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周易讲座之三:学习《周易》的意义(安阳周易研究会名誉会长教授申斌)电话:13603720928学习《周易》有何意义?为什么我们需要学习《周易》?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弄清《周易》的内容和用途。有关这个问题,孔子早已给我们讲得很清楚。《周易·系辞上传》讲:“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说明了《周易》所讲的道理是与天地相等的,它包括天地之间一切道理。《周易·系辞下传》也讲:“《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说明了《周易》这本书的内容非常广博,特别完备,包含天的道理、人的道理和地的道理。《周易·系辞上传》又讲《周易》能“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进一步说明《周易》不仅讲天地之间道理,还讲天地所遵循的各种变化,及多方设法成就万事万物的功能。《周易·系辞上传》还讲:“夫《易》何为者也:夫《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是故圣人已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业,以断天下之凝。”这段系辞更直接地告诉我们《周易》的作用,它是用来开创物理,成就事业,概括天下万物运动变化规律的。所以圣人能用它来沟通天下人的思想,成就天下人的事业,判断天下人的凝惑。正因如此,2著名学者冯友兰教授称《周易》为“宇宙代数式”;唐明邦教授称《周易》是“金钥匙”;世界著名的哲学家德国黑格尔称《周易》是“中国人的智慧”;台湾著名学者、国学大师南怀瑾教授称《周易》是“经典中的经典、哲学中的哲学、智慧中的智慧”。美国成中英教授称:“《周易》是中国哲学和中国文化的原点与源头活水……”。纵观历史,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周易》始终都是历代有作为的帝王将相治国平天下、经邦治世的宝典。所有有作为的历代的政治家、军事家、经济家,王公、大臣和幕僚,无不认真研究它,从中汲取治理国家、安定社会、发展经济、保卫国家、提高社会伦理道德水准的智慧和策略。即使在现代,《周易》仍然有其重要的文化价值:政府官员研读《周易》,可以从中领悟治国安邦之道;军事家研读《周易》,可以从中发掘克敌致胜之策;哲学家研读《周易》,可以把其视为辩证分析的经典;科学家研究《周易》,可以使其思维得到启迪;医学家研读《周易》,可以把其当成辩证施治的理论基础;企业家研读《周易》,可以了解人为第一要素的太极——中道管理理论;商家研读《周易》,可以认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不易、简易、变易规律;艺术家研读《周易》,可以提升自己“神贵于形,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青年学生研读《周易》,可以培养自己的“自强不息”3的奋斗精神和“厚德载物”的品德。……………………现代,许多英明和有远见卓识的领导,尤其重视对这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与应用。毛泽东同志,在党的八届二次会议上,曾引用《周易》文化中的话说:“中国古人讲,一阴一阳之谓道。不能只有阴,没有阳,或者说只有阳,没有阴,这就是古代的两点论”。他在与诗人何其芳的一次谈话时说:“《易经》上有这样的话:‘无平不陂,无往不复’。‘物极必反’”。“说明事物总是在一定条件下向着它的对方转化”。他曾高度肯定《周易》文化中的“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思想,赋予“穷则思变”这一命题以新的含义。1997年,江泽民同志在美国哈佛大学发表演讲,20分钟的讲演中,就有7处涉及到《周易》文化,他对《周易》文化思想,给予极高的评价,他说:“早在公元前二千五百年,中国人就开始了仰观天文、俯察地理的活动,逐渐形成了‘天人合一’的宇宙观。”“我们的先哲通过观察宇宙万物的变动不居,提出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思想,成为激励中国人民变革创新、努力奋斗的精神力量。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是中华民族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结果。”2006年,胡锦涛同志在美国耶鲁大学讲演时,也多次讲到《周易》文化,并给予很高的评价,他说:“中华文明历来注重自强不息,不断革故鼎新。‘天行4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是中国的一句千年传世格言。中华民族所以能在500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生生不息、发展壮大,历经挫折而不屈,屡遭坎坷而不馁,靠的是这样一种奋发图强、坚忍不拔、与时俱进的精神。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表现出来的进取精神,在建设国家中焕发出来的创造热情,在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中表现出来的顽强毅力,正是这种自强不息的生动写照。”2009年2月2日,温家宝总理在英国剑桥大学演讲时,再次讲到周易文化,他说:“我深深爱着的祖国—历经磨难而又自强不习”。他深刻地指出:“中华传统文化底蕴深厚、博大精深,‘和’在中国古代历史上被奉为最高价值,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和为贵’的文化传统,哺育了中华民族宽广博大的胸怀。我们的民族,既能像大地承载万物一样,宽厚包容;又能像苍天刚健运行一样,彰显正义”。既然《周易》一书涵盖的知识领域如此之广,内容如此丰富,功能如此之全,可以说,大可以到治国治世,小可以到个人养生保健。那么,我们学习一下《周易》,掌握一些《周易》所讲的朴素的唯物辩证知识,认识一下宇宙间万事万物在各种各样矛盾运动中的简易、不易、变易特点与规律,树立一个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掌握一些正确的方法论,对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一定会有所帮助的。下面从构建和谐社会,培养自强不屈的民族精神,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启迪科学思维,养生保健几5个方面简要讲述一下学习《周易》的作用和意义。一、学习《周易》,有利于我们深刻理解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的伟大意义2003年7月28日胡锦涛主席提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治国方略。中国特色社会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社会和谐,它与科学发展观是内在统一的。没有科学发展观,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2005年9月16日,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胡锦涛主席根据世界形势发展的大趋势,又提出了构建“和谐世界”的治世方略我认为胡主席提出的治国治世方略是十分英明的,因为它不仅有着深厚的中华和谐文化的大背景,而且有着坚实的关于天道和人道,及“天下为公”、“以人为本”的中华大道哲学基础,是解决西方文明在其发展过程中给人类带来的生存危机、恐怖主义威胁、文明冲突等问题,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唯一正确的普适理念。这一理念的文化基点和哲学背景就是《周易》。下面我们结合《周易》和谐思维的现实意义,《周易》和谐思维的历史作用,《周易》所蕴含的“中、和、融”文化特质等三个问题,讲述一下《周易》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1、《周易》和谐思维的现实意义众所周知,上个世纪,人类经受了两次腥风血雨的世6界大战,进入21世纪后,人们最期盼的就是有个太平世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如何解决人类共同生存和发展的难题。然而,突如其来的“9·11”恐怖袭击事件,震惊了全世界,使人类文明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由此,引发以美国为首的强权政治与恐怖主义之间强烈地对峙。他们以军事为手段、经济为后盾,强行推行一种文化、一种信仰、一种宗教和一种价值观,企图构建和维持一个单极世界,这种行为的结果,不可避免地又引发了旷日持久的“文明冲突”。面对着影响人类共同生存与发展的难题,人们急待找到一种具有广博的包容性与和谐文化特质普适伦理。在这种形势下,中外一些学者开始把目光转向孕育东方文明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转向中国的《周易》。他们认识到,要解决人类生存危机,促进人类社会科学发展,化解各种社会矛盾,构建一个和谐世界,必须从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寻找营养,从中国的群经之首《周易》中寻找答案。瑞士神学家孔汉斯就明确指出:如果要发展一种普适伦理,就要在世界上推广中国儒家“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恕道”和“已欲立而立于人,已欲达而达于人。”的“仁道”等亲民、仁民、爱物的价值观。1988年,在法国巴黎召开“面向21世纪”诺贝尔获得者第一届国际大会上,瑞典科学家汉内斯·阿尔文博士曾激昂地讲:“人类要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25个世纪以前,去汲7取孔子的智慧。”这里所讲孔子的智慧,就是孔子在《周易·系辞传》中讲的“太极阴阳理论”和“一阴一阳之谓道”等辩证思维哲学。当代欧洲心理学权威瑞士的荣格先生又说:“谈到世界人类唯一宝典,首推中国的《周易》,在科学方面,我们所得的定律,常常是短命的,或被后来的事实推翻,唯独中国的《周易》亘古常新,相延四千年之久,依然具有价值,而与最新的原子物理学颇多相似地方。”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也说:“十九世纪是英国人的世纪,二十世纪是美国人的世纪,二十一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因为“中国的基本理论是阴阳”。为什么西方著名学者,如此重视中华传统文化和《周易》呢?因为他们在自己的学术研究生涯中发现:只有中国《周易》中所讲的“保合大(太)和,乃利贞”为核心的中华传统和谐文化和中华传统和谐价值观,才是构建和谐世界最好的思想和文化源泉。《周易》是中华大道哲学的基础,它从宏观宇宙出发,包容世界万象。在六十四卦中,无论从代表具体事物阴爻、阳爻总数的安排上,或者是爻与爻,卦与卦之间关系上,均体现着阴阳动态平衡与和谐共生的特征。《周易》还认为世界的组成,离不开阴阳五行(金、木、水、火、土)的生克制化运动,其核心思想就是和谐。8我们这个世界,就是在阴阳五行生克制化的运动过程中依靠平衡、有序、和谐相处而生存着。如果事物的阴阳两个方面不能和谐,出现阴盛阳衰或阳盛阴衰现象,万事万物就不能永久生存。自然界生态需要平衡,人与自然需要合和,人类自身之间需要和睦,国家之间、地区之间、民族之间、部门之间,到一个家庭等等,都需要有序与和谐。否则,万事万物就不可能生存,就不可能进步与发展,就要动荡,阴阳一但离绝,事物必然消亡。综合上述,不难看出,:胡锦涛主席提出的,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等治国治世方略,显然是在以“和谐”为基本内核的《周易》文化背景下,及天人合一的中华大道哲学基础上孕育而形成的,现在它越来越被国内外有识之士公认为解决当今世界各种纷争、各种矛盾,构建和谐世界,创造人类共同生存环境的最正确、最具有现实意义的普适理论。2、《周易》和谐思维的历史作用综观我国和周边国家的历史,可清楚地看到,《周易》的和谐思维,在维系社会稳定与发展方面,均起到过重要作用。历朝历代,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都把《周易》视为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法典。历史上各个朝代,在研读和应用《周易》的基础上,曾先后发展了两汉儒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等等,它们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演绎过各自的辉煌。这其中有重要的一点,应引起我们注意,这就是它们始终都没有离开《周易》文化这9个“根”,始终都没有离开《周易》文化所蕴涵的“和谐”这个最基本的文化内核,各朝各代还把《周易》列为选拔政府官员考试内容。唐代在任用朝廷高官时就明确提出:“不读《易》不可为将相”的选拔条件。在我国历史上许多帝王,为了确保其社会统治的安定性和江山的稳固性,不仅把《周易》当成治理天下的学问,甚至连朝代的名称,及帝王的年号也求取于《周易》。例如元朝的国号“元”字,取意于《周易》《乾》卦《彖传》中的“大哉乾元”;明朝的“明”字,取意于《周易》《乾》卦《彖传》中的“大明始终”之义。唐朝李世民年号“贞观”两字取意于《周易·系辞下》的“天地之道,贞观者也”等等等等。日本国家民族走向富强,全赖明治维新运动,当时也曾提出“不懂易者不能入阁”的组阁原则。可见,中国和周边国家在治国安邦方面,都非常重视运用《周易》的思维模式,所以,学习《周易》一定会有利于我们深刻理解和认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的伟大历史意义、现实意义、世界意义。3、《周易》是构建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的文化哲学基点科学发展观从人类与自然的实际出发,直达人类社会的伦理目的——和谐。由于和谐社会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故阶级斗争不再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从此斗争哲学转变为和谐哲学,科学发展观是这一哲学观转变的哲学方法。这一转变,给全世界指明了人类共同生存与发展必由之路。2008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突出展现的10“和”字,非常清楚地向全世界彰显了我国治国治世的和谐理念。我国前几年决定在世界各国建100多所“孔子学院”,其目的也就是向世界传播中华传统和谐文化及其价值观。从上所述,不难看出:构建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的治国治世方略,只有也只能在中华传统和谐文化和