④应用讽刺手法时,能秉持公心,针对不同人物,作不同的方式的讽刺。王惠与严贡生范进三、艺术成就:•2、独特的结构特点:•鲁迅:“虽云长篇,颇同短制”。•3、语言艺术:•准确洗练,明快通俗,富于形象性和表现力。四、地位和影响:•鲁迅:“于是说部中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儒林外史》将中国小说提升到与世界讽刺名著并列而无愧的地位,这是吴敬梓对中国小说史的巨大贡献。五、参考文献:•1、《儒林外史研究论文集》,李汉秋,中华书局。•2、《儒林外史研究资料》,李汉秋,上海古籍出版社。•3、《吴敬梓评传》,陈美林,南京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